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者交通教育体验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5732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驾驶者交通教育体验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驾驶者交通教育体验场,特别是一种针对较小可利用空间所布设的体验场结构,尤其涉及该体验场的车道中,包含了可选择调节变化使用型式的至少两相邻靠中间区段,以使这些车道的应用态样更为灵活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园绿地、风景区或儿童乐园等户外空地常设有驾车场,主要是在一预设场地周围设置简单的围栏,并于围栏内规划出若干相互连通循环的车道,进而规划出可供玩具车辆(举如:迷你型的摩托车、三轮车或汽车)行驶的空间及路线,以提供儿童或一般成年人驾驶玩具车辆行驶,如此在具有基本游乐功能的条件下,更兼具有训练儿童驾驶技术的功效。
[0003]前述传统的驾车场,通常会将多种使用型式的车道的两端相互衔接,而形成单一环状车道,在上述各车道之间,一般会另布设有许多不同型式的岔路、巷道或弯道,并且于上述各种岔路、巷道、弯道及环状车道上分别设立停止线、斑马线、红绿灯、铁轨、警示灯及栅栏等交通设施,以仿真行人穿越道、平交道或禁临停区等各类交通标志区及路况,使驾车场结合多种交通设施,而形成一种具有交通教育功能的车辆驾驶体验场,其不但可藉由具有多元车道的场地,来提升整体驾驶内容的趣味性,亦可透过各类交通标志区及路况的应变练习,达到寓教于乐的功能。
[0004]然而,上述传统驾驶体验场的环状车道,均是由多种具备单一使用型态的车道加以连串组合形成,欲达到较高的变化及多元性,则必须组合较多种类型车道于单一体验场中。如此,将很自然地影响该体验场所的总占地面积,于是也让这种体验场的建构,因受限于占地成本过高,而无法被设置在使用较便利的都会区中,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于调变整体环状车道中的至少局部中间区段的使用型态,以丰富单一体验场中车道的可运用型态,藉以一方面增加车道的可变化性及趣味性,进而更能增加单位车道的多元性,以达到可缩减车道数量及长度,以克服上述先前体验场占地过大而难以在都会区中实施的问题。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驾驶者交通教育体验场,包含:一第一侧车道;一第二侧车道,该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两端相互衔接,以形成一循环状车道;在该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的至少一中间区段,使该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形成相邻贴靠的一并接区段,且该并接区段的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之间,可再设置有一调节式路挡,而可阻断或开放该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之间的并接区段,以调变该并接区段的使用型态;以及至少一交通号志区,设于该第一侧车道或第二侧车道或并接区段其中之一,以形成一具交通教育作用的体验场。
[0007]藉由上述,该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两端相互衔接而构成单一循环状车道,由于该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的并接区段所设的调节式路挡,使该第一侧车道及第二侧车道可方便于选择穿越并接区段来回交叉穿梭通行,或者,亦可选择不穿越并接区段,而沿着原本该第一侧车道及第二侧车道所完整衔接所形成的单向回绕通行,以丰富绕行的趣味性。
[0008]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的中间区段设成两侧车道相互靠近的弯道,而使得在该第一侧车道或第二侧车道的外侧形成一由该弯道包含构成一起步区,以方便车辆驾驶的上、下车及进入车道。此外,若令该第一侧车道及/或该第二侧车道的两端及中间区段形成多个连续弯道,亦可进一步提升整体循环状车道的趣味性。
[0009]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一侧车道或第二侧车道的旁侧,可设有一教学区及/或一售票区,该起步区位于该第一侧车道或第二侧车道的弯道与教学区或/及售票区之间;或教学区与售票区之间,设有一接通该起步区的出入口。所述交通号志区设为行人穿越道区、平交道区或禁临停区。所述交通号志区设于该第一侧车道与第二侧车道两端相衔接部位,或者该并接区段处。藉此,可使该出入口、售票区与教学区,恰围绕于该起步区周边而设置,方便管理车辆动向、指导驾驶及处理突发状态。
[0010]为能明确且充分揭露本实用新型,并予列举较佳实施的图例,以详细说明其实施方式如后述。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调节式路挡呈现开放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请合并参阅图1、图2,揭示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图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由上述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驾驶者交通教育体验场,包含:一第一侧车道1、一第二侧车道2及一并接区段3。该第一侧车道1、第二侧车道2可由防撞条5围绕而成,且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具有前、后两端I 1、I 2、2 1、2 2,该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的前、后两端
11、I 2、2 1、2 2相向弯曲而相互衔接,以形成一循环状车道,使该第一侧车道I及第二侧车道2的前、后两端I 1、1 2、2 1、2 2各自朝外凸出形成一弯道I 3、I 4、2 3、
24。该第一侧车道1、第二侧车道2具有一中间区段I O、2 O,所述中间区段I O、2 O定义为该第一侧车道1、第二侧车道2的前、后两端I 1、1 2、2 1、2 2之间的位置,该并接区段3设于该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的至少一局部中间区段I O、2 0,使该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在该并接区段3相邻贴靠。
[0015]图中也显示了,可再设置一调节式路挡8位于该并接区段3的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之间,藉由该调节式路挡8可方便于阻断或开放该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之间的并接区段3,以调变该并接区段3的使用型态。在本实施上,至少一交通号志区4分别设于该第一侧车道I或第二侧车道2或并接区段3,以形成一具有交通教育作用的体验场;具体来说,所述交通号志区4可设为设置在该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的前、后两端I 1、I 2、2 1、2 2相衔接位置的行人穿越道区4 I与平交道区4 2,以及设置在该并接区段3的行人穿越道区4 I O与禁临停区4 3 ;该并接区段3的行人穿越道区4 I O可设于第一侧车道I的中间区段I O,且并接区段3的禁临停区4 3可设于第二侧车道2的中间区段2 O。该行人穿越道区4 1,410内设有停止线、斑马线及红绿灯等交通设施,该平交道区4 2内设有铁轨、警示灯及栅栏等交通设施,以模拟实际路况。事实上,前述交通号志区4的设置内容并不以此为限,举凡目前道路上所见的隧道、爬坡道或地下道等交通设施及其号志器材,均可设置成该交通号志区4。
[0016]图1、图2也揭示在一可行的实施上,该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的中间区段I O、2 O,可设成两侧第一侧车道1、第二侧车道2相邻贴靠的弯道I 5、2 5,使该第一侧车道I与第二侧车道2围绕成接近8字型循环状车道场,而使得在该第一侧车道I或第二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