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

文档序号:9757486阅读:2444来源:国知局
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天麻(Gastrodia elata)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可防止连续多代无性繁殖导致的天麻严重退化现象的产生。但天麻种子微小,无胚乳,仅由原胚细胞组成,需依靠小菇属(Mycena)—类真菌菌丝侵染种胚提供营养才能正常发芽,故统称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这类真菌为天麻种子萌发菌。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萌发菌主要包括紫萁小菇(Mycenaosmundicola)、石角斗小燕(Mycena dendrobii)、开唇兰小燕(Mycena anoectochili)、兰小^(Mycena orchidicola)等,又以紫萁小燕、石斛小燕应用最广。
[0003]以紫萁小菇为例,凡被紫萁小菇菌丝侵染的天麻种胚或原球茎细胞,随着原生质及细胞器的逐渐消失出现许多不定形的囊状体,在种胚萌发至原球茎阶段,主要靠这种囊状体对紫萁小菇菌丝进行包围消化。试验证明,天麻种子从胚萌动初期,种子发芽阶段,再到原球茎生长并分化出营养繁殖茎的整个时期,都需要消化侵入的紫萁小菇等萌发菌以获得营养,发芽后的原球茎及营养茎,如能和蜜环菌建立起营养关系,才能正常生长,长出粗壮的新生天麻。因此,萌发菌的生命力影响着天麻的生长状况,要提高天麻栽培的成功率就必须采用优良的萌发菌栽培种。
[0004]萌发菌母种或原种一般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对原种进行一次扩培即得到栽培种,可直接用于天麻有性繁殖。传统的以树叶为主要原料的萌发菌培养基,因树叶太薄,营养不足,致使萌发菌菌种先天不足,接种到天麻后生长不良,导致天麻原球茎因营养不足而在接蜜环菌前提前发亡。
[0005]天麻栽培中目前广泛使用的萌发菌栽培种培养基为:78%的阔叶木肩、20%的麦麸、1%的蔗糖、1%的硫酸钙或阔叶木肩70%、玉米芯粉20%、麦麸10%、磷酸氢二钾或磷酸二氢钾
0.01%。本发明人在实际栽培中发现采用该方法的培养基进行萌发菌菌种的培养时,虽然比传统的以树叶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效果好,但是却时常出现菌种生长参差不齐、部分菌种瓶长菌不均匀等情况。研究发现,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菌属于好气真菌,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料装得太多或太紧,会延缓这类菌的生长,延长培养时间。由于按上述培养基配方配制的培养基过于致密、透气性差,有的还出现板结现象,在装料过程中,难以保证装料量和装料松紧度一致,导致出现菌种生长状况差异大、培养周期不一、培养条件不好控制等问题,且树叶木肩耐腐性差,不利于萌发菌的长期生长及天麻种子的萌发,从而严重影响了天麻的产量与质量。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的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萌发菌生长速度,增强天麻种子共培养时菌种培养料的耐腐性,提高了天麻种子萌发率。
[0008]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料: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棉籽壳45?55份、玉米面20份、米糠23-33份、石膏I份、鹿糖I份;
(2)拌料:先将组分中的蔗糖和石膏充分混匀溶于水,再转入米糠、玉米面中,充分混拌至匀,最后加入棉籽壳,混匀后加入水至培养料中含水量达60 %?80 %,拌匀;或者直接将各组分混合搅拌至匀后加入水,加水至培养料中含水量达60%?80%,拌匀;
(3)装袋:将拌匀后的培养料装入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的料袋中;
(4)灭菌:将料袋置于101kPa 121°C保持1.5小时;或者常压下温度100-105°(3下保持10?12小时;
(5)接种:从原种瓶里挖取指甲盖大小萌发菌菌种块转入料袋内;
(6)培养:将接种后的料袋转移到避光的培养室于22?25°C温度条件下培养至萌发菌菌丝长满料袋后即可。
[0009]优选地,步骤(I)中所述棉籽壳、玉米面、米糠均新鲜无霉变。
[0010]优选地,步骤(I)中干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棉籽壳45?55份、米糠23?33份、玉米面20份、鹿糖I份、石膏I份。更优选地,步骤(I)中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棉籽壳50份、米糠28份、玉米面20份、蔗糖I份、石膏I份。
[0011 ]优选地,步骤(3)的料袋在袋口上还套有套环撑开袋口。
[0012]优选地,步骤(2)中的加水量为加入水至培养料中含水量达68%?72%。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效的缩短了菌种培养时间,增强了培养料的耐腐性,提高了天麻种子萌发率及产品成品率,并且避免了木质材料的大量使用,从而保护了森林和生态环境。
[00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以下提供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以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于这些实施例。
[0016]实施例1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
(I)称料:按重量份配比取如下原料:棉籽壳45份、玉米面20份、米糠23份、蔗糖I份、石膏I份,所述棉籽壳、玉米面、米糠要新鲜无霉变。
[0017](2)拌料:先将组分中的棉籽壳、玉米面、米糠充分混匀,再浇入蔗糖石膏水,充分混拌至匀,最后加入自来水至培养料中使其含水量达80%,拌匀后闷放2 ho
[0018](3)装袋:将拌匀并闷放2 h后的培养料装入12 cmX25 cm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中,边装边压,至紧实,松紧需均匀,料装至菌袋2/3长即可,然后在培养料中插入一根直径为2 cm的打孔棒,最后在菌袋口部套上套环支撑,并盖上海绵透气盖。
[0019](4)灭菌:将料袋置于高压灭菌锅内,121°C 101 kPa下保持1.5小时;灭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0020](5)接种:于超净工作台或经杀菌后的接种箱内接种,接种前用75%消毒酒精擦拭手、接种针,再将接种针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先用接种针挑出打孔棒,再从原种瓶里挑取指甲盖大小的萌发菌菌种块转入料袋内。
[0021](6)培养:将接种后的料袋转移到避光的培养室于25°C温度条件下培养至萌发菌菌丝长满料袋后即可。
[0022]结果描述:接种后7天可见新生菌丝从原种块长出,10天左右即能长入培养料内,随后在菌丝周围生长出白色菌丝,菌丝密集,初期呈白色,35天以后先期生长的菌丝外表逐渐变为米白色。30天左右萌发菌菌丝即长满整个料袋。
[0023]实施例2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
(I)称料:按重量份配比取如下原料:棉籽壳50份、玉米面20份、米糠28份、蔗糖I份、石膏I份;所述棉籽壳、玉米面、米糠均要新鲜无霉变。
[0024](2)拌料:将各组分转入搅拌机中,开机搅拌,至匀后加入水,加水量为至培养料中含水量达75%,拌匀。
[0025](3)装袋:将拌匀后的培养料用手工或装袋机装入12 cmX25 cm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中,手工装料边装边压,至紧实,松紧需均匀,料装至菌袋2/3长即可,然后在培养料中插入一根圆柱形打孔棒,最后在料袋口部套上套环以撑开袋口,并盖上无棉盖。
[0026](4)灭菌:将料袋置于高压灭菌锅内,121 0C 101 kPa下保持1.5小时;灭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0027](5)接种:于超净工作台或经杀菌后的接种箱内接种,接种前用75%消毒酒精擦拭手、接种针,再将接种针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挑出打孔棒,并从原种瓶里挖取2块萌发菌菌种块转入料袋内,一块置于料袋中下部(即料袋1/3部位),一块置于料袋中部(即料袋1/2部位)。
[0028](6)培养:将接种后的料袋转移到避光的培养室于24?26°C温度条件下培养至萌发菌菌丝长满料袋后即可。
[0029]结果描述:接种7天后,新生萌发菌菌丝长入培养料内,菌丝长至料内后迅速多级分叉,致密,色白,后期呈米白色。32天左右菌丝即长满料袋。
[0030]实施例3,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
(I)称料:按重量份配比取如下原料:棉籽壳53份、米糠25份、玉米面20份、蔗糖I份、石膏I份;所述棉籽壳和米糠新鲜无霉变。
[0031](2)拌料:将各组分转入搅拌机中,开机搅拌,至匀后加入水,加水量为至培养料中含水量达72%,拌匀。
[0032](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