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辐射装置的框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510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辐射装置的框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辐射设备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辐射装置的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辐射之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辐射按伦琴/小时(R)计算。辐射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对等的”。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向外辐射,甲物体可以向乙物体辐射,同时乙也可向甲辐射。一般普遍将这个名词用在电离辐射。辐射本身是中性词,但某些物质的辐射可能会带来危害。因此,防辐射成为经常接触或存在辐射危险人员日益关注的话题。在现有技术中,在具有辐射的生产加工车间或具有较强辐射的地方,如医院的CT室,都安装有大型的防辐射设备,这些大型的防辐射设备结构复杂,安装麻烦,移动不方便,且成本较高,当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需要防止辐射时,采用大型的防辐射设备则将性价比较低。中国专利CN204166912U公开的一种防辐射装置设计为包括:长方体框架,所述框架采用角钢制成,导电引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导电引线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框架的上表面设有防辐射铅玻璃板,所述框架的底面和侧面设有防辐射铅板,所述框架4个侧面上的所述防辐射铅板中部均设有一操作孔,4个操作棒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4个操作孔位于所述框架内,所述4个操作棒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框架外,由于长方体框架与防辐射铅板以及防辐射玻璃板之间容易造成辐射泄漏,并且操作孔没有防辐射保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辐射效果不是很好,需要进行改进。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防辐射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安装麻烦,移动不方便,成本较高,且防辐射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辐射装置的框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防辐射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安装麻烦,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防辐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防辐射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辐射装置的框架,所述框架为长方体,所述框架包括两侧面以及前面和后面,所述框架采用金属复合板制成;所述框架与所述防辐射装置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防辐射装置的顶板可拆卸连接,并将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将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框架的前面设有观察窗口,并在观察窗口上设有防辐射铅玻璃板,所述框架的两侧面设置有圆形的工艺孔。其中,所述工艺孔为圆形,所述工艺孔的直径为2-4cm,以用于实验员对框架内的放射性物体进行试验时的操作;所述观察窗口为椭圆形;所述框架上还设置与六个卡接槽,六个卡接槽由上向下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面以及前面的边缘;所述金属复合板由不锈钢钢板和铅板构成,所述铅板被密封在不锈钢钢板内,所述不锈钢钢板的厚度为1-3mm,所述铅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框架的前面、后面以及两侧面由金属复合板一体冷冲压成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防辐射装置的框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带材开卷并形成金属复合板,将待开卷的两卷不锈钢带材以及一卷铅带材分别放置在开卷机上开卷,将铅带材以及不锈钢带材分别由导向装置导向进入压平焊接工位,将所述不锈钢带材以及铅带材压成平板状的板料,同时将两不锈钢带材的边部焊接密封,使得铅带材密封在两不锈钢带材内,然后冲裁所需长度的金属复合板;2)冲压定位孔:将步骤1)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一冲压工位,冲压定位孔;3)冲工艺孔以及观察窗口,将步骤2)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二冲压工位,通过压力机在金属复合板上依次冲出工艺孔以及观察窗口;4)冲卡接槽,将步骤3)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三冲压工位,通过压力机在金属复合板上冲出六个卡接槽;5)折弯形成四个面,将步骤4)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四冲压工位,通过压力机在金属复合板上折弯形成两侧面以及前后面共四个面;6)铆压,将步骤5)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五冲压工位中将其相互靠近的边部铆合,形成一个框架外围。其中,所述防辐射铅玻璃板为透明状,所述防辐射铅玻璃板通过铅条焊接固定在所述观察窗口中。其中,所述防辐射装置的顶板以及底板由步骤1)冲裁制得。其中,所述防辐射装置的底板与所述框架铆接连接后再用铅条焊接密封;所述防辐射装置的框架在步骤6)之后,将铆合连接处用铅条焊接密封。其中,所述防辐装置的顶板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顶板与所述框架连接处均设有由铅材料制得的密封垫。其中,所述防辐射装置还包括防辐射帘,所述防辐射帘包括:收容外壳、防辐射布以及固定扣;所述防辐射帘设置有三面,分别设置在带有工艺孔的两侧面以及带有观察窗口的前面,所述收容外壳为不锈钢材料,分别将三个收容外壳焊接在所述框架的两侧面以及前面的上端,所述固定扣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防辐射布包括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一石棉织物层,所述石棉织物层上覆盖有一涤纶网布层,所述涤纶网布层上涂覆有一防辐射铅涂层,在所述基层上下两面包覆有高强度尼龙织物薄层。其中,所述防辐射铅涂层的厚度为0.5-1mm。其中,所述高强度尼龙织物薄层的厚度为0.2-0.4mm。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采用了将防辐射装置设计为包括:长方体框架、顶板、底板以及导电线,所述框架、顶板以及底板采用金属复合板制成,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框架的前面设有观察窗口,并在观察窗口上设有防辐射铅玻璃板,所述框架的两侧面设置有圆形的工艺孔,所述防辐射装置还包括防辐射帘,所述防辐射帘包括:收容外壳、防辐射布以及固定扣;所述防辐射帘设置有三面,分别设置在带有工艺孔的两侧面以及带有观察窗口的前面。当实验人员需要对具有辐射的物质进行实验操作时,先利用框架顶面的防辐射复合板拆卸,然后将具有辐射的物质放到框架内,然后将框架的顶面密封好,并利用侧面的防辐射复合板和底面的防辐射复合板进行防辐射隔离,在实验时,利用前面的防辐射玻璃板可以进行观察,利用两侧面的的工艺孔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当实验操作停顿期间,可以将防辐射帘拉下,进一步防止工艺孔以及观察窗口处向外辐射,且利用导线可以将辐射的电子传输到地面,防辐射效果较好,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采用独特的连续冲压工艺制造,制造速度快,制造成本较低,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防辐射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安装麻烦,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防辐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防辐射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防辐射装置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防辐射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复合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框架,2-底板,3-观察窗口,4-工艺孔,5-卡接槽,6-收容外壳,7-防辐射布,8-固定扣,9-不锈钢钢板,10-铅板。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辐射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防辐射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安装麻烦,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防辐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防辐射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采用了将防辐射装置设计为包括:所述防辐射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顶板、底板以及导电线,所述框架、顶板以及底板采用金属复合板制成,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框架的前面设有观察窗口,并在观察窗口上设有防辐射铅玻璃板,所述框架的两侧面设置有圆形的工艺孔,所述防辐射装置还包括防辐射帘,所述防辐射帘包括:收容外壳、防辐射布以及固定扣;所述防辐射帘设置有三面,分别设置在带有工艺孔的两侧面以及带有观察窗口的前面所述防辐射布包括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一石棉织物层,所述石棉织物层上覆盖有一涤纶网布层,所述涤纶网布层上涂覆有一防辐射铅涂层,在所述基层上下两面包覆有高强度尼龙织物薄层。当实验人员需要对具有辐射的物质进行实验操作时,先利用框架顶面的防辐射复合板拆卸,然后将具有辐射的物质放到框架内,然后将框架的顶面密封好,并利用侧面的防辐射复合板和底面的防辐射复合板进行防辐射隔离,在实验时,利用前面的防辐射玻璃板可以进行观察,利用两侧面的的工艺孔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当实验操作停顿期间,可以将防辐射帘拉下,由于防辐射帘采用了独特的复合材料结构,对防辐射有很好效果,因此进一步防止工艺孔以及观察窗口处向外辐射,且利用导线可以将辐射的电子传输到地面,防辐射效果较好,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防辐射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安装麻烦,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防辐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防辐射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防辐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请参考图1-图3,所述防辐射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1、顶板(图未示)、底板2以及导电线(图未示),所述框架1、顶板以及底板2采用金属复合板制成,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框架的前面设有观察窗口3,并在观察窗口3上设有防辐射铅玻璃板,所述框架2的两侧面设置有圆形的工艺孔4。所述制造方法为:首先,分别制造长方体框1架、顶板以及底板2,所述框架1、顶板以及底板2采用金属复合板制成;然后,将所述框架1与所述底板2固定连接,将所述框架1与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并将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1连接。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上还设置与六个卡接槽5,六个卡接槽5由上向下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两侧面以及前面的边缘;所述防辐射装置还包括防辐射帘,所述防辐射帘包括:收容外壳6、防辐射布7以及固定扣8;所述防辐射帘设置有三面,分别设置在带有工艺孔4的两侧面以及带有观察窗口3的前面,所述收容外壳6为不锈钢材料,分别将三个收容外壳焊接在所述框架1的两侧面以及前面的上端,所述固定扣8卡接在所述卡接槽5内;所述金属复合板由不锈钢钢板9和铅板10构成,所述铅板10被密封在不锈钢钢板9内,所述不锈钢钢板9的厚度为1-3mm,所述铅板10的厚度为3-5mm;所述框架1的前面、后面以及两侧面由金属复合板一体冷冲压成型,所述成型工艺包括:1)带材开卷并形成金属复合板,将待开卷的两卷不锈钢带材以及一卷铅带材分别放置在开卷机上开卷,将铅带材以及不锈钢带材分别由导向装置导向进入压平焊接工位,将所述不锈钢带材以及铅带材压成平板状的板料,同时将两不锈钢带材的边部焊接密封,使得铅带材密封在两不锈钢带材内,然后冲裁所需长度的金属复合板;2)冲压定位孔:将步骤1)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一冲压工位,冲压定位孔;3)冲工艺孔以及观察窗口,将步骤2)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二冲压工位,通过压力机在金属复合板上依次冲出工艺孔以及观察窗口;4)冲卡接槽,将步骤3)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三冲压工位,通过压力机在金属复合板上冲出六个卡接槽;5)折弯形成四个面,将步骤4)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四冲压工位,通过压力机在金属复合板上折弯形成两侧面以及前后面共四个面;6)铆压,将步骤5)中得到的金属复合板送入连续冷冲压模具的第五冲压工位中将其相互靠近的边部铆合,形成一个框架外围。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辐射铅玻璃板为透明状,所述防辐射铅玻璃板通过铅条焊接固定在所述观察窗口中。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辐射装置的顶板以及底板由步骤1)冲裁制得。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辐射装置的底板与所述框架铆接连接后再用铅条焊接密封。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辐射装置的框架在步骤6)之后,将铆合连接处用铅条焊接密封。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辐装置的顶板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顶板与所述框架连接处均设有由铅材料制得的密封垫。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辐射布包括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一石棉织物层,所述石棉织物层上覆盖有一涤纶网布层,所述涤纶网布层上涂覆有一防辐射铅涂层,在所述基层上下两面包覆有高强度尼龙织物薄层。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防辐射铅图层的厚度为0.5-1mm。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高强度尼龙织物薄层的厚度为0.2-0.4mm。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导线可以将辐射到框架和玻璃板上的电子和其他物质排到地面,保障防辐射的效果。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辐射装置后面设有一挂钩,所述挂钩上设有防辐射手套和防辐射衣服。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实验人员可以结合防辐射手套和防辐射衣服进行双重防辐射,从而实现对实验人员的多重保护。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采用了将防辐射装置设计为包括:长方体框架、顶板、底板以及导电线,所述框架、顶板以及底板采用金属复合板制成,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框架的前面设有观察窗口,并在观察窗口上设有防辐射铅玻璃板,所述框架的两侧面设置有圆形的工艺孔,所述防辐射装置还包括防辐射帘,所述防辐射帘包括:收容外壳、防辐射布以及固定扣;所述防辐射帘设置有三面,分别设置在带有工艺孔的两侧面以及带有观察窗口的前面。当实验人员需要对具有辐射的物质进行实验操作时,先利用框架顶面的防辐射复合板拆卸,然后将具有辐射的物质放到框架内,然后将框架的顶面密封好,并利用侧面的防辐射复合板和底面的防辐射复合板进行防辐射隔离,在实验时,利用前面的防辐射玻璃板可以进行观察,利用两侧面的的工艺孔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当实验操作停顿期间,可以将防辐射帘拉下,进一步防止工艺孔以及观察窗口处向外辐射,且利用导线可以将辐射的电子传输到地面,防辐射效果较好,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采用独特的连续冲压工艺制造,制造速度快,制造成本较低,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防辐射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安装麻烦,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防辐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防辐射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