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863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主要以大米作为主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由此人们也逐渐转向选择绿色、有机食品,目前,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依然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去杀虫,以及通过添加化肥去促进水稻的生长,但是,这样会造成水稻不仅会有农药残留,会很大的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化肥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损害。养鸭育稻共作方法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基体,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方法。该方法通过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鸭子对田间杂草的踩食以及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代替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实现以田养鸭、以鸭护稻、使水稻和家鸭共栖生长。因此,根据水稻、鸭子的生长特性,研发一种合理的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节能环保,提高有机水稻的生产质量及产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有机水稻的生产质量及产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2)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施肥后盖平整理;(3)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5-8cm;(4)插秧: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0cm以上,株距为15cm以上;(5)建造围栏:在稻田周围安装围栏,围栏的高度为100cm以上;(6)安装监控设备: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7)建造大棚:在稻田的边上修建大棚作为鸭舍,大棚在围栏的内部;(8)放养鸭子:插秧5-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雏鸭,每亩放养10-12只,初放1-3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0-50克,之后的4-7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9)收获: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收割即可。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施肥具体是向稻田中加入腐殖土和有机肥。优选的,所述腐殖土为上一年水稻杆的腐殖物。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2cm,株距为16cm。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在插秧5-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雏鸭前,对稻田进行撤水,然后追加有机肥,有机肥为每亩20-30克,再向稻田灌水保持水深为5-8cm。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雏鸭为孵化10-15天的鸭子。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通过将鸭子与水稻进行共生配套,鸭子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对水稻进行施肥,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鸭子在稻田内饲养的过程中,鸭子会吃掉水稻上的害虫,这样,种植人员则不用再对水稻喷洒农药,水稻也就不会有农药残留,收获的大米绿色环保、无公害,不会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另外在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与家里的电脑相连接,方便实时对稻田监控,方便观察稻田的水深以及鸭子的状态,发现水深过低或者鸭子出现病态,可以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了水稻的高产量和质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2)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向稻田中加入腐殖土和有机施肥后,腐殖土为上一年水稻杆的腐殖物,盖平整理;(3)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5cm;(4)插秧: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0cm,株距为15cm;(5)建造围栏:在稻田周围安装围栏,围栏的高度为100cm;(6)安装监控设备: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7)建造大棚:在稻田的边上修建大棚作为鸭舍,大棚在围栏的内部;(8)放养鸭子:插秧5天后,对稻田进行撤水,然后追加有机肥,有机肥为每亩20克,再向稻田灌水保持水深为5cm,然后再向稻田中放养雏鸭,雏鸭为孵化10天的鸭子,每亩放养10只,初放1-3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0克,之后的4-7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9)收获: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收割即可。实施例2: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2)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向稻田中加入腐殖土和有机施肥后,腐殖土为上一年水稻杆的腐殖物,盖平整理;(3)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6.5cm;(4)插秧: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2cm,株距为16cm;(5)建造围栏:在稻田周围安装围栏,围栏的高度为120cm;(6)安装监控设备: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7)建造大棚:在稻田的边上修建大棚作为鸭舍,大棚在围栏的内部;(8)放养鸭子:插秧7天后,对稻田进行撤水,然后追加有机肥,有机肥为每亩25克,再向稻田灌水保持水深为6.5cm,然后再向稻田中放养雏鸭,雏鸭为孵化13天的鸭子,每亩放养11只,初放1-3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5克,之后的4-7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9)收获: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收割即可。实施例3: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2)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向稻田中加入腐殖土和有机施肥后,腐殖土为上一年水稻杆的腐殖物,盖平整理;(3)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8cm;(4)插秧: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4cm,株距为18cm;(5)建造围栏:在稻田周围安装围栏,围栏的高度为150cm;(6)安装监控设备: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7)建造大棚:在稻田的边上修建大棚作为鸭舍,大棚在围栏的内部;(8)放养鸭子:插秧10天后,对稻田进行撤水,然后追加有机肥,有机肥为每亩30克,再向稻田灌水保持水深为8cm,然后再向稻田中放养雏鸭,雏鸭为孵化15天的鸭子,每亩放养12只,初放1-3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50克,之后的4-7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9)收获: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收割即可。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通过将鸭子与水稻进行共生配套,鸭子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对水稻进行施肥,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鸭子在稻田内饲养的过程中,鸭子会吃掉水稻上的害虫,这样,种植人员则不用再对水稻喷洒农药,水稻也就不会有农药残留,收获的大米绿色环保、无公害,不会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另外在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与家里的电脑相连接,方便实时对稻田监控,方便观察稻田的水深以及鸭子的状态,发现水深过低或者鸭子出现病态,可以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了水稻的高产量和质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