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尿酸面膜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5233发布日期:2021-10-30 08:5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尿酸面膜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玻尿酸面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尿酸面膜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193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透明质酸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在机体内显示出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润滑关节,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调节蛋白质,水电解质扩散及运转,促进创伤愈合等。尤为重要的是,透明质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被称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nmf,例如:2%的纯透明质酸水溶液能牢固地保持98%水分。透明质酸是一种多功能基质,透明质酸(玻尿酸)h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位。其中皮肤也含有大量的透明质酸。人类皮肤成熟和老化过程也随着透明质酸的含量和新陈代谢而变化,它可以改善皮肤营养代谢,使皮肤柔嫩、光滑、去皱、增加弹性、防止衰老,在保湿的同时又是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与其他营养成分配合使用,可以起到促进营养吸收的更理想效果。
3.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玻尿酸产品即为玻尿酸面膜,包括无纺布材质以及涂布或者浸润在无纺布材质上的玻尿酸以及保护纸层,然而此种面膜的制备方式由于需要采用涂布或者浸润的方式,致使生产效率不是很理想,而且所需玻尿酸的用量较大,使用时难以充分利用玻尿酸,造成一定资源浪费,生产成本较大。
4.同时,目前,由于绝大部分的纺丝基材为白色无纺布,具备一定的抗拉强度,便于牵拉、静电纺丝、收卷、裁切,但也损失了客户使用时,瞬时消失的、玻尿酸层被皮肤吸收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玻尿酸面膜的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生产出的玻尿酸面膜具有即视、瞬时和透视消失效果,补水效果好,增加了用户的独特体验,且该系统操作简便,高效,易于批量制备及规模化生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玻尿酸面膜的生产系统,所述生产系统包括用于供给基材的放卷机构、用于在基材上采用静电纺丝方法纺制成透明质酸层的喷丝机构、用于向所述透明质酸层上覆设保护纸和收卷面膜的收卷覆膜机构、用于使基材保持零张力或趋向于零张力的张力控制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放卷机构、所述喷丝机构和所述收卷覆膜机构上的多个传送滚轮组件,基材通过所述的多个传送滚轮组件在所述生产系统中传送,所述张力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放卷机构上,所述放卷机构、所述喷丝机构和所述收卷覆膜机构依次设置;其中,基材在所述放卷机构上的运行速度为第一运行速度,基材在所述喷丝机构上的运行速度为第二运行速度,基材在所述收卷覆膜机构上的运行速度为第三运行速度,所述第一运行速度
大于所述第二运行速度且小于所述第三运行速度。
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趋向于零张力”是指根据设备的最大能力所能做到的使张力无限接近于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透明质酸层由透明质酸纳米纤维制成,所述透明质酸纳米纤维为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透明质酸复合物纺丝形成;其中,所述透明质酸复合物包括分散相和溶剂相;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分散相包括:70

95%的透明质酸钠、5

30%的聚环氧乙烷,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

100000,所述聚环氧乙烷的平均分子量为50

500万;所述溶剂相包括水。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

60000。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聚环氧乙烷的平均分子量为50

200万。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静电纺丝单元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电纺丝方法的工作参数为:电压20~200kv,纺丝距离5~30cm,电流0.01~1ma。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透明质酸复合物中,所述分散相占5

25%,所述溶剂相占75

95%。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运行速度、所述第二运行速度和所述第三运行速度的速度比值为1.03

1.20∶1.0

1.05∶1.05

1.30。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二运行速度的差值等于所述第一运行速度与所述第三运行速度的差值。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第一运行速度、所述第二运行速度和所述第三运行速度的速度比值为1.1∶1.0∶1.2,或为1.05∶1.02∶1.08。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放卷机构上的固定座、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转轴、与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驱动摇杆以及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所述驱动摇杆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张紧组件部分压设在基材上。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连接杆、用于压设于基材上的张紧杆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所述张紧杆件连接,所述张紧杆件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驱动摇杆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放卷机构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放卷转盘,供给的基材绕设在所述放卷转盘上。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喷丝机构包括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静电纺丝单元,所述静电纺丝单元设置在位于所述喷丝机构内的基材的下方。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收卷覆膜机构包括第三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覆膜组件、收卷组件,所述覆膜组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的靠近所述喷丝机构的一侧且位于从所述喷丝机构内传送出来的基材的下方。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覆膜组件包括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覆膜转盘,所述保护纸绕设在所述覆膜转盘上;所述收卷组件包括转动地设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6.下面结合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例提供了一种玻尿酸面膜的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包括用于供给基材5的放卷机构1、用于在基材5上采用静电纺丝方法纺制成透明质酸层的喷丝机构2、用于向透明质酸层上覆设保护纸6和收卷面膜的收卷覆膜机构3、用于使基材5保持零张力或趋向于零张力的张力控制机构7,以及分别设置在放卷机构1、喷丝机构2和收卷覆膜机构3上的多个传送滚轮组件4(本例中仅示例性地标识了几处),基材5通过该多个传送滚轮组件4在生产系统中传送,张力控制机构7设置在放卷机构1上,放卷机构1、喷丝机构2和收卷覆膜机构3依次设置;其中,基材5在放卷机构1上的运行速度为第一运行速度,基材5在喷丝机构2上的运行速度为第二运行速度,基材5在收卷覆膜机构3上的运行速度为第三运行速度,第一运行速度大于第二运行速度且小于第三运行速度。
37.本例中,第一运行速度、第二运行速度和第三运行速度的速度比值为1.03

1.20∶1.0

1.05∶1.05

1.30。进一步地,第一运行速度与第二运行速度的差值等于第一运行速度与第三运行速度的差值。具体地,第一运行速度、第二运行速度和第三运行速度的速度比值为1.1∶1.0∶1.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运行速度、第二运行速度和第三运行速度的速度比值为1.05∶1.02∶1.08。
38.本例中,张力控制机构7包括固定设置在放卷机构1上的固定座71、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71上的转轴72、与转轴72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驱动摇杆73以及与转轴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张紧组件74,张紧组件74、驱动摇杆73分别位于转轴72的相对的两侧,张紧组件74部分压设在基材5上。该张力控制机构7整体构成一杠杆重力控制机构,通过人工或者传感器等监测到基材5出现异常后,通过电机驱使驱动摇杆73发生转动,进而通过转轴72带动另一端的张紧组件74动作,实现对基材5的作用程度控制,结合在三个机构上的速度控制进而实现生产过程中趋向于零张力即微张力甚至零张力的控制(牵拉张力控制,放卷

纺丝静电吸附

覆膜

收卷的速度控制;纺丝层—中间夹层的覆膜保护控制;裁切的零张力控制等等),从而获得生产出优质的玻尿酸面膜。
39.本例中,参见图3所示,张紧组件74包括连接杆741、用于压设于基材5上的张紧杆件742,连接杆741的两端分别与转轴72、张紧杆件742连接,张紧杆件742的延伸方向为基材
5的宽度方向,连接杆741的延伸方向与驱动摇杆73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40.本例中,放卷机构1包括第一支架11、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的放卷转盘12,供给的基材5绕设在放卷转盘12上,该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41.本例中,喷丝机构2包括第二支架21、设置在第二支架21上的静电纺丝单元22,静电纺丝单元22设置在位于喷丝机构2内的基材5的下方。具体地,本例中的静电纺丝单元2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备,其只要能够实现在基材5的下表面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透明质酸复合物纺丝形成透明质酸层即可,本例中不对其结构进行限定,但优选控制静电纺丝方法的工作参数为:电压20~200kv,纺丝距离5~30cm,电流0.01~1ma。
42.本例中,收卷覆膜机构3包括第三支架3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架31上的覆膜组件、收卷组件,覆膜组件位于第三支架31的靠近喷丝机构2的一侧且位于从喷丝机构2内传送出来的基材5的下方。
43.本例中,覆膜组件包括转动地设置在第三支架31上的覆膜转盘32,保护纸6绕设在覆膜转盘32上;收卷组件包括转动地设置在第三支架31上的收卷转盘33,制成的面膜绕设在收卷转盘33上。具体地,本例中的覆膜组件和收卷组件均可参照现有技术进行动作,本例中需要控制的是基材5在收卷覆膜机构3上的运行速度。优选地,本例中,将覆膜组件、收卷组件集成于一个支架上,方便覆膜的同时还便于收卷制成的面膜,节约空间占比。
44.本例的基材5为彩色网纱基材,具体可以是具有镂空结构的尼龙基网格基材,其能够提供瞬时消失的特殊效果、体验感,同时通过零张力控制,在零张力的彩色网纱基材上静电纺丝而获得玻尿酸功能层的成型,最后再覆膜,最终获得玻尿酸面膜。
45.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玻尿酸面膜的生产系统,通过将依次设置的用于供给基材5的放卷机构1、用于在基材5上采用静电纺丝方法纺制成透明质酸层的喷丝机构2,以及用于向透明质酸层上覆设保护纸6和收卷面膜的收卷覆膜机构3三者构建成一条生产线,尤其是通过分别控制基材5在三个机构上的运行速度,并保持第一运行速度大于第二运行速度且小于第三运行速度,同时结合微张力甚至零张力的控制,实现了制备面膜过程基材的良好控制,避免了对玻尿酸纳米纤维层的破坏,使得本技术生产系统制成的玻尿酸面膜具有即视、瞬时和透视消失效果,补水效果好,增加了用户的独特体验,且该系统操作简便,高效,易于批量制备及规模化生产,为新型纳米尺度的纤维生物活性材料的研发提供借鉴。
4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