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产品的外观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5206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例金属平板外壳的结构与实施例8的相同,本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在于制作方法不同,所述最外层外框31、第二层32、第三层33、第四层34和第五层35的材料也不同;最外层外框31采用不锈钢,第二层32、第三层33、第四层34和第五层35采用铝合金。
[0090]上述金属平板外壳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1:采用冲压、锻压、挤压或机械加工成型制得最外层外框31 ;在最外层外框31的内壁通过机械挤压形成凹坑36 ;
步骤S2:通过冲压、锻压、挤压、压铸或机械加工成型制得第五层35 ;第五层35的边缘成型有凹形型腔37 ;
步骤S3:然后将最外层外框31放入到模具中,采用中间进料压铸模具通过压铸或浇铸成型第二层32得到一二复合层,在压铸或浇铸成型第二层32时,第二层32的金属熔融液进入到最外层外框31内壁的凹坑36中,连接更牢固;第二层32的边缘成型有凹形型腔37 ;
步骤S4:将一二复合层放入到模具中,通过压铸或浇铸成型第三层33得到一二三复合层,第三层33在压铸或浇铸成型时金属熔融液进入到第三层33与第二层32连接处的凹形型腔37中,连接得更牢固;
步骤S5:将一二三复合层和第五层35放入到模具中,通过压铸或浇铸成型第四层34得到金属平板外壳,第四层34在压铸或浇铸成型时金属熔融液进入到第三层33与第四层34连接的凹形型腔37、以及第五层35与第四层34连接处的凹形型腔37中得到金属平板外壳,连接得更牢固;
步骤S6:在金属平板外壳的内部,最外层外框31与第二层32的连接处涂上三防漆,将连接处全部覆盖,以防止其他杂质进入形成电化学氧化,破坏内部的结构。
[0091]实施例17
本例金属平板外壳的结构与实施例8的相同,本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在于制作方法不同,所述最外层外框31、第二层32、第三层33、第四层34和第五层35的材料也不同;最外层外框31采用不锈钢,第二层32、第三层33、第四层34和第五层35采用铝合金。
[0092]上述金属平板外壳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1:采用冲压、锻压、挤压或机械加工成型制得最外层外框31 ;在最外层外框31的内壁通过机械挤压形成凹坑36 ;
步骤S2:然后将最外层外框31放入到模具中,采用滑块式进料压铸模具通过压铸或浇铸成型第二层32得到一二复合层,在压铸或浇铸成型第二层32时,第二层32的金属熔融液进入到最外层外框31内壁的凹坑36中,连接更牢固;第二层32的边缘成型有凹形型腔37 ;
步骤S3:将一二复合层放入到模具中,通过压铸或浇铸成型第三层33得到一二三复合层,第三层33在压铸或浇铸成型时金属熔融液进入到第三层33与第二层32连接处的凹形型腔37中,连接得更牢固;同时,第三层33的边缘成型有凹形型腔37 ;
步骤S4:将一二三复合层放入到模具中,通过压铸或浇铸成型第四层34得到一二三四复合层,第四层34在压铸或浇铸成型时金属熔融液进入到第四层34与第三层33连接处的凹形型腔37中,连接得更牢固;同时,第四层34的边缘成型有凹形型腔37 ;
步骤S5:将一二三四复合层放入到模具中,通过压铸或浇铸成型第五层35得到金属平板外壳,第五层35在压铸或浇铸成型时金属熔融液进入到第五层35与第四层34连接处的凹形型腔37中得到金属平板外壳,连接得更牢固;
步骤S6:在金属平板外壳的内部,最外层外框31与第二层32的连接处涂上三防漆,将连接处全部覆盖,以防止其他杂质进入形成电化学氧化,破坏内部的结构。
[0093]实施例18
如图6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外壳,利用马赛克模块原理分为三层,分别为最外层外框41、中间层4 2和内层4 3,相邻两层中相对外层的长和宽分别大于相对内层的长和宽,最外层外框41采用不锈钢,中间层42采用铝合金,内层43采用铝合金。
[0094]所述最外层外框41由金属冲压、锻压、挤压或机械加工制造而成,所述最外层外框41包含一个半封闭的圆弧形的外边框411,所述外边框411的水平宽度为0.3~3mm ;中间层42和内层43按照马赛克模块原理进行分割设计,所述中间层42包括内边框412和内部结构,所述内边框412的水平宽度为3~50mm ;最外层外框41和内层43之间通过中间层42熔融连接在一起,中间层42采用压铸的方式成型。内层43有一个模块,所述模块的最大长度为40mm。
[0095]上述智能终端的外壳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1:采用冲压、锻压、挤压或机械加工成型制得最外层外框41 ;
步骤S2:通过冲压、锻压、挤压、压铸或机械加工成型制得内层43 ;
步骤S3:将最外层外框41和内层43放入到模具中,通过压铸或浇铸成型中间层42将最外层外框41和内层43熔融连接在一起;
步骤S4:在智能终端外壳的内部,最外层外框41和中间层42的连接处涂上三防漆,将连接处全部覆盖,以防止其他杂质进入形成电化学氧化,破坏内部的结构。
[009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产品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结构件包括至少三层金属结构层,所述金属结构层利用马赛克模块原理从外到内包括最外层金属结构层和金属结构内层,所述金属结构内层至少包括第二层金属结构层和第三层金属结构层;所述金属结构层相邻两层中相对外层的长和宽分别大于相对内层的长和宽,所述金属结构层相邻两层之间通过压铸或者浇铸金属液熔融连接在一起;所述最外层金属结构层包括外边框,所述外边框的水平宽度为0.所述金属结构内层中除最内层外的每层均包括内边框和内部结构,所述内边框的水平宽度为l~200mm ;所述金属结构内层中最内层包括至少一个模块,所述模块的最大长度为l~200mm ;所述金属结构层每层分次成型;除最外层金属结构层之外,先成型的金属结构内层的熔点不大于后成型的金属结构内层的熔点;所述第二层金属结构层通过压铸或者浇铸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的内壁设有凹坑或凹槽,所述第二层金属结构层在压铸或浇铸成型时金属熔融液进入到所述凹坑或凹槽中将所述最外层金属结构层和第三层金属结构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为采用与外边框相同材料的ΦΟ.1-Φ2.0mm的金属线交错焊接在所述外边框的内壁上成型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采用与外边框相同材料的厚度为0.1-2.0mm的金属片或者ΦΟ.1-Φ2.0mm的金属线焊接在所述外边框的内壁上成型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边框的边缘设有凹形型腔,所述金属结构内层在压铸或浇铸成型时熔融液进入到所述凹形型腔将相邻层的金属结构内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的边缘设有凹形型腔,所述金属结构内层在压铸或浇铸成型时熔融液进入到所述凹形型腔将相邻层的金属结构内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边框的水平宽度为1.5~150mm,所述外边框的水平宽度为0.5~5m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结构件的内侧设有埋置信号装置的塑料件。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外观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结构层中不同金属材料的相邻两层之间的连接处表面设有保护层。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产品的外观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用冲压、锻压、挤压或机械加工成型制得所述最外层金属结构层; 步骤B:将最外层金属结构层放入到模具中,采用从外层到内层依次成型的方式进行压铸或浇铸成型所述金属结构内层,使得每层金属结构层之间熔融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在所述最外层金属结构层的外边框内壁成型凹坑或凹槽;所述步骤B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结构内层的内边框边缘成型凹形型腔;所述步骤B采用中间进料式模具结构或者滑块进料式模具结构进行压铸或者浇铸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结构层中不同金属材料的相邻两层之间的连接处,涂上保护层。
13.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产品的外观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冲压、锻压、挤压或机械加工成型制得所述最外层金属结构层; 步骤S2:通过冲压、锻压、挤压、压铸或机械加工成型制得间隔层金属结构层,所述间隔层金属结构层为除了第二层金属结构层之外的其他任一层金属结构内层或其他任两层不相邻的金属结构内层; 步骤S3:压铸或浇铸成型其他金属结构内层使其与所述间隔层金属结构层或者最外层金属结构层熔融连接,所述其他金属结构内层为除了最外层金属结构层和间隔层金属结构层之外的金属结构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I还包括在所述最外层金属结构层的外边框内壁上成型凹坑或凹槽,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所述间隔层金属结构层内边框的边缘成型凹形型腔,所述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其他金属结构内层内边框的边缘成型凹形型腔;所述步骤S3采用中间进料式模具结构或者滑块进料式模具结构进行压铸或者浇铸成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结构层中不同金属材料的相邻两层之间的连接处,涂上保护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产品的外观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外观结构件包括至少三层金属结构层,所述金属结构层利用马赛克模块原理从外到内包括最外层金属结构层和金属结构内层,所述金属结构内层至少包括第二层金属结构层和第三层金属结构层;所述金属结构层相邻两层中相对外层的长和宽大于相对内层的长和宽,所述金属结构层相邻两层之间通过压铸或者浇铸金属液熔融连接在一起;所述金属结构层每层分次成型;除最外层金属结构层外,先成型的金属结构内层的熔点不大于后成型的熔点。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外观结构件,外观漂亮,减小了收缩变形,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同时降低了后续因应力释放而产生的产品变形、连接处开裂等失效风险。
【IPC分类】B32B7-10, B32B38-00, B32B15-01, B32B37-15, B32B37-04
【公开号】CN104842603
【申请号】CN201510240599
【发明人】吴宇峰, 董艳
【申请人】深圳市华欣永业科技有限公司, 董艳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