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防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防护装置,尤其是便携的防护装置大都采用防护夹层或特殊材料设计而成,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防护装置笨重,使用场所受限等因素。面对突如其来的击打,冲撞往往无能为力。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420841414.2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个体防护盾牌。一种便携式个体防护盾牌,包括至少一个防护板本体,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的防护板本体包括至少一层防护层,至少设置在防护层靠近人体一侧的第一缓冲层,所述的防护层由若干层防弹机织物与其之间的高性能树脂基构成,与在前的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的防护层可防暴力冲击,同时还具有防弹的功能,其缓冲层的设计可以缓冲暴力对人员的伤害。虽然具有防暴力冲击效果,但其缺点是装置沉重,携带和使用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冲击效果好,便于随身携带,适用范围广的一种便携式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外层防护板,弹力约束控制部件,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内层防护板、第二内层防护板、搭板和弹力件,第一内层防护板的左侧端固定于外层防护板的左侧端,第二内层防护板的右侧端固定于外层防护板的右侧端,第一内层防护板上的搭板的底面的两侧均固定有垫板,垫板同时固定在第一内层防护板上,并使第一内层防护板与搭板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内层防护板穿过第一内层防护板与第一内层防护板上的搭板之间的间隙,弹力件一端固定在第一内层防护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内层防护板上,并保持有弹性形变,外层防护板具有弹性。弹力件有作用于第一内层 防护板与第二内层防护板上的拉紧弹力,外层防护板受到拉紧弹力后弯曲呈曲面状。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还包括母扣、子扣、扣合机构挡柱和搭板开孔,设置在第一内层防护板上的母扣与设置在弹力件上的子扣相配合,母扣和子扣通过第一内层防护板上的搭板开孔实现扣合或分开,扣合机构挡柱固定在第二内层防护板上,并嵌于第一内层防护板上的搭板开孔中,扣合机构挡柱能够在搭板开孔中自由活动,母扣和子扣相扣合时,挡住扣合机构挡柱的位移;母扣和子扣分开时,弹力件的弹力约束被释放,扣合机构挡柱在弹力件拉紧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第一内层防护板和第二内层防护板的相对位移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内层防护板上的弹力件卡口,位于第二内层防护板上的弹力件卡口,弹力件卡接在第一内层防护板上的弹力件卡口与第二内层防护板上的弹力件卡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还包括挂扣开孔,挂扣预留孔和挂扣,挂扣位于第二内层防护板的顶端,未释放弹力件的弹力约束时,挂扣位于挂扣预留孔内,释放弹力件的弹力约束时,挂扣扣合在挂扣开孔的侧壁上。外层防护板因两侧边沿相对位移的减少,外层防护板呈曲面状。因为挂扣扣合在挂扣开孔的侧壁上,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被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防护板上设置铆口,第一内层防护板上设置铆口,第二内层防护板上设置铆口,外层防护板与第一内层防护板、第二内层防护板的连接方式为铆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还包括弹力件挡板,弹力件挡板为固定在第一内层防护板上的条状凸起,其位于弹力件卡口与挂扣开孔之间。弹力件挡板使弹力件与第二内层防护板的相对距离加大,其作用在于使弹力件不影响第二内层防护板向前的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挂扣开孔为两个独立开孔,挂扣预留孔为两个独立开孔,挂扣位于第二内层防护板向外延伸出去的两个延伸板的顶端下方。两个挂扣分别扣合在两个挂扣开孔中,使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防护板为ABS工程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层防护板上设置GPS定位系统,用于定位所述防护装 置使用的具体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防护装置,利用了紧绷的曲面结构具有吸能作用,能够抗击的外力冲击的性能。虽然曲面结构广泛用于保护壳体的技术领域,但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将曲面结构用于便携式防护装置,尤其是弹力约束控制部件的巧妙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方便携带,适用范围广,抗击冲击力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护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护装置释放弹力约束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中:1-外层防护板,11-铆口;2-第一内层防护板,21-母扣,22-铆口,23-弹力件卡口,24-弹力件挡板,25-挂扣开孔,26-挂扣预留孔,27-搭板开孔,28-搭板,29-垫板;3-第二内层防护板,31-弹力件卡口,32-扣合机构挡柱,33-挂扣;5-弹力件,51-子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外层防护板1,弹力约束控制部件,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内层防护板2、第二内层防护板3、搭板28和弹力件5,第一内层防护板2的左侧端固定于外层防护板1的左侧端,第二内层防护板3的右侧端固定于外层防护板1的右侧端,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的搭板28的底面的两侧均固定有垫板29,垫板29同时固定在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并使第一内层防护板2与搭板28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内层防护板3穿过第一内层防护板2与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的搭板28之间的间隙,弹力件5一端固定在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内层防护板3上,并保持有弹性形变,外层防护板1具有弹性。弹力件5有作用于第一内层防护板2与第二内层防护板3上的拉紧弹力,外层防护板1受到拉紧弹力后弯曲呈曲面状。
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还包括母扣21、子扣51、扣合机构挡柱32和搭板开孔27,设置在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的母扣21与设置在弹力件5上的子扣51相配合,母扣21和子扣51通过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的搭板开孔27实现扣合或分开,扣合机构挡柱32固定在第二内层防护板3上,并嵌于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的搭板开孔27中,扣合机构挡柱32能够在搭板开孔27中自由活动,母扣21和子扣51扣合时,挡住扣合机构挡柱32的位移;当母扣21和子扣51分开时,弹力件5的弹力约束被释放,扣合机构挡柱32在弹力件5拉紧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第一内层防护板2和第二内层防护板3的相对位移减少。
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的弹力件卡口23,位于第二内层防护板3上的弹力件卡口31,弹力件5卡接在弹力件卡口23与弹力件卡口31中。
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还包括挂扣开孔25,挂扣预留孔26和挂扣33,挂扣33位于第二内层防护板3的顶端,未释放弹力件5的弹力约束时,挂扣33位于挂扣预留孔26内,释放弹力件5的弹力约束时,挂扣33挂扣在挂扣开孔25的侧壁上。外层防护板1因两侧边沿相对位移的减少,外层防护板1呈曲面状。因为挂扣33扣合在挂扣开孔25的侧壁上,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被锁定。
所述外层防护板1上设置铆口11,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设置铆口22,第二内层防护板3上设置铆口34,外层防护板1与第一内层防护板2、第二内层防护板3的连接方式为铆接。
所述弹力约束控制部件还包括弹力件挡板24,弹力件挡板24为固定在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的条状凸起,其位于弹力件卡口23与挂扣25开孔之间。弹力件挡板24使弹力件5与第二内层防护板3的相对距离加大,其作用在于使弹力件5不影响第二内层防护板3向前的位移。
所述挂扣开孔25为两个独立开孔,挂扣预留孔26为两个独立开孔,挂扣33位于第二内层防护板3向外延伸出去的两个延伸板的顶端下方。
所述外层防护板1为ABS工程塑料。
所述第一内层防护板2上设置GPS定位系统,用于定位所述防护装置使用的具体位置。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防护板1及弹力约束控制部件的连接方式为粘结固定。除此之外,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母扣21和子扣51分别设置成磁铁的两级结构。除此之外,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