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15871阅读:来源:国知局
括依次贴合的印花层,面层,隔热层,粘结层和基 布层:
[0059] 所述印花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
[0060] 单组份聚氨酯A 105
[0061] 二甲基甲酰胺 13 甲苯 25 红外反射蓝色浆 3 白色浆 e 颜色色浆 3: 改性有机硅消泡剂T-285 0.2,
[0062] 其中,所述单组份聚氨酯4的100%模量为90_1001^/〇112;
[0063] 所述面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064] 单组份聚氨酯B 9:8 二甲基甲酰胺 12: 甲苯 氧化铁 11 改性有机硅消泡剂T-285 0,1 聚醚聚酯改性有机硅氧烷 0. 5,
[0065] 其中,所述单组份聚氨酯B的100 %模量为65-70kg/cm2,在30 °C时粘度为 30000-150000CPS,分子量为100000-300000,固含量为25% -35%,所述氧化铁为片状,粒 径为 25-30um ;
[0066] 所述隔热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067] 双组份组聚氨酯C 105 丁酮 1。 甲苯 7
[0068] 铝粉 U 偶氮二甲酰胺 5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3 辛酸亚锡 3,:
[0069] 其中,所述双组份聚氨酯C的分子量为3000-10000,在30 °C时粘度为 50000-100000CPS,固含量为45% -60%,所述铝粉为片状,粒径为25-30um ;
[0070] 所述粘结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071] 双组份聚氨酯E m 丁酮 13 cn .rEi i r7 中本 1 /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3 辛酸亚锡 2,
[0072] 其中,所述双组份聚氨酯E的100%模量为15-25kg/cm2;
[0073] 所述基布层为尼龙,所述基布层厚度为0. 48mm。
[0074] 实施例3
[0075] -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包括依次贴合的印花层,面层,隔热层,粘结层和基 布层:
[0076] 所述印花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
[0077] 单组份聚氨酯A 99 丁酮 23
[0078] 甲苯 8 红外反射色浆 5 白色浆 6 颜色色浆 3 溶剂型不含硅消泡剂EFKA2720 0.2,
[0079] 其中,所述单组份聚氨酯4的100%模量为60-1501^/〇112;
[0080] 所述面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081] 单组份聚氨酯B 1U8 丁酮 IS 甲苯 45 氧化铝 13 溶剂型不含硅消泡剂EFKA2720 Qi 1 硅油 Q. 9>
[0082] 其中,所述单组份聚氨酯B的100 %模量为55-60kg/cm2,在30 °C时粘度为 80000-150000CPS,分子量为200000-300000,固含量为45% -50%,,所述氧化铝为片状,粒 径为 35-45um ;
[0083] 所述隔热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084] 双组份组聚氨酯C 107 二甲基甲酰胺 15 甲苯 6 铝粉 13
[0085] 偶氮二甲酰胺 6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5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3,
[0086] 其中,所述双组份聚氨酯C的分子量为10000-20000,在30 °C时粘度为 90000-100000CPS,固含量为50% -55%,所述铝粉为片状,粒径为45-50um ;
[0087] 所述粘结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088] 双组份聚氨酯E HO 二甲基酰胺 15 DZJ ?.Ι* ;r-· 甲本 25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4 辛酸亚锡 2,
[0089] 其中,所述双组份聚氨酯E的100%模量为15-25kg/cm2;
[0090] 所述基布层为涤纟仑,所述基布层的厚度为0. 5mm。
[0091] 实施例4
[0092] 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包括依次贴合的印花层,面层,隔热层,粘结层和基 布层:
[0093] 所述印花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
[0094] 单组份聚氨酯A 99 二甲基甲酰胺 15 甲苯 25 红外反射色浆 4
[0095] 白色浆 8 颜色色浆 3 溶剂型不含硅消泡剂EFKA2720 0.4,
[0096] 其中,所述单组份聚氨酯4的100%模量为60_1501^/〇112;
[0097] 所述面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098] 单组份聚氨酯B 109 丁酮 14 甲苯 4:8: 氧化铝 11 溶剂型不含硅消泡剂EFKA2720 0.3 硅油 :0:. 9,_
[0099] 其中,所述单组份聚氨酯B的100 %模量为65-70kg/cm2,在30 °C时粘度为 100000-150000CPS,分子量为200000-300000,固含量为20% -25%,所述氧化铝为片状,粒 径为 35-40um ;
[0100] 所述隔热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101] 双组份组聚氨酯C 95 丁酮 17 甲苯 9 铝粉 W 偶氮:二甲酰胺 7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5
[0102] 辛酸亚锡 4,
[0103] 其中,所述双组份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0000-20000,在30 °C时粘度为 80000-100000CPS,固含量为45% -50%,所述铝粉为片状,粒径为15-20um ;
[0104] 所述粘结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0105] 双组份聚氨酯E 107 二甲基酰胺 16 甲苯 2S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 辛酸亚锡 3,
[0106] 其中,所述双组份聚氨酯E的100%模量为15-25kg/cm2;
[0107] 所述基布层为尼龙,所述基布层的厚度为0. 52mm。
[0108] 由实施例1-4制得的面料基本性能如表1所示:
[0109] 表1面料基本性能
[0110]
[0111] 其中,所述断裂强力和所述撕裂强力利用拉力测试机按照相应国家标准测试所 得,水压是利用静水压测试仪参照IS0811:1981标准测试所得。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创 造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都较大,抗断裂和抗撕裂性能较强,水压测试显示耐静水压能力达 到5000mmH 20以上,既可防风保暖,又可做雨衣面料使用。
[01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 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 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包括依次贴合的印花层,面层,隔热层,粘结层和基布 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花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所述基布层为尼龙或涤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 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 单组分聚氨酯D 90-110 溶剂D2-10 稀释剂D10-30, 其中,所述单组份聚氨酯D的100 %模量为10-30kg/cm2,所述溶剂选自二甲基甲酰胺 和丁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稀释剂为甲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 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其中,所述双组份聚氨酯E的100 %模量为15-25kg/cm2;所述溶剂E选自二甲基甲酰 胺和丁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稀释剂E为甲苯;所述交联剂E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所述 交联促进剂E为胺类促进剂或锡类促进剂。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花层中, 所述单组份聚氨酯A的100%模量为60-150kg/cm2;所述溶剂A选自二甲基甲酰胺和丁酮 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稀释剂A为甲苯;所述的红外反射色浆为红外反射蓝色浆;所述4-8 份的白色浆可以用2-4份的白色粉代替。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印花层中还 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颜色色浆2-6份。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层中,所 述单组份聚氨酯8的100%模量为50-701^/〇11 2,在30°(:时粘度为30000-15000(^?3,分子 量为100000-300000,固含量为20% -50% ;所述溶剂B选自二甲基甲酰胺和丁酮中的一种 或两种;所述稀释剂B为甲苯;所述消泡剂B选自改性有机硅类消泡剂或溶剂型不含硅消 泡剂中的一种;所述流平剂选自硅油或聚醚聚酯改性有机硅氧烷中的一种。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层中,所 述氧化铝为片状,粒径为5-50um;所述氧化铁为片状,粒径为5-50um。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热层中, 所述双组份聚氨酯C的分子量为3000-20000,在30°C时粘度为10000-100000CPS,固含量为 40% -60% ;所述溶剂C选自二甲基甲酰胺和丁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稀释剂C为甲苯; 所述交联剂C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所述交联促进剂C为胺类促进剂或锡类促进剂。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热层中, 所述铝粉为片状,粒径为5-50um。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厚度 为 0? 4-0. 6mm。
【专利摘要】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红外隐身织物涂层面料,包括依次贴合的印花层,面层,隔热层,粘结层和基布层:所述印花层包括单组份聚氨酯A、溶剂A、稀释剂A、红外反射色浆、白色浆和消泡剂A;所述面层包括单组份聚氨酯B、溶剂B、稀释剂B、氧化铝或氧化铁、消泡剂B、流平剂B;所述隔热层包括双组份组聚氨酯C、溶剂C、稀释剂C、铝粉、发泡剂、交联剂C、交联促进剂C;所述基布层为尼龙或涤纶。本发明创造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既具有织物的柔软性,又能防雨、防腐蚀,在晴天和雨雪天气都能够使用,兼具隐身和保暖效果。
【IPC分类】B32B33/00, B32B27/24, B32B27/34, B32B27/08, B32B27/18, B32B7/10, B32B27/36, B32B27/04, B32B27/40
【公开号】CN105034523
【申请号】CN201510502857
【发明人】葛慧宪, 曹明华, 李鹏, 杨沛, 张红芸, 王一芳
【申请人】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