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89819发布日期:2021-08-06 18:4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防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车辆导航系统或智能手机等的触摸面板的显示器表面所使用的防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导航系统等车载图像显示装置或智能手机等图像显示装置中,能通过触碰屏幕上的显示对设备进行操作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已普及。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除了用手指戳的“轻击(tap)操作”之外,还有用手指按压的同时滑动手指的“拖动(drag)操作”、使手指像拂过一样滑动然后立即松开的“轻拂(flick)操作”、用2根手指按压的同时缩小或扩大手指的间隔的“捏合(pinch-in)操作”、“拉大(pinch-out)操作”等屏幕操作。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为了提高操作性,要求手指易于滑动(手指顺滑性)。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设置于触摸面板的表面的防反射膜中,具有含有(甲基)丙烯酸树脂、空心状二氧化硅(silica)微粒、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氟系防污剂、氟-硅酮系防污剂的低折射率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低折射率层包含氟-硅酮系防污剂,从而使得手指顺滑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60701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防反射膜由于是通过低折射率层中包含的防污剂使手指顺滑性变好,因此很难说手指顺滑性足够优异。

另外,配置到触摸面板的显示器表面的防反射膜也要求透明性。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兼具手指顺滑性和透明性的技术是不充分的。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具手指顺滑性和透明性的防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要点在于,是配置到触摸面板的显示器表面的触摸面板用的防反射膜,上述防反射膜具有:基材膜;以及第一树脂层,其形成在上述基材膜的面上,上述第一树脂层包含:大直径颗粒,其在上述第一树脂层的表面形成凸部;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其平均粒径比上述大直径颗粒小;以及粘结剂树脂。

优选以上述第一树脂层的总量为基准,上述大直径颗粒的含量在1.0~3.5质量%的范围内,以上述第一树脂层的总量为基准,上述空心二氧化硅颗粒的含量在30~70质量%的范围内。优选上述大直径颗粒为实心颗粒。优选上述大直径颗粒为无机氧化物颗粒。优选上述大直径颗粒的平均粒径在上述第一树脂层的平均厚度以上,上述空心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上述第一树脂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上述第一树脂层还含有聚硅氧烷。优选以上述第一树脂层的总量为基准,上述聚硅氧烷的含量在0.05~25质量%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在上述基材膜与上述第一树脂层之间还具有硬涂层。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树脂层的面上隔着粘合剂层具有保护膜。也可以是在上述基材膜的与上述第一树脂层相反的面上具有透明粘合层。

并且,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的要点在于,是配置到触摸面板的显示器表面的触摸面板用的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上述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基材膜的面上形成第一树脂层的工序,上述第一树脂层包含:大直径颗粒,其在上述第一树脂层的表面形成凸部;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其平均粒径比上述大直径颗粒小;以及粘结剂树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由于形成在基材膜的面上的第一树脂层包含在第一树脂层的表面形成凸部的大直径颗粒、以及平均粒径比该大直径颗粒小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因此,具有优异的手指顺滑性,透明性也优异。另外,由于第一树脂层包含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因此,第一树脂层的折射率低,具有优异的防反射功能。

并且,通过使第一树脂层还含有聚硅氧烷,能够在维持优异的透明性的同时,提高手指顺滑性。并且,通过在基材膜与第一树脂层之间还具有硬涂层,能够提高耐擦伤性。并且,通过在第一树脂层的面上隔着粘合剂层具有保护膜,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抑制第一树脂层受伤。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由于在基材膜的面上形成第一树脂层,该第一树脂层包含在第一树脂层的表面形成凸部的大直径颗粒、以及平均粒径比该大直径颗粒小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因此,所得到的防反射膜具有优异的手指顺滑性,透明性也优异。另外,由于第一树脂层包含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因此,第一树脂层的折射率低,具有优异的防反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的截面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的sem照片(a)以及比较例3的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的sem照片(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10具有:基材膜12;第一树脂层14,其形成在基材膜12的面上;以及硬涂层16,其形成在基材膜12与第一树脂层14之间。防反射膜10按顺序具有基材膜12、硬涂层16、第一树脂层14。

基材膜12只要具有透明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基材膜12,可举出透明高分子膜、玻璃膜等。透明性是指可见光波长区域中的总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上,总光线透射率更优选为85%以上。上述总光线透射率能够遵循jisk7361-1(1997)进行测量。基材膜1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从操作性优异等观点出发,优选在2~5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200μm的范围内。此外,“膜”一般指厚度小于0.25mm的膜,但如果厚度在0.25mm以上也能卷成辊状,则即使是厚度为0.25mm以上的膜,其也包含在“膜”中。

作为基材膜12的高分子材料,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环烯烃树脂、环烯烃共聚物树脂等聚烯烃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基材膜12的高分子材料可以仅包括它们之中的1种,也可以包括2种以上的组合。其中,从光学特性或耐久性等观点出发,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环烯烃树脂、环烯烃共聚物树脂。

基材膜12可以由包括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上述高分子材料的层的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上述高分子材料的层、以及包含与该层不同的1种或2种以上的高分子材料的层等2层以上的层构成。

硬涂层16有助于提高防反射膜10的耐擦伤性。优选硬涂层16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铅笔硬度能够遵循jisk5600-5-4进行测量。硬涂层16能够使用作为设置到触摸面板的防反射膜等膜的硬涂层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从耐擦伤性、生产率等观点出发,硬涂层16可以由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

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举出具有紫外线反应性的反应性基团的单体、低聚物、预聚物等。作为紫外线反应性的反应性基团,可举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烯丙基、乙烯基等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自由基聚合型的反应性基团或氧杂环丁烷(oxetanyl)基等阳离子聚合型的反应性基团等。其中,更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氧杂环丁烷基,特别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即,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酯。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方”。“(甲基)丙烯酰”是指“丙烯酰和甲基丙烯酰中的至少一方”。“(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方”。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硅酮(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芳基酯等。其中,从柔软性优异等观点出发,特别优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在用于形成硬涂层16的固化性组合物包含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基材膜12由聚环烯烃或环烯烃共聚物等形成、比较容易破裂,也容易抑制基材膜12的破裂。

在形成硬涂层16的固化性组合物中,除了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之外,还可以包含非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但也可以不包含。另外,在形成硬涂层16的固化性组合物中,也可以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向固化性组合物添加的添加剂等。作为这种添加剂,可举出分散剂、流平剂、消泡剂、触变剂、防污剂、抗菌剂、阻燃剂、增滑剂、无机颗粒、树脂颗粒等。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溶剂。

作为非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举出聚酯树脂、聚醚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等。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举出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等。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烷基苯酮系、酰基氧化膦系、肟酯系等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烷基苯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苄基甲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1-丁酮、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吗啉代苯基)-1-丁酮、2-(4-甲基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1-丁酮、n,n-二甲基氨基苯乙酮等。作为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作为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1,2-辛二酮、1-[4-(苯硫基)苯基]-2-(o-苯甲酰基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o-乙酰肟)等。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以固化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为基准,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0.1~1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1~5质量%的范围。

为了防止粘连或是将第二树脂层16调整为高折射率等目的,例如在硬涂层16中添加无机颗粒和树脂颗粒。另外,为了防止粘连等目的,例如在硬涂层16中添加树脂颗粒。通过在硬涂层16上形成微小的表面凹凸,从而在形成第一树脂层14之前将包括基材膜12和硬涂层16的硬涂层膜卷绕成辊状时,容易抑制正面与背面相粘接的粘连。通过将硬涂层16设为高折射率,能够在层叠了第一树脂层14时,进一步提高防反射功能。高折射率是指测量波长为589.3nm时的折射率在1.50以上,优选在1.55~1.8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60~1.70的范围内。

作为能光学调整为高折射率的无机颗粒,可举出包括钛、锆、锡、锌、硅、铌、铝、铬、镁、锗、镓、锑、铂等金属的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颗粒。作为能进行光学调整的无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高折射率与透明性均优异等观点出发,特别优选钛氧化物、锆氧化物。另外,作为树脂颗粒,例如可举出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酯(urethane)树脂、聚酰胺树脂、硅酮(silicone)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树脂、纤维素等树脂的树脂颗粒。作为树脂颗粒,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硬涂层1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具有足够的硬度等观点出发,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0.75μm以上。另外,从容易抑制由于与基材膜12的热收缩差而引起的卷曲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硬涂层16的厚度是指在厚度方向上没有因无机颗粒或树脂颗粒而引起的凹凸的部分中的比较平滑的部分的厚度。

从粘连等观点出发,硬涂层16的形成有表面凹凸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在0.3~2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10nm的范围内。

作为在形成硬涂层16的固化性组合物中使用的溶剂,可举出:乙醇、异丙醇(ipa)、正丁醇(nba)、乙二醇单甲醚(egm)、乙二醇单异丙醚(ipg)、丙二醇单甲醚(pgm)、二乙二醇单丁醚等醇系溶剂;甲乙酮(mek)、甲基异丁酮(mibk)、环己酮、丙酮等酮系溶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乙酸乙酯(etac)、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buac)等酯系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系溶剂等。作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固化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溶剂以外的成分的浓度)可以考虑涂布性、膜厚等适当决定即可。例如,设为1~90质量%、1.5~80质量%、2~70质量%等即可。

第一树脂层14包含:大直径颗粒18、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粘结剂树脂。

作为粘结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但从第一树脂层14的耐擦伤性等观点出发,优选热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物或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物等。另外,从生产率等观点出发,更优选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物。

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举出具有紫外线反应性的反应性基团的单体、低聚物、预聚物等。作为紫外线反应性的反应性基团,可举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烯丙基、乙烯基等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自由基聚合型的反应性基团或氧杂环丁烷基等阳离子聚合型的反应性基团等。其中,更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氧杂环丁烷基,特别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即,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硅酮(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芳基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仅由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构成,也可以由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构成,还可以由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构成。作为(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包含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异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基(甲基)丙烯酸酯、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异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叔丁基(甲基)丙烯酸酯、戊基(甲基)丙烯酸酯、异戊基(甲基)丙烯酸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庚基(甲基)丙烯酸酯、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异辛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壬基(甲基)丙烯酸酯、癸基(甲基)丙烯酸酯、异癸基(甲基)丙烯酸酯、十一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异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2-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2-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1-萘甲基(甲基)丙烯酸酯、2-萘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2-甲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苯氧基-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苯基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苯基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2-苯基苯基)-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氢糠基(甲基)丙烯酸酯、丁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二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三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四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更具体来说,可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等。

由于大直径颗粒18包含在第一树脂层14中,因此在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会形成凸部。通过利用大直径颗粒18在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形成凸部,第一树脂层14能够具有良好的动摩擦系数(μk)。

大直径颗粒18可以是实心颗粒,也可以是空心颗粒。实心颗粒是指在颗粒的内部实质上不具有空腔的颗粒,是空腔的比例小于实心颗粒的体积的5%的颗粒。空心颗粒是指在颗粒的内部具有空腔的颗粒,是空腔的比例为空心颗粒的体积的5%以上的颗粒。当大直径颗粒18为空心颗粒时,能够降低第一树脂层14的折射率,减少光的反射。在空心颗粒中,空腔的比例优选为空心颗粒的体积的10~80%。更优选为20~60%,进一步优选为30~60%。当空腔的比例为10%以上时,能够降低折射率,减少光的反射。当空腔的比例为80%以下时,能够抑制大直径颗粒18的分散性的下降。

大直径颗粒18可以是无机颗粒,也可以是有机颗粒。作为无机颗粒,可举出包括钛、锆、硅、铝、钙等金属的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颗粒。作为无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作为树脂颗粒,例如可举出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树脂、纤维素等树脂的树脂颗粒。作为树脂颗粒,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无机颗粒,从折射率低、透明性优异等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二氧化硅颗粒。

大直径颗粒18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球状、针状、鳞片状、棒状、纤维状、无定形等。其中,优选球状。

从易于在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形成凸部等观点出发,优选大直径颗粒18的平均粒径在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以上。另一方面,从抑制所要形成的凸部的高度、维持透明性等观点出发,其平均粒径优选为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的1.2倍以下。更优选为1.1倍以下。并且,虽然大直径颗粒18的平均粒径依赖于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但优选在60~4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70~200n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80~160nm的范围内。平均粒径是通过遵循jisz8825的激光衍射/散射法而得到的以体积为基准的平均算术值。

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大直径颗粒18的含量优选在1.0~3.5质量%的范围内。当大直径颗粒18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时,特别能够抑制动摩擦系数(μk),能够提高手指顺滑性。另外,从这一观点出发,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大直径颗粒18的含量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9质量%以上。另一方面,当大直径颗粒18的含量为3.5质量%以下时,能够得到高的透明性。另外,从这一观点出发,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大直径颗粒18的含量更优选为2.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质量%以下。

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是平均粒径比在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形成凸部的大直径颗粒18小的颗粒。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是实质上无助于形成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凹凸的颗粒。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是指在颗粒的内部具有空腔的颗粒,是空腔的比例为体积的5%以上的颗粒。空心是指由外壳以及其内部的空腔构成的核壳结构,或是具有许多空腔的多孔质结构等。由于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是空心结构,因此,能够降低第一树脂层14的折射率,减少光的反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球状、纺锤状、蛋状、平板状、立方体状、无定形等。其中,特别优选球状、平板状、立方体状等。

由于在第一树脂层14中含有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以及大直径颗粒18,因此,能够减小可能在滑动手指的操作的起滑时感受到卡顿感的静摩擦系数且不损害透明性。在第一树脂层14中仅包含大直径颗粒18的情况下,虽然手指顺滑性优异,但透明性不足。在第一树脂层14仅包含平均粒径比大直径颗粒18小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情况下,虽然透明性高,但动摩擦系数(μk)和静摩擦系数(μs)大,手指顺滑性不足。例如即使是将防污剂等成分添加至第一树脂层14,也不太能看得到手指顺滑性的改善效果。通过使第一树脂层14在含有大直径颗粒18的同时还在规定范围内含有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能够兼具透明性和手指顺滑性。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配置在大直径颗粒18之间,也具有抑制大直径颗粒18的凝集的功能。从而,可以认为,在第一树脂层14中,混配量少的大直径颗粒18的分散性的下降得到抑制,这也是兼具透明性和手指顺滑性的1个原因。

在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中,空腔的比例优选为体积的10~80%。更优选为体积的20~60%,进一步优选为体积的30~60%。当空腔的比例为体积的10%以上时,能够降低折射率,减少光的反射。当空腔的比例为体积的80%以下时,能够抑制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分散性的下降。

从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为实质上无助于形成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凹凸的物质的观点出发,优选其平均粒径小于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并且,虽然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平均粒径依赖于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但优选在5~1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0~80n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40~70nm的范围内。当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平均粒径在这些优选范围内时,能够得到防反射效果和透明性优异的第一树脂层14。平均粒径是通过遵循jisz8825的激光衍射/散射法而得到的以体积为基准的平均算术值。

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折射率优选在1.01~1.45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15~1.38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15~1.35的范围内。当在该范围内时,能得到优异的防反射效果。

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含量优选在30~70质量%的范围内。当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时,能够进一步降低静摩擦系数(μs),能够不易在滑动手指的操作的起滑时感受到卡顿感,并且降低雾度,透明性提高。从这一观点出发,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含量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当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含量为70质量%以下时,能够抑制第一树脂层14的硬度下降。另外,从这一观点出发,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的含量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2质量%以下。

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优选在40~16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70~140n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80~120nm的范围内。当在该范围内时,能够得到良好的视感反射率,能够减轻光的反射。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是在厚度方向上不存在大直径颗粒18的部分中的比较平滑的部分的厚度。

优选第一树脂层14还含有聚硅氧烷。通过使第一树脂层14还含有聚硅氧烷,第一树脂层14的手指顺滑性提高。从提高手指顺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硅氧烷是在25℃呈液状的聚硅氧烷。另外,从容易在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侧析出并容易有助于提高手指顺滑性等观点出发,优选聚硅氧烷不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等光聚合性官能基,以便不会通过聚合而固定在粘结剂树脂上。

作为聚硅氧烷,可举出聚二甲基硅氧烷(未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烷基硅氧烷(未改性的聚甲基烷基硅氧烷)、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等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聚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等聚酯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苯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等苯基改性聚硅氧烷、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长链烷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等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氟烷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氟烷基改性聚硅氧烷等。作为聚硅氧烷,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手指顺滑性的提高效果特别优异等观点出发,特别优选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作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可举出爱化工业(aicakogyo)制造的“流平剂f”、东丽道康宁制造的“dowsil11additive”、“dowsil14additive”、“dowsil29additive”、“dowsil54additive”、“xiameterofx-0190fluid”、“xiameterofx-0193fluid”、“dowsil204sl”、“dowsil205sl”、楠本化成制造的“disparlonls-460”、“disparlonls-480”、迈图高新材料日本(momentiveperformancematerialsjapan)制造的“coatosil2812”、“coatosil2816”、“coatosil3500”、“coatosil3501”、“coatosil3505”、“coatosil3575”等。

聚硅氧烷在25℃的粘度优选为10~3000mpa·s。更优选为80~1500pa·s。当粘度在该范围内时,手指顺滑性的提高效果特别优异。粘度由同轴圆筒型粘度计进行测量。

从手指顺滑性的提高效果优异等观点出发,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聚硅氧烷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质量%以上。另外,从抑制防反射性的下降等观点出发,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聚硅氧烷的含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在第一树脂层14中,即使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聚硅氧烷是含量为5质量%以上的高浓度,也会由于第一树脂层14含有较高浓度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而能够抑制发黏。从而,能够抑制手指顺滑性的下降。

根据需要,第一树脂层14也可以包含向固化性组合物添加的添加剂等。作为这种添加剂,可举出防污剂、分散剂、流平剂、消泡剂、触变剂、抗菌剂、阻燃剂、增滑剂、折射率调整剂等。另外,第一树脂层14除了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以外,也可以包含非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但也可以不包含。

作为防污剂,可举出含氟化合物等。作为含氟化合物,可举出含有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这种化合物,可举出信越化学制造的“ky-1203”、dic制造的“megafacrs-75”、大金工业制造的“optooldac-hp”、neos制造的“ftergent601ad”等。通过这种含氟化合物,能够抑制污垢或指纹的附着,容易除去污垢或指纹。

以第一树脂层14的总量为基准,含氟化合物的含量优选在0.01~15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05~10质量%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2~5质量%的范围内。当含氟化合物的含量在适宜范围内时,能够具有优异的防污性、防指纹性,并且抑制耐擦伤性的下降。

作为非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举出聚酯树脂、聚醚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等。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举出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等。

第一树脂层14能够使用包含大直径颗粒18、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粘结剂树脂的组合物来形成。第一树脂层14的形成用组合物在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根据需要,第一树脂层14的形成用组合物也可以包含溶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烷基苯酮系、酰基氧化膦系、肟酯系等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烷基苯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苄基甲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1-丁酮、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吗啉代苯基)-1-丁酮、2-(4-甲基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1-丁酮、n,n-二甲基氨基苯乙酮等。作为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作为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1,2-辛二酮、1-[4-(苯硫基)苯基]-2-(o-苯甲酰基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o-乙酰肟)等。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以第一树脂层14的形成用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为基准,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0.1~1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1~5质量%的范围。

作为在第一树脂层14的形成用组合物中使用的溶剂,可举出乙二醇单甲醚(egm)、丙二醇单甲醚(pgm)、二乙二醇单丁醚等醇系溶剂;甲乙酮(mek)、甲基异丁酮(mibk)、环己酮、丙酮等酮系溶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系溶剂等。作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通过在基材膜12的面上涂布形成硬涂层16的组合物,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后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而在基材膜12的面上形成硬涂层16,然后在硬涂层16的面上涂布形成第一树脂层14的组合物,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后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而在硬涂层16的面上形成第一树脂层14,能够制造出防反射膜10。这时,为了提高基材膜12与硬涂层16的密合性,也可以在涂布前对基材膜12的表面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可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热风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等。

形成硬涂层16的组合物或形成第一树脂层14的组合物的涂布例如能够使用反向凹版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模涂法、棒涂法、线棒涂布法、辊涂法、旋涂法、浸涂法、喷涂法、刮刀(knife)涂布法、轻触辊涂法(日文:キスコート法)等各种涂布法、或者喷墨法、胶版印刷、丝网印刷、柔版印刷等各种印刷法来进行。

干燥工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除去涂布液中使用的溶剂等即可,但优选以50~150℃的温度进行10秒~180秒左右。特别是,干燥温度优选50~120℃。

紫外线照射能够使用高压汞灯、无电极(微波型)灯、氙气灯、金属卤化物灯或其它任意的紫外线照射装置。根据需要,紫外线照射也可以在氮等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紫外线照射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50~800mj/cm2,更优选100~300mj/cm2

从维持手指滑动时的轻快滑动的手指顺滑性的观点出发,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的动摩擦系数(μk)优选为1.2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下。另外,从不会在滑动手指的操作的起滑时感受到卡顿的手指顺滑性的观点出发,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的静摩擦系数(μs)优选为1.4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

从良好的手指顺滑性的观点出发,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的二维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3.0~30nm,更优选为6.0~20nm,进一步优选为12~20nm。

从良好的视觉识别性等观点出发,防反射膜10的雾度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

根据以上构成的防反射膜10,形成在基材膜12的面上的第一树脂层14包含:大直径颗粒18,其在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形成凸部;以及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其平均粒径比该大直径颗粒18小,因此,能够轻快地进行操作而不会在滑动手指的操作的起滑时感受到卡顿,透明性也优异。另外,由于第一树脂层14包含空心二氧化硅颗粒22,因而,第一树脂层14的折射率低,具有优异的防反射功能。另外,通过使第一树脂层14还含有聚硅氧烷,能够在维持优异的透明性的同时提高手指顺滑性。并且,通过在基材膜12与第一树脂层14之间还具有硬涂层16,能够提高耐擦伤性。

本发明的防反射膜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10的构成。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其它实施方式。

在图2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20。第二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20具有:基材膜12;以及第一树脂层14,其形成在基材膜12的面上。防反射膜20从基材膜12侧起按顺序具有基材膜12、第一树脂层14。

第二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10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在基材膜12与第一树脂层14之间不具有硬涂层16,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10是同样的,对于同样的构成,省略其说明。

在图3中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30。第三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30具有:基材膜12;第一树脂层14,其形成在基材膜12的一个面上;以及硬涂层16,其形成在基材膜12与第一树脂层14之间。另外,在基材膜12的另一个面上具有透明粘合层24。在透明粘合层24的面上根据需要配置脱模膜26。脱模膜26在使用前作为透明粘合层24的保护层发挥功能,在使用时从透明粘合层24剥离。

第三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10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在基材膜12的另一个面上具有透明粘合层24,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10是同样的,对于同样的构成,省略其说明。

透明粘合层24用于将防反射膜30密合性良好地贴附到触摸面板的显示器表面。另外,由于防反射膜30具有透明粘合层24,因而具有防止触摸面板的显示器的玻璃飞散的效果。即,防反射膜30也具有作为防飞散膜的功能。

形成透明粘合层24的粘合剂组合物能够含有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性树脂。其中,从光学透明性或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为了提高透明粘合层24的凝集力,优选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螯合物系交联剂等。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举出增塑剂、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填充剂、固化促进剂、固化延迟剂等公知的添加剂。另外,从生产率等观点出发,也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进行稀释。

粘合剂层2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在5~1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50μm的范围内。

能够通过以下方法等来形成透明粘合层24:在基材膜12的另一个面上直接涂敷粘合剂组合物来形成透明粘合层的方法;在脱模膜26的面上涂敷粘合剂组合物形成透明粘合层后转印到基材膜12的另一个面上的方法;以及在第一脱模膜的面上涂敷粘合剂组合物形成透明粘合层后,贴合第二脱模膜,剥离任意一方脱模膜而转印到基材膜12的另一个面上的方法。

从防止玻璃飞散的效果的观点出发,透明粘合层24对玻璃的粘合力优选为4n/25mm以上。更优选为6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n/25mm以上。

在图4中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40。第四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40具有:基材膜12;第一树脂层14,其形成在基材膜12的一个面上;硬涂层16,其形成在基材膜12与第一树脂层14之间;以及保护膜32,其隔着粘合剂层28配置在第一树脂层14的面上。另外,在基材膜12的另一个面上具有透明粘合层24。在透明粘合层24的面上根据需要配置脱模膜26。

第四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4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30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在第一树脂层14的面上隔着粘合剂层28具有保护膜32,除此以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30是同样的,对于同样的构成,省略其说明。

保护膜32例如在通过辊压工艺等进行连续加工或是贴合到触摸面板等之类的操作过程中,能够抑制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受伤。保护膜32经由粘合剂层28贴附在第一树脂层14的面上。保护膜32在加工后等与粘合剂层28一起从第一树脂层14的面剥离。因此,关于粘合剂层28,保护膜32与粘合剂层28之间的粘接力比第一树脂层14与粘合剂层28之间的粘接力强,粘接力被调整为第一树脂层14与粘合剂层28之间能界面剥离的程度。

构成保护膜32的材料能够适当地选择作为构成基材膜12的材料例示的材料等。保护膜24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设为2~500μm的范围内、2~200μm的范围内。

形成粘合剂层22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宜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等。特别是,丙烯酸系粘合剂由于透明性或耐热性优异,因此是适宜的。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由包含(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和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是(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作为(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举出含烷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含羧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等。

作为含烷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举出具有碳原子数为2~3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碳原子数为2~30的烷基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支链状,还可以是环状。作为含烷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更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作为含羧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乙酯、(甲基)丙烯酸羧戊酯等。羧基可以位于烷基链的末端,也可以位于烷基链的中间。

作为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羟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等。羟基可以位于烷基链的末端,也可以位于烷基链的中间。

形成(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以是上述任意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的组合。

作为交联剂,可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金属醇盐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恶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等。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其中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除了包含(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交联剂以外,还可以包含其它添加剂。作为其它添加剂,可举出交联促进剂、交联延迟剂、赋予粘合性的树脂(增粘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增塑剂、剥离助剂、颜料、染料、湿润剂、增稠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金属钝化剂、烷化剂、阻燃剂等。这些添加剂根据粘合剂的用途或使用目的,适当地选择使用。

粘合剂层2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在1~1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7μm的范围内。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可以对基材膜12的表面实施表面处理,但也可以代替表面处理,设为在基材膜12的表面设置易粘接层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大直径颗粒18的平均粒径在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以上,通过大直径颗粒18在第一树脂层14形成表面凹凸,但例如可以通过对大直径颗粒18实施表面处理或者同时使用表面活性剂来减小大直径颗粒18的表面自由能,使大直径颗粒18不均匀地存在于第一树脂层14的表面,通过大直径颗粒18在第一树脂层14形成表面凹凸等,即使大直径颗粒18的平均粒径小于第一树脂层14的平均厚度,也能通过大直径颗粒18在第一树脂层14形成表面凹凸。

另外,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10是按顺序具有基材膜12、硬涂层16、第一树脂层14的构成,但本发明的防反射膜例如也可以是在防反射膜10的硬涂层16与第一树脂层14之间具有高折射率层,该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比硬涂层16和第一树脂层14这两个层高。折射率是测量波长为589.3nm时的折射率。高折射率层能够使用与硬涂层16所使用的材料同样的材料。高折射率层的测量波长为589.3nm时的折射率优选在1.55~1.8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60~1.70的范围内。高折射率层的厚度根据折射率而不同,但例如通过设为50nm以上200nm以下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反射功能。

并且,如图4所示,上述保护膜32是以追加到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30的形式示出的,但也可以是追加到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10或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20的形式。

并且,在基材膜12的表面上,也可以在形成各层之前预先设置阻气性改善层、抗静电层、低聚物阻挡层(oligomerblocklayer)等各种功能层。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的制备>

向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z-735-3l(爱化工业制造,(甲基)丙烯酸树脂,溶剂(mek、etac),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中添加丙二醇单甲醚(pgm),使得固体成分浓度变为37质量%,制备出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

<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2的制备>

向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z-607-5hl(爱化工业制造,(甲基)丙烯酸树脂,溶剂(mek、乙酸丁酯、丙二醇单甲醚),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中添加丙二醇单甲醚(pgm),使得固体成分浓度变为25质量%,制备出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2。

<硬涂层a的制作>

使用#10的线棒对基材膜(东洋纺制造的pet膜,“cosmoshinesrf”,厚度80μm)涂敷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以80℃干燥60秒后,使用无电极(微波型)灯照射光量为80mj/cm2的紫外线,形成硬涂层a(厚度4.3μm)。

<硬涂层b的制作>

使用#12的线棒在基材膜(escarbosheet制造,包括pmma与pc这两层的复合膜,“technolloyc003”,厚度200μm)的pmma层上涂敷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2,以110℃干燥60秒后,使用160w高压汞灯照射光量为200mj/cm2的紫外线,形成硬涂层b(厚度3.5μm)。

<第一树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按表1所述的混配组成(所有固体成分中的质量%)将各成分混配,使用溶剂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至3质量%,从而制备出第一树脂层形成用组合物。

<防反射膜的制作>

使用#5的线棒在硬涂层的面上涂敷第一树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以80℃干燥60秒后,在氮气氛下,使用无电极(微波型)灯照射光量为80mj/cm2的紫外线,形成第一树脂层(厚度0.1μm)。从而,制作出防反射膜。

作为第一树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材料使用的材料如下。

·粘结剂树脂:多官能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光聚合引发剂:basf日本制造的“irgacure127”

·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平均粒径100nm

·空心二氧化硅颗粒:日挥触媒化成工业制造的“thrulya4320”,平均粒径60nm

·聚硅氧烷:爱化工业制造的“流平剂f”,醚改性聚硅氧烷

·含氟化合物:含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信越化学制造的“ky-1203”的含氟化合物)

针对制作出的防反射膜,测量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的摩擦系数(μs、μk),测量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并测量了整个防反射膜的雾度(hz)和视感反射率。测量方法如下所示。在表1中一并示出测量结果和第一树脂层的组成。而且,针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3,在图5中示出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的sem照片。图5的(a)是实施例1的sem照片,图5的(b)是比较例3的sem照片。

(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使用静动摩擦测量机(trinitylab制造的“tribomastertl201ts”),根据第一树脂层的表面与触觉接触器的摩擦力,得到了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的静摩擦系数μs和动摩擦系数μs。测量条件设为载荷50g重、速度10mm/s、距离30mm。

(算术平均粗糙度ra)

使用三菱化学系统制造的“非接触表面/层截面形状计测系统vertscan2.0(型号:r5300gl-l-a100-ac)”,测量出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

(雾度)

使用日本电色工业制造的“hazemeterndh7000”,用jis-k7136的方法测量出整个防反射膜的雾度。

(视感反射率)

用#400的砂纸将制作出的防反射膜的背面(与第一树脂层相反的一侧的面)打磨粗糙,并用黑色涂料全面涂抹,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的“uv-3600”),测量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的5°正反射率,用该测量值乘以视感度值算出了视感反射率。

(层厚)

使用filmetrics制造的“filmetricsf20膜厚测量系统”,通过光谱干扰法,测量出硬涂层、第一树脂层的各厚度。

[表1]

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可知,由于形成在基材膜的面上的第一树脂层包含在第一树脂层的表面形成凸部的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以及平均粒径比该大直径颗粒小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因而能够轻快地进行操作而不会在滑动手指的操作的起滑时感受到卡顿,透明性也优异。另外,由于第一树脂层包含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因而,第一树脂层的折射率低,具有优异的防反射功能。

在比较例1中,由于在第一树脂层中不包含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和空心二氧化硅颗粒这两者,因此,即便含有聚硅氧烷,μk、μs的值也都高,手指顺滑性差。在比较例2中,由于在第一树脂层不包含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因此,μs的值和μk的值都高,手指顺滑性差。在比较例3中,由于在第一树脂层中不包含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因此,雾度高,透明性差。

并且,通过比较实施例1、8、10可知,由于第一树脂层还含有聚硅氧烷,μs的值提高,手指顺滑性提高。

并且,根据图5的(a)(b),将第一树脂层中的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的含量相同的实施例1与比较例3的sem照片进行比较,在同时具有空心二氧化硅颗粒和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的实施例1中,在sem照片中作为亮点被观测到的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的亮点看上去较少,推测这是因为,在sem照片中作为微小的颗粒被观测到的空心二氧化硅颗粒抑制了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的凝集。另一方面,在不包含空心二氧化硅颗粒的比较例3中,在sem照片中观测到大的亮点,凝集的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进一步形成了集团。由此可知,空心二氧化硅颗粒也有助于大直径颗粒(实心二氧化硅颗粒)的分散性的提高。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40防反射膜

12基材膜

14第一树脂层

16硬涂层

18大直径颗粒

22空心二氧化硅颗粒

24透明粘合层

26剥离膜

28粘合剂层

32保护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