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31384阅读:来源:国知局
同处理业务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第一服务器的协同处理业务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第二服务器的协同处理业务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4]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的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或协同处理业务的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0035]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服务器105和106。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服务器105和106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0036]用户110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和106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支付类应用、购物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平台软件以及游戏类应用等。
[0037]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任务处理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0038]服务器105和106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终端设备101、102、103上显示的内容提供支持的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终端设备。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一般由客户端、服务器105和服务器106中的一项或多项执行,相应地,协同处理业务的装置一般设置于客户端、服务器105和服务器106中的一项或多项。
[0040]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0041]继续参考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所述的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步骤210,客户端与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分别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用户操作指令,若用户操作指令为针对非协同业务的第一操作指令,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操作指令,接收第一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若用户操作指令为针对协同业务的第二操作指令,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第二操作指令,接收第二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二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
[0043]在本实施例中,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运行于其上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客户端和两个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连接网络。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ff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0044]通常,客户端上安装有供用户执行任务的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向第一服务器或第二服务器发送用户操作指令:首先,用户可以通过应用输入用户操作指令,之后,应用判断接收的用户操作指令是否针对协同业务,若否,则将用户操作指令作为第一操作指令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若是,则将用户操作指令作为第二操作指令发送给第二服务器,然后,应用可以在发送第一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第一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和/或在发送第二操作指令之后,接收第二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二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
[0045]其中,第一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更新的基础数据和更新的任务场景等。第二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更新的业务数据和更新的业务场景等。
[0046]在上述的应用将用户操作指令作为第一操作指令发送给第一服务器以及将用户操作指令作为第二操作指令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之前,客户端与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需要建立通信连接,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可以为现有技术中或未来发展的技术中用于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047]示例性的,建立通信连接至少可以包括:客户端与第一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协同业务请求,接收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用户登录标识,基于用户登录标识与第二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第二服务器返回的预设场景数据并呈现预设场景数据;第一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协同业务请求,向第二服务器发送协同业务请求,接收第二服务器返回的对协同业务请求的同意应答,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用户账户中不依赖于协同业务存在的基础数据,接收第二服务器返回的用户登录标识,向客户端发送用户登录标识;第二服务器响应于接收的协同业务请求满足预设的协同业务条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同意应答,响应于接收到基础数据,向第一服务器返回用户登录标识;响应于与客户端建立通信连接,向客户端发送预设场景数据。
[0048]上述的基础数据,不依赖于协同业务存在,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用户账户的余额、用户社交数据、用户等级数据、账户历史数据和工具数据,至少可以基于第一服务器中的预设场景数据、第一操作指令和预设的任务逻辑得到。上述的业务数据,依赖于协同业务存在,至少可以包括业务账户余额以及对基础数据的增减数据,至少可以基于第二服务器中的预设场景数据、第二操作指令和预设的业务逻辑得到。
[0049]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客户端还可以响应于对第二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指示协同业务处理结束,断开与第二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例如,第二服务器对第二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表明业务账户余额已低于业务账户阈值而指示业务处理结束,断开与第二服务器的通信连接。
[0050]步骤220,第一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第一操作指令,向客户端发送对第一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
[00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通常为执行任务的服务器,设有多个平行的服务区域,并且不同服务区域中的用户账户数据互相隔离、用户之间不会产生交互。在执行任务时,第一服务器通常负责进行任务场景的维护、任务逻辑的控制以及响应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操作指令等。
[0052]第一服务器响应于在预设的任务场景中接收到上述步骤210中由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操作指令,根据预设的任务逻辑生成在该任务场景中针对第一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并向客户端返回该针对第一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
[0053]在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的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服务器可以响应于基础数据满足预定的推送条件,向客户端推送基础数据以呈现基础数据。例如,第一服务器可以响应于用户社交数据的更新,向用户推送更新的社交数据以呈现更新的社交数据。
[0054]备选地或附加地,上述的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服务器可以响应于基础数据满足预定的提醒条件,向客户端推送关联基础数据的预定提醒信息以呈现预定提醒信息。例如,第一服务器可以响应于用户账户的余额满足预定的提醒阈值,向用户推送提醒用户账户的余额的提醒信息以呈现该提醒信息。
[0055]应当理解,由于在执行任务时要求较高的时效性,上述与任务有关的基础数据可以在第一服务器的内存中访问,从而尽量避免访问数据库,以提高访问效率。
[0056]步骤230,第二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第二操作指令,向客户端发送对第二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
[005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通常为预先设置的为了保证协同业务的一致性的服务器,并且第二服务器通常负责多个客户端的任务场景的维护、任务逻辑的控制、响应客户端发送的第二操作指令和维护用户的业务数据等。
[0058]第二服务器响应于在预设的业务场景中接收到上述步骤210中由客户端发送的第二操作指令,根据预设的业务逻辑生成在该业务场景中针对第二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并向客户端返回该针对第二操作指令的处理结果。
[0059]在一些情况下,上述的第二服务器在处理第二操作指令时,会涉及到对第一服务器中基础数据的修改,此时可以与第一服务器进行协同以完成对第一服务器中基础数据的修改:第二服务器可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指令为对依赖于协同业务存在的对基础数据的增减数据的操作指令,可以经由第二服务器的预设代理层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二操作指令生成更新基础数据的请求,并且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更新基础数据的请求;第一服务器中响应于接收到更新基础数据的请求,经由第一服务器的预设代理层执行以下操作:更新基础数据,并向客户端和第二服务器推送更新后的基础数据。
[0060]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服务器响应于用户账户中依赖于协同业务存在的业务数据满足预设的推送条件,向客户端推送业务数据以呈现业务数据。例如,第二服务器可以响应于对基础数据的增减数据满足预设的推送条件,向客户端推送对基础数据的增减数据以呈现该对基础数据的增减数据。
[0061]备选地或附加地,第二服务器响应于用户账户中依赖于协同业务存在的业务数据满足预设的提醒条件,向客户端推送关联提醒条件的预设提醒信息以呈现预设提醒信息。例如,第二服务器可以响应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