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2099阅读:27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尾松育苗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木射浅细,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干燥时翘裂较严重。马尾松分布极广,一般在长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约1200m以上,上游约1500m以下均有分布,经济价值较高。目前现有的马尾松的栽植方法比较粗放,成活率不佳。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马尾松的栽植方法比较粗放,成活率不佳等问题,目前亟需发明一种缩短马尾松出苗时间、增加马尾松出苗率,保证马尾松幼苗的茎秆粗壮度;促使水杨酸浸种的种子的发芽、出苗和生长的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缩短马尾松出苗时间、增加马尾松出苗率,保证马尾松幼苗的茎秆粗壮度;促使水杨酸浸种的种子的发芽、出苗和生长的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马尾松的栽植方法比较粗放,成活率不佳等问题。

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做床: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排水正常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耕耙,使其土壤细碎均匀,撒施消毒剂、除草剂,在苗圃地上做出南北朝向的苗床,在苗床上设置容器;

(2)制基质:取腐殖土80-200份,塘泥60-100份,蘑菇渣5-15份,畜禽粪5-20份,井冈霉素1-3份,纳米硒2-4份,磷肥2-4份充分混合均匀作为基质,干燥至水份含量为15%-20%,然后粉碎成2.0-4.0毫米的细粉并将其装入容器中压实;

(3)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

(4)将经过步骤(3)的种子在温度为20℃浓度为200mg/L水杨酸浸种10h;

(5)播种:在3月下旬进行播种,将种子放入容器袋中,用土覆盖;

(6)水肥管理:芽苗出土后每周灌水1次,苗木生长高度至5cm后每周施肥3次。

优选的,步骤(2)中基质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取腐殖土80-100份,塘泥60-90份,蘑菇渣5-13份,畜禽粪5-15份,井冈霉素1-2份,纳米硒2-3份,磷肥2-3份。

优选的,步骤(5)中,播种量为12-60kg/亩。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培育的马尾松幼苗播种后出苗天数及出苗率和茎秆直径均比现有马尾松育苗方法出苗时间短,茎秆直径大,故本发明能有效的缩短马尾松出苗时间、增加马尾松出苗率,保证马尾松幼苗的茎秆粗壮度;井冈霉素能促使水杨酸浸种的种子的发芽、出苗和生长,达到缩短马尾松出苗时间、增加马尾松出苗率,保证马尾松幼苗的茎秆粗壮度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做床: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排水正常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耕耙,使其土壤细碎均匀,撒施消毒剂、除草剂,在苗圃地上做出南北朝向的苗床,在苗床上设置容器;

制基质:取腐殖土80份,塘泥60份,蘑菇渣5份,畜禽粪5份,井冈霉素1份,纳米硒2份,磷肥2份充分混合均匀作为基质,干燥至水份含量为15%,然后粉碎成2.0-4.0毫米的细粉并将其装入容器中压实;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将经过步骤(3)的种子在温度为20℃浓度为200mg/L水杨酸浸种10h;

播种:在3月下旬进行播种,将种子放入容器袋中,用土覆盖;

水肥管理:芽苗出土后每周灌水1次,苗木生长高度至5cm后每周施肥3次。

播种量为12-60kg/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量。

实施例2

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做床: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排水正常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耕耙,使其土壤细碎均匀,撒施消毒剂、除草剂,在苗圃地上做出南北朝向的苗床,在苗床上设置容器;

制基质:取腐殖土100份,塘泥90份,蘑菇渣13份,畜禽粪15份,井冈霉素2份,纳米硒3份,磷肥3份充分混合均匀作为基质,干燥至水份含量为18%,然后粉碎成2.0-4.0毫米的细粉并将其装入容器中压实;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将经过步骤(3)的种子在温度为20℃浓度为200mg/L水杨酸浸种10h;

播种:在3月下旬进行播种,将种子放入容器袋中,用土覆盖;

水肥管理:芽苗出土后每周灌水1次,苗木生长高度至5cm后每周施肥3次。

播种量为12-60kg/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量。

实施例3

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做床: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排水正常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耕耙,使其土壤细碎均匀,撒施消毒剂、除草剂,在苗圃地上做出南北朝向的苗床,在苗床上设置容器;

制基质:取腐殖土200份,塘泥100份,蘑菇渣15份,畜禽粪20份,井冈霉素3份,纳米硒4份,磷肥4份充分混合均匀作为基质,干燥至水份含量为20%,然后粉碎成2.0-4.0毫米的细粉并将其装入容器中压实;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将经过步骤(3)的种子在温度为20℃浓度为200mg/L水杨酸浸种10h;

播种:在3月下旬进行播种,将种子放入容器袋中,用土覆盖;

水肥管理:芽苗出土后每周灌水1次,苗木生长高度至5cm后每周施肥3次。

播种量为12-60kg/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量。

实施例4

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做床: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排水正常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耕耙,使其土壤细碎均匀,撒施消毒剂、除草剂,在苗圃地上做出南北朝向的苗床,在苗床上设置容器;

制基质:取腐殖土200份,塘泥100份,蘑菇渣15份,畜禽粪20份,纳米硒4份,磷肥4份充分混合均匀作为基质,干燥至水份含量为20%,然后粉碎成2.0-4.0毫米的细粉并将其装入容器中压实;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将经过步骤(3)的种子在温度为20℃浓度为200mg/L水杨酸浸种10h;

播种:在3月下旬进行播种,将种子放入容器袋中,用土覆盖;

水肥管理:芽苗出土后每周灌水1次,苗木生长高度至5cm后每周施肥3次。

播种量为12-60kg/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量。

实施例5

马尾松高效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做床: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排水正常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耕耙,使其土壤细碎均匀,撒施消毒剂、除草剂,在苗圃地上做出南北朝向的苗床,在苗床上设置容器;

制基质:取腐殖土200份,塘泥100份,蘑菇渣15份,畜禽粪20份,井冈霉素3份,纳米硒4份,磷肥4份充分混合均匀作为基质,干燥至水份含量为20%,然后粉碎成2.0-4.0毫米的细粉并将其装入容器中压实;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4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于30℃以下的水中24小时,将种子取出晾干备用;

播种:在3月下旬进行播种,将种子放入容器袋中,用土覆盖;

水肥管理:芽苗出土后每周灌水1次,苗木生长高度至5cm后每周施肥3次。

播种量为12-60kg/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量。

经过相同时间查看实施例1、2、3、4、5的出苗率,挑选10个粗壮的马尾松幼苗量取茎秆直径求和并通过平均值求取单个马尾松幼苗的茎秆直径,通过上述方法得出实施例1、2、3、4、5的单个马尾松幼苗的茎秆直径;查看实施例1、2、3、4、5的的出苗率及出苗所需天数;实施例1、2、3、4、5的情况如下表:

结果分析:实施例1至实施例5播种后出苗天数及出苗率和茎秆直径均比现有马尾松育苗方法出苗时间短,茎秆直径大,故本发明能有效的缩短马尾松出苗时间、增加马尾松出苗率,保证马尾松幼苗的茎秆粗壮度;实施例1至实施例3播种后出苗天数及出苗率和茎秆直径均相近,不存在显著差异;实施例4和实施例5播种后出苗天数及出苗率和茎秆直径相近,且均比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少很多,存在显著差异,实施例4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3相比缺少井冈霉素,实施例4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3相比缺少水杨酸浸种,故井冈霉素能促使水杨酸浸种的种子的发芽、出苗和生长,达到缩短马尾松出苗时间、增加马尾松出苗率,保证马尾松幼苗的茎秆粗壮度的目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