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山杜鹃园林栽培与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5383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花卉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高山杜鹃在园林生产上的栽培与管理关键技术。



背景技术:

高山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灌木或乔木,是指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或亚高山地区的常绿杜鹃品种。其性喜凉爽、湿润和半荫的环境,喜疏松肥沃的高山腐殖土,忌板结、积水和盐碱环境。高山杜鹃具有巨大的总状伞型花序,花朵色彩鲜艳夺目,叶片革质有光泽,株型优美,四季常青,因其特有的极高观赏价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们不仅是公认高档的年宵花卉,还成为了园林造景的新宠。

目前,高山杜鹃的园林栽培多采用播种、组培等繁殖方式进行,技术要求高,操作步骤繁琐,实际可操作性局限性较大,难于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若能实现高山杜鹃大面积引种生产技术瓶颈的突破,其园林应用前景不可小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为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高山杜鹃园林栽培与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山杜鹃园林栽培与管理方法,包括插穗育苗、栽培和管理步骤,具体地:

插穗育苗:在早秋取高山杜鹃营养枝作为插穗进行扦插繁殖,待插穗生根成为完整幼苗植株后移栽;

栽培和管理:高山杜鹃幼苗在半荫、温度10-25℃和湿度70-90%环境条件下进行栽培;在栽培期间,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控制栽培环境处在高山杜鹃生长环境条件下,并定时进行整形修剪、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管理。

所述插穗育苗中,高山杜鹃营养枝生长健壮,半木质化,长5-7cm,顶部叶子保留一半,下部叶片去除,花芽去除。插穗扦插前在其切口处蘸取适量激素粉末,而后扦插在已消毒的基质中。完成扦插之后保持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在70-80%范围及控制室温在25-30℃范围内,并注意遮荫。

所述插穗扦插宜在早秋环境湿度较高的清晨或傍晚时进行。而插穗生根通常大约需6周时间。

高山杜鹃喜冷凉气候,冬季能耐一定低温。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山杜鹃的花芽形成和发育过程,若花期温度过低还可能导致冻害。因此,夏季气温过高时,应采取必要的遮阳、降温等措施,保证培育场地的通风和半荫环境,并保持温度在15-25℃,否则生长受到抑制。特别是幼苗,对夏季和冬季的极端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可能受到的气温变化影响更大,尤其要严格把控温度条件。在冬季应尽量维持生长温度在10℃以上。具体地,一般春秋季节需遮荫20-30%,夏季则需要遮荫70%,从而保障其生长所需的半荫环境。

高山杜鹃根系纤细,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高山杜鹃既怕涝又怕旱,既要求水分充足又不能过多积水,对水质也有一定要求,用偏酸性水质浇灌为宜,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水中加入适量食醋或硫酸亚铁实现用偏酸性水质进行浇灌。除去根部吸水之外,空气湿度对高山杜鹃的生长状况同样重要。高山杜鹃生长过程中,一般以70-90%空气湿度为佳,而且冬季浇水可少于夏季。具体地,高山杜鹃生长过程中,冬季浇水见干才浇,夏季则需要保持植株、基质及周围环境湿润,每天进行喷雾浇水。高山杜鹃生长旺盛期及花芽萌发期可适量多浇水,梅雨季节则要严防盆土内出现积水,引起植株根部腐烂而死亡。

高山杜鹃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施用的肥料不同,研究中发现氮肥对于高山杜鹃的生长影响最大,适量的钙、镁、磷、钾肥也是高山杜鹃生长的必需品。高山杜鹃施肥的关键点在于要薄肥勤施,除基肥外,追肥要以清淡、少量多次为准。施肥一般采用腐熟的饼肥、鱼粉、蚕豆或紫云英等经腐烂后掺水进行浇灌。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高山杜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管理如下:①生长季节可每月追施1次稀薄的腐熟饼肥水,并施加0.1%的磷酸二氢钾;②花蕾吐花前,每隔10天施1次薄肥,浓度在15%左右为宜,共施2-3次,促使老叶转绿,萌发新根;③花苞膨大期,可给叶面喷施1-2次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从而促进花苞膨大、花色艳丽、花期持久;花谢之后,为促使新枝新叶的发生,在5月至7月共施肥5-6次;④8月后,在高山杜鹃生长停止前,施肥1-2次。在施肥管理中,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应停止追肥,一般高于30℃或低于15℃时则不宜追肥。

高山杜鹃具有很强的萌芽力,不管是新梢还是老枝,一旦顶端折断,潜伏的不定芽就会萌发新梢,并经常会从基部发出强壮的徒长枝。那么留下硬朗、健壮的枝条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开花的数量。因此,需要适时对高山杜鹃植株进行整形修剪,即待新枝萌发后可通过进一步的修剪、人为绑缚牵引,使之逐渐长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株型。具体地,①一般在高山杜鹃小苗生长到7-8cm高的时候,就要去除顶端,促使其萌发更多侧枝;②在生长期内,剪去不必要的小枝,对需要保留的枝条不需进行短截。花谢之后,结合高山杜鹃实际生长情况需进行密枝、枯枝、徒长枝及病枝等的剪除。

高山杜鹃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因此在栽培中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其中,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枯枝病、褐斑病;虫害主要有吹绵蚧、红蜘蛛、杜鹃冠网蝽等。

主要病害的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茎腐病:茎腐病主要危害杜鹃花的茎基部,使养分和水分的运输被切断,导致地上部分萎蔫失水而死。防治方法:可在5月份,用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主干,7-10d涂抹1次,连续数次。或用托布津500-600倍液结合叶面施肥进行预防,每3-5d喷洒1次。要及时检查是否有染病植株,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剪除。

枯枝病:枯枝病又称茎溃疡病,多发生于修剪枝条的伤口处,病部以上变褐枯死,重者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剪口处用1﹕1﹕150倍式的波尔多液保护;6-9月发病季节,可用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每隔10d喷1次,连喷2-3次。

褐斑病:褐斑病是最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常因湿度过大,通风不畅引起,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纹,循环感染,危害甚大,是引起落叶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在多雨时节,用800倍液托布津每周喷1次,连喷3次进行防治,注意改善光照条件,加强通风,随时烧除病叶。

主要病害的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吹绵蚧:吹绵蚧吸食叶片汁液,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防治方法:剪除虫枝,用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喷杀。

红蜘蛛:红蜘蛛在6-8月高温干燥时危害严重,红蜘蛛刺吸叶片汁液,致使叶片黄化、卷曲、干焦。防治方法:用20%三氯杀螨醇、20%三氯杀螨砜700-800倍液喷杀。

杜鹃冠网蝽:杜鹃冠网蝽吸食叶片汁液,排泄粪便,致使叶片失绿变白,影响光合作用,提早落叶。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2000倍液喷杀。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对花期进行调控,即包括花期调控步骤。影响高山杜鹃花期的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温度,温度高则开花早,花期短;温度低则开花晚,花期长。二是光照。三是湿度,如果温度高而湿度低,高山杜鹃花朵凋谢较快,花期短,反之则长。高山杜鹃花蕾发育时间较长,一般于7-8月间育蕾。冬季进入温室后,花蕾仍在发育,此时通过温度调控很容易将花期控制在元旦和春节。具体花期调控措施为: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适宜开花;高山杜鹃花蕾开放之前最好每天能保持12小时的光照;在湿度适宜的同时要保证空气流通;如果温室温度维持在15-20℃,约需20天即可开花。若要推迟花期,温度可保持在5-10℃,在预设开花时间之前再提高温度即可。

在本发明中,扦插繁殖和栽培中采用的基质为以酸性、腐殖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性好且肥力高的山泥作为高山杜鹃大规模生产培育基质为宜。相较于目前常用的蛭石、珍珠岩、锯木末、泥炭土、高山落叶阔叶林腐殖土、松针叶腐殖土和苔藓等一种或几种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的基质而言,用山泥作为培育基质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获得容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高山杜鹃园林栽培与管理方法切实可行,实现了高山杜鹃的大规模园林栽培。

(1) 以扦插繁殖方式进行育苗,相较于目前常用的种子繁殖和组织培养方式,扦插繁殖具有成苗、开花年限短,操作技术、调控方式简单方便,是高山杜鹃的园林生产上进行大规模繁殖的理想繁殖方式。

(2) 对栽培过程中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进行调控,使之始终处在高山杜鹃生长的最适环境中,促进高山杜鹃的生长。

(3) 高山杜鹃怕涝又怕旱,因而在栽培过程中要对水分进行控制,可以使高山杜鹃有充足的水分,但不至于水分过多导致植株根部腐烂而死亡。

(4) 在不同生长阶段施用不同肥料,可以促进高山杜鹃植株的生长及繁殖。

(5) 对高山杜鹃的花期进行调控,可提前或推迟高山杜鹃的花期。高山杜鹃花蕾发育时间较长,一般于7-8月间育蕾。冬季进入温室后,花蕾仍在发育,此时通过温度调控很容易将花期控制在元旦和春节,使之成为应时节的花品种。

(6) 病虫害防治可以使高山杜鹃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有良好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阐述本发明,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以上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1)基质准备:以酸性、腐殖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性好且肥力高的山泥作为高山杜鹃大规模生产培育基质。山泥经消毒后盛装在花盆中,准备用于高山杜鹃的栽培。

(2)插穗育苗:以生长健壮,半木质化,长5-7cm的高山杜鹃营养枝为插穗,顶部叶子保留一半,去除下部叶片,去除花芽。在早秋环境湿度较高的清晨或傍晚时进行扦插,插穗扦插前在其切口处蘸取适量激素粉末,而后扦插在已消毒的基质中。完成扦插之后保持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在70-80%范围内及控制室温在25-30℃范围内,并注意遮荫。大约需6周时间插穗生根,成为完整幼苗植株后,换盆移栽,一般第3年即可开花。

(3) 栽培和管理:高山杜鹃幼苗在半荫、温度10-25℃和湿度70-90%环境条件下进行栽培;在栽培期间,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控制栽培环境处在高山杜鹃生长环境条件下,并定时进行整形修剪、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管理。

①温度控制:高山杜鹃喜冷凉气候,冬季能耐一定低温。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山杜鹃的花芽形成和发育过程,若花期温度过低还可能导致冻害。因此,夏季气温过高时,应采取必要的遮阳、降温等措施,保证培育场地的通风和半荫环境,并保持温度在15-25℃,否则生长受到抑制。特别是幼苗,对夏季和冬季的极端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可能受到的气温变化影响更大,尤其要严格把控温度条件。在冬季应尽量维持生长温度在10℃以上。具体地,一般春秋季节需遮荫20-30%,夏季则需要遮荫70%,从而保障其生长所需的半荫环境。在温室内进行高山杜鹃的繁育,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相应遮荫强度的遮荫网铺设控制光照强度;温度过高时可通过在温室内架设风扇进行温度调节;通过在温室内设置自动喷灌系统实现湿度调控。

② 水分及空气湿度控制:高山杜鹃根系纤细,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高山杜鹃既怕涝又怕旱,既要求水分充足又不能过多积水,对水质也有一定要求,用偏酸性水质浇灌为宜,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水中加入适量食醋或硫酸亚铁实现用偏酸性水质进行浇灌。除去根部吸水之外,空气湿度对高山杜鹃的生长状况同样重要。高山杜鹃生长过程中,一般以70-90%空气湿度为佳,而且冬季浇水可少于夏季。具体地,高山杜鹃生长过程中,冬季浇水见干才浇,夏季则需要保持植株、基质及周围环境湿润,每天进行喷雾浇水。高山杜鹃生长旺盛期及花芽萌发期可适量多浇水,梅雨季节则要严防盆土内出现积水,引起植株根部腐烂而死亡。

③施肥:高山杜鹃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施用的肥料不同,研究中发现氮肥对于高山杜鹃的生长影响最大,适量的钙、镁、磷、钾肥也是高山杜鹃生长的必需品。高山杜鹃施肥的关键点在于要薄肥勤施,除基肥外,追肥要以清淡、少量多次为准。施肥一般采用腐熟的饼肥、鱼粉、蚕豆或紫云英等经腐烂后掺水进行浇灌。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高山杜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管理如下:①生长季节可每月追施1次稀薄的腐熟饼肥水,并施加0.1%的磷酸二氢钾;②花蕾吐花前,每隔10天施1次薄肥,浓度在15%左右为宜,共施2-3次,促使老叶转绿,萌发新根;③花苞膨大期,可给叶面喷施1-2次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从而促进花苞膨大、花色艳丽、花期持久;花谢之后,为促使新枝新叶的发生,在5月至7月共施肥5-6次;④8月后,在高山杜鹃生长停止前,施肥1-2次。在施肥管理中,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应停止追肥,一般高于30℃或低于15℃时即不宜追肥。

④整形修剪:高山杜鹃具有很强的萌芽力,不管是新梢还是老枝,一旦顶端折断,潜伏的不定芽就会萌发新梢,并经常会从基部发出强壮的徒长枝。那么留下硬朗、健壮的枝条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开花的数量。因此,需要适时对高山杜鹃植株进行整形修剪,即待新枝萌发后可通过进一步的修剪、人为绑缚牵引,使之逐渐长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株型。具体地,①一般在高山杜鹃小苗生长到7-8cm高的时候,就要去除顶端,促使其萌发更多侧枝;②在生长期内,剪去不必要的小枝,对需要保留的枝条不需进行短截。花谢之后,结合高山杜鹃实际生长情况需进行密枝、枯枝、徒长枝及病枝等的剪除。

⑤病虫害防治:高山杜鹃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因此在栽培中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其中,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枯枝病、褐斑病;虫害主要有吹绵蚧、红蜘蛛、杜鹃冠网蝽等。

主要病害的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茎腐病:茎腐病主要危害杜鹃花的茎基部,使养分和水分的运输被切断,导致地上部分萎蔫失水而死。防治方法:可在5月份,用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主干,7-10d涂抹1次,连续数次。或用托布津500-600倍液结合叶面施肥进行预防,每3-5d喷洒1次。要及时检查是否有染病植株,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剪除。

枯枝病:枯枝病又称茎溃疡病,多发生于修剪枝条的伤口处,病部以上变褐枯死,重者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剪口处用1﹕1﹕150倍式的波尔多液保护;6-9月发病季节,可用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每隔10d喷1次,连喷2-3次。

褐斑病:褐斑病是最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常因湿度过大,通风不畅引起,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纹,循环感染,危害甚大,是引起落叶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在多雨时节,用800倍液托布津每周喷1次,连喷3次进行防治,注意改善光照条件,加强通风,随时烧除病叶。

主要病害的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吹绵蚧:吹绵蚧吸食叶片汁液,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防治方法:剪除虫枝,用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喷杀。

红蜘蛛:红蜘蛛在6-8月高温干燥时危害严重,红蜘蛛刺吸叶片汁液,致使叶片黄化、卷曲、干焦。防治方法:用20%三氯杀螨醇、20%三氯杀螨砜700-800倍液喷杀。

杜鹃冠网蝽:杜鹃冠网蝽吸食叶片汁液,排泄粪便,致使叶片失绿变白,影响光合作用,提早落叶。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2000倍液喷杀。

⑥花期调控:影响高山杜鹃花期的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温度,温度高则开花早,花期短;温度低则开花晚,花期长。二是光照。三是湿度,如果温度高而湿度低,高山杜鹃花朵凋谢较快,花期短,反之则长。高山杜鹃花蕾发育时间较长,一般于7-8月间育蕾。冬季进入温室后,花蕾仍在发育,此时通过温度调控很容易将花期控制在元旦和春节。具体花期调控措施为: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适宜开花;高山杜鹃花蕾开放之前最好每天能保持12小时的光照;在湿度适宜的同时要保证空气流通;如果温室温度维持在15-20℃,约需20天即可开花。若要推迟花期,温度可保持在5-10℃,在预设开花时间之前再提高温度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