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蚬高产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0077阅读:29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河蚬养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河蚬高产增殖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内陆水域资源广泛,江河湖泊众多,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拥有较为丰富的淡水渔业种质资源。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水体的污染、过度捕捞以及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致使渔业种质资源日趋衰竭,尤其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及地方特色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通过人工增殖技术措施,以期对湖泊、长江的渔业资源起到增殖与保护作用。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俗称白鲢、鲢子,鳙(Aristichthys nobilis)俗称花鲢。鲢、鳙是分别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滤食性鱼类,在能量金字塔中等级较低,因此能量转换效率较高,其产量可达到初级毛产量的5.0~7.7%。鲢鳙养殖历史悠久,是中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价值,且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自开展淡水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技术以来,鲢鳙一直是全国各地主要的增殖品种,对维持湖泊渔业产量、改善湖泊水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1774)]为瓣腮纲双壳类软体动物,河蚬是湖泊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之一,河蚬产业已成为湖泊渔业中重要的产业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或腌制成咸蚬,不但在国内受到人们喜爱,还大量出口韩国、日本。由于近十年来湖泊水生态环境变化,采沙、涉渔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河蚬的生存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湖泊河蚬资源呈现出资源量锐减,种质退化、繁殖力下降、空壳率高等趋势,成蚬个体逐渐小型化、低龄化,亟需采取有力手段对河蚬资源进行保护。天然水域的河蚬增殖由于污染和采砂活动的因素,增殖潜力受到影响。

鲢、鳙鱼为中上层虑食性鱼类,而河蚬为底栖虑食性双壳贝类,它们都能净化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均为它们的主要饵料,同时鲢鳙鱼排除粪便中的有机碎屑也是河蚬的摄食对象之一,因此混养在一起的河蚬与鲢鳙鱼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

传统的网围养殖由于投饵等会对湖泊水体环境造成危害而受到摒弃,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湖泊增养殖技术,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湖泊网围鱼蚬增殖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河蚬养殖环境恶化,尤其是人工投食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发明一种河蚬与鲢鳙鱼类混养实现共生增殖的河蚬高产增殖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河蚬高产增殖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择增殖养殖区;要求远离航运要道与进排水河口,且不能在湖泊定居性鱼类产卵场,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质软泥底或泥沙底,底部平坦;水体流速为0.1 m/s~0.6 m/s的缓流水域, 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水深0.5m~2.5m,透明度50cm~100 cm;浮游植物密度较高(大于5.0×105 ind./L),水生高等植物密度较低,青鱼、鲤鱼类河蚬天敌数量较少(放养前应进行清理)的水域作为增殖养殖区;

其次,在所选择的增殖养殖区中进行围网,控制围网面积为3-5 hm2之间,围网应达到防止所养殖的鱼类逃逸和围网外部的河蚬天敌鱼类的进入的要求;围网的高度应超过养殖区域历年最高水位至少50厘米;

第三,选择风平浪静的天气,采用地笼和网捕的方法除野;

第四,蚬苗放养;选择壳长0.5~1.2 cm,个体重0.5~1 g,每公斤1500~2200只的河蚬作为苗种,并应在放养前在2-4%的食盐水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进行消毒;在每年3~4月或9~10月,选择晴或多云天气进行放养,放流水域水温与运输苗种的水温相差不得大于3℃,风力4级以下;将消毒过的苗种尽快运至放养地点,使苗种贴近水面入水,动作轻缓,分散投放,放养密度为1500 kg/hm2~2250 kg/hm2

第五,增殖鱼类放养;选择鲢鱼、鳙鱼作为增殖养殖鱼类,增殖养殖鱼类的放养规格为500g/尾~750 g/尾;放养密度:鲢鱼放养数量为200-250kg/ hm2左右,鳙鱼放养数量为850-950 kg/ hm2;鲢、鳙放养比例1:4,于河蚬蚬苗放养当年的12月~来年3月进行放养;

第六,加强日常管理,经常清除网围内的杂物、烂草、泡沫,防止网目堵塞;应每天巡查网围一周,发现破损及时修补;同时观察河蚬、鱼类摄食生长状况;及时捕捞清除河蚬天敌;定期检查水下网围设施,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汛期密切注意水位上涨,及时增设防逃网。

所述的围网应根据地形采用椭圆形或圆形。

所述的围网采用3×3聚乙烯网线制成网片,20×3聚乙烯网绳作纲绳;施工时先按设计网围面积用毛竹或木桩按桩距3m~4 m插入泥中,显出围址与围形;把聚乙烯网片装上下两道纲绳,且下纲用小石块灌制成直径为15 cm左右的石笼;沿着毛竹或木桩将装配好的网片依序放入湖中,下纲采用地锚插入泥中并加装石笼,下纲石笼应踩入底泥。

所述的聚乙烯网线的规格为3×3,聚乙烯网绳的规格为20×3。

所述的围网采用双层结构,外层围网的孔径小于内层围网的孔径,以防止增殖养殖的鱼类逃逸和外界天敌鱼类的进入;内外两层围的距离3~4米。

所述的除野是指清除围网区域内的青鱼、鲤鱼、乌鳢和鳖类河蚬天敌,确保河蚬的正常生长。

所述的围网的高度应超过养殖区域历年最高水位50 cm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网围增殖是一种不投人工配合饲料的增殖技术,而是根据放养对象生物学特点,利用湖泊天然饵料资源来增殖放养对象,是一种环保清洁,易于管理的湖泊增殖技术模式。

鲢鳙河蚬的搭配增殖一方面充分利用湖泊生物饵料资源,提供优质水产品,还对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网围增殖区的设立划定了水域功能,减少涉渔工程如人工采砂对渔业资源的侵害,保护了地方特色物种,提高了增殖潜力。

本发明方法简单,经济效益好,每亩单产可提高经济效率60%以上,河蚬的产量能达到 5700 kg/hm2。鲢鳙产量能达到 3000 kg/ hm2,且肉质鲜美,绿色环保,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河蚬高产增殖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择增殖养殖区;远离航运要道与进排水河口,且不能在湖泊定居性鱼类产卵场。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GB 116070);质软泥底或泥沙底,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底部平坦;水体流速为0.1 m/s~0.6 m/s的缓流水域,溶氧量较高(大于7 mg/L请给一具体数值范围),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水深0.5m~2.5m,透明度50cm~100 cm。浮游植物密度较高(大于5.0×105 ind./L给一具体数值范围),很少或没有水生高等植物,青鱼、鲤鱼等河蚬天敌数量较少(放养前应进行清理)的水域作为增殖养殖区。

其次,在所选择的增殖养殖区中进行围网,控制围网面积为3-5 hm2之间,围网应达到防止所养殖的鱼类逃逸和围网外部的河蚬天敌鱼类的进入的要求;围网的高度应超过养殖区域历年最高水位至少50厘米;网围区3 hm2~5hm2为宜。常规设置网围高度高于常年最高水位0.5米,最好是1 m或以上。根据地形宜采用椭圆形或圆形。网目(2a,a为网目边长的意思)为2 cm、聚乙烯3×3(3股为1个单元,3个单元组成一根绳)网线制成的网片;毛竹或树桩,小石块,铅丝,聚乙烯20×3(20小股组成1个单元,3个单元组成一根绳)网线作纲绳等。施工时先按设计网围面积用毛竹或木桩按桩距3m~4 m插入泥中,显出围址与围形;把聚乙烯网片装上下两道纲绳,且下纲用小石块灌制成直径为15 cm左右的石笼。沿着竹桩将装配好的网片依序放入湖中,下纲采用地锚插入泥中,下纲石笼踩入底泥。采用双层网围,外层8号网(网目大小为2 cm),内层10号网(网目大小为2.5 cm)。防止养殖鱼类逃逸和外界大型野杂鱼进入。

第三,选择风平浪静的天气,采用地笼和网捕的方法除野;清除水域的青鱼、鲤、乌鳢和鳖等河蚬敌害生物。

第四,蚬苗放养;选择壳长0.5~1.2 cm,个体重0.5~1 g,每公斤1500~2200只的河蚬作为苗种,并应在放养前在2-4%的食盐水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进行消毒;在每年3~4月或9~10月,选择晴或多云天气进行放养,放流水域水温与运输苗种的水温相差不得大于3℃,风力4级以下;将消毒过的苗种尽快运至放养地点,使苗种贴近水面入水,动作轻缓,分散投放,放养密度为1500 kg/hm2~2250 kg/hm2

第五,增殖鱼类放养;选择鲢鱼、鳙鱼作为增殖养殖鱼类,增殖养殖鱼类的放养规格为500g/尾~750 g/尾;放养密度:鲢鱼放养量为200 -250kg/ hm2左右,鳙鱼放养量为850-950 kg/ hm2;鲢、鳙放养比例1:4,于河蚬蚬苗放养当年的12月~下一年3月进行放养;

第六,加强日常管理,经常清除网围内的杂物、烂草、泡沫,防止网目堵塞;应每天巡查网围一周,发现破损及时修补;同时观察河蚬、鱼类摄食生长状况;及时捕捞清除河蚬天敌;定期检查水下网围设施,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汛期密切注意水位上涨,及时增设防逃网。

第七,渔获捕捞;河蚬,鲢、鳙鱼的捕捞时间在10月~11月。期间先捕捞河蚬,再捕捞鲢、鳙鱼,以避免捕捞鲢、鳙鱼时伤害河蚬。

捕捞河蚬采用划耙作业,划耙两齿间距应小于1.2 cm,边起捕边筛选,捕大留小。小规格河蚬放回网围区继续生长。鲢、鳙鱼采用拉网捕捞。

第八,保存和运输;河蚬采用透气性能良好的麻袋、编织袋、竹篓、草包等工具包装,起运前用湿麻袋片、草席或洗净的水草等遮盖,以保湿防晒;鲢鳙鱼暂养于顶层位带拉链的六面体网箱中,该网箱用聚乙烯股线编制的网目2a≤12cm的网片裁剪编织成,暂养密度10kg/m3左右。可采用车运或船运,河蚬运输时间应在24小时之内,鲢鳙鱼控制在8小时以内,活水车装运密度在300 kg/m3左右。当外界气温超过20℃时,应用冷藏车或加冰运输。途中定时检查渔获物成活情况和车厢温度。若降温运输,应使温度在装运后逐渐降低,到达目的地后再逐渐升温至自然温度。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