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及其移动终端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9753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按键结构及其移动终端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其移动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当前的智能手机长宽尺寸越来越大,使得用户单手操作变得相对困难,特别是手掌相对较小的用户更加不便。为改善握感,需要将手机侧边做得越薄越好,但是手机侧边厚度又受限于其侧部按键所占的结构空间。
[0003]针对上述问题,部分厂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手机结构形态,即取消智能手机上所有的侧键,而在其背面做按键。不过,其背部的按键是两个物理件,其上有三个按压位置,分别实现power (电源)、音量加、音量减三个功能,由于是盲操作,当用户手指按压三个位置时,手指需移动变化到不同位置,而是否按压准确,用户心中没底,这样既容易导致误操作,用户体验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其移动终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按键结构、功能分散,容易导致误操作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设置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背壳上,该背壳内设置有PCB板,该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本体,可滑动设置于背壳上的开口位置;弹片,设置于按键本体的一侧且与PCB板接触配合;按压开关,设置于该PCB板上正对按键本体的位置,该按压开关与该按键本体按压配合开启/关闭该移动终端设备的屏幕和/或电源;该按键本体带动该弹片滑动至该开口的一端/另一端时,对应实现该移动终端设备的音量增大/减小。
[000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按键本体包括基台和设于该基台一侧的凸台,该凸台位于该开口内,该基台于该凸台外沿向外延伸位于该背壳内侧。
[000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台两端设置有弹簧组件,该基台沿该开口的长度方向滑动时通过该弹簧组件复位。
[000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弹簧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该基台两端的一对复位单元,该复位单元包括设于该基台端部的凸柱,设于该背壳内表面的槽位,以及抵设于该凸柱和该槽位之间的弹簧。
[000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的防滑槽。
[00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弹片包括设置于基台底面上的主体,该主体两端向外伸出有触脚,且该触脚背向该基台的底面向该PCB板一侧倾斜伸出形成拱形状。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触脚的外端弯折形成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PCB板接触配合。
[00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或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主体为方形结构,其上具有方形孔,且该主体的两端通过定位柱定位设置于该基台的底面上。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按压开关位于该PCB板上正对该方形孔的位置,该按压开关顶部穿过该方形孔与该基台接触。
[0014]相比现有技术中将按键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侧部而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键结构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同时,该按键结构将移动终端设备的电源开关功能与音量增减功能集于一体,提升了用户单手操作的便捷性,避免了误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O
[00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该移动终端设备包括终端本体,设置于该终端本体背部的背壳,以及设置于该背壳内侧的PCB板,还包括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的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设置于该背壳上。
[001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将上述按键结构设置在背壳上,不仅提升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握感及单手操作的便捷性,还提升了整机的外观表现力,同时还便于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两侧边厚度极致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的后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A-A剖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结构与背壳配合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结构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结构与PCB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按键结构2,该按键结构2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背壳I上,该背壳I上设置有贯通其内外的开口 11,该开口 11具有椭圆形外轮廓,当然,该开口 11还可以其他形状,另外,在该背壳I内设置有与按键结构2电连接配合的PCB板3 ο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2可以包括按键本体21、弹片22和按压开关23,其中,按键本体21设置在背壳I上开口 11的位置,该按键本体21在开口 11上可以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弹片22设置在按键本体21的一侧,此处,弹片22设置在按键本体21的底面上,另外,该弹片22与PCB板3接触形成电连接配合,具体地,在初始状态下,该按键本体21位于开口11的中心位置,当用户沿开口 11的长度方向滑动按键本体21时,弹片22将随按键本体21的滑动而滑动,当弹片22滑动至开口 11的一端时,对应实现移动终端设备音量增大功能,反之,当弹片22滑动至开口 11的另一端时,对应实现移动终端设备音量减小功能;按压开关23设置在该PCB板3上并与按键本体21正对配合,具体地,当用户按压按键本体21时,按键本体21下压该按压开关23,从而实现控制移动终端设备的屏幕开启/关闭,或者实现移动终端设备开机/关机,即电源的开/关。
[0029]在移动终端设备的背壳I上安装上述按键结构2,具有如下特点:
[0030]上述按键结构2将移动终端设备的电源开关功能、音量增大和减小功能集于一体,并通过按压和滑动实现操作,使得其操作便捷,避免误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另夕卜,按键结构2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背部,提升了移动终端设备整机外观表现力,还使得移动终端设备两侧边厚度能做到极致薄。
[0031]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图8所示,上述按键本体21可以包括基台211和凸台212,其中,基台211为椭圆形块状结构,其尺寸大于上述开口 11,该基台211于凸台212的外沿向外延伸,且该基台211位于上述背壳I的内侧,且位于开口 11的下侧,凸台212 —体化设于基台211的一侧,且该凸台212位于开口 11内。在外力的推动下,凸台212沿开口 11的长度方向直线滑动,其可滑动距离为开口 11与凸台212的长度之差,初始状态下,该凸台212位于开口 11的中心处,因此,该凸台212可以向其两端分别滑动所述长度之差的一半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按键本体21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进一步地,基台211和凸台21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结构。
[0032]如图4?图6所示,上述基台211两端设置有弹簧组件24。初始状态下,该基台211处于上述开口 11的中心处,在外力推动下,基台211沿开口 11的长度方向直线滑动,卸除外力后,基台211两端受到弹簧组件24弹力作用而复位。
[0033]如图4?图6所示,上述弹簧组件24可以包括一对复位单元240,该一对复位单元240分别设置在上述基台211的两端。具体地,复位单元240可以包括凸柱2401、槽位2402和弹簧2403,其中,凸柱2401 —体设置在基台211的端部,槽位2402设置在上述背壳I内侧表面上,弹簧2403设置在凸柱2401和槽位2402之间,此处,弹簧2403的一端套在凸柱2401上,另一端容纳在槽位2402内,当基台211沿开口 11的长度方向直线滑动时,其两端将受到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