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乡水环境遭遇到空前的威胁。城乡河道因污染和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河道水质已基本处于V类和劣V类水质,多数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水体缺氧,变黑变臭,造成了严峻的环境生态形势。另外,由于河道航运泄漏或沿岸企业违规排放,使得河道表面漂浮的油污越来越多。近年来,油污染因其清理难度大、扩散面广、水质影响大等问题,一直是河道治理和管理中的一大顽疾。
[0003]在浮油收集技术方面,以前最常用的是吸油纸和防污帘,效率很低,且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还有的干脆使用化学消散剂将浮油沉于水底,很容易造成永久性污染。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最多的就是一种喇叭口式的浮油收集装置,这种浮油收集器由三个或四个浮球支撑着一个喇叭口漂浮于水面上,喇叭口淹没于水面以下,末端连接一根软管,软管另一端连接于一台容积栗或者离心栗,经水栗的抽吸作用,表层含油污水慢慢流入喇叭口,最终从水栗的出口排出,当水位波动时,喇叭随浮球上下浮动。从原理上来说,这样的收集方式无不妥之处,唯一难以保证的就是喇叭口的吃水深度无法与水栗的流量相匹配,若吃水太浅,喇叭口中心会形成漩涡吸入空气,损坏水栗;如果吃水过深,含油污水中水多油少,失去了收集浮油的意义,因此,这种收集装置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水栗的流量确定后,喇叭口吃水深度也就相对确定,对于静止的水面来说,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对于波动较大的水面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而且,水栗需要电机作动力,存在耗能的问题,设备也较笨重,不适合用于大面积的河道水面的长期养护。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其充分利用河道水流的特点,无需配设动力装置,能够高效收集去除河道浮油,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油污,收集后浮油残剩率低,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移动、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
[0005]—种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包括:支架,以及架设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空心筒体、密封盖和若干叶片,其中,
[0006]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空心筒体的轴向开设有若干条凹槽,在每条所述凹槽的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凹槽的表面均覆盖有亲油层;
[0007]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内壁上对应于每个所述通孔的位置处,沿着所述空心筒体的径向向所述空心筒体的内部延伸出一个空心锥筒,每个所述空心锥筒的底部设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内壁上,每个所述空心锥筒的底部和顶部均设有开孔,每个所述空心锥筒的底部开孔正对着相应的所述通孔,且每个所述空心锥筒的底部开孔的尺寸不小于相应的所述通孔的尺寸;
[0008]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内部填充有微生物载体,所述微生物载体表面负载有能够降解油污的微生物;
[0009]所述密封盖设在所述空心筒体的两端,且至少一个所述密封盖是能够开启的;
[0010]所述叶片自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空心筒体的径向向外突伸出。
[0011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密封盖的中心设置支撑轴,所述支架通过轴承联接所述支撑轴,使得所述空心筒体被所述支架所支撑,并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主体的活动连接。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由不锈钢、塑料(尤其是硬质塑料)或铝合金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防锈耐腐蚀。
[0013]本发明中,所述亲油层由亲油疏水材料制成。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亲油疏水材料为亲油塑料或亲油橡胶或亲油纤维编织物。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为圆孔或者椭圆孔,以方便加工。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空心锥筒的底部开孔与相应的所述通孔完全重合。
[00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空心锥筒的高度(即从空心锥筒的顶部到空心锥筒的底部的高度)为所述空心筒体的半径的1/2?4/5。
[0017]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叶片均匀间隔地自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空心筒体的径向向外突伸出。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叶片为自所述空心筒体的两端部的外圆周面向外突伸出的两组叶片,所述两组叶片相对交错布置。即:在所述空心筒体的两个端部的外圆周面上沿着所述空心筒体的径向各向外突伸出一组叶片,每组叶片中各个叶片均匀间隔地分布,而每组叶片中的各个叶片与另一组叶片中的各个叶片相对交错布置。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每组叶片的数量为3?6个。
[0020]本发明中,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上并沿着所述空心筒体的径向向外突伸出的叶片,在河道水流的冲击下带动所述空心筒体转动,河道水流与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接触,河道浮油被覆盖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上的亲油层收集;收集到的浮油沿着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上开设的凹槽流到凹槽底部,并进入开设在凹槽底部的通孔;由于每个空心锥筒在所述空心筒体内壁上的位置与每个所述通孔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每个空心锥筒的底部开孔均正对着相应的所述通孔,且每个所述空心锥筒的底部开孔的尺寸不小于相应的所述通孔的尺寸,因此,收集到的浮油进一步经由各个通孔和各个空心锥筒的底部开孔流入到各个空心锥筒内部,并经由各个空心锥筒的顶部开孔流到所述空心筒体的内部,由于空心筒体的两端由密封盖所密封,因此,浮油就收集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内部,而填充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内部的微生物载体表面所负载的微生物会及时降解油污,从而完成河道浮油的去除和油污的处理。同时,由于所述空心锥筒的底部设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空心锥筒的顶部设在所述空心筒体的内部,收集到的浮油由底部的(大)开孔流入空心锥筒,并由顶部的(小)开孔流出空心锥筒而进入空心筒体的内部,因此,收集在空心筒体内部的浮油和在空心筒体内部被微生物分解的浮油降解物不会在所述空心筒体转动的过程中被用!出。
[0021]本发明的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能有效弥补现有的浮油收集设备的不足,在没有外加动力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河道自然水流对于叶片的冲击力,带动所述空心筒体转动,并利用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上的吸油层将河道浮油吸附在外表面,然后通过所述空心筒体的外表面上的凹槽的导流作用,将浮油经由凹槽上的通孔流到空心锥筒,再通过空心锥筒顶部的开孔流到所述空心筒体的内部,从而实现将水面浮油沿着指定的流向源源不断地流入收集容器中,并且在收集容器空心筒体内部的微生物及时将收集在其中的浮油进行分解,完成河道浮油的去除和油污的处理。而且,空心锥筒的设计,避免了空心筒体内部的浮油以及浮油分解物在所述空心筒体转动的过程中被甩出。整个装置除油无需动力、能耗低、效率高、效果好,结构简单、移动方便、维护成本低。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3]I)本发明装置充分利用河道水流的特点,无需配设动力装置,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适用范围广泛;
[0024]2)本发明装置的空心筒体上采用了亲油层作为收油表面,相对于其他现有的浮油收集设备具有更好的亲油疏水性能,所收集的浮油几乎不含有水分,收油效率高、且收集后浮油残剩率低;
[0025]3)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适合推广应用;
[0026]4)本发明装置占地小、可移动、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0027]5)本发明装置充分利用微生物对于油污的降解作用,在去除河道浮油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于浮油的处理。
[0028]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如图1所示的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中空心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如图2所示的空心筒体的剖视图,相应的剖切面是与空心筒体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且该平面经过通孔的圆心。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0033]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去除河道浮油装置,包括支架7,以及架设于支架7上并与支架7活动连接的主体;其中,主体包括空心筒体1、密封盖5和若干叶片8。
[0034]在空心筒体I的外表面沿着空心筒体I的轴向开设有若干条凹槽2,在每条凹槽2的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孔3,空心筒体I的外表面和凹槽2的表面均覆盖有亲油层;
[0035]空心筒体I的内壁上对应于每个通孔3的位置处,沿着空心筒体I的径向向空心筒体I的内部延伸出一个空心锥筒4,每个空心锥筒4的底部均设在空心筒体I的内壁上,每个空心锥筒4的顶部均设在空心筒体I的内部,每个空心锥筒4的底部为第一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与在该位置处的相应通孔3完全重合,每个空心锥筒4的顶部为第二圆形开口,第二圆形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一圆形开口,油滴从第一圆形开口流入空心锥筒4,从第二圆形开口流出空心锥筒4并进入空心筒体I,这样收集在空心筒体I内部的浮油不会在空心筒体I转动的过程中被甩出。
[0036]在空心筒体I的内部填充有微生物载体9,微生物载体9表面负载有能够降解油污的微生物;
[0037]在空心筒体I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