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飞行控制装置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818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飞行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飞行控制装置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行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飞行 控制装置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飞行控制器系统一般由分立安装的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称IMU)、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Unit,简称PMU)和主控制器组成,需要 在飞行器有限的空间上占据较多的安装面积,对产品CAN( Contro 11 er Area Network,控制 器局域网总线)口连接稳定性要求也高,同时这种组成结构冗余、接口复杂,在安装以及使 用中都很不方便,各功能模块之间过多的连接线路也易造成用户接错的风险,且系统可靠 性较低。此外,由于冗余系统接口有限,这种分立式系统限制了系统的功能扩展,不能适应 应用场合复杂、功能需求多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飞行控制装置以及具有所述飞行控制装置的无人机, 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 一种飞行控制装置,包括:
[0005] 壳体;
[0006] 主控板,设于所述壳体中;
[0007] 惯性测量单元,设于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以及
[0008] 电源管理单元,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0009] 其中,所述主控板、所述惯性测量单元以及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壳体固定连 接形成一个整体。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 对合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连接,以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 盖体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所述主控板以及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容置腔。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以及所述第二盖体上分别设有相对的连接孔,所述第一 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相对的连接孔的配合而固定在一起;或者
[0012] 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通过卡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形状与所 述主控板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主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中。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形状与 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惯性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中。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周围自所述第一盖体凸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用于 将所述惯性测量单元限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中;
[0016] 所述第二盖体面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相对的收容 槽,所述收容槽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周围的挡块一起形成一个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惯 性测量单元的收容腔。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惯性测量单元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背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设置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 于收容所述电源管理单元。
[0019]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板上设有电连接器,所述收容部上设有正对所述电连接器的 通孔,所述电源管理单元面向所述收容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电连接器相配合的插口,所述 电源管理单元的插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连接器电连接,从而使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所 述主控板电连接。
[0020]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相对两端向同侧方向延伸有凸沿,两个所述凸沿 分别安装于所述收容部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连接。
[0021] 进一步地,所述飞行控制装置还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有散热通道,所述导流 罩与所述壳体的表面对合设置,并且所述导流罩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0022]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收容部,所述导流 罩上设有与所述收容部相对的凹部,并且所述导流罩的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盖体的收容部 共同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容置腔,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0023]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上设有散热装置,用于给所述电源管理单元散热。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为轴流风扇,所述导流罩还设有进风口、安装孔、以及出 风口,所述进风口、安装孔、散热通道以及出风口依次相通,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散热 装置,所述散热通道经过所述凹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两 端。
[0025]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功能扩展接口,所述第一盖体及/或所述第 二盖体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扩展接口处设有开口,使所述功能扩展接口外露。
[0026]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扩展接口包括如下至少一种:SD卡槽、USB接口、VGA接口。
[0027] -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上述飞行控制装置。所述飞行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机 身上。
[0028]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控制装置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方便冗 余拓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系统结构复杂、系统扩展困难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飞行控制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0030] 图2是图1的飞行控制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0031]图3是图1的飞行控制装置的结构的部分分解图。
[0032]图4是图1的飞行控制装置的结构另一种部分分解图。
[003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飞行控制装置20的结构分解图。所述飞 行控制装置20包括壳体21、主控板22、电源管理单元23以及惯性测量单元24。其中,所述主 控板22设于所述壳体21中,并用于设置电子元器件。所述电源管理单元23设于所述壳体21 上,并与所述主控板22电连接。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设于所述壳体21中,并与所述主控板22 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板22、所述电源管理单元23以及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与 所述壳体21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21包括第一盖体211以及第二盖体212,所述第一盖体 211与所述第二盖体212对合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盖体211与所述第二盖体212可拆卸连接, 以在所述第一盖体211与所述第二盖体212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所述主控板22以及所述 惯性测量单元24的容置腔。
[0040] 请同时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211以及所述第二盖体212上分别 设有相对的连接孔271、291,所述第一盖体211和所述第二盖体212之间通过连接件281与所 述相对的连接孔271、291的配合而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连接孔271、291可分别为螺纹孔, 所述连接件281可为螺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211与所述第二盖体212之间可 通过卡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2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区域2111,所述第一安装区 域2111的形状与所述主控板22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主控板22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2111 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板22与所述第一盖体211上分别设有相对的连接孔261、272, 所述主控板22通过连接件(图未示)与所述相对的连接孔261、272的配合而固定于所述第一 盖体211的第一安装区域2111中。其中,所述连接孔261、272可分别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可 为螺钉。
[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211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区域2112,所述第二安装 区域2112的形状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设置于所述第 二安装区域211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区域2112的周围自所述第一盖体211凸 设有挡块2113,所述挡块2113用于将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限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2112 中。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通过柔性电路板25与所述主控板22电连 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25-端粘接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上,另 一端粘接于所述主控板22上,并与所述主控板22上的印刷电路(图未示)电连接。
[004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盖体212面向所述第一盖体211的一侧设置 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2112相对的收容槽2121,所述收容槽2121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 2112周围的挡块2113-起形成一个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的收容腔,以便于 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的安装与拆卸,并防止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4在所述收容腔中晃动或从 所述收容腔中脱落。
[0045] 请再次参阅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212背向所述第一盖体211的一 侧还设置有收容部2122,所述收容部2122用于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