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摘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717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采摘棉花的摘棉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棉花种植大国,每年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力,至今基本上靠手工采摘。手工采摘一是生产效率低,二是劳动强度大。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采棉机械,但现有摘棉机摘棉部分的传动大多采用机械传动,传动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精度要求高、生产麻烦、加工量大、制造成本高,并且机械传动摩擦损失大,时规掌控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摘棉成功率高的气动摘棉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气动摘棉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动力装置、离合器、变速箱及终传动、分动箱,在机架上连接集棉箱,机架上通过前轴支撑两个前轮、通过后轴支撑两个后轮,在所述机架的前侧连接悬架,悬架上支撑一根空心轴,空心轴平行布置在前轴的前侧,在空心轴上连接第一链轮,在所述悬架上连接油马达,油马达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在所述空心轴上还连接滚筒,在滚筒的外周连接若干个铰支座,每个铰支座上分别设置转杆总成,转杆总成包括气室,气室与铰支座铰接,气室上连接空心导管,空心导管内穿置转杆,转杆的一端伸出空心导管,转杆的另一端连接叶片安装键,叶片安装键上连接叶片,叶片设置在所述气室内,在气室上沿叶片圆周切线方向设置空气喷嘴;在所述滚筒的前侧上方设置蓖落器,蓖落器包括与空心轴平行设置的风送槽,风送槽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悬臂固定连接,风送槽朝向滚筒的一侧沿轴向设置若干个蓖齿,各转杆均从相邻两个蓖齿之间通过;所述分动箱连接风机,风机连接压缩空气总管,压缩空气总管连接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输出口与所述风送槽的一端连接,风送槽的另一端通过风送管与集棉箱连接;各转杆总成的空气喷嘴通过管道与三通管的第二个输出口连接。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棉纤维对旋转杆的缠绕性,自动择取纤维与非纤维,将转杆按一定距离安装在采摘滚筒的外周,转杆的后端装有风叶,由压缩空气驱动,采摘滚筒的外缘与行走机器的车轮外缘线速度一致,转向一致,转杆与滚筒为铰接可沿滚筒径向有120o的自动摆动,在工作时转杆对棉花植株为插入动作,转杆自转将棉纤维缠绕在转杆上,滚筒的转距经转杆产生摘取力将缠绕在转杆上的棉花从植株上摘取。转杆上的棉花经蓖落器落至风送槽输送至集棉箱。本发明利用空气传动,具有以下优点:1、免过滤设计,零件数量少,布置自由度大,制造成本低。2、空气传动摩擦损失小,时规控制简单。3、在其中个别转杆损坏时,与其连接的空气流做无用功,但整机照常工作,不影响其它转杆,故整机故障率低。作为本发明的改进,空心轴上设置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三通管的第二个输出口与空心轴的进气口相连通,在空心轴上套置固定毂,固定毂与所述悬臂连接,空心轴与固定毂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气道,在固定毂上径向设置多个固定毂气孔,在固定毂外设置回转毂,在固定毂与回转毂之间设置弧形隔离块,隔离块连接在固定毂上,固定毂与回转毂之间通过隔离块形成第二环形气道,在回转毂上径向设置多个回转毂气孔,弧形隔离块将部分回转毂气孔挡住,空心轴的出气孔、第一环形气道、固定毂气孔、第二环形气道、回转毂气孔相通,回转毂气孔通过管道与各转杆总成的空气喷嘴连接。压缩空气进入空心轴,由空心轴沿径向排列的气孔进入固定毂的内侧气道,再由回转毂的输出接口(回转毂气孔),将压缩空气分流至各气动元件。隔离块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遮挡了回转毂气孔,切断了压缩空气的供给,使转杆停止工作。当越过隔离块遮挡时,转杆重新开始工作。周而复始,有规律循环。回转毂、弧形隔离块与固定毂的配合形成时规回转接头,在棉花蓖落时停止转杆的转动,蓖落后恢复转动。为了使滚筒可上下进行调节,悬架与机架相铰接,在机架上还铰接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伸缩端与悬架相铰接。通过油缸的伸缩改变悬臂的角度,从而调节滚筒。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悬架包括两根悬臂,两根悬臂通过悬挂横梁连接,悬挂横梁通过连接杆与机架相铰接。为了防止磨损,在所述空心导管与转杆之间设置青铜套。为减少转杆旋转时的摆动,设计中将其分为两截,所述空心导管包括传动杆导管和转动杆导管,传动杆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室螺纹连接,传动杆导管的另一端与转动杆导管连接;所述转杆包括传动杆和转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叶片安装键通过螺栓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转动杆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伸出转动杆导管。为了使转动杆伸出的一端更容易插进棉花内,转动杆的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转动杆的小端伸出转动杆导管。当转杆上的棉花植株蓖落后,为了便于再次插入其余棉花植株,在所述蓖落器的下方连接海绵加湿器。为了提高采摘效率,在所述悬架的前侧连接拢茬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转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向视图。图7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图7中B-B向视图。图9为图2中C-C向视图。图中,1机架,2动力装置,3离合器,4变速箱及终传动,5分动箱,6罗茨风机,7集棉箱,8前轴,9前轮,10后轴,11后轮,12悬架,12-1悬臂,12-2悬挂横梁,12-3连接杆,13升降油缸,14管道,15转杆总成,15-1气室,15-2空心导管,15-2-1传动杆导管,15-2-2转动杆导管,15-3转杆,15-3-1传动杆,15-3-2转动杆,15-4青铜套,15-5叶片安装键,15-6叶片,15-7空气喷嘴,16蓖落器,16-1风送槽,16-2蓖齿,17海绵加湿器,18滚筒,19拢茬器,20空心轴,20-1进气孔,20-2出气孔,21第一链轮,22油马达,23第二链轮,24链条,25铰支座,26连接件,27压缩空气总管,28三通管,29风送管,30固定毂,30-1固定毂气孔,31第一环形气道,32回转毂,32-1回转毂气孔,33隔离块,34第二环形气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9所示,气动摘棉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依次连接的动力装置2、离合器3、变速箱及终传动4、分动箱5、罗茨风机6。在机架1上连接集棉箱7,机架1上通过前轴8支撑两个前轮9、通过后轴10支撑两个后轮11。在机架1的前侧设置悬架12,悬架12包括两根悬臂12-1,两根悬臂12-1通过悬挂横梁12-2连接,悬挂横梁12-2通过连接杆12-3与机架1相铰接。在机架1上还铰接升降油缸13,升降油缸13的伸缩端与悬臂12-1相铰接。在悬架12的前侧连接拢茬器19。悬架12上支撑一根空心轴20,空心轴20平行布置在前轴8的前侧,在空心轴20上连接第一链轮21,在悬架12上连接油马达22,油马达2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链轮23,第二链轮23与第一链轮21通过链条24传动连接。在空心轴20上还连接滚筒18,在滚筒18的外周连接若干个铰支座25,每个铰支座25上分别设置转杆总成15,转杆总成15包括气室15-1,气室15-1与铰支座25铰接,气室15-1上连接空心导管15-2,空心导管15-2内穿置转杆15-3,在空心导管15-2与转杆15-3之间设置青铜套15-4。空心导管15-2包括传动杆导管15-2-1和转动杆导管15-2-2,传动杆导管15-2-1的一端与气室15-1螺纹连接,传动杆导管15-2-1的另一端与转动杆导管15-2-2连接。转杆15-3包括传动杆15-3-1和转动杆15-3-2,传动杆15-3-1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叶片安装键15-5,叶片安装键15-5上连接叶片15-6,叶片15-6设置在气室15-1内,在气室15-1上沿叶片15-6圆周切线方向设置空气喷嘴15-7。传动杆15-3-1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5-3-2连接,转动杆15-3-2的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转动杆15-3-2的小端伸出转动杆导管15-2-2。在滚筒18的前侧上方设置蓖落器16,蓖落器16包括与空心轴20平行设置的风送槽16-1,风送槽16-1通过连接件26与悬臂12-1固定连接,风送槽16-1朝向滚筒18的一侧沿轴向设置若干个蓖齿16-2,在蓖落器16的下方连接海绵加湿器17,各转杆15-3均从相邻两个蓖齿16-2之间通过并从海绵加湿器17上掠过。分动箱5连接罗茨风机6,罗茨风机6连接压缩空气总管27,压缩空气总管27连接三通管28,三通管28的一个输出口与风送槽16-1的一端连接,风送槽16-1的另一端通过风送管29与集棉箱7连接。在空心轴20上设置进气孔20-1和出气孔20-2,三通管28的第二个输出口与空心轴20的进气口20-1相连通,在空心轴20上套置固定毂30,固定毂30与悬臂12-1连接,空心轴20与固定毂30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气道31,在固定毂30上径向设置多个固定毂气孔30-1,在固定毂30外设置回转毂32,在固定毂30与回转毂32之间设置弧形聚四氟乙烯隔离块33,隔离块33连接在固定毂30上,固定毂30与回转毂32之间通过隔离块33形成第二环形气道34,在回转毂32上径向设置多个回转毂气孔32-1,弧形隔离块33将部分回转毂气孔32-1挡住,空心轴20的出气孔20-2、第一环形气道31、固定毂气孔30-1、第二环形气道34、回转毂气孔32-1相通,回转毂气孔32-1通过管道14与各转杆总成15的空气喷嘴15-7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