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低温抗冲击性PE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1864发布日期:2021-03-02 18:4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耐低温抗冲击性pe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e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耐低温抗冲击性pe膜。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薄膜行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了薄膜技术的突飞猛进,新产品开发的层出不穷,同时pe薄膜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取代了大部分的基材,使用量也日益增加。
[0003]
现有的pe薄膜结构过于单一,其未能兼具有遮光、耐低温和抗冲击性能或者遮光、耐低温和抗冲击性能较差,不能很好的保护产品,影响产品的质量;另外,现有的pe薄膜未经过消光处理,导致印刷后的图案无立体感。
[0004]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耐低温抗冲击性pe膜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低温抗冲击性pe膜,其使得pe膜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对被包装产品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够起到双重耐低温效果,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对产品的影响,能够保护被包装产品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印刷后立体感进一步增强,增强pe膜的装饰效果。
[0006]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耐低温抗冲击性pe膜,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消光层、印刷层、第一遮光层、抗冲击层,第一耐低温层、第二耐低温层以及pe层,所述消光层、印刷层、抗冲击层、第一遮光层、第一耐低温层、第二耐低温层以及pe层之间通过粘接剂粘合连接。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耐低温层和第二耐低温层之间设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为镀铝层,所述镀铝层电镀于第二耐低温层上。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遮光层为铝箔层,其厚度为5微米。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耐低温层为透明pvc耐低温层。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耐低温层为聚乙烯编织布层,其厚度为70微米。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冲击层由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制成,其厚度为28微米。
[001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设置于pe层下方的凸起层,所述pe层和凸起层之间设置有修复层,所述凸起层包括基层和自基层的上表面一体往上凸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一梯形凸起部,所述pe层的下表面一体往下凸设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二梯形凸起部,所述第一梯形凸起部和第二梯形凸起部位于修复层内,且第一梯形凸起部和第二梯形凸起部错开设置。
[001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梯形凸起部的下底长度与上底长度比值1.8:1,相邻的第一梯形凸起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第二梯形凸起部的上边长长度相等。
[001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耐低温层和pe层之间设置有添加有防静电剂的epe
层。
[001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抗冲击层,使得pe膜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对被包装产品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通过第一耐低温层和第二耐低温层,能够起到双重耐低温效果,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对产品的影响,配合第一遮光层,能够保护被包装产品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通过消光层使得印刷层无反光,印刷后立体感进一步增强,增强pe膜的装饰效果;
[0017]
其次是,第二耐低温层为聚乙烯编织布层,能够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纵横向都具有相当强的抗拉强度,一定程度上提升pe膜的抗冲性及拉伸力;
[0018]
再者是,通过第二遮光层的设计,进一步提高pe膜的遮光效果;
[0019]
以及,通过凸起层和修复层的配合,能够快速与pe层粘结,而且,即使pe膜的pe层或凸起层被破坏,仍具有粘结和自修复的能力。
[0020]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号说明:
[0023]
11、消光层
ꢀꢀꢀꢀꢀꢀꢀꢀꢀꢀꢀꢀꢀꢀꢀ
12、印刷层
[0024]
13、第一遮光层
ꢀꢀꢀꢀꢀꢀꢀꢀꢀꢀꢀ
14、抗冲击层
[0025]
15、第一耐低温层
ꢀꢀꢀꢀꢀꢀꢀꢀꢀ
16、第二耐低温层
[0026]
17、pe层
ꢀꢀꢀꢀꢀꢀꢀꢀꢀꢀꢀꢀꢀꢀꢀꢀꢀ
171、第二梯形凸起部
[0027]
18、第二遮光层
ꢀꢀꢀꢀꢀꢀꢀꢀꢀꢀꢀ
19、epe层
[0028]
20、凸起层
[0029]
21、基层
ꢀꢀꢀꢀꢀꢀꢀꢀꢀꢀꢀꢀꢀꢀꢀꢀꢀ
22、第一梯形凸起部
[0030]
30、修复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2]
如图1所示,一种耐低温抗冲击性pe膜,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消光层11、印刷层12、第一遮光层13、抗冲击层14,第一耐低温层15、第二耐低温层16以及pe层17,所述消光层11、印刷层12、抗冲击层14、第一遮光层13、第一耐低温层15、第二耐低温层16以及pe层17之间通过粘接剂粘合连接。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印刷层12和消光层11的厚度均为5微米,通过消光层11使得印刷层12无反光,印刷后立体感进一步增强,也使得装饰效果进一步增强。
[0034]
所述第一遮光层13为铝箔层,其厚度为5微米。所述抗冲击层14由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制成,其厚度为28微米;通过28微米厚度的抗冲击层14,能够提高pe膜的抗冲击性,能够对被包装产品起到保护作用。
[0035]
优选地,所述第一耐低温层15为透明pvc耐低温层,使得pe膜可以耐100摄氏度的低温。所述第一耐低温层15和第二耐低温层16之间设有第二遮光层18,所述第二遮光层18
为镀铝层,所述镀铝层电镀于第二耐低温层16上。
[0036]
所述第二耐低温层16为聚乙烯编织布层,其厚度为70微米。在本实施例中,聚乙烯编织布无毒无味,手感柔软,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
ꢀ-
100~-70℃),配合透明pvc耐低温层(最低使用温度可达
ꢀ-
30℃),双重耐温层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pe膜的耐低温性能,尤其是,聚乙烯编织布的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纵横向都具有相当强的抗拉强度,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pe膜的抗冲性及拉伸力。所述第二耐低温层16和pe层17之间设置有添加有防静电剂的epe层19,通过epe层19,能够起到防静电和缓冲减振的作用。
[0037]
在本实例中,所述pe层17为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形成的薄膜结构;采用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使得pe膜具有较强的韧性和较高的抗冲击强度,提高pe膜在低温(如零下40度)条件下的柔软性能,避免在低温条件下发硬和脆裂的问题发生,另外,使得pe膜的比重较轻,生产成本较低。
[0038]
pe层17下方设置有凸起层20,所述pe层17和凸起层20之间设置有修复层30,所述凸起层20包括基层21和自基层21的上表面一体往上凸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一梯形凸起部22,优选地,所述修复层30的厚度为基层21的厚度的7%,所述凸起层20的材料为pe材料。所述pe层17的下表面一体往下凸设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二梯形凸起部171,所述第一梯形凸起部22和第二梯形凸起部171位于修复层30内,且第一梯形凸起部22和第二梯形凸起部171错开设置。
[0039]
所述的第一梯形凸起部22的下底长度与上底长度比值1.8:1,相邻的第一梯形凸起部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第二梯形凸起部171的上边长长度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梯形凸起部22和第二梯形凸起部171的等腰边长和上底上涂覆有自修复材料,通过第一梯形凸起部22和第二梯形凸起部171两者的咬合作用,实现pe层17和凸起层20的粘合,从而在第一梯形凸起部22和第二梯形凸起部171之间形成修复层30,通过梯形凸起部的设计,能够在热压粘结过程中,快速与pe层17粘结,而且,修复层30具有的自修复作用,即使pe膜的pe层17或凸起层20被破坏,仍具有粘结和自修复的能力。
[0040]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抗冲击层,使得pe膜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对被包装产品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通过第一耐低温层和第二耐低温层,能够起到双重耐低温效果,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对产品的影响,配合第一遮光层,能够保护被包装产品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通过消光层使得印刷层无反光,印刷后立体感进一步增强,增强pe膜的装饰效果;
[0041]
其次是,第二耐低温层为聚乙烯编织布层,能够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纵横向都具有相当强的抗拉强度,一定程度上提升pe膜的抗冲性及拉伸力;
[0042]
再者是,通过第二遮光层的设计,进一步提高pe膜的遮光效果;
[0043]
以及,通过凸起层和修复层的配合,能够快速与pe层粘结,而且,即使pe膜的pe层或凸起层被破坏,仍具有粘结和自修复的能力。
[004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