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绿茶建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良的药茶两用植物——石崖茶建植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在九万大山周边地区种植。
背景技术:
石崖茶又名亮叶杨桐(adinandranitidamerr.exli),属山茶科(tlleaceae),杨桐属(adinandra)多年生常绿乔木,叶片大而厚实、纤维粗,叶面呈灰绿或翠绿色。石崖茶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大瑶山脉及其周边区域,以九万大山为主产区,另在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海拔500~1000m的丹霞地貌、红色砂页岩地区亦有零星分布。野生石崖茶群落生长于沟谷溪边、林缘、林中或石岩边和老树缝里。
石崖茶含有咖啡因1.74%,类黄酮20%,vc27.51mg/kg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具有清热解署、消炎、止血、杀菌、镇痛和防癌等特殊功能。对一般疾病,如风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肠胃炎、无名肿痛及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无任何副作用,常饮石崖茶能防病强身、延年益寿,民间又称石崖茶为“仙茶”。由于石崖茶咖啡因含量低,富含类黄酮、茶多酚和vc,人们几乎不会因多喝石崖茶而引起兴奋失眠的“醉茶”现象。石崖茶的营养和药用成分丰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功能和作用,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目前石崖茶人工驯化栽培已获成功,分布于广西大瑶山区域500~600m海拔高度的人工栽培规模已超过200hm2,并且已经引领10多家企业进驻大瑶山区,从事石崖茶的研制和加工,年产鲜茶2000~3000t,干茶500~700t,石崖茶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别具特色的新路子。
一些生产石崖茶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发动群众大量人工种植,但是绝大多数是不顾野生石崖茶的生长习性,不按其生物特性的形成所需的气候、环境、土壤及必须的天然营养,采用低于500~600m海拔高度以下的“大田”种植,石崖茶生长缓慢,叶片变硬、革质化,使石崖茶失去了原有的风味、营养及药效,严重的阻碍了石崖茶的生长和发展。为了解决“大田”种植品质下降的问题,民间和一些单位采用了不施化肥、农药的仿生态种植,也不能解决其营养平衡问题。因此,保持野生石崖茶原有品质特性的野生态快速种植,是必须解决的石崖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石崖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的现状,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保持野生石崖茶原有品质特性的仿野生态建植方法,该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不仅保持了石崖茶的野生特性及优异品质,而且提高了产量,且由于合理地利用大自然为石崖茶提高的天然条件,基本上不消耗资源,生产成本低。因此,这种建植方法可作为九万大山及周边地区野生态石崖茶种植的首选方法,可作为九万大山地区石崖茶特色产业形成、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野生态石崖茶的种植方法,其步骤是:
(1)选址:选取海拔800-1700m的温凉(15~20ºc)湿润疏林地,自然植被良好,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
(2)种植:春季1-3月,单株、单行种植,株距1.4-1.6m,行距1.4-1.6m,每亩种植190-210株;挖深48-52cm的小坑,放少许基肥盖上土,然后将石崖茶苗置于坑中央,培土压实。
(3)浇水、遮荫:石崖茶苗种下以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盖上遮阳物临时遮阳10~l5天。
(4)施肥:基肥为农家肥,进行无害化堆制腐熟高温(>80ºc)发酵,每亩可施1.5吨。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基肥在9~11月挖沟施下盖土,冬季在茶蓬周围或园外挖取疏松的泥土培厚茶树基部,施下基肥后再进行培土。
(5)树型修剪:幼龄茶树春前采用采摘嫩梢来代替轻修剪的方法(向廷极.茶树修剪原理和技术.农家顾问,2012,7:39-40),年终进行平剪的方法(向廷极.茶树修剪原理和技术.农家顾问,2012,7:39-40)培养树冠;壮年期茶树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方法;衰老茶树采用重修剪和台刈的方法(向廷极.茶树修剪原理和技术.农家顾问,2012,7:39-40)。
所述的步骤(2)中基肥为农家肥(畜栏粪、厩肥),进行无害化堆制腐熟高温(>80ºc)发酵,每亩施有机肥150~250kg;不可使用尿素、碳铵、硫铵、硝铵等一切化学合成的激素及垃圾肥;不使用一切人工生产的化学合成的农药,包括除草剂、植物调节剂、杀虫剂(粉)、杀菌剂(粉)。
所述步骤(5)中的修剪要求为要剪平树冠面,实行轻修剪时,对中间突出的粗壮枝条要比平面低剪3~5cm;冬季修剪茶园在“立春”时进行。
所述的基肥:即农家肥,为人的粪尿、畜栏粪、厩肥、绿肥、堆肥或、沤肥其中的一种或二至六种的任意混合,不仅能涵养水分提高土壤肥力,还能保持石崖茶的茶叶品质。
所述的有机肥为牛粪、猪粪、鸡粪其中的一种或二至三种的任意混合腐熟后的肥料。
所述的幼龄茶树,指茶树的鲜叶可以采摘下来制作茶叶的时期,一般茶树生长5-8年的时间段;壮年期,指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为止的时间段,约20年,这段时间的茶树生育最为旺盛,产量和品质都处于巅峰阶段;衰老期,指茶树从第一次自然更新开始到整个茶树死亡为止的时间,这个时期时间长短不一。
所述的平剪,离地面40~55cm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的方法;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秋茶停产后的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在原有剪口上提高3~5cm,修剪宜轻不宜重);深修剪,每隔3~5年进行一次,一般在秋茶结束后进行,减去树冠上部1~15cm处的细弱枝条,剪除弱枝、病枝、枯枝及下垂枝;重修剪,剪位离地面40cm左右,剪后只剩下主枝和1~2级分枝;台刈,指从根茎部(离地5cm内)割去全部树冠,使根茎部的不定芽萌发组成新的树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发明首先抓住了石崖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生长环境要求高、产量低、大田生产难以保证品质而导致其产业不可持续发展。本发明选择优良药茶两用植物——石崖茶,提供了一种石崖茶的仿野生态种植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成本低。
二、本发明目的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种植方法,使石崖茶达到高产、高品质的目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宝贵茶树资源的破坏,为九万大山地区石崖茶的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本发明种植的石崖茶茶叶,2014年4月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验(g14-t01521),所检项目符合gb/t14456.1-2008《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标准要求。
四、综上所述本发明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是一种环境友好、生态型的资源利用技术,适宜九万大山地区优良药茶植物——石崖茶优质高效种植,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仿野生态石崖茶的种植方法,其步骤是:
a、选址:选取海拔800或1000或1200或1400或1550或1700m的温凉(15或17或18或19或20ºc)湿润疏林地,自然植被良好,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土壤深厚(约30厘米)、肥沃,通透性好;
所述的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这里是指物种多样性,特别是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
b、种植:春季1或2或3月15日,单株、单行种植,株距1.4或1.5或1.6m,行距1.4或1.5或1.6m,每亩种植190或195或200或205或210株;挖深48或49或50或51或52cm的小坑,放少许基肥盖上土,然后将石崖茶苗置于坑中央,培土压实。
c、浇水、遮荫:石崖茶苗种下以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盖上遮阳物临时遮阳10或12或14或l5天。
d、施肥:基肥为农家肥(畜栏粪、厩肥等),进行无害化堆制腐熟高温(>80ºc)发酵,每亩可施1.5吨。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基肥在9或10或11月10日,挖沟施下盖土,冬季在茶蓬周围或园外挖取疏松的泥土培厚茶树基部,施下基肥后再进行培土。
e、树型修剪:幼龄(5~8年生)茶树春前采用采摘嫩梢来代替轻修剪的方法,年终进行平剪的方法培养树冠;壮年期茶树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方法;衰老茶树采用重修剪和台刈的方法。
所述的步骤(2)中基肥为农家肥(人的粪尿、畜栏粪、厩肥、绿肥、堆肥或沤肥),进行无害化堆制腐熟高温(>80ºc)发酵,每亩施有机肥150或170或190或210或230或250kg;不可使用尿素、碳铵、硫铵、硝铵等一切化学合成的激素及垃圾肥;不使用一切人工生产的化学合成的农药,包括除草剂、植物调节剂、杀虫剂(粉)、杀菌剂(粉)。
所述的步骤(5)中的修剪要求为要剪平树冠面,实行轻修剪时,对中间突出的粗壮枝条要比平面低剪3或4或5cm;冬季修剪茶园在“立春”时进行。
本发明所种植的石崖茶茶叶品质符合gb/t14456.1-2008《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标准要求,保证了茶叶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