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针织布,具体是一种便于透气吸水除味型针织布。
背景技术:
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现代针织面料更加丰富多彩,已经进入多功能化和高档化的发展阶段,各种肌理效应、不同功能的新型针织面料开发出来,给针织品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效果和视觉效果。
现有一些针织布功能较为单一,而一些针织布的抗菌除臭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一些针织布的透气效果较差,影响针织布的实用性,不能满足工作者的使用需求,影响穿着使用的舒适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透气吸水除味型针织布。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便于透气吸水除味型针织布,包括亚麻纤维层、吸湿排汗纤维层、抗菌除臭层、纱布层和针织布基层;其中所述亚麻纤维层底侧表面与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底侧表面与所述抗菌除臭层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抗菌除臭层底侧表面与所述纱布层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纱布层底侧表面与所述针织布基层顶侧表面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除臭层包括活性炭纤维层、竹纤维层和氨纶纤维层,所述活性炭纤维层顶侧表面与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底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活性炭纤维层底侧表面与所述竹纤维层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竹纤维层底侧表面与所述氨纶纤维层顶侧表面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亚麻纤维层厚度是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厚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厚度是抗菌除臭层厚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除臭层厚度是纱布层厚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纱布层厚度是针织布基层厚度的两倍。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透气吸水除味型针织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抗菌除臭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亚麻纤维层,2、吸湿排汗纤维层,3、抗菌除臭层,301、活性炭纤维层,302、竹纤维层,303、氨纶纤维层,4、纱布层,5、针织布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便于透气吸水除味型针织布,包括亚麻纤维层1、吸湿排汗纤维层2、抗菌除臭层3、纱布层4和针织布基层5;其中所述亚麻纤维层1底侧表面与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2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2底侧表面与所述抗菌除臭层3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抗菌除臭层3底侧表面与所述纱布层4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纱布层4底侧表面与所述针织布基层5顶侧表面复合连接。
所述抗菌除臭层3包括活性炭纤维层301、竹纤维层302和氨纶纤维层303,所述活性炭纤维层301顶侧表面与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2底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活性炭纤维层301底侧表面与所述竹纤维层302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所述竹纤维层302底侧表面与所述氨纶纤维层303顶侧表面复合连接,提高针织布整体的抗菌、吸附异味以及弹性性能;所述亚麻纤维层1厚度是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2厚度的三分之一,提高针织布整体的吸湿快干效果;所述吸湿排汗纤维层2厚度是抗菌除臭层3厚度的二分之一,便于使用;所述抗菌除臭层3厚度是纱布层4厚度的两倍,设置的纱布层4的作用下,提高针织布整体的透气效果;所述纱布层4厚度是针织布基层5厚度的两倍,便于操作使用。
本申请在使用时,设置的亚麻纤维层1的作用下,提高针织布整体的耐磨效果,同时提高针织布吸湿散热,保健抑菌,防污抗静电,防紫外线,阻燃效果,延长针织布整体的使用寿命,在亚麻纤维层1底侧表面设置的吸湿排汗纤维层2的作用下,提高针织布整体的导湿快干效果,通过构成抗菌除臭层3的活性炭纤维层301、竹纤维层302和氨纶纤维层303作用,设置的活性炭纤维层301提高针织布整体的吸附异味的效果,设置的竹纤维层302提高针织布整体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同时提高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设置的氨纶纤维层303,提高针织布整体的弹性,而在抗菌除臭层3底侧表面设置的纱布层4作用下,提高针织布整体的透气效果,提高使用者穿着舒适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
1.该种便于透气吸水除味型针织布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设置的亚麻纤维层1的作用下,提高针织布整体的耐磨效果,同时提高针织布吸湿散热,保健抑菌,防污抗静电,防紫外线,阻燃效果,延长针织布整体的使用寿命,在亚麻纤维层1底侧表面设置的吸湿排汗纤维层2的作用下,提高针织布整体的导湿快干效果。
2.设置的活性炭纤维层301提高针织布整体的吸附异味的效果,设置的竹纤维层302提高针织布整体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同时提高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设置的氨纶纤维层303,提高针织布整体的弹性,而在抗菌除臭层3底侧表面设置的纱布层4作用下,提高针织布整体的透气效果,提高使用者穿着舒适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申请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