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9643发布日期:2021-06-01 23:2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布料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不同加工工艺和不同加工材质制造而成的布料具有着不同的性能特性,因此布料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功能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现有的布料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1、由于布料在一些使用环境下会与外界物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贴合、摩擦,但是现有的布料大多耐磨性能不理想,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快速磨损,从而降低了布料的使用寿命;

2、由于部分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与人体进行接触,使得布料容易沾染细菌等,但是现有的布料功能单一,透气性较差,使得布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存在着一定的使用缺陷。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布料耐磨性、透气性差和抗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包括布料主体、银离子抗菌层、抗菌块和透气孔,所述布料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基层,且基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耐磨层,并且基层的上方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所述银离子抗菌层的表面设置有抗菌块,且银离子抗菌层的上方设置有透气层,并且透气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的内部均开设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层与第二耐磨层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耐磨层的内部设置有木棉纤维和涤纶纤维,并且木棉纤维和涤纶纤维呈交错状编织。

优选的,所述银离子抗菌层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抗菌块间隔分布,并且银离子抗菌层与基层和透气层均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抗菌块均匀分布于银离子抗菌层的上下两侧,且上下两者抗菌块的位置相互交错,并且抗菌块与基层和透气层两者分别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耐磨层的内部设置有竹炭纤维,且竹炭纤维与木棉纤维和涤纶纤维两者的重合处进行交错编织。

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于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的内部,且透气孔呈弯曲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

1、设置有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通过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内部的木棉纤维、涤纶纤维和竹炭纤维三者的交错编织,可以有效提高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两者的结构稳定性,有效防止布料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同时也提高了布料的耐磨性能,从而延长布料的使用寿命;

2、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和抗菌块,通过均匀分布的抗菌块可以对银离子抗菌层进行支撑,从而增大银离子抗菌层与布料中其他结构层之间的间隙,使得布料内部的空气流动性更强,从而提高布料的透气性,同时银离子抗菌层和抗菌块可以有效提高布料的抗菌性能,避免布料使用过程中滋生细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布料主体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透气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耐磨层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银离子抗菌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布料主体;2、基层;3、第一耐磨层;4、银离子抗菌层;401、通孔;5、抗菌块;6、透气层;7、第二耐磨层;701、木棉纤维;702、涤纶纤维;703、竹炭纤维;8、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包括布料主体1、基层2、第一耐磨层3、银离子抗菌层4、通孔401、抗菌块5、透气层6、第二耐磨层7、木棉纤维701、涤纶纤维702、竹炭纤维703和透气孔8,布料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基层2,且基层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耐磨层3,并且基层2的上方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4,银离子抗菌层4的表面设置有抗菌块5,且银离子抗菌层4的上方设置有透气层6,并且透气层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耐磨层7,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的内部均开设有透气孔8;

第一耐磨层3与第二耐磨层7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耐磨层7的内部设置有木棉纤维701和涤纶纤维702,并且木棉纤维701和涤纶纤维702呈交错状编织,通过该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的透气性,同时也提高了布料的耐磨性能;

银离子抗菌层4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通孔401,且通孔401与抗菌块5间隔分布,并且银离子抗菌层4与基层2和透气层6均不接触,通过该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布料内部的空气流通性,提高布料的透气性能;

抗菌块5均匀分布于银离子抗菌层4的上下两侧,且上下两者抗菌块5的位置相互交错,并且抗菌块5与基层2和透气层6两者分别接触,通过交错分布的抗菌块5可以提高布料的抗菌性能,同时也可对银离子抗菌层4进行支撑,增大银离子抗菌层4与其他结构层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透气性;

第二耐磨层7的内部设置有竹炭纤维703,且竹炭纤维703与木棉纤维701和涤纶纤维702两者的重合处进行交错编织,通过该结构可以提高木棉纤维701和涤纶纤维702之间的编织结构稳定性,避免布料使用过程中发现变形,同时也提高了第二耐磨层7的耐磨性;

透气孔8均匀分布于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的内部,且透气孔8呈弯曲状结构,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位于布料的最外侧,因此弯曲状的透气孔8在保证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两者的透气性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细菌进入布料的可能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耐磨且透气性能好的抗菌布料时,首先,如图1和图3所示,在布料主体1使用过程中,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可以对布料的结构进行有效的防护,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两者内部交错编织的木棉纤维701和涤纶纤维702,可以有效提高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同时竹炭纤维703通过与木棉纤维701和涤纶纤维702两者同时进行编织,可以有效提高木棉纤维701和涤纶纤维702两者编织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布料主体1的抗拉性能,避免布料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和磨损;

如图1-2和图5所示,银离子抗菌层4两侧均匀分布的抗菌块5,可以对银离子抗菌层4进行支撑,从而增大基层2与布料主体1内部其他结构层之间的间隙,从而加强布料主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性,同时通过透气层6和通孔401,可以使得空气在布料主体1内部均匀流通,从而有效提高布料主体1的透气性能,第一耐磨层3和第二耐磨层7两者内部开设的弯曲性透气孔8,可有效降低病菌和污渍等进入布料主体1内部,同时银离子抗菌层4和抗菌块5可以起到有效的抗菌作用,从而提高了布料的实用性,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