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种西兰花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主要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丝核属(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腐生真菌引起,其寄主多达75科450多种植物,主要为双子叶植物,例如油菜、大豆、向日葵、花生等和少数单子叶植物如洋葱等。菌核病在我国每年造成10~30亿元的经济损失,发病严重区域作物减产近50%。
西兰花菌核病是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n(Lib.)de Bary侵染所致。最早是在定植之后零星发生,结球期和花枝伸长期开始大量发病,盛花期会大爆发,整株或大部分枝条腐烂,影响籽粒灌浆,产量锐减,甚至绝收,种子干瘪、成熟度低,种子质量差,发芽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种西兰花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制种西兰花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1)土壤处理:在7-8月高温土壤空闲时期,灌水并覆盖地膜,并放下大棚四周棚膜通过高温高湿闷棚杀死菌核,深翻土壤,整地之后盖上黑膜,防止杂草也可以防止菌丝的生长和病害的蔓延;
2)种子处理:精选种子,除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及杂质;播种前,用10%生理盐水或10%~20%硫酸铵溶液进行漂洗;
3)田间清理:及时清理枯枝残叶、中下部老叶和大棚内外的杂草,清洁大棚,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原,及时巡视,发现发病植株要及时割去发病部位,要是整株发病要立即拔除;
4)合理施肥:基肥增施生石灰、钙镁磷肥等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化学防治:从结球期开始,花枝伸长期到开花盛期、开花末期,轮流交替使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三种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隔15-25天防治一次,防止发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治效果。
1、本发明的原料购买方便,使用方法简单。
2、本发明对菌核病防治效果比单一措施更好,成本较低。因此,本发明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采用的均为常规方法,试剂均通过商业途径获得。
制种西兰花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1)土壤处理:在7-8月高温土壤空闲时期,灌水并覆盖地膜,并放下大棚四周棚膜通过高温高湿闷棚杀死菌核,深翻土壤,整地之后盖上黑膜,防止杂草也可以防止菌丝的生长和病害的蔓延;
2)种子处理:精选种子,除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及杂质;播种前,用10%生理盐水或10%~20%硫酸铵溶液进行漂洗;
3)田间清理:及时清理枯枝残叶、中下部老叶和大棚内外的杂草,清洁大棚,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原,及时巡视,发现发病植株要及时割去发病部位,要是整株发病要立即拔除;
4)合理施肥:基肥增施生石灰、钙镁磷肥等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化学防治:从结球期开始,花枝伸长期到开花盛期、开花末期,轮流交替使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三种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隔15-25天防治一次,防止发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治效果。
实施例2不同药剂对制种西兰花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江南街道的台州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内,试验材料为‘台绿1号’杂交制种的母本。试验处理为菌核净、速克灵、木霉菌,另设空白对照,9个处理,6次重复,共54个小区,按照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一个小拱棚,每个小拱棚的面积为320㎡,四畦,每畦2行,父母本各1行。授粉结束后,拔除父本。
8种杀菌剂的生产厂家及使用浓度详见表1。
表1试验所用的杀菌剂浓度及生产厂家
Table 1The concentration and manufacturers of fungicides used in this study
2015年2月1日西兰花花球割除后第一次喷药,2015年3月3日西兰花开花初期,放蜜蜂之前喷第二次药,2015年4月17日开花末期第三次施药,共喷3次药。
病害调查方法:在成熟采收前调查每个小区的发病情况,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西兰花菌核病分级标准参考浙江省地方标准《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测报技术规范》(DB 33/T 882-2012)。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0-1/3枝条发病;
2级:1/3-2/3枝条发病;
3级:2/3以上枝条发病。
计算公式如下: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相应级别的病株数×相应级别)/(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别)×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小区产量和千粒重测定:种子成熟时,同期采收,晒干后各小区分别进行测产,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kg/667m2)。种子晒干后取样测定千粒重(g/1000粒)。
统计方法:试验数据按统计分析要求进行整理,采用笔者自己编制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系数计算。
试验结果:不同药剂处理对西兰花菌核病发病的防效。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与空白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3种农药对西兰花菌核病都有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核净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3次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62%、0.57,防治效果达到99.19%,其次是木霉菌,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26.67%、12.45,防治效果为82.39%,速克灵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29.6%、12.94,防治效果为81.69%,其他农药的防治效果为51.06-73.23%。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兰花制种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
从表2可知,空白对照的产量和千粒重都比喷药处理低,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喷农药处理的菌核病发生很严重,产量损失很大,种子质量差。菌核净处理的产量和千粒重最高,分别达到9.40kg/667m2、5.38g/1000粒,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167.05%,也明显比其他农药处理高,都达到达到极显著差异;速克灵和木霉菌处理的产量和千粒重相当,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速克灵和木霉菌处理的产量和千粒重都比其他处理及空白对照的高,其中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
表2不同药剂处理对西兰花制种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
西兰花制种的种子产量、质量与菌核病的发病情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高即发病严重的产量损失大、千粒重低、种子质量差。另外也表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发病株数越多的,单株的发病程度越严重,因此我们要注重单株的病害防治,才能达到整个群体的防治效果。
西兰花菌核病一般在结球期开始出现,若是不及时进行防治,留种株在花枝伸长期和盛花期就会大爆发,发病后就很难控制。本试验在结球期就开始喷药,开花期再喷药2次,经过3次的防治,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制种西兰花菌核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提前喷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