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6713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插头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头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电连接器界面为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为普遍为 大众所使用,并以USB 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 3.0传输规格。
[0003] 现有USB Type-C电连接器的外型、结构、端子接触方式、端子数目、各端子的距离 (Pitch)、各端子的分配(Pin Assignment),都和目前的USB电连接器截然不同。目前的USB Type-C电连接器公头包含有结合于胶芯上之上排弹性端子与下排弹性端子、覆盖在胶芯外 部的外铁壳等结构,一般上排弹性端子与下排弹性端子后端皆以焊接方式与线材结合,方 使USB Type-C电连接器公头形成传输线,让上排弹性端子与下排弹性端子传输讯号与电源 经由各线材进行传输。
[0004] 然而,现有USB Type-C电连接器公头的上排弹性端子与下排弹性端子相分离而必 须各别组装至胶芯上,相对提高组装难度与成本;并且,上排弹性端子与下排弹性端子以焊 接方式与线材结合,其焊接方式较为困难与复杂,必须精准将各线材对位上排弹性端子与 下排弹性端子进行焊接、避免相互接触而短路。是以如何有效降低组装成本,如何解决现有 USB Type-C电连接器公头与线材透过焊接产生的问题,即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主体、弹性端 子、穿刺结构及理线组合块;屏蔽壳体包含收纳槽;绝缘主体设置于屏蔽壳体之收纳槽,绝 缘主体包含基座、环形壁结构、插槽及装设凹槽,环形壁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环形 壁结构自基座一侧延伸,插槽位于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之间,装设凹槽形成于基座另一侧; 弹性端子包含弹性讯号端子、弹性电源端子及弹性接地端子,弹性端子包含第一接触段、第 二接触段及连接段,各连接段设置于基座,各弹性讯号端子之第一接触段自连接段一侧延 伸而位于第一板体之下表面或第二板体之上表面,弹性电源端子及弹性接地端子之第一接 触段、第二接触段与连接段形成夹型接触结构,夹型接触结构之第一接触段自连接段一侧 上端延伸而位于第一板体之下表面,夹型接触结构之第二接触段自连接段一侧下端延伸而 位于第二板体之上表面;穿刺结构各自连接段另一侧延伸至装设凹槽;理线组合块设置在 绝缘主体之装设凹槽,理线组合块包括板块、穿线槽孔与剖槽,各穿线槽孔分别贯穿板块, 各剖槽形成于板块底部而相通各穿线槽孔,各穿刺结构由各剖槽穿入至各穿线槽孔。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穿刺结构包含延伸段与尖端突块,延伸段自连接段另一侧延 伸至装设凹槽,尖端突块间隔设置在延伸段顶部而位于穿线槽孔。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型接触结构包括夹持区,夹持区形成在第一接触段与第二接 触段之间。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电连接器更包含线材,各线材穿入各穿线槽孔,各穿刺结构 刺破各线材。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电连接器更包含夹持结构,各夹持结构分别位于绝缘主体 两侧,各夹持结构包含突出状卡钩部及突出状接触部,各突出状接触部自各突出状卡钩部 前侧延伸至绝缘主体之插槽,各突出状卡钩部各别固定于绝缘主体两侧。
[0010]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主体、弹性端子、穿刺结构 及理线组合块;屏蔽壳体包含收纳槽;绝缘主体设置于屏蔽壳体之收纳槽,绝缘主体包含基 座、环形壁结构、插槽及装设凹槽,环形壁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环形壁结构自基座 一侧延伸,插槽位于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之间,装设凹槽形成于基座另一侧;弹性端子包含 弹性讯号端子、至少一弹性电源端子及至少一弹性接地端子,各弹性端子包含接触段及连 接段,各连接段设置于基座,接触段自连接段一侧延伸而位于第一板体之下表面或第二板 体之上表面;穿刺结构各自该连接段另一侧延伸至装设凹槽;理线组合块设置在绝缘主体 之装设凹槽,理线组合块包括板块、穿线槽孔与剖槽,各穿线槽孔分别贯穿板块,各剖槽形 成于板块底部而相通各穿线槽孔,各穿刺结构由各剖槽穿入至各穿线槽孔。
[0011]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主体、弹性端子、穿刺结构 及理线组合块;屏蔽壳体包含收纳槽;绝缘主体设置于屏蔽壳体之收纳槽,绝缘主体包含基 座、环形壁结构、插槽及装设凹槽,环形壁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环形壁结构自基座 一侧延伸,插槽位于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之间,装设凹槽形成于基座另一侧;弹性端子包含 弹性讯号端子、至少一弹性电源端子及至少一弹性接地端子,弹性端子包含第一接触段、第 二接触段及连接段,各连接段设置于基座,第一接触段自连接段一侧上端延伸而位于第一 板体之下表面,第二接触段自连接段一侧下端延伸而位于第二板体之上表面,第一接触段、 第二接触段与连接段形成夹型接触结构,夹型接触结构之第一接触段自连接段一侧上端延 伸而位于第一板体之下表面,夹型接触结构之第二接触段自连接段一侧下端延伸而位于第 二板体之上表面;穿刺结构各自各第一连接段另一侧与各第二连接段另一侧延伸至装设凹 槽;理线组合块设置在绝缘主体之装设凹槽,理线组合块包括板块、穿线槽孔与剖槽,各穿 线槽孔分别贯穿板块,各剖槽形成于板块底部而相通各穿线槽孔,各穿刺结构由各剖槽穿 入至各穿线槽孔。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段位于第一板体之下表面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第二 接触段位于第二板体之上表面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该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该组 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第一接触段与第二接触段以收纳槽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 称。并且,第一接触段之排列位置对应于第二接触段之排列位置。
[0013] 综上所述,通过各弹性电源端子及各弹性接地端子之第一接触段、第二接触段与 连接段形成一夹型接触结构,便于各弹性电源端子及各弹性接地端子于安装在绝缘主体上 时,可一次组装程序即可完成具有第一接触段、第二接触段之各弹性电源端子及各弹性接 地端子在绝缘主体上的作用,让绝缘主体之插槽内具有上排与下排第一接触段、第二接触 段的效果,解决现有各上排弹性端子及各下排弹性端子分别以各自独立进行组装的复杂程 序。并且,可在各弹性端子后端以穿刺结构直接刺破线材表面而接触,各弹性端子之各尖端 突块与各线材内之芯线接触而电性传导,有效解决现有插头电连接器必须透过焊接方式与 线材结合的复杂加工程序。此外,穿刺结构可运用在形成上下双排型式的弹性端子,抑或 是,形成上排或下排之单排型式的弹性端子,抑或是,以部份双排型式的弹性端子与部份单 排型式的弹性端子搭配的端子型式上使用。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结合线材之分解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安装理线组合块前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安装理线组合块时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前视剖面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弹性端子与理线组合块分开之外观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弹性端子与理线组合块结合之外观示意图。
[0022]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单排弹性端子之外观示意图。
[0023]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前视剖面示意图。
[0024]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双排弹性端子之外观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前视剖面示意图。
[0026] 符号说明 100 插头电连接器 II 屏蔽壳体 III 收纳槽 21 绝缘主体 210 基座 21a 环形壁结构 211 第一板体 212 第二板体 213 插槽 22 装设凹槽 221 扣槽 222 卡合槽 224 安装槽孔 31 弹性端子 311 弹性讯号端子 3111 第一对弹性高速讯号端子 3112 一对弹性低速讯号端子 3113 第二对弹性高速讯号端子 312 弹性电源端子 313 弹性接地端子 314 连接段 315 第一接触段 316 第二接触段 317 转折段 32 夹型接触结构 321 夹持区 51 穿刺结构 511 延伸段 512 尖端突块 52 夹持结构 521 突出状卡钩部 522 突出状接触部 7 理线组合块 71 板块 72 穿线槽孔 73 剖槽 74 突块 75 卡合块 9 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参照图1至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为本发明插头电连接器100结合于线材9而 成传输线使用的实施例。插头电连接器1〇〇外型符合USB Type-C连接界面规格并用以提供 传输USB 2.0讯号。本实施例中,插头电连接器100主要由屏蔽壳体11、绝缘主体21、弹性端 子31、穿刺结构51及理线组合块7所组成。
[0028] 参照图2与图3,屏蔽壳体11为一中空壳体,屏蔽壳体11之内部具有收纳槽111,屏 蔽壳体11可以是一体式外壳或多件式外壳结构所组合而成。此外,屏蔽壳体11之一侧形成 有圆弧型或长方型之连接框口,并且,连接框口相连通于收纳槽111。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