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机及应用复合机生产的摇粒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3929发布日期:2020-04-24 18:5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机及应用复合机生产的摇粒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布料复合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机及应用复合机生产的摇粒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材料上从原先的单一材料型逐步发展成复合材料型,传统的单层布料结构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由于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的普及,各类机械复合机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公告号为cn11043528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布料复合机,包括机架、工作台、热压辊、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所述工作台上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热压辊设于工作台上方的机架上,所述第一牵引辊设于所述热压辊上方的机架上,所述第二牵引辊设于所述工作台一端,所述第二牵引辊与热压辊之间的机架上设置有上胶组件。其中一层的布料通过第二牵引辊通过上胶组件进行上胶,然后移动到热压辊和通过第一牵引辊移动到热压辊的布料进行有效的复合,以此来对布料进行复合。

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布料在上胶过程中,只能对布料的一侧上胶,因此一次只能对两层布料进行复合,三层布料必须要再次经过上胶后再复合的过程,从而复合机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同时可以复合三层布料,从而缩短了布料复合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布料复合机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放置中间层布料的进布辊,位于所述进布辊一侧的机架上竖向间隔转动设置有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所述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分别对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进行导向,位于所述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之间的机架上设置有对中间层布料、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进行热压复合的热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与进布辊之间的机架上设置有对中间层布料上胶的上胶装置,所述上胶装置包括输送辊、第一上胶组件和第二上胶组件,所述输送辊设置在位于热压装置和进布辊之间的机架上,所述第一上胶组件和第二上胶组件沿中间层布料运行方向间隔设置在位于输送辊和热压装置之间的机架上并分别对中间层布料上下两面进行上胶;

所述第一上胶组件包括第一上胶辊、第一刮板、两个挡胶块、抵紧辊,所述第一上胶辊转动设置在位于输送辊和热压装置之间的机架上,所述第一刮板倾斜向下设置在机架上且长度方向与第一上胶辊轴线平行,同时所述第一刮板较低的一端抵触在第一上胶辊上,两个所述挡胶块沿第一刮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刮板上且抵触在第一上胶辊上,且所述挡胶块、第一刮板和第一上胶辊形成放置胶水的区域,所述抵紧辊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上下错位设置并将中间层布料抵紧在第一上胶辊上;

所述第二上胶组件包括上胶盒、第二上胶辊、第二刮板,所述上胶盒设置在位于第一上胶辊和热压装置之间的机架上且盛放有胶水,所述第二上胶辊转动设置在上胶盒上且上表面突出上胶盒外而下表面与胶水接触,同时所述第二上胶辊位于热压装置上方且位于中间层布料的下方,且所述第一上胶辊和第二上胶辊上均布开设有半球形的上胶槽,所述第二刮板设置在上胶盒上且抵触在第二上胶辊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层布料通过进布辊输送到输送辊上,然后依次穿过位置较低的抵紧辊、第一上胶辊,最后从另一根抵紧辊输出,中间层布料移动带动第一上胶辊转动将胶水涂覆到第一上胶辊上,第一刮板刮去多余的胶水,胶水储存到第一上胶辊的上胶槽中,以此来对中间层布料的上表面进行涂覆,然后中间层布料穿过第二上胶辊上方且绕过第二上胶辊,中间层布料移动带动第二上胶辊转动,第二刮板刮去多余的胶水,胶水储存到第二上胶辊的上胶槽中,以此来对中间层布料的下表面进行上胶;

然后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分别通过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移动到热压装置上和中间层布料进行复合,因此通过第一上胶辊对中间层布料的上表面进行上胶,然后第二上胶辊对中间层布料下表面进行上胶,最后移动到热压装置和上层布料与下层布料进行复合,因此同时可以复合三层布料,从而缩短了三层布料复合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复合机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抵紧辊增大了中间层布料和第一上胶辊接触的面积,且第二上胶辊位于热压装置的下方增大了中间层布料和第二上胶辊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多了中间层布料上下两表面上胶水的数量,提高了布料复合后的复合效果。

优选的,所述热压装置包括预热压辊、加热辊、限位辊,所述预热压辊竖向设置有两个且转动设置在位于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之间的机架上,所述中间层布料、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经过两个预热压辊复合而形成复合布料,所述加热辊转动设置在预热压辊远离上胶盒一侧的机架上且水平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辊转动设置在位于加热辊两侧的机架上且使得通过限位辊的复合布料紧贴在加热辊上并成欧姆形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布料、中间层布料和下层布料同时通过两个预热压辊之间,预热压辊对三层布料进行加热复合成复合布料,加热提高了胶水的粘接效果,然后复合布料通过其中一个限位辊,然后绕过加热辊,最后从另一个限位辊输出,使得复合布料成欧姆形贴紧在加热辊上,延长了复合布料与加热辊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加热辊对复合布料上胶水的加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复合布料的复合效果。

优选的,所述预热压辊与第二上胶辊之间的机架上转动设置有对下层布料进行导向的预压辊,所述下层布料通过预压辊和中间层布料下表面进行预先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第二上胶辊位于预热压辊上方,因此中间层布料输送到两个预热压辊之间时,中间层布料处于倾斜状态,从而延长了中间层布料与上层布料的接触时间,延长了中间层布料与上层布料的复合时间,从而提高了中间层布料与上层布料的复合效果;但是中间层布料与下层布料复合时接触时间较短,因此通过预压辊的设置,使得下层布料预先和中间层布料进行接触复合,从而延长了下层布料与中间层布料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复合布料的复合效果。

优选的,所述预热压辊和加热辊上均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进油管、导热片、出油管,所述预热压辊内部开设有与预热压辊两端连通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上且位于预热压辊轴线的两端转动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进油管一端穿过转动环伸至加热腔内来对加热腔添加热油,所述导热片设置在加热腔内且呈螺旋状并绕预热压辊轴线阵列设置有多个,所述出油管穿过远离进油管一侧的转动环且伸至加热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油通过进油管输送到加热腔内,然后通过导热片使得热油中的热量更快的传输到预热压辊上,然后从出油管输出加热腔,以此来对预热压辊进行加热,而且同样的原理来对加热辊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导热片的设置加快了对复合布料的加热效率。

优选的,两根所述第一导布辊和两根第二导布辊之间均设置有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张力架、张力辊、张力气缸,所述张力架转动设置在位于两根第一导布辊之间的机架上,所述张力辊转动设置在张力架上且抵紧在上层布料上,所述张力气缸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与张力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处于松弛状态时容易产生褶皱,因此降低了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在与中间层布料进行复合时的复合质量;张力气缸启动带动张力架转动,张力架转动带动张力辊转动来调节对布料的压力,从而使得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处于张紧状态,降低了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产生褶皱的概率,提高了复合布料的复合质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布辊与预热压辊之间和第二导布辊与预压辊之间均设置有展开组件,所述展开组件包括吸风座、风机,所述吸风座相对设置在位于第一导布辊与预热压辊之间的机架上且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上层布料通过的过布槽,所述吸风座内开设有与过布槽连通的吸风腔,所述风机设置在吸风座背离过布槽一侧的侧壁上且与吸风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启动对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进行吸风,使得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两侧的卷边和褶皱进行展开,从而降低了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产生卷边和褶皱的概率,提高了复合布料的复合质量。

优选的,所述加热辊远离预热压辊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对复合布料两侧进行切边的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固定杆、固定板、切割电机、切割刀片,所述固定杆设置在位于加热辊远离预热压辊一侧的机架上,所述固定板间隔设置在固定杆上且开设有避位孔,所述切割电机相对设置在固定板上表面上,所述切割刀片设置在切割电机输出轴上且伸至避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布料移动到固定板上,切割电机启动带动切割刀片转动来对复合布料进行切割,通过固定板对复合布料进行支撑,切割刀片对复合布料的毛边进行切割,降低了复合布料中质量有瑕疵的复合布料存在的数量,以此来提高了复合布料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滑移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同时调节两个固定板位置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块、调节螺杆、调节转盘,所述调节块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穿出机架外,所述调节螺杆上开设有两段螺旋线方向相反的螺纹且两段螺纹分别与两个调节块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转盘设置在位于机架外的调节螺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布料毛边的位置不一,因此需要调节两个切割刀片的位置来适应毛边的位置,因此调节转盘转动带动调节螺杆转动,调节螺杆转动带动调节块移动,调节块移动来调节两个固定板和切割片的位置,以此来实现调节转盘转动来移动两个切割刀片的位置来适应毛边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加热辊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打卷组件,所述打卷组件包括打卷辊、打卷电机、压紧辊,所述打卷辊水平间隔转动设置有两根且位于固定杆远离加热辊一侧的机架上,所述打卷电机设置在机架上且驱动两个打卷辊反向转动,所述压紧辊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抵紧在打卷后的复合布料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卷电机启动带动两个打卷辊反向转动,两个打卷辊反向转动来队复合布料进行打卷,以此来对复合布料进行打卷收集的目的,同时压紧辊抵紧在打卷后的复合布料上,降低了复合布料在打卷辊上打滑的概率,提高了复合布料打卷的质量,同时使得切割刀片对复合布料进行切割时复合布料处于张紧状态,从而提高了切割片对复合布料进行切割时的尺寸的精度。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摇粒绒,保持人体清爽舒适,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摇粒绒,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吸水透气膜和绒布层,且所述防水层、吸水透气膜和绒布层通过权力要求1-9任意一个复合机复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对外部的水起到阻挡作用,同时吸水透气层对外部进入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具有透气效果,绒布层穿着舒适,因此保持人体清爽舒适,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第一上胶辊对中间层布料的上表面进行上胶,然后第二上胶辊对中间层布料下表面进行上胶,最后移动到热压装置和上层布料与下层布料进行复合,因此同时可以复合三层布料,从而缩短了布料复合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复合机的生产效率;

2、通过中间层布料输送到两个预热压辊之间时处于倾斜状态,增大了中间层布料与上层布料的接触时间,同时预压辊使得下层布料预先和中间层布料进行接触复合,从而延长了下层布料与中间层布料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复合布料的复合效果;

3、通过张力气缸启动带动张力辊转动来调节对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的压力,从而使得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处于张紧状态,降低了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产生褶皱的概率,提高了复合布料的复合质量;

4、通过风机启动对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进行吸风,从而降低了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褶皱的概率,因此提高了复合布料的复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上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部分第一支撑板和部分第二支撑板;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张紧装置和热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部分第二支撑板和部分第三支撑板;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加热组件和展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部分第三支撑板,并对第三支撑板侧壁进行部分剖视;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切割装置、调节装置和打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第三支撑板;131、第一导向辊;132、第二导向辊;133、安装孔;134、预压辊;14、第四支撑板;15、第五支撑板;151、抵紧架;152、抵紧气缸;16、上胶槽;17、第一导布辊;18、第二导布辊;19、进布辊;2、上胶装置;21、输送辊;22、第一上胶组件;221、第一上胶辊;222、第一刮板;223、挡胶块;224、抵紧辊;23、第二上胶组件;231、上胶盒;232、第二上胶辊;233、第二刮板;3、热压装置;31、预热压辊;311、加热腔;312、转动环;32、加热辊;33、限位辊;4、切割装置;41、固定杆;42、固定板;421、避位孔;43、切割电机;44、切割刀片;5、调节装置;51、调节块;52、调节螺杆;53、调节转盘;6、打卷组件;61、打卷辊;62、压紧辊;7、加热组件;71、进油管;72、导热片;73、出油管;8、张紧装置;81、张力架;82、张力辊;83、张力气缸;9、展开组件;91、吸风座;911、吸风腔;912、过布槽;92、风机;101、中间层布料;102、上层布料;103、下层布料;104、复合布料;111、防水层;112、吸水透气膜;113、绒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为发明的一种复合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转动安装有进布辊19,且进布辊19上卷绕有中间层布料101,位于进布辊19一侧的机架1上沿中间层布料101运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上胶装置2、热压装置3、切割装置4和打卷组件6。

参照图2和图3,机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11,上胶装置2设置在机架1上,上胶装置2包括输送辊21、第一上胶组件22和第二上胶组件23,输送辊21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1上且轴线与进布辊19轴线平行;第一上胶组件2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上,第一上胶组件22包括第一上胶辊221、第一刮板222、挡胶块223、抵紧辊224,第一上胶辊221转动安装在位于输送辊21上方的第一支撑板11上,且第一上胶辊221位于输送辊21远离进布辊19一侧;第一刮板222倾斜向下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1上,且第一刮板222位于第一上胶辊221靠近进布辊19的一侧,同时第一刮板222较低的一端抵触在第一上胶辊221靠近进布辊19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刮板222的长度方向与输送辊21轴线方向平行。

挡胶块223沿第一刮板22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挡胶块223固定安装在第一刮板222靠近第一上胶辊221一侧的侧壁上,同时挡胶块223抵触在第一上胶辊221上,且两个挡胶块223、第一刮板222和第一上胶辊221形成放置胶水的区域;抵紧辊224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抵紧辊224竖向间隔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1上,同时两个抵紧辊224位于第一上胶辊221轴线的两侧,且两个抵紧辊224轴线与第一上胶辊221轴线平行,位置较低的抵紧辊224位于第一刮板222的下方且位于第一上胶辊221靠近输送辊21一侧。

第二上胶组件23包括上胶盒231、第二上胶辊232、第二刮板233,机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两块第二支撑板12,上胶盒231固定安装在两块第二支撑板1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上胶盒231中盛装有胶水,上胶盒231中和第一刮板222上的胶水均为加热融化后的胶水;第二上胶辊232转动安装在上胶盒231上,且第二上胶辊232上表面突出上胶盒231外,同时第二上胶辊232上表面位于位置较高的抵紧辊224上表面的上方,且第二上胶辊232下表面与胶水接触;第一上胶辊221和第二上胶辊232轴线平行且均布开设有半球形的上胶槽16;第二刮板233固定安装在上胶盒231顶端,且第二刮板233位于第二上胶辊232靠近抵紧辊224一侧并抵触在第二上胶辊232上,同时第二刮板233长度方向与第二上胶辊232轴线平行。

中间层布料101从进布辊19输送到输送辊21上,然后绕过位置较低的抵紧辊224然后绕到第一上胶辊221上,因此中间层布料101贴紧在第一上胶辊221上,中间层布料101移动带动第一上胶辊221转动,使得胶水涂覆到第一上胶辊221上,同时第一刮板222刮去多余的胶水,胶水储存到第一上胶辊221的上胶槽16中,以此来对中间层布料101的上表面进行涂覆,最后就从位置较高的抵紧辊224上输出;然后中间层布料101移动到第二上胶辊232上方并绕过第二上胶辊232,中间层布料101移动带动第二上胶辊232转动,第二刮板233刮去多余的胶水,然后胶水流动到第二上胶辊232的上胶槽16中,以此来对中间层布料101的下表面进行上胶。

参照图2和图4,机架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板13,热压装置3设置在位于第二上胶辊232下方的第三支撑板13上,且热压装置3将三层布料进行加热复合形成复合布料104,热压装置3包括预热压辊31、加热辊32、限位辊33,预热压辊31竖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预热压辊31均转动安装在位于第二上胶辊232下表面的下方;第三支撑板13上转动安装有互相平行的第一导布辊17和第二导布辊18,且第一导布辊17和第二导布辊18分别位于两个预热压辊31的上下两侧并均沿上层布料102运行方向阵列设置有三根,同时第一导布辊17和第二导布辊18分别对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进行导向;预热压辊31靠近第二上胶辊232一侧的第三支撑板13上转动安装有对下层布料103进行导向的预压辊134;且靠近第二上胶辊232一侧的第一导布辊17和第二导布辊18分别与预热压辊31和预压辊134对齐,当上层布料102经过第一导布辊17移动到预热压辊31时候和下层布料103经过第二导布辊18移动到预压辊134的时候,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均呈竖直状态。

加热辊32沿复合布料104运行方向间隔转动安装有两根,且两根加热辊32位于预热压辊31远离预压辊134一侧的第三支撑板13上,同时两根加热辊32位于第一导布辊17和第二导布辊18之间;限位辊33设置有两组,且靠近预热压辊31一侧的限位辊33位于加热辊32轴线的上方,而另一组限位辊33位于加热辊32轴线的下方;每组限位辊33水平间隔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加热辊32轴线的两侧,且限位辊33均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3上,同时复合布料104通过两个限位辊33和加热辊32,使得复合布料104呈欧姆形运动;第一预热压辊31和加热辊32均具有加热效果。

上层布料102依次绕过第一导布辊17移动到预热压辊31,同时下层布料103依次绕过第二导布辊18移动到预压辊134上,然后中间层布料101通过第二上胶辊232移动到预压辊134先和下层布料103进行复合,然后移动到预热压辊31之间和上层布料102进行复合,然后复合布料104绕过靠近预热压辊31一侧的限位辊33,然后绕过加热辊32最后从限位辊33输出,然后绕过下一组限位辊33和加热辊32,以此来对复合布料104的两面进行加热,提高了复合布料104的复合效果。

参照图2和图6,机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两块第四支撑板14,切割装置4设置在第四支撑板14上,且对复合布料104毛边进行切割,切割装置4包括固定杆41、固定板42、切割电机43、切割刀片44,固定杆41固定安装在第四支撑板14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固定杆41长度方向与加热辊32的长度方向平行,固定板42沿固定杆41长度方向设置有两块且扣设在固定杆41上并呈c形,同时固定板42沿固定杆4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在固定杆41上;切割电机43固定安装在固定板42上表面上,且切割电机43相对设置在固定板42上,两个切割电机43与复合布料104中心线的距离相同;切割刀片44安装在切割电机43输出轴上,且切割刀片44下方的固定板42上开设有避位孔421,同时切割刀片44的下侧壁伸至避位孔421内。

第四支撑板14上设置有同时调节两个固定板42位置的调节装置5,调节装置5包括调节块51、调节螺杆52、调节转盘53,调节块5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42下侧壁上,调节螺杆52转动安装在第四支撑板14上,且调节螺杆52与固定杆41的长度方向平行并穿出第四支撑板14外;调节螺杆52上开设有两段螺旋线方向相反的螺纹,且调节螺杆52上两段螺纹分别与两个调节块51螺纹连接,调节转盘53固定安装在位于机架1外的调节螺杆52上。第三支撑板13上转动安装有对通过加热辊32输出的复合布料104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辊131,且第一导向辊131轴线与加热辊32轴线平行;第四支撑板14上间隔转动安装有两根轴线与第一导向辊131轴线平行的第二导向辊132,且第一导向辊131和第二导向辊132上表面的切线与固定板42的上表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第二导向辊132沿复合布料104运行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固定杆41的两侧,同事第二导向辊132对切割前后的复合布料104进行导向。

调节转盘53转动带动调节螺杆52转动,调节螺杆52转动带动调节块51移动,调节块51移动来调节两个固定板42和切割刀片44的位置,复合布料104通过第一导向辊131移动到靠近第一导向辊131一侧的第二导向辊132上,然后移动到固定板42上,固定板42对复合布料104进行支撑,切割电机43启动带动切割刀片44转动来对复合布料104进行切割,然后复合布料104通过另一个第二导向辊132输出。

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第五支撑板15,打卷组件6设置在第五支撑板15上,打卷组件6包括打卷辊61、打卷电机(图中未示出)、压紧辊62,打卷辊61水平间隔转动安装有两根,且打卷辊61位于第五支撑板15上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同时打卷辊61轴线与第二导向辊132轴线平行;打卷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五支撑板15上,且打卷电机通过齿轮驱动两个打卷辊61反向转动;第五支撑板15上转动安装有抵紧架151,压紧辊62转动安装在抵紧架151远离转动的一侧的侧壁上,且压紧辊62位于打卷辊61轴线上方并抵紧在打卷后的复合布料104上;第五支撑板15上转动安装有抵紧气缸152,且抵紧气缸152的活塞杆与抵紧架151远离转动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

切割后的复合布料104通过第二导向辊132移动到打卷辊61的上方,使用卷布杆卷绕好复合布料104,然后将卷布杆放置到打卷辊61上,压紧辊62抵紧在复合布料104上,打卷电机启动带动打卷辊61反向转动来复合布料104进行打卷;同时抵紧气缸152启动带动抵紧架151移动,抵紧架151移动带动压紧辊62移动来适应对不同厚度复合布料104的抵紧,从而提高了复合布料104打卷后的质量,同时压紧辊62抵紧在复合布料104上,使得切割刀片44切割复合布料104时复合布料104处于张紧状态,提高了切割刀片44对复合布料104进行切割时的尺寸的精度。

参照图2和图5,预热压辊31和加热辊32上均设置有加热组件7,下面以预热压辊31上的加热组件7来讲解,加热组件7包括进油管71、导热片72、出油管73,预热压辊31内部开设有与预热压辊31两端连通的加热腔311,加热腔311上且位于预热压辊31轴线的两端上转动安装有转动环312,进油管71一端穿过转动环312伸至加热腔311内来对加热腔311添加热油,导热片72固定安装在加热腔311内,且导热片72呈螺旋状并绕预热压辊31轴线阵列设置有三个,出油管73穿过远离进油管71一侧的转动环312且伸至加热腔311内。热油通过进油管71输送到加热腔311内,然后通过导热片72使得热油中的热量更快的传输到预热压辊31上,然后从出油管73输出加热腔311,以此来对预热压辊31和加热辊32进行加热。

参照图2和图4,两根第一导布辊17之间和两根第二导布辊18之间均设置有张紧装置8,以下以处于两个第一导布辊17之间的张紧装置8为例来讲解;张紧装置8包括张力架81、张力辊82、张力气缸83,张力架81转动安装位于在两根第一导布辊17之间的第三支撑板13上;张力辊82转动安装在张力架81上且位于张力架81转动点的下方,张力气缸83转动安装在位于张力辊82上方的第三支撑板13上,且张力气缸83的活塞杆与位于张力辊82上方的张力架81转动连接。张力气缸83启动带动张力架81转动,张力架81转动带动张力辊82转动来调节对上层布料102的压力,从而使得上层布料102处于张紧状态,同时用同样的方法使得下层布料103处于张紧状态,以此来降低了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产生褶皱的概率。

参照图4和图5,靠近预热压辊31一侧的第一导布辊17与预热压辊31之间和预压辊134与靠近预压辊134一侧的第二导布辊18之间均设置有位于第三支撑板13上的展开组件9,展开组件9分别对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进行展开;以下以处于靠近预热压辊31一侧的第一导布辊17与预热压辊31之间的展开组件9进行讲述,展开组件9包括吸风座91、风机92,吸风座91相对设置在两个,且吸风座91卡接安装在两个第三支撑板13相对一侧的侧壁上,第三支撑板13上开设有供吸风座91卡接安装的安装孔133,且安装孔133贯穿第三支撑板13;吸风座9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上层布料102通过的过布槽912,吸风座91内开设有与过布槽912连通的吸风腔911,风机92固定安装在吸风座91背离过布槽912一侧的侧壁上且与吸风腔911连通。风机92启动对上层布料102进行吸风,使得上层布料102在吸风的作用下拉紧,使得上层布料102展平,同时同样的原理使得下层布料103展平;从而降低了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的产生褶皱的概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中间层布料101从进布辊19输出,然后依次通过输送辊21、位置较低的抵紧辊224,然后从位置较高的抵紧辊224上输出,因此中间层布料101贴紧在第一上胶辊221上,从而中间层布料101移动带动第一上胶辊221转动来对中间层布料101的上表面进行上胶;然后中间层布料101移动到第二上胶辊232,中间层布料101移动带动第二上胶辊232转动来对中间层布料101的下表面进行上胶,然后中间层布料101移动到预压辊134上;同时下层布料103移动到预压辊134上和中间层布料101进行复合,然后移动到预热压辊31之间和同时移动到预热压辊31上的上层布料102进行复合,预热压辊31对复合布料104进行加热,因此同时可以复合三层布料,从而缩短了布料复合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复合机的生产效率。

中间层布料101通过抵紧辊224来增大了中间层布料101与第一上胶辊221的接触面积,增多了中间层布料101上表面上涂覆的胶水数量,从而提高了中间层布料101与上层布料102之间的复合效果;同时预热压辊31和预压辊134位于第二上胶辊232的下方,使得中间层布料101移动到预压辊134上时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因此增大了第二上胶辊232与中间层布料101下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多了中间层布料101下表面上涂覆的胶水数量,以此来提高了中间层布料101与下层布料103之间的复合效果。

热油通过进油管71输送到加热腔311内,然后通过导热片72使得热油中的热量更快的传输到预热压辊31上,然后从出油管73输出加热腔311,以此来对预热压辊31进行加热;同时运用同样的原理对两个加热辊32进行加热,通过三块导热片72的设置提高了热量传递速度,从而提高了对复合布料104的加热效果;复合布料104绕过靠近预热压辊31一侧的限位辊33,然后绕过加热辊32最后从限位辊33输出,从而使得复合布料104呈欧姆形贴紧在加热辊32上,然后绕过下一组限位辊33和加热辊32,以此来对复合布料104的上下两面进行加热,因此提高了加热辊32对复合布料104的加热效率,提高了复合布料104的复合效果;然后复合布料104移动到固定板42上,切割电机43启动带动切割刀片44转动来对复合布料104两侧的毛边进行切割,接着复合布料104移动到打卷辊61上,打卷电机启动带动两个打卷辊61反向转动来对复合布料104进行打卷,从而将复合布料104收集起来。

张力气缸83启动带动张力辊82转动来调节对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的压力,从而使得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处于张紧状态,降低了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产生褶皱的概率,提高了复合布料104复合后的质量;风机92启动对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进行吸风,从而来拉紧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从而降低了上层布料102和下层布料103产生褶皱的概率,提高了复合布料104复合后的质量;抵紧气缸152启动带动压紧辊62移动来适应对不同厚度复合布料104的抵紧,从而提高了复合布料104打卷后的质量,同时压紧辊62抵紧在复合布料104上,使得切割刀片44切割复合布料104时复合布料104处于张紧状态,提高了切割刀片44对复合布料104进行切割时的尺寸的精度。

实施例二:

一种摇粒绒,参照图7,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水层111、吸水透气膜112和绒布层113,且防水层111、吸水透气膜112和绒布层113通过实施例一中的复合机复合而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