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捕制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4067发布日期:2018-12-11 20:16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抓捕制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抓捕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抓捕制暴器。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在制服持械歹徒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警用抓捕工具。抓捕器就是其中一种,可以远距离抓住歹徒的腿或手臂等,防止歹徒伤人。但是现有的抓捕器只能抓捕但不能使暴恐分子完全失去反抗,防暴但不制暴,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有的抓捕器带有电击功能容易对被抓捕人造成伤害。所以,现急需一种抓捕制暴器,能够对歹徒进行抓捕,且通过装置使歹徒疼痛,将其制服,但不会对歹徒产生不可恢复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抓捕制暴器,解决现有抓捕器防暴但不制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抓捕制暴器,包括固定外叉、阻挡拨叉、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所述第一竖管的一端与固定外叉固定连接,第一竖管的另一端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第二竖管内;所述阻挡拨叉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阻挡拨叉铰接在固定外叉的分叉端头,阻挡拨叉的铰接轴处设置有第一扭矩弹簧,为阻挡拨叉提供向外翻转的动力;所述第一竖管内穿设有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螺纹杆、顶动杆、第二螺纹杆和六棱杆,所述第一竖管内壁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适配;所述第一螺纹杆从第一竖管顶端穿出进入固定外叉内部,第一螺纹杆顶端套设有活动内叉,并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顶动杆上从下到上依次套设有第一平簧垫、顶动弹簧和第二平簧垫,所述第一平簧垫固定在顶动杆下端,所述第二平簧垫顶在所述活动内叉下方;所述第二竖管内穿设有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六棱套和转动管,所述六棱套套设在所述六棱杆上;所述第二竖管下端可转动地设置有转动扶手,所述转动扶手与所述转动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内叉包括主块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活动块铰接在主块的两端,活动块的铰接轴位置设置有第二扭矩弹簧,所述第二扭矩弹簧为活动块提供向主块两侧转动的动力;所述主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螺纹杆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帽螺纹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顶动弹簧上套设有限位套。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外叉的分叉端头固定有向两侧延伸的挂腿钩。

再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扶手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摇臂。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竖管上端设置有锁扣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竖管的伸长量。

再进一步的,所述锁扣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竖管上的弹簧片,连接在所述弹簧片端头的销钉,开设在第二竖管上的通过孔和开设在第一竖管上的定位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孔沿第一竖管的轴向间隔布置。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外叉的两侧均设置有缩紧板,两个所述缩紧板呈八字形设置,上端的间距小于下端的间距。

再进一步的,所述螺帽的端头为圆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外叉卡住人腿或手臂,摇动转动扶手带动转动管和六棱套转动,六棱套与六棱柱配合,使六棱柱能够在六棱套内伸缩,且六棱套能够带动六棱柱转动,再由于第二螺纹杆与螺母的螺纹连接,将转动转变为伸缩,从而使第一螺纹杆、顶动杆、第二螺纹杆和六棱杆都在第一竖管伸缩,所以正转转动扶手时,第一螺纹杆可以带动顶端的螺帽和活动内叉夹紧人腿或手臂,使其感到疼痛,失去反抗能力;使用方便、效果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抓捕制暴器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内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内部的穿设的杆及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外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竖管内部通过螺母推动活动内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外叉;2、阻挡拨叉;3、第一竖管;4、第二竖管;5、第一扭矩弹簧;6、第一螺纹杆;7、顶动杆;8、第二螺纹杆;9、六棱杆;10、螺母;11、活动内叉;1101、主块;1102、活动块;1103、第二扭矩弹簧;1104、通孔;12、螺帽;13、第一平簧垫;14、顶动弹簧;15、第二平簧垫;16、六棱套;17、转动管;18、转动扶手;19、限位套;20、挂腿钩;21、摇臂;22、锁扣装置;2201、弹簧片;2202、销钉;2203、通过孔;2204、定位孔;23、缩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抓捕制暴器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固定外叉1、阻挡拨叉2、第一竖管3和第二竖管4,所述第一竖管3的一端与固定外叉1固定连接,第一竖管3的另一端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第二竖管4内,可以伸长或缩短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的总长度,适应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所述阻挡拨叉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阻挡拨叉2铰接在固定外叉1的分叉端头,阻挡拨叉2的铰接轴处安装有第一扭矩弹簧5,为阻挡拨叉2提供向外翻转的动力,当人腿或手臂被插到固定外叉内时,人腿或手臂向里拨阻挡拨叉,进入固定外叉内部后,阻挡拨叉在第一扭矩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初始状态,将固定外叉的开口封住,而阻挡拨叉不能向外翻转,从而控制住人腿或手臂。现有的抓捕器为上述结构,只需对准人腿或手臂推动就可以困住人,将其抓捕。

如图1-6所示,而本实用新型加入了制暴结构,当歹徒激烈反抗时,将其制服。所述第一竖管3内穿设有从上到下依次焊接连接的第一螺纹杆6、顶动杆7、第二螺纹杆8和六棱杆9,所述第一竖管3内壁上焊接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与所述第二螺纹杆8相适配。所述第一螺纹杆6从第一竖管3顶端穿出进入固定外叉1内部,第一螺纹杆6顶端套设有活动内叉11,并螺纹连接有螺帽12,通过螺帽将活动内叉固定在第一螺纹杆顶端。所述第二竖管4内穿设有从上到下依次焊接连接的六棱套16和转动管17,所述六棱套16套设在所述六棱杆9上。所述第二竖管4下端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动扶手18,所述转动扶手18与所述转动管17连接。当转动转动扶手时,转动扶手带动转动管及六棱套转动,六棱杆可以在六棱套内伸缩,但六棱杆与六棱套配合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六棱套带动六棱杆转动,六棱杆带动第一螺纹杆、顶动杆、第二螺纹杆一起转动,由于第二螺纹杆与螺母配合,螺母固定在第一竖管内部,螺母不动,在第二螺纹杆转动时,第二螺纹杆相对于螺母及第一竖管上下运动。所以,当正转转动扶手时,第一螺纹杆6、顶动杆7、第二螺纹杆8和六棱杆9向上顶,带动螺帽向上顶,可以顶住人腿或手臂,使其疼痛,不再反抗。所述螺帽12的端头为圆弧形,不会造成人腿或手臂的不可恢复的损伤,只是使其疼痛。

所述顶动杆7上从下到上依次套设有第一平簧垫13、顶动弹簧14和第二平簧垫15,所述第一平簧垫13固定在顶动杆7下端,所述第二平簧垫15顶在所述活动内叉11下方。当正转转动扶手时,第一螺纹杆6、顶动杆7、第二螺纹杆8和六棱杆9向上顶,顶动杆带动第一平簧垫向上运动,带动顶动弹簧和第二平簧垫向上移动,向上顶活动内叉,使活动内叉卡住人腿或手臂,也可以使人感到疼痛。所述顶动弹簧14上套设有限位套19,对顶动弹簧起到限位的作用。

所述活动内叉11包括主块1101和活动块1102,所述活动块1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活动块1102铰接在主块1101的两端,活动块1102的铰接轴位置安装有第二扭矩弹簧1103,所述第二扭矩弹簧1103为活动块1102提供向主块1101两侧转动的动力。所述主块1101上开设有通孔1104,所述第一螺纹杆6穿过所述通孔1104后与所述螺帽12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外叉1的两侧均设置有缩紧板23,两个所述缩紧板23呈八字形设置,上端的间距小于下端的间距。当顶动弹簧和第二平簧垫向上移动带动活动内叉向上移动时,两个活动块在缩紧板的作用下,越往上走,两个活动快越靠近中间,对人腿或者手臂进行夹紧,产生疼痛,制服歹徒。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外叉1的分叉端头固定有向两侧延伸的挂腿钩20,首先可以用于钩人腿,将人绊倒,便于制服,还可以扩大固定外叉的开口,卡住人腿或手臂时,只需将人腿或手臂对准挂腿钩的展开区域即可,人腿或手臂即可滑入固定外叉内。所述转动扶手18上可转动地安装有摇臂21,便于摇动转动扶手。

所述第二竖管4上端设置有锁扣装置22,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竖管3的伸长量。所述锁扣装置22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竖管4上的弹簧片2201,连接在所述弹簧片2201端头的销钉2202,开设在第二竖管4上的通过孔2203和开设在第一竖管3上的定位孔2204。所述定位孔2204的数量为三个,多个定位孔2204沿第一竖管3的轴向间隔布置。当第一竖管伸出到定位孔与通过孔正对的位置时,挪动销钉穿过通过孔和定位孔,使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的相对位置固定。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