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44706发布日期:2020-07-17 17:5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



背景技术:

编织袋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是造粒料或者专用料制备得到扁丝,扁丝制得编织布,编织布通过印刷、切割、缝制而成。随着编织袋的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也不断追求更多的性能要求:安全无毒、立体显示效果、阻燃性、耐磨性、耐高低温性等。因此,淋膜工艺应运而生,淋膜具有轻薄、抗温能力强、无毒耐磨等优点,并且能在紫外辐照、酸碱环境下长期使用,得到广泛关注。

现有技术(cn105109803a)公开了一种内粘膜编织袋的制造方法,在由聚丙烯塑料编织而成的塑料外袋内依次设有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和高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制备步骤包括塑料扁丝制作—双层薄膜制作—带有双层薄膜的塑料外袋制作—内粘膜复合—切割—缝纫,制得的编织袋受力均匀、破损率低且袋面平整不走样。研究发现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淋膜时无法显著改善涂层的收缩问题,淋膜后边缘裁切过宽造成成本升高;2)编织袋成品无法兼具良好的防静电性、抗氧化性、强度和耐磨性;3)无法折叠出具有四层结构的内粘外淋立体编织袋,使得编织袋成品呈现不出良好的立体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包括由聚丙烯塑料编织而成的编织袋基层,粘合在编织袋基层内层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粘合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编织袋基层的外层依次喷淋形成有防静电层和耐磨保护层;

该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塑料扁丝制备:将聚丙烯颗粒通过挤出机挤成塑料条,塑料条经冷却剖片、加热拉伸后,制得塑料扁丝备用;

s2、双层薄膜层制备:分别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塑料经过加热、熔融和塑化,通过双层共挤吹塑薄膜机挤出形成圆筒形的双层薄膜层,外层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层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

s3、内粘复合:使用塑料圆织机将塑料扁丝编织得到编织袋基层,并将双层薄膜层经过圆织机的空心主轴穿套到筒布内部,经提升、收卷、内粘机粘合得到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

s4、防静电层制备:将防静电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外层形成防静电层;

s5、耐磨保护层制备:将耐磨保护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防静电层的外层形成耐磨保护层,得到编织袋半成品;

s6、立体整型:将编织袋半成品从立体编织袋折叠整形装置的第一楔形支撑架与第二楔形支撑架的一侧套入,经过导向轮的转动辅助传输后,在上支撑辊、下支撑辊、上传动辊、下传动辊的转动夹持作用下,带动编织袋半成品向第一楔形支撑架与第二楔形支撑架的另一侧运动,输送过程中,两个第一整形辊进行对称施力使编织袋半成品的两侧呈现凹痕,两个第二整形辊沿凹痕继续进行对称施力,折叠出具有四层结构的内粘外淋立体编织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静电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高密度聚乙烯92-95份、聚乳酸8-13份、色母料3-6份、芥酸酰胺0.5-0.8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2-0.5份,使用反应釜在210-225℃混合搅拌40-50min即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保护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低密度聚乙烯75-88份、聚乳酸15-22份、纳米二氧化硅8-11份、硬脂酰胺3-6份,使用反应釜在185-200℃混合搅拌30-40min即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乳酸为乳酸均聚物、乳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相对数均分子量为8万-25万g/mol,光学纯度大于9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4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50-160℃、160-180℃、180-200℃、210-23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5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60-180℃、180-200℃、200-230℃、230-25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体编织袋折叠整形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楔形支撑架与第二楔形支撑架,第一楔形支撑架与第二楔形支撑架结构相同,包括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同一侧的第一框板与第二框板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一框板与第二框架的中轴线之间夹角为30°-60°;同一侧的第一框板与第二框板上靠近第一支撑杆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连接杆,对应的连接杆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上支撑辊,对应的连接杆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下支撑辊,不同侧的第二框板靠近第二支撑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定型辊;第一框板的外侧设置有与上支撑辊平行的上传动辊,第二框板的外侧设置有与下支撑辊平行的下传动辊,上传动辊与上支撑辊不接触,下传动辊与下支撑辊不接触;同一侧的第一框板与第二框板之间靠近连接杆的位置设有第一整形辊,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位置设有第二整形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整形辊的宽度大于第二整形辊的宽度,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主轴、导向轮,第一主轴的端部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卡块,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内设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卡块采用柔性树脂材料且与卡槽过盈配合;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框板、第二框板的连接处设有导轨,导轨与第二支撑杆过盈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包括由聚丙烯塑料编织而成的编织袋基层,粘合在编织袋基层内层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制备的薄膜除具有聚苯乙烯良好的加工流动性和低吸湿性外,还兼具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候性和优良的光学性能;粘合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制备的薄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腐蚀性、加工性和保温性;编织袋基层的外层依次喷淋形成有防静电层和耐磨保护层,其中,防静电层的混合料由高密度聚乙烯、聚乳酸、色母料、芥酸酰胺、二丁基羟基甲苯混合搅拌而成,高密度聚乙烯的硬度、拉伸强度和蠕变性优于低密度聚乙烯,聚乳酸与高密度聚乙烯产生协同增效左右,淋膜加工时显著改善涂层收缩问题,减少淋膜后边缘裁切过宽造成的成本升高问题,芥酸酰胺作为抗静电剂兼爽滑剂,二丁基羟基甲苯作为抗氧化剂,提高了淋膜后防静电层的防静电性、抗氧化性;耐磨保护层的混合料由低密度聚乙烯、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硬脂酰胺混合搅拌而成,低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延伸性、电绝缘性、透明性、易加工性和一定的透气性,淋膜加工时显著改善涂层收缩问题,减少淋膜后边缘裁切过宽造成的成本升高问题,纳米二氧化硅具有对抗紫外线的光学性能,能提高耐磨保护层的抗老化、强度和耐化学性能,硬脂酰胺能够提高耐磨保护层的润滑性。因此,本发明通过内粘合外淋膜工艺制备得到的编织袋,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抗氧化性、强度、耐磨性。

2、本发明通过立体编织袋折叠整形装置对编织袋半成品进行立体整型,经过导向轮的转动辅助传输后,在上支撑辊、下支撑辊、上传动辊、下传动辊的转动夹持作用下,带动编织袋半成品向第一楔形支撑架与第二楔形支撑架的另一侧运动,输送过程中,两个第一整形辊进行对称施力使编织袋半成品的两侧呈现凹痕,两个第二整形辊沿凹痕继续进行对称施力,折叠出具有四层结构的内粘外淋立体编织袋,使得编织袋成品呈现良好的立体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编织袋折叠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支撑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支撑杆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楔形支撑架;2、第二楔形支撑架;3、第一框板;4、第二框板;5、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连接杆;8、上支撑辊;9、下支撑辊;10、上传动辊;11、下传动辊;12、第一整形辊;13、第二整形辊;14、导轨;15、定型辊;51、第一主轴;52、导向轮;53、卡块;5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包括由聚丙烯塑料编织而成的编织袋基层,粘合在编织袋基层内层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粘合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编织袋基层的外层依次喷淋形成有防静电层和耐磨保护层;

该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塑料扁丝制备:将聚丙烯颗粒通过挤出机挤成塑料条,塑料条经冷却剖片、加热拉伸后,制得塑料扁丝备用;

s2、双层薄膜层制备:分别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塑料经过加热、熔融和塑化,通过双层共挤吹塑薄膜机挤出形成圆筒形的双层薄膜层,外层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层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

s3、内粘复合:使用塑料圆织机将塑料扁丝编织得到编织袋基层,并将双层薄膜层经过圆织机的空心主轴穿套到筒布内部,经提升、收卷、内粘机粘合得到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

s4、防静电层制备:将防静电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外层形成防静电层;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55℃、168℃、195℃、220℃。防静电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高密度聚乙烯93份、聚乳酸10份、色母料5份、芥酸酰胺0.6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4份,使用反应釜在218℃混合搅拌46min即可。

s5、耐磨保护层制备:将耐磨保护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防静电层的外层形成耐磨保护层,得到编织袋半成品;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75℃、192℃、210℃、245℃。耐磨保护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低密度聚乙烯82份、聚乳酸19份、纳米二氧化硅10份、硬脂酰胺5份,使用反应釜在196℃混合搅拌35min即可。

其中,聚乳酸为乳酸均聚物、乳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相对数均分子量为8万-25万g/mol,光学纯度大于95%。

s6、立体整型:将编织袋半成品从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一侧套入,经过导向轮52的转动辅助传输后,在上支撑辊8、下支撑辊9、上传动辊10、下传动辊11的转动夹持作用下,带动编织袋半成品向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另一侧运动,输送过程中,两个第一整形辊12进行对称施力使编织袋半成品的两侧呈现凹痕,两个第二整形辊13沿凹痕继续进行对称施力,折叠出具有四层结构的立体编织袋。

实施例2

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包括由聚丙烯塑料编织而成的编织袋基层,粘合在编织袋基层内层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粘合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编织袋基层的外层依次喷淋形成有防静电层和耐磨保护层;

该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塑料扁丝制备:将聚丙烯颗粒通过挤出机挤成塑料条,塑料条经冷却剖片、加热拉伸后,制得塑料扁丝备用;

s2、双层薄膜层制备:分别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塑料经过加热、熔融和塑化,通过双层共挤吹塑薄膜机挤出形成圆筒形的双层薄膜层,外层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层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

s3、内粘复合:使用塑料圆织机将塑料扁丝编织得到编织袋基层,并将双层薄膜层经过圆织机的空心主轴穿套到筒布内部,经提升、收卷、内粘机粘合得到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

s4、防静电层制备:将防静电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外层形成防静电层;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58℃、176℃、196℃、225℃。防静电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高密度聚乙烯95份、聚乳酸12份、色母料6份、芥酸酰胺0.7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5份,使用反应釜在222℃混合搅拌46min即可。

s5、耐磨保护层制备:将耐磨保护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防静电层的外层形成耐磨保护层,得到编织袋半成品;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76℃、196℃、225℃、246℃。耐磨保护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低密度聚乙烯86份、聚乳酸21份、纳米二氧化硅11份、硬脂酰胺6份,使用反应釜在196℃混合搅拌38min即可。

其中,聚乳酸为乳酸均聚物、乳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相对数均分子量为8万-25万g/mol,光学纯度大于95%。

s6、立体整型:将编织袋半成品从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一侧套入,经过导向轮52的转动辅助传输后,在上支撑辊8、下支撑辊9、上传动辊10、下传动辊11的转动夹持作用下,带动编织袋半成品向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另一侧运动,输送过程中,两个第一整形辊12进行对称施力使编织袋半成品的两侧呈现凹痕,两个第二整形辊13沿凹痕继续进行对称施力,折叠出具有四层结构的立体编织袋。

实施例3

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包括由聚丙烯塑料编织而成的编织袋基层,粘合在编织袋基层内层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粘合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编织袋基层的外层依次喷淋形成有防静电层和耐磨保护层;

该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塑料扁丝制备:将聚丙烯颗粒通过挤出机挤成塑料条,塑料条经冷却剖片、加热拉伸后,制得塑料扁丝备用;

s2、双层薄膜层制备:分别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塑料经过加热、熔融和塑化,通过双层共挤吹塑薄膜机挤出形成圆筒形的双层薄膜层,外层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层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

s3、内粘复合:使用塑料圆织机将塑料扁丝编织得到编织袋基层,并将双层薄膜层经过圆织机的空心主轴穿套到筒布内部,经提升、收卷、内粘机粘合得到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

s4、防静电层制备:将防静电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外层形成防静电层;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59℃、176℃、195℃、226℃。防静电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高密度聚乙烯94份、聚乳酸12份、色母料5份、芥酸酰胺0.7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5份,使用反应釜在225℃混合搅拌48min即可。

s5、耐磨保护层制备:将耐磨保护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防静电层的外层形成耐磨保护层,得到编织袋半成品;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75℃、195℃、222℃、246℃。耐磨保护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低密度聚乙烯86份、聚乳酸21份、纳米二氧化硅11份、硬脂酰胺5份,使用反应釜在195℃混合搅拌35min即可。

其中,聚乳酸为乳酸均聚物、乳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相对数均分子量为8万-25万g/mol,光学纯度大于95%。

s6、立体整型:将编织袋半成品从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一侧套入,经过导向轮52的转动辅助传输后,在上支撑辊8、下支撑辊9、上传动辊10、下传动辊11的转动夹持作用下,带动编织袋半成品向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另一侧运动,输送过程中,两个第一整形辊12进行对称施力使编织袋半成品的两侧呈现凹痕,两个第二整形辊13沿凹痕继续进行对称施力,折叠出具有四层结构的立体编织袋。

实施例4

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包括由聚丙烯塑料编织而成的编织袋基层,粘合在编织袋基层内层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粘合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编织袋基层的外层依次喷淋形成有防静电层和耐磨保护层;

该内粘外淋多层立体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塑料扁丝制备:将聚丙烯颗粒通过挤出机挤成塑料条,塑料条经冷却剖片、加热拉伸后,制得塑料扁丝备用;

s2、双层薄膜层制备:分别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塑料经过加热、熔融和塑化,通过双层共挤吹塑薄膜机挤出形成圆筒形的双层薄膜层,外层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内层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层;

s3、内粘复合:使用塑料圆织机将塑料扁丝编织得到编织袋基层,并将双层薄膜层经过圆织机的空心主轴穿套到筒布内部,经提升、收卷、内粘机粘合得到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

s4、防静电层制备:将防静电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带有双层薄膜层的编织袋外层形成防静电层;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60℃、176℃、196℃、225℃。防静电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高密度聚乙烯94份、聚乳酸12份、色母料6份、芥酸酰胺0.7份、二丁基羟基甲苯0.4份,使用反应釜在223℃混合搅拌48min即可。

s5、耐磨保护层制备:将耐磨保护层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淋膜机中,挤出拉伸后附着在防静电层的外层形成耐磨保护层,得到编织袋半成品;设置淋膜机机体的四段温度从入料口到膜头段依次为:180℃、196℃、225℃、245℃。耐磨保护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低密度聚乙烯86份、聚乳酸20份、纳米二氧化硅10份、硬脂酰胺5份,使用反应釜在195℃混合搅拌35min即可。

其中,聚乳酸为乳酸均聚物、乳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相对数均分子量为8万-25万g/mol,光学纯度大于95%。

s6、立体整型:将编织袋半成品从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一侧套入,经过导向轮52的转动辅助传输后,在上支撑辊8、下支撑辊9、上传动辊10、下传动辊11的转动夹持作用下,带动编织袋半成品向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另一侧运动,输送过程中,两个第一整形辊12进行对称施力使编织袋半成品的两侧呈现凹痕,两个第二整形辊13沿凹痕继续进行对称施力,折叠出具有四层结构的立体编织袋。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编织袋折叠整形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结构相同,包括:第一框板3、第二框板4,同一侧的第一框板3与第二框板4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5连接,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杆6连接,第一框板3与第二框架4的中轴线之间夹角为30°-60°。同一侧的第一框板3与第二框板4上靠近第一支撑杆5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连接杆7,对应的连接杆7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上支撑辊8,对应的连接杆7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下支撑辊9,不同侧的第二框板4靠近第二支撑杆6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定型辊15。第一框板3的外侧设置有与上支撑辊8平行的上传动辊10,第二框板4的外侧设置有与下支撑辊9平行的下传动辊11,上传动辊10与上支撑辊8不接触,下传动辊11与下支撑辊9不接触。同一侧的第一框板3与第二框板4之间靠近连接杆7的位置设有第一整形辊12,靠近第二支撑杆6的位置设有第二整形辊13。

其中,第一整形辊12的宽度大于第二整形辊13的宽度,第一支撑杆5包括第一主轴51、导向轮52,第一主轴51的端部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卡块53,第一框板3和第二框板4内设有与卡块53对应的卡槽54,卡块53采用柔性树脂材料且与卡槽54过盈配合。第二支撑杆6与第一框板3、第二框板4的连接处设有导轨14,导轨14与第二支撑杆6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的立体编织袋折叠整形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将编织袋半成品从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一侧套入,经过导向轮52的转动辅助传输后,在上支撑辊8、下支撑辊9、上传动辊10、下传动辊11的转动夹持作用下,带动编织袋半成品向第一楔形支撑架1与第二楔形支撑架2的另一侧运动,输送过程中,两个第一整形辊12进行对称施力使编织袋半成品的两侧呈现凹痕,两个第二整形辊13沿凹痕继续进行对称施力,折叠出具有四层结构的立体编织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