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源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753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辐射源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射源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辐射源发出射线对车辆、货物进行扫描是边境检查和海关查验常用的技术手段,辐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伤害,因此,除了用于成像的部分射线,其余的射线需要有效屏蔽。

现有技术中,射线源一般使用加速器射线源,例如:电子感应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以其体积、重量、以及射线剂量率均较小的优点成为使用较为广泛的射线源。一般在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外部增设由铅材料制成的屏蔽外壳作为射线源源屏蔽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屏蔽外壳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屏蔽外壳的重量较大,拆卸困难,增加了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安装和维护难度;第二,射线源设置在屏蔽外壳的内部后,射线源的位置无法进行调整,从屏蔽外壳穿设出的成像摄像的角度无法准确调整,影响了射线成像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辐射源屏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拆卸和安装辐射源的难度,便于电子感应加速器的维护,射线源在辐射源屏蔽装置内的位置可以有效地调整,提高了成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辐射源屏蔽装置,包括:屏蔽壳,所述屏蔽壳固定在安装面上,所述屏蔽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束流缝;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屏蔽壳的外侧,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开口处穿设进所述屏蔽壳内;用于密封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屏蔽体,所述第一屏蔽体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屏蔽体位于所述屏蔽壳外;导轨,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导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屏蔽体背向所述屏蔽壳的一侧,所述导轨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口穿设过所述屏蔽壳;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辐射源。

可选地,所述屏蔽壳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屏蔽壳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块,所述屏蔽块覆盖在所述缺口上,所述束流缝设置在所述屏蔽块上。

可选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杆和固定设置的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二调节座位于所述屏蔽壳内,所述第一调节座位于所述第一屏蔽体背向所述屏蔽壳的一侧,所述第一屏蔽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屏蔽体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设置的螺母,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调节座上,所述调节螺杆的第二端穿设过所述螺母、所述第一通孔后安装在所述第二调节座上。

可选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的第二滑轨,所述屏蔽壳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正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滑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屏蔽壳的外侧,所述第二滑轨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进所述屏蔽壳。

可选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用于密封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屏蔽体,所述第二屏蔽体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且位于所述屏蔽壳外。

可选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器、第三调节板,所述第三调节板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导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调节器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第三调节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调节板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导轨之间;所述第一调节板上开设有沿垂直于所述导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腰孔后连接在所述第三调节板上。

可选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器,所述第二调节器包括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顺次连接的压紧板、连接板以及第二调节板;所述压紧板与所述第一调节板背向所述第三调节板的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调节板的侧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设过所述调节螺纹孔后抵接在所述第三调节板上,所述第二调节板紧固在所述安装面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设置有顶升螺栓,所述第一调节板上开设有顶升螺纹孔,所述顶升螺栓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三调节板上,所述顶升螺栓的第二端穿设过所述顶升螺纹孔。

可选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安装盘和第四螺栓,所述安装盘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盘上开设有弧形腰孔,所述弧形腰孔布置在与所述安装盘同心的圆周上,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弧形腰孔后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屏蔽装置,通过调节第一屏蔽体可滑移地设置在第一滑轨上,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与屏蔽壳相密封或者相分离,导轨上可滑移地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辐射源,辐射源可较为便捷地移出或者移入屏蔽壳,便于辐射源进行维护,辐射源在屏蔽壳内时也可进行位置调整,便于辐射源的靶点对准束流缝,提高成像效果。在不打开所述第一屏蔽体和所述第二屏蔽体的情况下,可以方便的调整辐射源的前后,左右和高度,以及微调辐射源的旋转角度。在打开所述第一屏蔽体或所述第二屏蔽体的情况下,可以将所述辐射源拖出所述屏蔽壳的内腔,调整所述辐射源的旋转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屏蔽装置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屏蔽装置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A-A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固定在导轨上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固定在导轨上的正视图。

图9为图8中D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屏蔽装置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屏蔽装置闭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正视图,图5为图4的A-A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辐射源屏蔽装置,包括:屏蔽壳1、开设在所述屏蔽壳1上的第一开口和束流缝11、用于密封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屏蔽体2、第一滑轨31、导轨4、以及安装架44。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屏蔽壳1、第一滑轨31、导轨4均固定在一安装面上,三者的相对位置固定设置。可选地,所述安装面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其他的面,如板面或者台面等。所述屏蔽壳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束流缝11,密封设置在屏蔽壳1内部的辐射源5发出的辐射线束从束流缝11中穿设出。可选的,束流缝11开设在与所述第一开口邻接的壳壁上。所述屏蔽壳1除了束流缝11和第一开口外其余部分均密封设置。所述第一滑轨3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屏蔽壳1的外侧,所述第一滑轨31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开口处穿设进所述屏蔽壳1。可选地,第一滑轨31穿设在所述屏蔽壳1的底部,以减少第一滑轨31所占的空间,同时便于第一滑轨31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一屏蔽体2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31上,所述第一屏蔽体2位于屏蔽壳1的外侧。所述导轨4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屏蔽体2背向所述屏蔽壳1的一侧,所述导轨4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口穿设过所述屏蔽壳1。

安装架44可滑移地设置在导轨4上,辐射源5安装在安装架44上。当辐射源5正常工作时,第一屏蔽体2通过螺栓紧固等方式紧贴在第一开口的外壁上密封第一开口,保证了辐射光束仅可通过束流缝11穿设出屏蔽壳1,并可调节辐射源5相对于束流缝11的角度;当辐射源5需要维护或者检修时,关闭辐射源5,随后拆卸下紧固第一屏蔽体2的螺栓,将第一屏蔽体2从第一开口移开后再移出辐射源5即可,方便快捷,便于辐射源5中电子感应加速器的维护和检修。图1中示出的第一滑轨31和导轨4的数量均为两个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两个第一滑轨31可使第一屏蔽体2滑移的比较为平稳,导轨4的数量设置成两个可使安装架44滑移的较为平稳。可选地,所述安装架44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屏蔽体2背向所述屏蔽壳1的一侧,所述安装架44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口穿设过所述屏蔽壳1,可使辐射源5的行程达到较大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屏蔽装置,通过调节第一屏蔽体2可滑移地设置在第一滑轨31上,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与屏蔽壳1相密封或者相分离,导轨4上的安装架44可以沿着导轨4的延伸方向进行滑移,进而带动辐射源5随之滑移,可使辐射源5可较为便捷地移出或者移入屏蔽壳1,便于辐射源5进行维护,辐射源5在屏蔽壳1内时也可进行位置调整,便于辐射源5的靶点对准束流缝11,提高成像效果。

可选地,所述屏蔽壳1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屏蔽壳1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块12,所述屏蔽块12覆盖在所述缺口上,所述束流缝11设置在所述屏蔽块12上。辐射源5发出的辐射线束经由缺口后,在束流缝11的束流作用下以特定的形状穿设出束流缝11。可选地,所述束流缝11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束流缝11可以由三个形状不同的屏蔽块12限定出。三个屏蔽块12依次排列后覆盖在所述缺口上并通过螺栓相连接。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任意相邻的两个屏蔽块12限定出一个束流缝11,通过调整相邻的两个屏蔽块12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灵活地调节两个束流缝11的宽度和角度,简单便捷。其中,束流缝11的数量不限定为两个,屏蔽块12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所检测的物体进行更换,以适应不同的检查系统的要求。

较佳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调节座61、第二调节座64和调节螺杆62,所述第一调节座61位于所述第一屏蔽体2背向所述屏蔽壳1的一侧,所述第一屏蔽体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屏蔽体2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设置的螺母65,所述调节螺杆62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调节座61上,所述调节螺杆62的第二端穿设过所述螺母65、所述第一通孔后安装在所述第二调节座64上。通过调节螺杆62在螺母65内的旋进和旋出,实现第一屏蔽体2朝屏蔽壳1的靠近或者远离。

调节座61与屏蔽壳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以在屏蔽壳1的位置固定后,将调节座61固定在距屏蔽壳1特定距离的安装面上;也可以将调节座61和屏蔽壳2共同安装在一个底座上。调节螺杆62沿着旋出调节座61的方向进行旋转时,可带动第一屏蔽体2朝远离屏蔽壳1的方向移动;调节螺杆62的第二端沿着旋进调节座61的方向进行旋转时,可带动第一屏蔽体2朝靠近屏蔽壳1的方向移动,方便快捷。其中,调节螺杆62的第二端可以安装转轮63,以降低转动调节螺杆62所需的力度。可选地,调节螺杆62为滚珠螺杆,滚珠螺杆具有寿命高,调节精度高的优势。

可选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的第二滑轨32,所述屏蔽壳1的第二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正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滑轨3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屏蔽壳1的外侧,所述第二滑轨32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进所述屏蔽壳1。可选地,导轨4的第二端从第二开口穿设出屏蔽壳1,第二开口增设了辐射源5移出屏蔽壳1的路径,当第一开口被第一屏蔽体2堵塞无法移动时,辐射源5可以从第二开口正常地移设出屏蔽壳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束流缝11开设在屏蔽壳1上连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壳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用于密封覆盖在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屏蔽体7,所述第二屏蔽体7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32上且位于所述屏蔽壳1外。第二开口的设置使辐射光束具有逸出的风险,第二屏蔽体7可以有效地覆盖在第二开口上,防止辐射光束从第二开口处逸出。其中第二屏蔽体7在第二滑轨32上进行滑移所需的驱动结构与驱动机理和第一屏蔽体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导轨4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口穿设过所述屏蔽壳1,并位于所述第二屏蔽体7背向所述屏蔽壳1的一侧;所述可选地,在第一滑轨31的第一端的端部与第二滑轨32的第一端均设置有挡板,以防止第一屏蔽体2从第一滑轨31上脱出,第二屏蔽体7从第二滑轨32上脱出。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固定在导轨上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6至图7所示,可选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器和第三调节板33,所述第三调节板33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导轨4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调节器包括第一螺栓42和第一调节板41,所述第一调节板41安装在所述安装架44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调节板41与所述第三调节板33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调节板33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板41与所述导轨4之间。所述第一调节板41上开设有沿垂直于所述导轨4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孔43,所述第一螺栓42穿过所述第一腰孔43后连接在所述第三调节板33上。可选地,在第三调节板33上垂直安装有定位板34,定位板34上开设有定位螺纹孔,定位螺栓35穿设过定位螺纹孔后抵接在第一调节板41的侧面,通过调节定位螺栓35旋进或者旋出定位螺纹孔,实现第一腰孔43沿垂直于导轨4的方向进行滑移,进而实现安装架44在垂直于导轨4的长度方向进行上下(图7中上下方向)移动的目的,达到在屏蔽壳1密封状态下上下调整辐射源5的效果。调节结束后紧固第二螺栓42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屏蔽源辐射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器,所述第二调节器包括第二螺栓54、第三螺栓56和顺次连接的压紧板51、连接板52以及第二调节板53,其中压紧板51、连接板52、以及第二调节板53共同形成一个调节件。所述压紧板51抵接在所述第一调节板41背向所述第三调节板33的表面上,所述第二调节板53与所述第三调节板33的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板53上开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54穿设过所述调节螺纹孔后抵接在所述第三调节板33上,所述第三螺栓56将所述第二调节板53紧固在所述安装面上。通过调节第二螺栓54旋进或者旋出调节螺纹孔,可以实现第三调节板33沿着导轨4在左右方向进行滑移,由于第一调节板41与第三调节板33之间紧固设置,第三调节板33滑移带动第一调节板41随之滑移,进而实现了带动安装架44在左右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上进行滑移的技术效果,同样达到调整辐射源5的位置的效果。当调整结束后,将第三螺栓56固定在安装面上即可。

此外,通过同时调整两端的所述第一腰孔43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栓42的位置,由于所述第一腰孔43和所述第一螺栓42之间有间隙,使得所述安装架44可以以四个所述第一螺栓42的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在不打开所述第一屏蔽体2和所述第二屏蔽体7的情况下,微调所述安装架44以及安装其上的所述辐射源5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第三调节板33可以通过连接在滑块34上,滑块34可滑移地设置在导轨4上,实现了第三调节板33可沿着导轨4的延伸方向滑移设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固定在导轨上的正视图,图9为图8中D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44还包括顶升螺栓47,所述第一调节板41上开设有顶升螺纹孔,所述顶升螺栓47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三调节板33上,所述顶升螺栓47的第二端穿设过所述顶升螺纹孔。通过调节顶升螺栓47的第二端旋进所述顶升螺纹孔内的深度,有效地调节第一调节板41的高度,进而调节位于安装架44上的辐射源5的高度(图2中的上下方向)。

可选地,压紧板51上还可以开设有压紧螺纹孔,压紧螺栓48的一端穿设过压紧螺纹孔后通过橡胶减震垫抵接在第一调节板41上,当安装架44的高度调节到位后,压紧螺栓48压紧第一调节板41,进而保证压紧板51和第一调节板41之间的紧固性。橡胶减震垫49起到缓冲震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源屏蔽装置包括安装盘57和第四螺栓58,所述安装盘固定在所述安装架44上,所述安装盘57上开设有弧形腰孔59,所述弧形腰孔59布置在与所述安装盘57同心的圆周上,所述第四螺栓58穿过所述弧形腰孔59后连接在所述安装架44上。可选地,弧形腰孔59可以沿着第四螺栓58进行转动,进而起到在圆周方向上调节辐射源5的位置的技术效果。当调整结束后,在第四螺栓58的第二端延伸出弧形腰孔59的部分套设螺母并旋紧,实现弧形腰孔59与第四螺栓58之间的紧固。本实施例适于将辐射源5移出屏蔽壳1外对辐射源5进行调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辐射源屏蔽装置,通过调节第一屏蔽体2可滑移地设置在第一滑轨31上,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与屏蔽壳1相密封或者相分离,导轨4上的安装架44可以沿着导轨4的延伸方向进行滑移,进而带动辐射源5随之滑移,可使辐射源5可较为便捷地移出或者移入屏蔽壳1,便于辐射源5进行维护,辐射源5在屏蔽壳1内时也可进行位置调整,便于辐射源5的靶点对准束流缝11,提高成像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