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湿性耐用珊瑚绒清洁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2912发布日期:2021-12-31 22:5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吸湿性耐用珊瑚绒清洁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洁布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吸湿性耐用珊瑚绒清洁布。


背景技术:

2.清洁布适用于清洁灰尘、油污、水印等工作,清洁布吸水性较好,使用人员通过擦拭,能够将物品表面的污渍去除。
3.相关的清洁布通常使用超细合成纤维,也即超细旦纤维制成,超细旦纤维的纤度较细,抗弯刚度较小,因此其织物表面柔软,能够降低擦拭物品时刮花物品表面的几率,清洁布的吸水性较好,使用人员能够将清洁剂喷涂在污渍上,再用清洁布擦拭,从而使清洁布吸收污渍和清洁剂,起到清洁效果。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人员手持清洁布擦拭时,清洁布易受使用人员挤压或搓揉而渗出吸收的水,当清洁布吸收污水时,污水易渗出并沾染至使用人员皮肤上,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使用人员擦拭污渍时污水与皮肤接触的几率,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吸湿性耐用珊瑚绒清洁布。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吸湿性耐用珊瑚绒清洁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吸湿性耐用珊瑚绒清洁布,包括清洁布本体,清洁布本体包括珊瑚绒层和隔水布,珊瑚绒层贴合在隔水布表面并连接,珊瑚绒层用于吸水,隔水布用于隔绝使用人员皮肤和珊瑚绒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珊瑚绒层上设置隔水布,使珊瑚绒层能够吸收清水、污渍或清洁剂,从而提升珊瑚绒层擦拭污渍的清理能力,通过在珊瑚绒层上设置隔水布,使用人员能够手持隔水布,使珊瑚绒层朝向污渍并擦拭,在擦拭过程中,隔水布起到隔绝使用人员手掌和珊瑚绒层的效果,进而使珊瑚绒层渗出的污水能够通过隔水布隔开,减少污水沾染至使用人员皮肤上的几率。
9.可选的,珊瑚绒层使用线材编织制成,线材包括涤纶线和大豆蛋白纤维线,涤纶线和大豆蛋白纤维线互相缠绕形成线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线材编织制成珊瑚绒层,使涤纶和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丝线互相缠绕形成线材,从而使线材能够具有涤纶线和大豆蛋白纤维线的部分特点,进而使珊瑚绒层能够具有较佳的吸水性和较柔软的质地,从而减少珊瑚绒层擦拭物品时刮花物品表面的几率。
11.可选的,隔水布使用涤纶材质制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涤纶材质制成隔水布,从而使隔水布能够具有较好的挺括性,当使用人员将清洁布本体平摊并擦拭污渍时,隔水布能够减少珊瑚绒布变形的几率,当使用人员摆动清洁布本体时,能够使清洁布本体与污渍接触面积较大。
13.可选的,隔水布上设置有握持件,握持件的两端均连接在隔水布上远离珊瑚绒层的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水布上设置握持件,使用人员能够将手指插入握持件中并摆动手掌,从而使珊瑚绒层能够擦拭物品。
15.可选的,隔水布设置为兜形结构,隔水布开设有开口,隔水布用于包裹使用人员手掌。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隔水布设置为兜形结构,使用人员能够将手掌插入隔水布中,进而方便使用人员握持隔水布并擦拭污渍。
17.可选的,隔水布上设置有带体,带体一端连接在隔水布上靠近开口的外表面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水布上设置带体,使带体上一端连接在隔水布上,使用人员将手掌插入隔水布中后,能够将带体缠绕并绷紧在使用人员手腕处,进而通过带体将隔水布的开口封闭并提升隔水布和手掌连接的稳定性。
19.可选的,带体上远离隔水布的一端上设置有魔术贴一,隔水布靠近开口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魔术贴二,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用于互相粘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带体上设置魔术贴一,在隔水布上设置魔术贴二,使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能够互相粘连,进而使带体的两端均能够连接在隔水布上,起到使隔水布开口紧贴使用人员手腕的效果,减少污水流入隔水布中并沾在使用人员皮肤上的几率。
21.可选的,隔水布上设置有多个线环,线环的两端均连接在隔水布外表面上,带体穿过线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水布上设置多个线环,使线环的两端均设置在隔水布上,从而使带体能够穿过线环,方便使用人员收纳带体。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4.1.通过在珊瑚绒层上设置隔水布,使珊瑚绒层能够吸收清水、污渍或清洁剂,从而提升珊瑚绒层擦拭污渍的清理能力,通过在珊瑚绒层上设置隔水布,使用人员能够手持隔水布,使珊瑚绒层朝向污渍并擦拭,在擦拭过程中,隔水布起到隔绝使用人员手掌和珊瑚绒层的效果,进而使珊瑚绒层渗出的污水能够通过隔水布隔开,减少污水沾染至使用人员皮肤上的几率;
25.2.通过使用涤纶材质制成隔水布,从而使隔水布能够具有较好的挺括性,当使用人员将清洁布本体平摊并擦拭污渍时,隔水布能够减少珊瑚绒布变形的几率,当使用人员摆动清洁布本体时,能够使清洁布本体与污渍接触面积较大;
26.3.通过在隔水布上设置带体,使带体上一端连接在隔水布上,使用人员将手掌插入隔水布中后,能够将带体缠绕并绷紧在使用人员手腕处,进而通过带体将隔水布的开口封闭并提升隔水布和手掌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线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1.附图标记:1、珊瑚绒层;11、线材;111、涤纶线;112、大豆蛋白纤维线;2、隔水布;3、握持件;4、带体;41、线环;421、魔术贴一;422、魔术贴二。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1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吸湿性耐用珊瑚绒清洁布。参照图1,包括清洁布本体,清洁布本体包括珊瑚绒层1和隔水布2,珊瑚绒层1为矩形布结构。珊瑚绒层1用于吸水、擦拭和清洁,珊瑚绒层1具有良好吸水性,从而使珊瑚绒层1能够吸收清水或清洗剂,优化擦拭效果。珊瑚绒层1使用线材11通过纬编工艺编织而成。隔水布2设置在珊瑚绒层1上一端端面上,隔水布2能够通过粘接或缝合等连接方式贴合在珊瑚绒层1上,隔水布2可选用防水布,当使用人员使用珊瑚绒层1擦拭物品时,使用人员抓持隔水布2并使用珊瑚绒层1进行擦拭。通过使用具有较差吸水性的材料制成隔水布2,从而使使用人员抓持隔水布2时,减少污水从清洁布本体中渗出并弄脏使用人员的手的几率。
35.参照图2,线材11使用涤纶线111和大豆蛋白纤维线112编织形成。一根涤纶线111和一根大豆蛋白纤维线112互相缠绕并延伸,从而形成线材11。线材11具有涤纶线111和大豆蛋白纤维线112的部分特点,涤纶线111为超细旦纤维,纤度较细,其织物表观细洁精致、手感柔软。大豆蛋白纤维线112吸水性较好,能够使线材11具有较佳吸水性,进而使珊瑚绒层1具有较佳吸水性,能够吸收清水,优化擦拭和清洁效果。
36.参照图1,隔水布2上远离珊瑚绒层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握持件3,握持件3使用防水布制成,握持件3用于方便使用人员抓取清洁布本体。握持件3设置为长条形结构,握持件3的两端均通过缝合固定在隔水布2上。握持件3两端连线与隔水布2长度方向垂直。使用人员将清洁剂喷涂在污渍处后,能够将清洁布本体摊平,将珊瑚绒层1一侧朝向污渍,将手指插入握持件3中,进而通过摆动手掌起到擦拭污渍的效果。在擦拭过程中,珊瑚绒层1能够吸收污渍和清洁剂,隔水布2具有较差的吸水性,进而减少使用人员手掌上沾染污渍和清洁剂的几率。隔水布2具有较好挺括性的材料制成,可选用涤纶材质制作隔水布2。隔水布2能够使连接在隔水布2一侧的珊瑚绒层1保持平整,进而减少珊瑚绒层1在擦拭过程中折叠或变形的几率,使珊瑚绒层1和污渍接触面积较大。
37.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使用珊瑚绒层1和隔水布2连接制成清洁布本体,使用人员通过使珊瑚绒层1接触污渍,进而使清洁布本体能够吸附污渍和清洁剂,优化擦拭效果,通过使涤纶线111和大豆蛋白纤维线112缠绕形成线材11,使线材11质地脚软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通过使用线材11编织制成珊瑚绒层1,进而使珊瑚绒层1具有较软的质地,减少擦拭清洁过程中珊瑚绒层1刮花物体表面的几率,使珊瑚绒层1具有较佳手感。通过在珊瑚绒层1上设置隔水布2,使用人员在擦拭过程中,能够减少隔水布2吸收污水和清洁剂的量,进而减少污水和清洁剂渗出至使用人员手上的几率。
38.实施例2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吸湿性耐用珊瑚绒清洁布。参照图3和图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隔水布2设置为开设有开口的兜状结构,隔水布2通过缝合制成手套形结构,
使用人员能够将手掌插入至隔水布2中,进而减少使用人员擦拭污渍过程中手掌与污渍接触的几率。
40.参照图3和图4,隔水布2的开口处设置有带体4,使用人员将手插入隔水布2后,带体4用于缠绕在使用人员的手腕处,进而起到封闭隔水布2的开口的效果。带体4的一端通过缝合连接在隔水布2外表面上。隔水布2上设置有魔术贴一421和魔术贴二422,魔术贴一421和魔术贴二422能够互相粘接并脱离连接。魔术贴一421缝合连接在带体4上远离隔水布2的一端上,魔术贴二422缝合连接在隔水布2上,使用人员能够通过魔术贴一421和魔术贴二422将带体4上远离隔水布2的一端连接在隔水布2上,进而使带体4能够绷紧并贴合在使用人员手腕处,起到加强使用人员手掌与隔水布2连接稳定性的效果。隔水布2靠近开口的外表面上通过缝合连接有多个线环41,线环41为长条形结构,线环41的两端均通过缝合连接在隔水布2上,带体4能够穿过线环41,进而加强带体4与隔水布2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41.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使隔水布2缝成兜状结构,使隔水布2能够包裹在使用人员手上,通过在隔水布2上缝合带体4,使带体4能够封闭隔水布2的开口并将隔水布2贴合在使用人员的手腕处,进而减少使用人员皮肤与污渍和清洁剂接触的几率。
4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