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在制造视觉辨认性高的透明聚酰亚胺系膜时使用的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的薄型化、轻质化及柔性化等,作为代替以往使用的玻璃的材料,广泛利用了基于聚酰亚胺、聚酰胺等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作为这样的透明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之一,浇铸法(溶液流延法)是已知的。对于浇铸法而言,通常,将包含已溶解于溶剂中的聚酰亚胺等高分子的清漆涂布于支承体上,进行制膜,将支承基材剥离后,通过干燥将溶剂除去,由此,能将树脂膜连续地成型(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在得到透明的聚酰亚胺系膜的情况下,虽然有时也使用以再利用为前提的SUS等金属制的支承体,但从支承体的品质管理、成本方面考虑,有时也使用以用后丢弃为前提的由树脂膜形成的支承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106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将含有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清漆涂布于支承体的情况下,在存在于支承体表面的化合物的影响下,有时在从支承体剥离后的透明聚酰亚胺系膜中产生白浊。使用树脂膜作为支承体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从导辊向支承体的伤痕转印,有时设置硬涂层,但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在剥离后的透明聚酰亚胺系膜中产生白浊。对于透明度高的膜而言,白浊的存在容易被观察到,尤其是,对于可在图像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聚酰亚胺系膜而言,若存在白浊,则成为视觉辨认性恶化、品质下降的原因,因此必须避免。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防止上述这样的在透明聚酰亚胺系膜中产生的白浊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体,其为支承体与透明树脂膜可剥离地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将前述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的层叠面的水接触角记为A,并且,将用γ-丁内酯洗涤该层叠面并使其干燥后测得的水接触角记为B时,|B-A|为8.0°以下。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a)在支承体上涂布将用于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与溶剂混合并进行搅拌而得到的树脂清漆,此时,将前述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的层叠面的水接触角记为A,并且,将用γ-丁内酯洗涤该层叠面并使其干燥后测得的水接触角记为B时,|B-A|为8.0°以下;以及,
b)通过使所涂布的树脂清漆干燥从而除去溶剂,在支承体上形成透明树脂膜的层。
本发明还提供以下的方式:
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马氏硬度为300N/mm2以上。
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为树脂膜。
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为设置有硬涂层的树脂膜。
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为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环烯烃系膜、丙烯酸系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丙烯膜、三乙酰纤维素膜中的任一种。
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透明树脂膜为聚酰亚胺系膜。
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透明树脂膜是膜厚为10~500μm、雾度为1%以下、全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黄色指数为4以下的聚酰亚胺系膜。
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1μm以下。
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最大高度(Rz)为0.1μm以下。
层叠体膜卷,其是将上文所述的层叠体卷绕而得到的。
窗膜(window film)基材,其是通过将从上文所述的层叠体剥离得到的透明树脂膜进一步进行溶剂干燥处理而得到的。
窗膜,其是在上文所述的窗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包含窗硬涂层而形成的。
光学层叠体,其是包含上文所述的窗膜的光学层叠体,在前述窗膜的一个面上还包含选自由偏光板及触摸传感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个层。
发明的效果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透明聚酰亚胺系膜中产生的白浊为存在于支承体的与透明聚酰亚胺接触的面的物质被转印至透明聚酰亚胺系膜而产生的缺陷。因此发现,通过测定水接触角,能确认成为支承体表面白浊的原因的物质的存在。即,首先,测定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的层叠面的水接触角,记为A,然后,用γ-丁内酯对该层叠面进行洗涤并使其干燥后,再次测定水接触角,记为B,发现在其差|B-A|为8.0°以下的情况下,在透明聚酰亚胺系膜中几乎不产生白浊。
上述水接触角的差|B-A|为8.0°以下表示:在用γ-丁内酯进行洗涤后,表面的状态不发生变化。相反地,可知在|B-A|大于8.0°的情况下,在支承体的表面上存在溶解于γ-丁内酯的某些物质,其成为白浊的原因。本发明中,无论所述的存在于支承体表面的物质是什么,仅单纯地通过测定用γ-丁内酯洗涤前后的水接触角,就能防止透明聚酰亚胺系膜的白浊,认为是在制造时能简单地进行判断的操作,有用性高,能大幅提高制造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截面的图。
[图2]图2为表示透明树脂膜的涂布工序的示意图。
[图3]图3为表示辊表面的伤痕被转印至透明树脂膜的状态的照片。
[图4]图4为表示在透明树脂膜中存在白浊的状态的照片。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承体
2...透明树脂膜
3...保护膜
10...支承体卷
11...导辊
12...涂布工序
13...预干燥工序
14...保护膜卷
15...三层卷绕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图,图中,1表示支承体,2表示透明树脂膜,3为根据需要形成的保护膜。透明树脂膜2是在图2所示的透明树脂膜的涂布工序12中涂布的。图2所示的支承体卷10是将支承体卷绕而成的卷,经由导辊11,被输送至涂布工序12。图2中,仅记载了1个导辊,但实际上可经由多个导辊被输送至涂布工序12。通过各导辊,进行某些处理,或赋予张力。涂布工序12中,透明树脂膜的清漆被涂布于支承体1上。在涂布了透明树脂膜后,在预干燥工序13中被干燥。对于预干燥工序13而言,为了将透明树脂膜2从支承体剥离,以透明树脂膜2维持膜形状的程度进行干燥,实际上,在得到图像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透明树脂膜时,需要通过横向拉伸机等抑制透明树脂膜的宽度方向的收缩、或者需要一边沿宽度方向拉伸一边进行干燥的正式干燥工序,但该工序未被记载于图2中。在经预干燥的透明树脂膜2的与支承体1相反的面上,形成从保护膜卷14送出的保护膜3,形成三层卷绕卷15。针对该三层卷绕卷15,通过其他工序而将支承体1和保护膜3剥离,使得仅为透明树脂膜2,经过正式干燥工序,制造充分除去了溶剂的透明树脂膜。
支承体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层叠体是由支承体1、和形成于支承体上的透明树脂膜2形成的。对于支承体1而言,如上所述,将与前述透明树脂膜的层叠面的水接触角记为A,并且,将用γ-丁内酯洗涤该层叠面并使其干燥后测得的水接触角记为B时,|B-A|需要为8.0°以下。若如上所述地控制水接触角A和B,则能防止透明树脂膜的白浊。用γ-丁内酯对支承体表面进行洗涤前后的水接触角的差、即|B-A|的值优选为0~3.5°,更优选为0~3.0°,进一步优选为0~2.0°,特别优选为0~1.0°。|B-A|的值大于8.0°时,常常在透明膜表面产生白浊现象。
此处所谓“白浊”,是指在用3,000流明以上的高亮度灯观察从支承体剥离后得到的透明树脂膜时能观察到的程度的白浊,其测定方法可通过以下方式来确认:用洁净室用棉纱对从支承体剥离后的膜的支承体侧表面的一部分进行洗涤,然后,使用光通量为3,000流明以上的高亮度灯,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白浊的评价基准,通过目视对膜的外观(白浊)进行评价。
将树脂清漆涂布于支承体时的、支承体的表面(涂布树脂清漆的一侧)的水接触角优选为50~120°,更优选为60~110°,进一步优选为70~100°。支承体表面的水接触角在前述的范围内时,存在以下倾向:所涂布的树脂清漆的端部不会较薄地铺展,由从支承体剥离后的树脂膜的端部产生的膜片粉尘变多,由此,不易成为工序污染的原因;另外,存在从支承体剥离得到的树脂膜表面的接触角也不易提高的倾向,在后续工序中对树脂膜实施硬涂涂布等表面处理时,发生涂布不良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变小。
对于水接触角而言,为了对物体的表面的亲水性(或疏水性)进行评价,向物体的表面滴落水滴,测定水滴与表面接触的角度,本发明中,利用协和界面化学株式会社制的接触角计DM500,利用θ/2法,使用超纯水进行。更详细的测定方法记载于实施例。另外,水接触角B是通过以下方式测定而得到的:向支承体的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面侧表面滴加γ-丁内酯后,经过一定时间,然后用浸有γ-丁内酯的洁净室用棉纱进行洗涤,进而使在表面残留的γ-丁内酯干燥,然后滴加水,与水接触角同样地测定而得到;对用γ-丁内酯洗涤表面后的亲水性(或疏水性)进行评价。该水接触角B的更详细的测定方法也记载于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测定误差的影响,对水接触角进行10次以上测定,将其平均值记为A或B。
支承体1的与透明树脂膜2接触的一侧的马氏硬度优选为300N/mm2以上。
马氏硬度是通过以下方式测得的值:针对将规定大小的样品贴合于玻璃而得到的制品,在23℃、55%RH的气氛中,使用超微小硬度试验机(FISCHERSCOPE HM2000:Fischer Instruments K.K.制),使用维氏压头,以0.5mN/5秒的加压速度施加负荷,在维持0.5mN的负荷的状态下保持5秒,进行测定。详细的马氏硬度的测定方法记载于实施例中。
本发明中,马氏硬度优选为300N/mm2以上,更优选为350N/m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80N/mm2以上,特别优选为400N/mm2以上。马氏硬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但在具备硬涂层的支承体的情况下,马氏硬度过高时,硬涂层可能在输送中破裂,通常为700N/mm2以下,优选为650N/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0N/mm2以下。支承体的与透明膜接触的一侧的马氏硬度为300N/mm2以上时,不易产生下述这样的伤痕:在导辊等辊上存在的伤痕被转印至支承体上,其也被转印至随后形成的透明树脂膜上。将其一例示于图3。本说明书中,所谓透明树脂膜的伤痕,是指下述情况:向从支承体剥离的透明树脂膜照射3,000流明以上的高亮度灯,通过目视来确认伤痕的有无,能确认到存在伤痕。通常,对于光学用途的膜而言,常常在荧光灯下对伤痕等外观品质进行评价,但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观看侧、尤其是作为前面板使用(窗膜)的情况下,外观品质的要求水准高,在荧光灯下无法观察到的伤痕也需要抑制。如果是3,000流明以上的高亮度灯,则不仅能对在荧光灯下能观察到的伤痕进行评价,而且对视觉辨认性弱的伤痕的有无也能进行评价。
本发明中,将支承体的单侧、即与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面的水接触角限制为上述范围即可,并不特别依赖于支承体的材质。支承体可以为不锈钢等金属制带,也可以为树脂膜。在树脂膜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上述接触角差|B-A|的值,可以在其单侧形成硬涂层。作为优选的支承体,可举出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环烯烃系膜(COP)、丙烯酸系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丙烯膜、三乙酰纤维素膜的单侧形成有硬涂层的支承体等,作为更优选的支承体,为在PET膜、环烯烃系膜的单侧形成有硬涂层的支承体,最优选的支承体为在PET膜的单侧形成有硬涂层的支承体。硬涂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中的任一种。
使用在树脂膜的单侧形成有硬涂层的支承体作为支承体的情况下,可利用在树脂膜的一面涂布硬涂层用组合物并使其固化的方法来形成。作为硬涂层用组合物,可举出例如包含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低聚物、和聚合引发剂、并且通常包含溶剂的组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通常可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固化可通过照射紫外线来进行。
使用在树脂膜的单侧形成有硬涂层的支承体作为支承体的情况下,水接触角差可通过形成硬涂层时的固化条件来调整,例如,若在紫外线固化时一边进行氮吹扫一边形成硬涂层、或者使用添加有较多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作为用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则能减小水接触角差。另外,也可通过形成硬涂层后的洗涤来进行调整,可通过在形成硬涂层后用有机溶剂进行洗涤来减小水接触角差。
本发明的支承体的表面(与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规定的范围。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可使用接触式粗糙度计进行测定,按照JIS B0601-2001。支承体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1μm以下,更优选为0.00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6μm以下。由于与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即表面的形状将转印至透明树脂膜的表面,因而,支承体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越小,越容易得到透明树脂膜的光泽感,适合于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支承体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越小越好。
本发明的支承体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z)优选为规定的范围。最大高度(Rz)可使用接触式粗糙度计测定,按照JIS B0601-2001。支承体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z)优选为0.1μm以下,更优选为0.0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μm以下。由于与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即表面的形状将转印至透明树脂膜的表面,因而,支承体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z)大时,透明树脂膜的表面的局部的凹凸高度也变大,存在成为粗糙的表面的倾向。因此,支承体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z)越小越好,特别适合于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支承体的表面的最大高度(Rz)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越小越好。
可用于本发明的支承体也可使用市售品。可举出例如由东丽(株)以TUFTOP(注册商标)的名称在市场上销售的硬涂膜、由(株)KIMOTO以KB FILM(注册商标)的名称在市场上销售的硬涂膜、及由TOYO CLOTH CO.,LTD.以TOCLO(注册商标)HC FILM的名称在市场上销售的硬涂膜等。当然,只要满足上述水接触角的条件,则也可以是其他膜,而并非必须为硬涂膜。
透明树脂膜
构成本发明的层叠体的透明树脂膜由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本说明书中,聚酰亚胺表示含有包含酰亚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酰亚胺表示含有包含酰亚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包含酰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这两方的聚合物,聚酰胺表示含有包含酰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酰亚胺系高分子表示包含选自聚酰亚胺及聚酰胺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聚合物。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具有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此处,G表示4价的有机基团,A表示2价的有机基团。可包含G及/或A不同的2种以上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可以在不损害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各种物性的范围内包含式(11)、式(12)、及式(13)中任一式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中的任意1种以上。
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主要结构单元为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时,从透明树脂膜的强度及透明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中,相对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全部重复结构单元而言,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优选为4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5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90摩尔%以上,特别进一步优选为98摩尔%以上。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可以为100摩尔%。
[化学式1]
G及G1各自独立地表示4价的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40的4价的有机基团。前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这种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G及G1,可例举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以及4价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链式烃基。式中的*表示化学键,Z表示单键、-O-、-CH2-、-CH2-CH2-、-CH(CH3)-、-C(CH3)2-、-C(CF3)2-、-Ar-、-SO2-、-CO-、-O-Ar-O-、-Ar-O-Ar-、-Ar-CH2-Ar-、-Ar-C(CH3)2-Ar-或-Ar-SO2-Ar-。Ar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0的亚芳基,作为具体例,可举出亚苯基。从容易抑制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黄色度方面考虑,作为G及G1,优选可举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或式(27)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2]
G2表示3价的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40的3价的有机基团。前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这种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G2,可例举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的化学键中的任意1个替换成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以及3价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链式烃基。式中的Z的例子与关于G的记载中的Z的例子相同。
G3表示2价的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40的2价的有机基团。前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这种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G3,可例举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的化学键中不相邻的2个替换成氢原子而成的基团及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2价的链式烃基。式中的Z的例子与关于G的记载中的Z的例子相同。
A、A1、A2及A3均表示2价的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40的2价的有机基团。前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取代,这种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A、A1、A2及A3,分别可例举式(30)、式(31)、式(32)、式(33)、式(34)、式(35)、式(36)、式(37)或式(38)表示的基团;它们被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中的1种以上取代而得到的基团;以及,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链式烃基。
式中的*表示化学键,Z1、Z2及Z3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O-、-CH2-、-CH2-CH2-、-CH(CH3)-、-C(CH3)2-、-C(CF3)2-、-S-、-SO2-、-CO-或-NR2。此处,R2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烃基。此处,R2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烃基。优选Z1与Z2、及Z2与Z3分别相对于各环位于间位或对位。
[化学式3]
本发明中,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可包含聚酰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胺为以式(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为主的聚合物。聚酰胺中的G3及A3的优选例及具体例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中的G3及A3的优选例及具体例相同。前述聚酰胺可包含G3及/或A3不同的2种以上的式(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例如可通过二胺与四羧酸化合物(四羧酸二酐等)的缩聚而得到,例如,可按照日本特开2006-199945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8-163107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合成。作为聚酰亚胺的市售品,可举出三菱瓦斯化学(株)Neopulim(注册商标)、河村产业(株)制KPI-MX300F等。
作为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合成中可使用的四羧酸化合物,可举出芳香族四羧酸及其酐、优选其二酐等芳香族四羧酸化合物;以及,脂肪族四羧酸及其酐、优选其二酐等脂肪族四羧酸化合物等。对于四羧酸化合物而言,除了酐之外,也可以是四羧酸酰氯化合物等四羧酸化合物衍生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芳香族四羧酸二酐的具体例,可举出非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单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及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作为非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举出4,4’-氧二邻苯二甲酸二酐(4,4’-oxydiphthalic dianhydride)、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2’,3,3’-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砜四甲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4,4’-(hexafluoroisopropylidene)diphthalic dianhydride,有时记载为6FDA)、1,2-双(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双(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双(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双(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双(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4,4’-(对苯二氧基(p-phenylenedioxy))二邻苯二甲酸二酐、4,4’-(间苯二氧基(m-phenylenedioxy))二邻苯二甲酸二酐。另外,作为单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举出1,2,4,5-苯四甲酸二酐,作为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举出2,3,6,7-萘四甲酸二酐。
这些中,优选可举出4,4’-氧二邻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2’,3,3’-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砜四甲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1,2-双(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双(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双(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双(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双(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4,4’-(对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及4,4’-(间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更优选可举出4,4’-氧二邻苯二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2’,3,3’-联苯四甲酸二酐、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双(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及4,4’-(对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可举出环式或非环式的脂肪族四羧酸二酐。所谓环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是指具有脂环式烃结构的四羧酸二酐,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1,2,4,5-环己烷四甲酸二酐、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环戊烷四甲酸二酐等环烷烃四羧酸二酐、双环[2.2.2]辛-7-烯-2,3,5,6-四甲酸二酐、二环己基-3,3’,4,4’-四甲酸二酐及它们的位置异构体。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作为非环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的具体例,可举出1,2,3,4-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戊烷四甲酸二酐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另外,也可将环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及非环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组合而使用。
四羧酸化合物中,从容易提高透明树脂膜的弹性模量、耐弯曲性、及光学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可举出前述脂环式四羧酸二酐或非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作为更优选的具体例,可举出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2’,3,3’-联苯四甲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而言,在不损害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各种物性的范围内,可以是除了上述的聚酰亚胺合成中可使用的四羧酸的酐之外进一步与四羧酸、三羧酸化合物、二羧酸化合物、它们的酐及它们的衍生物反应而得到的。
作为三羧酸化合物,可举出芳香族三羧酸、脂肪族三羧酸及它们的类似的酰氯化合物、酸酐等,它们也可并用2种以上。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1,2,4-苯三甲酸的酐;2,3,6-萘三甲酸-2,3-酐;邻苯二甲酸酐与苯甲酸介由单键、-CH2-、-C(CH3)2-、-C(CF3)2-、-SO2-或亚苯基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作为二羧酸化合物,可举出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及它们的类似的酰氯化合物、酸酐等,它们也可并用2种以上。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3,3’-联苯二甲酸;碳原子数为8以下的链式烃的二羧酸化合物及2个苯甲酸骨架介由-CH2-、-S-、-C(CH3)2-、-C(CF3)2-、-O-、-NR9-、-C(=O)-、-SO2-或亚苯基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此处,R9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烃基。
作为二羧酸化合物,优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3,3’-联苯二甲酸;及2个苯甲酸骨架介由-CH2-、-C(=O)-、-O-、-NR9-、-SO2-或亚苯基连接而成的化合物,更优选为对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及2个苯甲酸骨架介由-O-、-NR9-、-C(=O)-或-SO2-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相对于四羧酸化合物、三羧酸化合物、及二羧酸化合物的合计而言的四羧酸化合物的比例优选为4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5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摩尔%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98摩尔%以上。
作为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合成中可使用的二胺,可举出脂肪族二胺、芳香族二胺或它们的混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谓“芳香族二胺”,表示氨基直接键合于芳香环而成的二胺,可以在其结构的一部分中包含脂肪族基团或其他取代基。芳香环可以为单环,也可以为稠环,可例举苯环、萘环、蒽环及芴环等,但不限于这些。这些中,优选可举出苯环。另外,所谓“脂肪族二胺”,表示氨基直接键合于脂肪族基团而成的二胺,可以在其结构的一部分中包含芳香环、其他取代基。
作为脂肪族二胺的具体例,可举出1,6-己二胺等非环式脂肪族二胺及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降冰片烷二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等环式脂肪族二胺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芳香族二胺的具体例,可举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2,4-甲苯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1,5-二氨基萘、2,6-二氨基萘等具有1个芳香环的芳香族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3,4’-二氨基二苯基醚、3,3’-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3,4’-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氨基二苯基砜、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联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有时记载为TFMB)、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9,9-双(4-氨基苯基)芴、9,9-双(4-氨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氨基-3-氯苯基)芴、9,9-双(4-氨基-3-氟苯基)芴等具有2个以上芳香环的芳香族二胺。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芳香族二胺,优选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3,3’-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氨基二苯基砜、1,4-双(4-氨基苯氧基)苯、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联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更优选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1,4-双(4-氨基苯氧基)苯、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联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前述二胺也可具有氟系取代基。作为氟系取代基,可举出三氟甲基等碳原子数为1~5的全氟烷基、及氟基。
上述二胺中,从高透明性及低着色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选自由具有联苯结构的芳香族二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作为具体例,优选使用选自由2,2’-二甲基联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及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具有联苯结构及氟系取代基的二胺,作为具体例,更优选使用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
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为可通过二胺与四羧酸化合物(包括酰氯化合物、四羧酸二酐等四羧酸化合物衍生物)的缩聚而形成的、包含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缩合型高分子。作为起始原料,除了这些之外,有时也进一步使用三羧酸化合物(包括酰氯化合物、三羧酸酐等三羧酸化合物衍生物)及二羧酸化合物(包括酰氯化合物等衍生物)。另外,聚酰胺为可通过二胺与二羧酸化合物(包括酰氯化合物等衍生物)的缩聚而形成的、包含式(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缩合型高分子。
式(10)及式(1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通常可由二胺类及四羧酸化合物衍生。式(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通常可由二胺及三羧酸化合物衍生。式(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通常可由二胺及二羧酸化合物衍生。二胺、四羧酸化合物、三羧酸化合物及二羧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如上所述。
关于二胺、与四羧酸化合物等羧酸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可在相对于二胺1.00mol而言、四羧酸为0.9mol以上且1.1mol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调节。为了呈现高耐折性,优选得到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为高分子量,因此,相对于二胺1.00mol而言,四羧酸更优选为0.98mol以上且1.02mo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9mol以上且1.01mol以下。
另外,从抑制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黄色度的观点考虑,优选氨基在得到的高分子末端所占的比例低,相对于二胺1.00mol而言,四羧酸化合物等羧酸化合物优选为1.00mol以上。
可以调节二胺及羧酸化合物(例如四羧酸化合物)的分子中的氟数,以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质量为基准,使得到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中的氟量为1质量%以上、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上。存在氟的比例越高、原料费用越高的倾向,因此,对于氟量的上限而言,优选为40质量%以下。氟系取代基可以存在于二胺或羧酸化合物中的任一方中,也可存在于两方中。通过包含氟系取代基,有时能尤其降低YI值。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可以是包含不同种类的多种上述重复结构单元的共聚物。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按照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100,000~800,000。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重均分子量大时,成膜时的弯曲性提高,因此,优选为200,000以上,更优选为30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0,000以上。另外,从可得到适度的浓度及粘度的清漆、存在成膜性提高的倾向方面考虑,优选为750,000以下,更优选为6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00以下。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不同的重均分子量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可以在不损害物性的范围内进一步混合其他高分子材料。
通过使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聚酰胺包含含氟取代基,从而显示以下倾向:不仅形成膜时的弹性模量提高,而且能减小YI值。膜的弹性模量高时,存在能抑制伤痕及褶皱等的发生的倾向。从膜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聚酰胺优选具有含氟取代基。作为含氟取代基的具体例,可举出氟基及三氟甲基。
对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与聚酰胺的混合物中的氟原子的含量而言,分别地,以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质量或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质量与聚酰胺的质量的合计为基准,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氟原子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时,存在能进一步降低形成膜时的YI值、能进一步提高透明性的倾向。另一方面,若氟原子的含量低于1质量%,则在形成膜时,由于产生静电,在处理时容易发生不规则的折断等。氟原子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下时,存在聚酰亚胺的高分子量化变得容易的倾向。
本发明中,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固态成分而言,构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酰胺的含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可以为100质量%。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酰胺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透明树脂膜的弯曲性良好。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固态成分,是指从树脂组合物中除去溶剂后剩余的成分的总量。
本发明中,对于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而言,除了上述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酰胺之外,可以进一步含有无机粒子等无机材料。作为无机材料,可举出二氧化硅粒子、钛粒子、氢氧化铝、氧化锆粒子、钛酸钡粒子等无机粒子,另外,可举出原硅酸四乙酯等4级烷氧基硅烷等硅化合物。从清漆的稳定性、无机材料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二氧化硅粒子、氢氧化铝、氧化锆粒子,进一步优选为二氧化硅粒子。
无机材料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200nm,更优选为3~100nm,进一步优选为5~50nm,进一步更优选为5~30nm。二氧化硅粒子等无机材料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下时,存在透明性提高的倾向。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nm以上时,二氧化硅粒子的凝聚力弱,因而存在变得容易处理的倾向。
本发明中,关于二氧化硅粒子,可以是将二氧化硅粒子分散于有机溶剂等中而成的硅溶胶,也可使用利用气相法制造的二氧化硅微粒粉末,从容易操作方面考虑,优选为利用液相法制造的硅溶胶。
透明树脂膜中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可通过基于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的观察而求出。形成透明树脂膜之前的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度分布可利用市售的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计求出。
本发明中,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固态成分而言,树脂组合物中的无机材料的含量优选为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树脂组合物中的无机材料的含量为上述的范围内时,存在容易同时实现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性及机械强度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固态成分,是指从树脂组合物中除去溶剂后剩余的成分的总量。
对于构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而言,除了上文中说明的成分之外,可以进一步含有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可举出例如抗氧化剂、脱模剂、光稳定剂、上蓝剂、阻燃剂、润滑剂及流平剂(leveling agent)。
本发明中,树脂组合物包含除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树脂成分及无机材料以外的其他成分时,相对于透明树脂膜的总质量而言,其他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本发明中,透明树脂膜例如可由下述树脂清漆制造,所述树脂清漆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制备:向包含从前述四羧酸化合物、前述二胺及前述其他原料中选择并使其反应而得到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酰胺的反应液、根据需要使用的无机材料及其他成分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溶剂并进行混合及搅拌。前述树脂组合物中,代替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的反应液,也可使用购入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的溶液、购入的固态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的溶液。
作为可用于制备树脂清漆的溶剂,可适当选择能将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树脂成分溶解或分散的有机溶剂。从树脂成分的溶解性、涂布性及干燥性等观点考虑,有机溶剂的沸点优选为120~300℃,更优选为120~270℃,进一步优选为120~250℃,特别优选为120~230℃。作为这样的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系溶剂;γ-丁内酯、γ-戊内酯等内酯系溶剂;环己酮、环戊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系溶剂;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乙酸酯系溶剂;二甲基砜、二甲基亚砜、环丁砜等含硫系溶剂、碳酸亚乙酯、碳酸1,2-亚丙酯等碳酸酯系溶剂等。其中,从对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聚酰胺的溶解性优异方面考虑,优选为选自由N,N-二甲基乙酰胺(沸点:165℃)、γ-丁内酯(沸点:204℃)、N-甲基吡咯烷酮(沸点:202℃)、乙酸丁酯(沸点:126℃)、环戊酮(沸点:131℃)及乙酸戊酯(沸点:149℃)组成的组中的溶剂。作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使用2种以上溶剂时,优选以使用的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落入上述范围内的方式选择溶剂的种类。
溶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以成为能进行树脂清漆的处理的粘度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可,例如,相对于树脂清漆总量而言,优选为50~95质量%,更优选为70~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95质量%。
本发明的透明树脂膜可通过将上述树脂清漆涂布于支承体上并进行预干燥而得到。透明树脂膜被可剥离地层叠于支承体上。所谓可剥离,是指能维持作为膜的形状,并且,能在不发生断裂的情况下从支承体剥离。具体而言,是指通过预干燥而以残留适当量的溶剂的方式进行干燥。此处,残留溶剂量过多时,无法维持作为膜的形状,另外,残留溶剂量过少时,与支承体的密合性变得过高,在剥离时发生断裂。合适的残留溶剂量取决于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溶剂、支承体的种类而改变,需要适当进行调整。但是,通常,相对于透明树脂膜的总质量而言,透明树脂膜中的溶剂的含量为0.1质量%以上。透明树脂膜中的溶剂含量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为能维持作为膜的形状的范围即可,通常,相对于透明树脂膜的总质量而言,为50质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对于透明树脂膜中的溶剂含量而言,例如可如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那样,使用热重-差热(TG-DTA)测定装置,测定从120℃至250℃的质量减少率(质量%),从而算出。
本发明中,支承体与树脂膜必须可剥离。但在密合力过弱而容易剥离的情况下,产生其他问题。例如,实际的制膜装置中,在层叠体的输送中,在从导辊通过时的弯曲部位,支承体可能剥离。因此,优选即使将层叠体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的圆柱状的棒也不发生剥离,更优选即使将层叠体以180度卷绕于直径160mm的圆柱状的棒也不发生剥离,进一步优选即使将层叠体以180度卷绕于直径120mm的圆柱状的棒也不发生剥离,进一步更优选即使将层叠体以180度卷绕于直径100mm的圆柱状的棒也不发生剥离,尤其更优选即使将层叠体以180度卷绕于直径60mm的圆柱状的棒也不发生剥离。
透明树脂膜的厚度根据透明树脂膜的用途等适当确定即可,通常为10~500μm,优选为15~200μm,更优选为20~130μm。透明树脂膜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透明树脂膜的弯曲性良好。
本发明中,优选透明树脂膜的雾度为1.0%以下,全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黄色指数(黄色度)为4以下。若满足这样的条件,则可作为透明性高的良好树脂膜利用。雾度、全光线透过率及黄色指数(黄色度)的测定方法被详细地记载于实施例中。雾度表示树脂膜的起雾之类的程度,当然越小越好,优选为0.7%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全光线透过率是从膜通过的光线的透过率,所谓透明,优选接近100%,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8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9%以上。全光线透过率在前述的范围内时,例如在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与透过率低的情况相比,即使降低背光灯等光源的电力,也能在观看侧得到相同的亮度,能作为节约能源中的环境保护技术作出贡献。另外,黄色指数表示黄色度,黄色度小时,性能良好,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以下,尤其优选为2.0以下。
保护膜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包含被贴合于上述透明树脂膜的保护膜。保护膜可被贴合于透明树脂膜的无支承体的面。将层叠体卷绕成卷状时存在粘连等卷绕性的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除了上述之外,还在支承体的与透明树脂膜呈相反侧的面上贴合保护膜。被贴合于透明树脂膜的保护膜是用于暂时保护透明树脂膜表面的膜,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能保护透明树脂膜表面的可剥离的膜即可。可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膜;聚乙烯、聚丙烯膜等聚烯烃系树脂膜、丙烯酸系树脂膜等,优选从由聚烯烃系树脂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膜及丙烯酸系树脂膜组成的组中选择。在层叠体的两面贴合保护膜的情况下,各面的保护膜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保护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10~100μm,优选为10~80μm,更优选为10~50μm。在层叠体的两面贴合了保护膜的情况下,各面的保护膜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层叠体膜卷
本发明中,将上述层叠体(支承体、透明树脂膜及根据需要使用的保护膜)以卷状卷绕于卷芯而得到的产物称为层叠体膜卷。对于层叠体膜卷而言,在连续进行制造时,由于空间等的限制,常常暂且以膜卷的形式保存,层叠体膜卷也是其中之一。在层叠体膜卷的形态下,层叠体被较牢固地卷紧,因此,支承体上的白浊原因物质将会容易被转印至透明树脂膜上。然而,若使用本发明的具有规定的水接触角的支承体,则来自支承体的白浊物质不易被转印至透明树脂膜,即使其以层叠体膜卷形式被卷紧,也不易产生白浊。
作为构成层叠体膜卷的卷芯的材料,可举出例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ABS树脂等合成树脂;铝等金属;纤维增强塑料(FRP:使塑料中含有玻璃纤维等纤维而提高了强度的复合材料)等。卷芯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等形状,其直径例如为80~170mm。另外,膜卷的直径(卷绕后的直径)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200~800mm。
本发明还提供制造上述层叠体的方法。上述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将使用于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与溶剂混合并进行搅拌而得到的树脂清漆涂布于要涂布树脂清漆的一侧的马氏硬度为300N/mm2以上的支承体上,此时,将前述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的层叠面的水接触角记为A,并且,将用γ-丁内酯洗涤该层叠面并使其干燥后测得的水接触角记为B时,|B-A|为8.0°以下;以及,
b)通过使所涂布的树脂清漆干燥从而除去溶剂,在支承体上形成透明树脂膜的层。
另外,形成保护膜的情况下,需要还包括下述步骤:
c)在形成于支承体上的透明树脂膜的与支承体呈相反侧的面上贴合保护膜。
对于本发明的层叠体而言,仅通过控制支承体的与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即可减少因支承体而导致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尤其是透明的聚酰亚胺系膜的白浊,制造上的成品率大幅提高,能改善生产率。
窗膜基材
通过对从本发明的层叠体剥离支承体而得到的透明树脂膜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减少残留溶剂量,从而能作为窗膜基材使用。对于正式干燥的工序没有特别限制,为了防止干燥时的变形,优选一边用横向拉伸机等将宽度方向固定一边进行干燥。在用横向拉伸机实施正式干燥的情况下,可以对透明树脂膜进行拉伸,也可等倍率地进行处理,或者,也可使其收缩。另外,窗膜基材的残留溶剂量可根据所要求的物性适当调整,通常为3.0%以下,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0.8%以下。残留溶剂量少于上述的上限值时,膜表面不会过于柔软,不易产生伤痕,因此,在后续工序中,膜的处理变得容易。此处所谓窗膜,是被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观看侧表面的构件,有时也在窗膜的表面进一步配置保护膜、其他功能层或膜。另外,所谓窗膜基材,是指窗膜用的基膜,通常,出于提高表面硬度的目的,可通过设置窗硬涂层从而作为窗膜使用。根据使用目的、透明膜的特性,也可以将窗膜基材直接作为窗膜使用。作为窗膜基材,优选透明聚酰亚胺系膜或透明聚酰胺膜。
窗膜
窗膜是在窗膜基材的至少一面包含窗硬涂层而形成的。窗膜并非如现有的玻璃那样刚直,而是具有柔性的特性。窗膜基材及在前述窗膜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备窗硬涂层的窗膜发挥下述作用:保护以其为构成要素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其他构成要素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或周围的温湿度的变化的侵害。此外,前述硬涂层具有提高透明基材的表面硬度的功能。另外,硬涂层具备透光性和挠性。
前述窗膜的窗硬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5~100μm。前述窗硬涂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时,能确保充分的表面硬度,为100μm以下时,耐弯曲性不会过度下降,存在不易产生因固化收缩而导致发生卷曲的问题的倾向。
前述窗硬涂层可通过包含照射光或热能而形成交联结构的反应性材料的硬涂层用组合物的固化来形成。
前述窗硬涂层可通过同时包含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低聚物及光固化型环氧单体、或低聚物的窗硬涂层用组合物的固化而形成。
窗硬涂层用组合物中,除了上述的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低聚物之外,根据需要,包含溶剂、光聚合引发剂。另外,窗硬涂层用组合物中,可以在不损害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包含无机填料、流平剂、稳定剂、抗氧化剂、UV吸收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防污剂等添加剂。
前述窗硬涂层可通过将上述的窗硬涂层用组合物涂布于窗膜基材的至少一面并使其固化而形成。
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的另一例是包含前述的窗膜的光学层叠体,具体而言,涉及在本发明的具备窗硬涂层的窗膜的一面上、进一步包含选自由偏光板及触摸传感器组成的组中的一个层的光学层叠体。另外,根据需要,前述窗膜可以间隔着粘结层而具备偏光板或触摸传感器。
另外,在前述窗膜或前述偏光板的至少一面上,可以具备围绕着框而印刷的有色的遮光图案,前述遮光图案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的形态。另外,在前述窗膜的一面上,也可直接或间隔着粘结层而接合偏光层。例如,前述偏光层可以连续地延长至前述非显示区域或边框部,也可以是包含聚乙烯醇系偏光片及被贴合于前述聚乙烯醇系偏光片的至少一面的保护膜的通常的偏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例,为在前述窗膜的一面上一体化地形成有偏光层及触摸传感器的结构,偏光层及触摸传感器的配置顺序没有限制,可以按照窗膜、偏光层、触摸传感器及显示面板的顺序配置,也可按照窗膜、触摸传感器、偏光层及显示面板的顺序配置。在以窗膜、偏光层、触摸传感器及显示面板的顺序配置的情况下,在从观看侧观察图像显示装置时,触摸传感器存在于偏光层的下侧,因此,具有触摸传感器的图案不易被观察到的优点。这种情况下,触摸传感器的基板的正面相位差优选为±2.5nm以下。作为这样的原材料,作为无拉伸膜,例如可以是选自由三乙酰纤维素、环烯烃、环烯烃共聚物、聚降冰片烯共聚物等原材料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原材料的膜。另一方面,也可具有无触摸传感器的基板、而仅将图案转印至窗膜及偏光层的结构。
前述偏光层及触摸传感器可通过透明粘合剂层或透明粘接剂层配置于窗膜与显示面板之间,优选透明粘合剂层。以窗膜、偏光层、触摸传感器及显示面板的顺序配置的情况下,透明粘合层可位于窗膜与偏光层之间、触摸传感器与显示面板之间。以窗膜、触摸传感器、偏光层及显示面板的顺序配置的情况下,透明粘合剂层可位于窗膜与触摸传感器之间、触摸传感器与偏光层之间、偏光层与显示面板之间。
前述透明粘合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1~100μm。基于本发明的透明粘合层中,下部粘合层的厚度为上部粘合层的厚度以上,在-20~80℃时粘弹性为0.2MPa以下是优选的。这种情况下,能减少由于触摸传感器与显示面板间的干涉而产生的噪声(noise),能缓和弯曲时的界面应力,能抑制上下部的基材的破坏。从在抑制粘合剂的凝聚破坏的同时缓和界面应力的方面考虑,更优选地,前述粘弹性可以为0.01~0.15MPa。
偏光板
可层叠于前述窗膜的偏光板可以是单独的偏光片或具备偏光片及被贴合于其至少一面的保护膜的结构。前述偏光板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100μm以下。厚度为100μm以下时,柔软性不易下降。在前述范围内时,例如可以为5~100μm。
前述偏光片可以是通过包括针对聚乙烯醇系膜进行溶胀、染色、交联、拉伸、水洗、干燥等步骤的工序而制造的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膜型偏光片,作为又一例,可涂布液晶涂布用组合物作为偏光涂布层而形成。前述液晶涂布用组合物为涂布层形成组合物,可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染料。前述偏光涂布层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制造:在基材上涂布取向膜形成组合物,赋予取向性,形成取向膜,在前述取向膜上涂布包含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染料的涂布层形成组合物,形成液晶涂布层。这样的偏光涂布层与包含通过粘接剂被贴合于聚乙烯醇系偏光片两面的保护膜的偏光板相比,能形成较薄的厚度。前述偏光涂布层的厚度可以为0.5~10μm、优选2~4μm。
取向膜形成组合物
前述取向膜形成组合物可包含该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取向剂、光聚合引发剂及溶剂。作为前述取向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该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取向剂。例如,可使用聚丙烯酸酯系高分子、聚酰胺酸、聚酰亚胺系高分子或包含肉桂酸酯基的高分子作为取向剂,在应用于光取向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包含肉桂酸酯基的高分子。
对于前述取向膜形成组合物的涂布而言,可举出例如旋涂法、挤出成型法、浸涂、流涂、喷涂、辊涂、凹版涂布、微凹版涂布等,优选利用在线涂布方式。涂布前述取向膜形成组合物及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后,进行取向处理。关于前述取向处理,可以没有限制地采用该领域中公知的多种方法,优选可利用光取向膜化。光取向膜通常可通过将包含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或单体和溶剂的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并照射偏振光(优选为偏振UV光)而得到。从可通过选择照射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来任意地控制取向限制力的方向的方面考虑,进一步优选光取向膜。
前述光取向膜的膜厚通常为10~10,000nm,优选为10~1,000nm,更优选为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以上。在前述范围内时,能充分呈现取向限制力。
偏光涂布层形成组合物
偏光涂布层可通过涂布偏光涂布层形成组合物而形成。具体而言,偏光涂布层形成组合物为除了包含二色性色素之外还包含成为主体化合物的1种以上聚合性液晶(以下,有时称为聚合性液晶(B))的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组合物B)。
所谓“二色性色素”,是指具有分子的长轴方向的吸光度与短轴方向的吸光度不同的性质的色素。二色性色素没有限制,只要是具有这样的性质的色素即可,可以是染料,也可以是颜料。可以将2种以上染料组合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颜料组合使用,也可将染料和颜料组合使用。
二色性色素优选在300~700nm的范围内具有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作为这样的二色性色素,可举出吖啶色素、噁嗪色素、酞菁色素、萘色素、偶氮色素及蒽醌色素,其中优选偶氮色素。作为偶氮色素,可举出单偶氮色素、双偶氮色素、三偶氮色素、四偶氮色素及茋(stilbene)偶氮色素,优选双偶氮色素及三偶氮色素。
聚合性液晶(B)所呈现的液晶状态优选为近晶相,从能制造取向有序度较高的偏光层这方面考虑,更优选为高阶近晶相。将呈现近晶相的聚合性液晶(B)称为聚合性近晶型液晶化合物。聚合性液晶(B)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另外,在组合2种以上聚合性液晶的情况下,优选至少1种为聚合性液晶(B),更优选2种以上为聚合性液晶(B)。通过组合,有时即使在液晶-结晶相变温度以下的温度下也能暂时保持液晶性。聚合性液晶(B)例如可利用Lub等Recl.Trav.Chim.Pays-Bas,115,321-328(1996)或日本专利第4719156号等中记载的已知方法来制造。组合物B中的二色性色素的含量可根据二色性色素的种类等适当调节,相对于聚合性液晶(B)100质量份而言,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二色性色素的含量为前述范围内时,能在不扰乱聚合性液晶(B)的取向的情况下进行聚合,另外,妨碍聚合性液晶(B)的取向的倾向小。
组合物B优选包含溶剂。通常,由于近晶型液晶化合物的粘度高,因而包含溶剂的组合物容易涂布,结果,大多情况下容易进行偏光膜的形成。作为溶剂,可举出与前述的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中包含的溶剂同样的溶剂,可根据聚合性液晶(B)及二色性色素的溶解性适当选择。相对于组合物B的总量而言,溶剂的含量优选为50~98质量%。换言之,组合物B中的固态成分优选为2~50质量%。
组合物B优选含有1种以上的流平剂。流平剂具有调整组合物B的流动性、使通过涂布组合物B而得到的涂布膜更平坦的功能,具体而言,可举出表面活性剂。组合物B含有流平剂时,相对于聚合性液晶100质量份而言,其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且3质量份以下。流平剂的含量为前述的范围内时,存在以下倾向:容易使聚合性液晶进行水平取向,另外,得到的偏光层变得更平滑。相对于聚合性液晶而言的流平剂的含量在前述的范围内时,存在不太会在得到的偏光层中产生不均的倾向。
组合物B优选含有1种以上的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是能引发聚合性液晶(B)的聚合反应的化合物,从能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这方面考虑,优选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可举出能通过光的作用而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酸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优选通过光的作用产生自由基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苯偶姻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烷基苯酮化合物、酰基氧化膦化合物、三嗪化合物、碘鎓盐及锍盐。
组合物B含有聚合引发剂时,其含量可根据该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的种类及其量适当调节,相对于聚合性液晶100质量份而言,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5~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8质量份。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在不扰乱聚合性液晶(B)的取向的情况下进行聚合。组合物B含有光聚合引发剂时,前述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光敏化剂。组合物B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及光敏化剂时,能进一步促进该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的聚合反应。光敏化剂的使用量可根据光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液晶的种类及其量适当调节,相对于聚合性液晶100质量份而言,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5~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8质量份。
为了更稳定地进行聚合性液晶的聚合反应,组合物B可以含有适量的阻聚剂,由此,将会容易控制聚合性液晶的聚合反应的进行程度。组合物B含有阻聚剂时,其含量可根据聚合性液晶的种类及其量、及光敏化剂的使用量等适当调节,相对于聚合性液晶100质量份而言,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5~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8质量份。阻聚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在不扰乱聚合性液晶的取向的情况下进行聚合。
偏光涂布层的制作方法
偏光涂布层通常可通过将偏光涂布层形成组合物涂布于实施了取向处理的基材上、使得到的涂布膜中的聚合性液晶聚合而形成。涂布前述偏光涂布层形成组合物的方法没有限制。作为取向处理,可举出上文例举的方法。通过涂布偏光涂布层形成组合物,在得到的涂布膜中所含的聚合性液晶不聚合的条件下将溶剂干燥除去,从而形成干燥被膜。作为干燥方法,可举出自然干燥法、通风干燥法、加热干燥及减压干燥法。聚合性液晶为聚合性近晶型液晶化合物时,优选使干燥被膜中包含的聚合性近晶型液晶化合物的液晶状态成为向列相(向列型液晶状态),然后转变成近晶相。为了经由向列相而形成近晶相,例如,可采用下述这样的方法:将干燥被膜加热至干燥被膜中包含的聚合性近晶型液晶化合物相变至向列相的液晶状态的温度以上,接下来,冷却至聚合性近晶型液晶化合物呈现近晶相的液晶状态的温度。接下来,对在使干燥被膜中的聚合性液晶的液晶状态成为近晶相后、在保持近晶相的液晶状态的状态下使聚合性液晶进行光聚合的方法进行说明。光聚合中,向干燥被膜照射的光可根据前述干燥被膜中包含的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聚合性液晶的种类(尤其是聚合性液晶所具有的光聚合基团的种类)及其量适当选择,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选自由可见光、紫外光及激光组成的组中的活性能量射线。这些中,从容易控制聚合反应的进行这方面、可使用在本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光聚合装置作为光聚合装置这方面考虑,优选紫外光。通过进行光聚合,在聚合性液晶保持近晶相、优选高阶近晶相的液晶状态的状态下进行聚合,从而形成偏光层。
相位差涂布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偏光板可包含相位差涂布层。根据光学特性,将相位差涂布层统称为λ/2层、λ/4层、正C层等。相位差涂布层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实施了取向处理的基材膜上涂布包含液晶化合物的涂布层形成组合物而形成液晶涂布层,然后介由粘接层将液晶涂布层与偏光板贴合,然后将基材膜剥离;但不限于该方法。作为基材膜,可使用作为保护膜而例举的高分子膜,也可在形成取向膜之前,对形成取向膜及相位差层的一侧的基材面实施表面处理。前述取向膜形成组合物及其涂布及干燥方法等与在偏光涂布层中说明的同样,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省略记载。关于涂布层形成组合物的组成,除了不包含二色性染料之外,与前述偏光涂布层中说明的同样。另外,前述涂布层形成组合物的涂布、干燥及固化方法等也与前述偏光涂布层中说明的同样,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省略记载。
相位差涂布层的厚度为0.5~10μm,优选为1~4μm。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相位差涂布层而言,可通过涂布层的厚度、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状态等来调节光学特性。具体而言,通过调节相位差层的厚度,能制作赋予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的相位差层。面内相位差值(面内延迟值,Re)是由数学式(1)定义的值,为了得到所期望的Re,优选调节Δn和膜厚(d)。
Re=d×Δn(λ)...数学式(1)(此处Δn=nx-ny)
(数学式(1)中,Re表示面内相位差值,d表示膜厚,Δn表示双折射率。考虑到通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而形成的折射率椭球的情况下,如下所述地定义3个方向的折射率、即nx、ny及nz。nx表示相位差层所形成的折射率椭球中的与基材平面平行的方向的主折射率。ny表示相位差层所形成的折射率椭球中的与基材平面平行、且与nx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相位差层所形成的折射率椭球中的与基材平面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相位差层为λ/4层时,面内相位差值Re(550)为113~163nm的范围,优选为130~150nm的范围。相位差层为λ/2层时,Re(550)为250~300nm的范围,优选为250~300nm的范围。)
另外,根据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状态,可制作呈现厚度方向的相位差的相位差层。所谓呈现厚度方向的相位差,表示数学式(2)中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为负的特性。
Rth=[(nx+ny)/2-nz]×d...数学式(2)
(数学式(2)中,nx、ny、nz及d与前述的定义相同。)
正C层的面内相位差值Re(550)通常为0~10nm的范围,优选为0~5nm的范围,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通常为-10~-300nm的范围,优选为-20~-200nm的范围。本发明的偏光板可具有2层以上的相位差涂布层,具有2层相位差涂布层时,可以是下述情况:第1相位差涂布层是用于制作圆偏振光的λ/4层,第2相位差涂布层是用于改善倾斜时观察到的颜色的正C层。另外,也可以是下述情况:第1相位差涂布层是用于改善倾斜时观察到的颜色的正C层,第2相位差涂布层是用于制作圆偏振光的λ/4层。
粘接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偏光涂布层与第1相位差涂布层、或第1相位差涂布层与第2相位差涂布层可介由粘合剂或粘接剂而贴合。作为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使用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或热固性粘接剂,优选为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作为粘合剂层,可使用后述的粘合剂层。
粘接剂层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举出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形成的粘接剂、水系二液型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等。其中,优选使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形成的水系粘接剂。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对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乙烯醇均聚物之外,也可使用对乙酸乙烯酯与可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将它们的羟基进行部分改性而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剂可包含醛化合物(乙二醛等)、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羟甲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多价金属盐等交联剂。
使用水系粘接剂时,优选在贴合涂布层后,实施用于将水系粘接剂中包含的水除去的干燥工序。
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是指含有通过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粘接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
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可以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环氧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作为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的化合物)、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双键的其他乙烯基系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可以并用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通常还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及/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在贴合涂布层时,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对进行粘接的面的至少任一方的贴合面实施表面活化处理。作为表面活化处理,可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处理(辉光放电处理等)、火焰处理、臭氧处理、UV臭氧处理、电离活性射线处理(紫外线处理、电子束处理等)这样的干式处理;使用了水、丙酮等溶剂的超声波处理、皂化处理、锚涂处理这样的湿式处理。这些表面活化处理可以单独进行,也可组合2种以上。
前述粘接层的厚度可根据其粘接力来调节,可以优选为0.1~10μm,更优选为1~5μm。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多层前述粘接层的结构的情况下,可利用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制造,可具有相同的厚度或不同的厚度。
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可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硅氧烷系树脂、聚乙烯基醚系树脂这样的树脂为主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其中,优选为以透明性、耐气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聚酯系树脂或(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固化型。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通常,可使用重均分子量为30万~400万的范围的粘合剂树脂。考虑到耐久性、尤其是耐热性,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万~300万,更优选为65万~200万。重均分子量大于30万时,从耐热性方面考虑是优选的,重均分子量小于400万时,从贴合性、粘接力下降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是指利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通过按照聚苯乙烯换算而算出的值。
此外,粘合剂组合物中,可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使用有机系交联剂、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作为有机系交联剂,可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亚胺系交联剂等。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为多价金属以共价键或配位键与有机化合物键合而得到的产物。作为多价金属原子,可举出Al、Cr、Zr、Co、Cu、Fe、Ni、V、Zn、In、Ca、Mg、Mn、Y、Ce、Sr、Ba、Mo、La、Sn、Ti等。作为发生共价键键合或配位键键合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可举出氧原子等,作为有机化合物,可举出烷基酯、醇化合物、羧酸化合物、醚化合物、酮化合物等。
含有交联剂时,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而言,其使用量优选为0.01~20质量份,更优选为0.03~10质量份。需要说明的是,交联剂超过0.01质量份时,存在粘合剂层的凝聚力不会不足的倾向,在加热时产生发泡的可能性小,另一方面,少于20质量份时,耐湿性充分,在可靠性试验等中不易发生剥离。
作为添加剂,优选配合硅烷偶联剂。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举出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基结构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乙酰乙酰基的三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甲基)丙烯酸系基团的硅烷偶联剂;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等。硅烷偶联剂能赋予耐久性、尤其是在加湿环境下抑制剥离的效果。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而言,硅烷偶联剂的使用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1~1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2~0.6质量份。
此外,粘合剂组合物可含有其他已知的添加剂,例如,根据使用的用途,可以向粘合剂组合物中适当地添加着色剂、颜料等粉体、染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粘合性赋予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软化剂、抗氧化剂、防老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无机或有机的填充剂、金属粉、粒子状、箔状物等。另外,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采用添加有还原剂的氧化还原体系。
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100μm左右,优选为2~50μm,更优选为3~30μm。通过使粘合剂层的厚度变薄,粘合剂层中的酸的总量下降。由此,酸性成分将会不易腐蚀基板的布线。另外,第2层所具有的粘合剂层可根据嵌合的柔性印刷基板的厚度来调整。
保护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偏光板可以是具有至少一层以上的保护层的形态,可位于形成了偏光板的偏光片的一面,或者,在偏光片具有相位差层的情况下,可位于相位差层的与偏光片相反的面。
作为保护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阻隔性、各向同性等优异的膜即可。具体而言,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膜;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膜;聚碳酸酯系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膜;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膜;环烯烃、环烯烃共聚物、聚降冰片烯、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膜;氯乙烯系膜;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聚酰胺系膜;酰亚胺系膜;砜系膜;聚醚酮系膜;聚苯硫醚系膜;乙烯醇系膜;偏二氯乙烯系膜;乙烯醇缩丁醛系膜;芳基化物系膜;聚甲醛系膜;氨基甲酸酯系膜;环氧系膜;聚硅氧烷系膜等。这些中,考虑到偏光特性或耐久性,特别优选具有利用碱等进行了皂化的表面的纤维素系膜。另外,保护层可以是兼具相位差功能这样的光学补偿功能的层。
前述保护层可以是对与前述偏光片或前述相位差涂布层粘接的面实施了用于提高粘接力的易粘接处理的保护层。易粘接处理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能提高粘接力的处理即可,可举出例如底漆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等干式处理;碱处理(皂化处理)等化学处理;低压UV处理等。
触摸传感器
触摸传感器具有基材、被设置在基材上的下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相对的上部电极、被下部电极和上部电极夹持的绝缘层。
基材可采用各种树脂膜,只要是具有透光性的挠性树脂膜即可。例如,作为基材,可使用上述的作为透明基材的材料而例举的膜。
下部电极例如在俯视下具有正方形状的多个小电极。多个小电极排列成矩阵状。
另外,对于多个小电极而言,沿小电极的一条对角线方向相邻的小电极彼此连接,形成多个电极列。多个电极列在端部相互连接,能检测到相邻的电极列间的电容。
上部电极例如在俯视下具有正方形状的多个小电极。多个小电极在俯视下于未配置下部电极的位置上互补地排列成矩阵状。即,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在俯视下无间隙地配置。
另外,对于多个小电极而言,沿小电极的另一条对角线方向相邻的小电极彼此连接,形成多个电极列。多个电极列在端部相互连接,能检测到相邻的电极列间的电容。
绝缘层将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绝缘。关于绝缘层的形成材料,可使用作为触摸传感器的绝缘层的材料通常为人所知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对触摸传感器为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在不损害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薄膜电阻方式等其他方式的触摸传感器。
遮光图案
前述遮光图案可作为窗膜或可应用窗膜的显示装置的边框(bezel)或外壳(housing)的至少一部分而提供。例如,有时通过遮光图案将前述显示装置的各布线隐藏,使使用者观察不到。遮光图案的颜色及/或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由具有黑色、白色、金色等多种颜色的树脂物质形成。例如,遮光图案可由混合有用于呈现颜色的颜料的丙烯酸系树脂、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氨酯、聚硅氧烷(silicone)等树脂物质形成。前述遮光图案的材质及厚度可以考虑窗膜或显示装置的保护及柔性特性来确定。另外,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以2种以上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对于例中的“%”及“份”而言,只要没有特别记载,为质量%及质量份。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制造例1:透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制备
准备在可拆式烧瓶中安装硅胶管、搅拌装置及温度计而成的反应器、和油浴。向该烧瓶内投入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酐(6FDA)75.52g、和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54.44g。一边以400rpm对其进行搅拌一边添加N,N-二甲基乙酰胺(DMAc)519.84g,持续搅拌直至烧瓶的内容物成为均匀的溶液。接下来,一边使用油浴将容器内温度调节至20~30℃的范围,一边进一步持续进行20小时搅拌,使其反应,生成聚酰胺酸。30分钟后,将搅拌速度变更为100rpm。进行20小时搅拌后,将反应体系温度恢复至室温,添加DMAc 649.8g,将聚合物浓度调整至10重量%。进而添加吡啶32.27g、乙酸酐41.65g,在室温下进行10小时搅拌,进行酰亚胺化。从反应容器中取出聚酰亚胺清漆。将得到的聚酰亚胺清漆滴加至甲醇中,进行再沉淀,对得到的粉体进行加热干燥,将溶剂除去,以固态成分形式得到透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对得到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进行GPC测定,结果,重均分子量为360,000。
制造例2:透明聚酰胺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制备
在氮气气氛下,向具备搅拌叶片的1L可拆式烧瓶中,添加TFMB50g(156.13mmol)及DMAc 642.07g,在室温下一边搅拌一边将TFMB溶解于DMAc中。接下来,向烧瓶中添加6FDA 20.84g(46.91mmol),在室温下进行3小时搅拌。然后,将4,4’-氧基双(苯甲酰氯)(OBBC,4,4’-oxybis(benzoyl chloride))9.23g(31.27mmol)、以及随后的对苯二甲酰氯(TPC)15.87g(78.18mmol)添加至烧瓶中,在室温下进行1小时搅拌。接下来,向烧瓶中添加4-甲基吡啶9.89g(106.17mmol)和乙酸酐14.37g(140.73mmol),在室温下进行30分钟搅拌,然后,使用油浴升温至70℃,进一步进行3小时搅拌,得到反应液。
将得到的反应液冷却至室温,以线状投入至大量的甲醇中,将析出的沉淀物取出,用甲醇浸渍6小时,然后,用甲醇洗涤。接下来,于100℃对沉淀物进行减压干燥,得到透明聚酰胺酰亚胺系高分子。对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系高分子进行GPC测定,结果,重均分子量为420,000。
制造例3:硅溶胶的制备
将利用溶胶-凝胶法制作的BET径(利用BET法测得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7nm的无定形硅溶胶作为原料,通过溶剂置换,制备γ-丁内酯(以下,有时也表示为GBL)置换的硅溶胶。用网眼为10μm的膜滤器对得到的溶胶进行过滤,得到GBL置换硅溶胶。得到的GBL置换硅溶胶中,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均为30~32质量%。
实施例1
将通过上述制造例1而得到的透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以16.5%的固态成分浓度溶解于混合溶剂(其是以1∶9混合γ-丁内酯(GBL)和DMAc而成的)中,得到树脂清漆。利用浇铸法,以870mm的宽度将该树脂清漆涂布于厚度为193μm(PET 188μm+硬涂层5μm)、宽度为900mm、浇铸制膜面侧(即,硬涂层面侧)的马氏硬度为405N/mm2、浇铸制膜面的水接触角差|B-A|为0.1°的长条状的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支承体(支承体A:基体树脂=PET,有HC处理)上,进行制膜。使已制成膜的树脂清漆以0.4m/分钟的线速从长度为12m的炉内(对其温度进行了设定以使其阶段性地从70℃变为120℃)通过,由此将溶剂从树脂溶液除去,形成透明树脂膜(厚度为80μm)。然后,在透明树脂膜上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将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膜状的层叠体卷绕于卷芯而形成卷状。
层叠体的剥离试验
将得到的层叠体以180度卷绕于规定直径的圆柱状的棒,在该状态下,静置1分钟,然后,通过目视确认在支承体与透明树脂膜之间是否发生剥离。即使一部分发生剥离,也视为发生剥离。
用实施例1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A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透明树脂膜与保护膜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按照以下方式对白浊进行评价。另外,伤痕评价、雾度、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也按照以下记载的方式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白浊评价
在从支承体剥离后的透明树脂膜中,用洁净室用棉纱(KB SEIREN,LTD.制的savina MX(注册商标)·擦拭布(wiping cloth))对支承体侧表面的一部分进行擦拭,然后使用POLARION公司制HID便携式探照灯PS-X1(光通量为3,400流明),按照下述评价基准,对膜的外观(白浊)进行目视评价。以相对于膜面放倒20~70°左右的角度照射光。进行视觉辨认的方向为:从要评价的透明树脂膜的面的大致正上方(与树脂膜面呈90°的角度)进行。有白浊的情况下,确认到上述的擦拭痕迹。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明树脂膜的与支承体相反的面上层叠有保护膜的情况下,将保护膜剥离,对白浊的有无进行确认。
<白浊的评价基准>
○:在透明树脂膜的表面未能确认到擦拭痕迹
Δ:在透明树脂膜的表面能略微确认到擦拭痕迹
×:在透明树脂膜的表面能明确地确认到擦拭痕迹
伤痕评价
向从支承体剥离的透明树脂膜的与支承体呈相反侧的面照射POLARION公司制HID便携式探照灯PS-X1(光通量为3,400流明),通过目视对伤痕的有无进行确认。此时,首先,从膜的行进方向照射光,对伤痕的有无进行确认,接下来,也从宽度方向照射光,对伤痕进行确认。另外,以相对于膜面放倒20~70°左右的角度照射光。进行视觉辨认的方向为:从要评价的透明树脂膜的面的大致正上方(与树脂膜面呈90°的角度)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明树脂膜的与支承体相反的面上层叠有保护膜的情况下,将保护膜剥离,对伤痕的有无进行确认。
评价基准
◎:未观察到伤痕
○:略微观察到伤痕
×:明确观察到伤痕。
将伤痕评价的结果记载于表1。
雾度
按照JIS K7105:1981,利用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的全自动直读雾度计算机(Haze Computer)HGM-2DP测定透明树脂膜的雾度。将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明树脂膜的与支承体相反的面上层叠有保护膜的情况下,将保护膜剥离,测定雾度。
全光线透过率
按照JIS K7105:1981,利用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的全自动直读雾度计算机HGM-2DP,测定透明树脂膜的全光线透过率。将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明树脂膜的与支承体相反的面上层叠有保护膜的情况下,将保护膜剥离,测定全光线透过率。
黄色指数(黄色度:YI值)
利用日本分光(株)制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V-670,测定透明树脂膜的黄色指数(黄色度:YI值)。在无样品的状态下进行背景测定,然后,将透明树脂膜设置于样品架,对相对于300~800nm的光的透过率进行测定,求出三刺激值(X、Y、Z)。基于下式算出YI值。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明树脂膜的与支承体相反的面上层叠有保护膜的情况下,将保护膜剥离,测定黄色指数。
YI值=100×(1.2769X-1.0592Z)/Y
残留溶剂量(质量%)的测定方法
热重-差热(TG-DTA)测定
作为TG-DTA的测定装置,使用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制TG/DTA6300。从制作的透明树脂膜获得约20mg的试样。将该试样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至120℃,于120℃保持5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加热)至400℃,同时测定试样的质量变化。
由TG-DTA测定结果,按照下式,算出从120℃至250℃的质量减少率S(质量%)。
S(质量%)=100-(W1/W0)×100
〔式中,W0为于120℃保持5分钟后的试样的质量,W1为250℃时的试样的质量〕。
将算出的质量减少率S作为透明树脂膜中的残留溶剂量S(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明树脂膜的与支承体相反的面上层叠有保护膜的情况下,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残留溶剂量。
对支承体进行以下的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水接触角(洗涤前)A的测定条件
向支承体的浇铸制膜面滴加超纯水1mL,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制接触角计DM500,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水接触角。进行10次相同测定,将平均值记载于表1。
方法:液滴法
方法:θ/2法
曲率修正:无
液体:超纯水
液量:1mL
测定时机:滴加后1000ms后
数据处理:以N=10进行测定,求出平均值
水接触角(洗涤后)B的测定
以覆盖全部的接触角测定位置的方式向支承体的浇铸制膜面滴加γ-丁内酯(GBL),静置1分钟,然后用浸入GBL后的洁净室用棉纱(KB SEIREN,LTD.制的savina MX(注册商标)·擦拭布)进行洗涤(用棉纱滑动5个来回),用干燥的洁净室用棉纱擦拭,直至观察不到残留的GBL。然后,静置5分钟,进行干燥。接下来,与上述水接触角A同样地,使用超纯水(1mL)进行测定,将10次测定的平均值记载于表1。另外,还计算|B-A|的值,记载于表1。
马氏硬度的测定方法
将上述支承体切出40mm×40mm的大小,然后,介由膜厚为20μm的粘合剂层,将与浇铸制膜的一侧相反的面贴合于40mm×40mm的玻璃。针对已贴合于玻璃的支承体的进行浇铸制膜的面,在23℃、55%RH的气氛中,使用超微小硬度试验机(FISCHERSCOPE HM2000:Fischer Instruments K.K.制),使用维氏压头,以0.5mN/5秒的加压速度施加负荷,然后,在维持0.5mN的负荷的状态下保持5秒,测定马氏硬度。需要说明的是,马氏硬度的测定针对进行浇铸制膜之前的支承体实施。
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Rz)的测定
针对上述支承体的进行浇铸制膜的面,使用(株)小坂研究所制的Surfcorder ET3000,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Rz)。将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Rz)的测定针对进行浇铸制膜之前的支承体实施。
一边将实施例1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1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2
将制造例2中得到的透明聚酰胺酰亚胺系高分子溶解于GBL中,添加制造例3中得到的GBL置换硅溶胶,充分混合,由此,得到表1中记载的组成的透明聚酰胺酰亚胺系高分子/二氧化硅粒子混合清漆(以下,有时称为混合清漆)。此时,以聚酰胺酰亚胺系高分子/二氧化硅粒子浓度(相对于树脂与二氧化硅粒子的总质量而言的浓度)成为10质量%的方式制备混合清漆。然后,利用浇铸法,以870mm的宽度将得到的混合清漆涂布于支承体A上,进行制膜。使已制成膜的混合清漆以0.4m/分钟的线速从长度为12m的炉内(对其温度进行了设定以使其阶段性地从70℃变为120℃)通过,由此将溶剂从树脂溶液除去,形成透明树脂膜(厚度为50μm)。然后,在透明树脂膜上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将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膜状的层叠体卷绕于卷芯而形成卷状。
用实施例2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A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2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0.6%。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3
作为支承体,使用厚度为193μm(PET188μm+硬涂层5μm)、宽度为900mm、浇铸制膜面侧(即,硬涂层面侧)的马氏硬度为406N/mm2、浇铸制膜面的水接触角差|B-A|为1.7°的长条状的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支承体B:基体树脂=PET,有HC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实施例3中,水接触角差与实施例1的支承体不同,水接触角差的调整可利用常规方法、例如硬涂层的固化条件的调整、硬涂层形成后的洗涤等方法进行。在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也利用同样的方法调整水接触角差。
用实施例3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B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3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1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4
作为支承体,使用支承体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4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B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4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0.6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5
作为支承体,使用厚度为193μm(PET188μm+硬涂层5μm)、宽度为900mm、浇铸制膜面侧(即,硬涂层面侧)的马氏硬度为380N/mm2、浇铸制膜面的水接触角差|B-A|为0.3°的长条状的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支承体C:基体树脂=PET,有HC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5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C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5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1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6
作为支承体,使用支承体C,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6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C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6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0.6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7
作为支承体,使用厚度为193μm(PET188μm+硬涂层5μm)、宽度为900mm、浇铸制膜面侧(即,硬涂层面侧)的马氏硬度为340N/mm2、浇铸制膜面的水接触角差|B-A|为0.1°的长条状的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支承体D:基体树脂=PET,有HC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7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D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7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1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8
作为支承体,使用支承体D,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8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D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8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0.6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9
作为支承体,使用厚度为193μm(PET188μm+硬涂层5μm)、宽度为900mm、浇铸制膜面侧(即,硬涂层面侧)的马氏硬度为300N/mm2、浇铸制膜面的水接触角差|B-A|为2.7°的长条状的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支承体E:基体树脂=PET,有HC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9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E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9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1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10
作为支承体,使用支承体E,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10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E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10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0.6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11
作为支承体,使用厚度为188μm、宽度为900mm、浇铸制膜面侧的马氏硬度为268N/mm2、浇铸制膜面的水接触角差|B-A|=3.1°的长条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支承体F:基体树脂=PET,无HC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聚酰亚胺系膜,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11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F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11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1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实施例12
作为支承体,使用支承体F,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用实施例12中得到的层叠体实施剥离试验,结果,以180度卷绕于直径200mm、160mm、120mm、100mm、60mm的各圆柱状的棒的情况下,均未发生剥离。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F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一边将实施例12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卷退卷,一边将保护膜剥离,同时,将透明树脂膜导入至干燥炉中,进一步进行干燥(正式干燥)。将干燥炉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1.0m/分钟,将干燥时间设定为12分钟。对于用干燥炉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在一面贴合保护膜(东丽膜加工(株)制Toretec(注册商标)7332K,弱粘合力的聚烯烃保护膜),卷绕于卷芯。将保护膜剥离,测定正式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结果为0.6质量%。正式干燥中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也可作为窗膜基材使用。
比较例1
作为支承体,使用厚度为193μm(PET188μm+硬涂层5μm)、宽度为900mm、浇铸制膜面侧(即,硬涂层面侧)的马氏硬度为410N/mm2、浇铸制膜面的水接触角差|B-A|为8.5°的长条状的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支承体G:基体树脂=PET,有HC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G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作为支承体,使用支承体F,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处理,得到由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和具有硬涂层的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卷。
一边将上文中已卷绕成卷状的层叠体退卷,一边将支承体G剥离,将由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构成的层叠体卷绕。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剥离了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白浊、伤痕、全光线透过率、黄色指数及残留溶剂量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γ-丁内酯对支承体表面进行洗涤前后的水接触角的差|B-A|为8.0°以下的范围,这种情况下,不产生白浊。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及2中,用γ-丁内酯对支承体表面进行洗涤前后的水接触角的差|B-A|超过8.0°,产生白浊。将比较例的产生白浊的照片作为图4记载于说明书附图中。图4中,整体上观察呈白色的部分为白浊,图4中,由箭头(→)所示的未变白的部分是用手指摩擦的痕迹,表明白浊能用手指擦除。
上述实施例中,在输送支承体的导辊上存在伤痕,但在实施例1~10中,在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上未确认到伤痕的存在,在实施例11~12中,在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上确认到了伤痕的存在。认为这是由于支承体的涂布透明树脂膜的一侧的马氏硬度不是规定值(300N/mm2)以上而导致的。将实施例11的带有伤痕的照片作为图3记载于说明书附图中。位于两个箭头之间的白色部分为伤痕,该伤痕为10mm长,在实施例11的透明树脂膜上以与导辊的外周相同的周期产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层叠体是在制造透明树脂膜时使用的制品,是能减少制造透明树脂膜时的缺陷(白浊)的制品,成品率得到改善,还能降低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