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栽百香果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656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果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盆栽百香果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百香果含有17 种氨基酸,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磷、铁、钾、SOD 酶和超纤维等165 种对人体有益物质,更被称为水果中的VC 之王,口感独特。百香果有消炎止痛、活血强身、降脂降压、滋阴补肾、提神醒酒、消除疲劳、护肤养颜等神奇功效,制作成饮料,冷热饮皆宜,口味极佳,常饮还有消除青春痘、消除痔疮、消除肠胃炎。蚯蚓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酶类、维生素和活性物质,不但是传统的药材,可用以开发出多种保健食品、化妆品;还是家禽养殖、淡水鱼养殖饲料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由于蚯蚓能以工业、农业及城乡生活有机废弃物为食,并将其转化为优质的抗菌性有机肥料蚯蚓粪便,因此对于环保及发展有机农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和秸杆等废弃物,减少焚烧产生的烟雾,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力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资源日渐紧缺,如何能在土地上套养套种,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百香果,又名西番莲,因其果肉可散发出香蕉、菠萝、草莓、荔枝、柠檬、芒果、酸梅等十几种水果的浓郁香味而被誉为“百香果”,百香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十七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百香果适应性广泛,在中国的南方,一年四季均适宜种植,在北方,冬季适宜采用蔬菜大棚种植。

百香果,俗称“巴西果”、“鸡蛋果”,原产于巴西,属西番莲科。因其果汁营养丰富,气味特别芳香,可散发出香蕉、菠萝、柠檬、草莓、番桃、石榴等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而被举为“百香果”,又有“百香果”“果汁之王”之美称,因其果汁也是其英文名“Passionfruit”的译音。百香果,因含众多水果的香味而冠名,学名西番莲,俗称“巴西果”,) 也在香港也称热情果) 它的英文名为“Passion Fruit”,“Passion”意为“热情、恋情”,故又被称为“爱情果”、“情人果”,原产地在南美洲。其果汁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百香果含有非常丰富的天然维他命C,每100 克果汁中就含有维他命C 为34.6 毫克,还富含维他命A、B1、B2等,另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氨基酸等物质。

百香果中含有菠萝、香蕉、草莓、苹果、酸梅、芒果等165 种水果香味,其果实中含有超过132 种以上的芳香物质,果汁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是举世闻名的香料水果,有“果汁之王”的美誉;百香果亦有“热情之果”的雅称,它是一种多年生热带藤本攀附果树,果实甜酸可口,风味浓郁,芳香怡人;它起源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被西班牙的探险家、修道士认为是“圣经”中提到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所吃的“神秘果”,故英文称为“PassionFruit”,意为”恋情、激情、热情之果”。

百香果属于雌雄异花,雌花结果,雄花用于授粉,其授粉媒介主要是蜜蜂和昆虫,也可通过人工授粉。春季种植的百香果,当年7 月即可开花,9 月可收果。第二年以后,每年4 月开始开花,一年可开5-6 批,每批花相隔20 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60-70 天,果实收获4 个多月。

百香果的繁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种子直接播种繁殖,另一种则是用蔓条扦插繁殖。每亩种植70-80 株主蔓,主蔓逐级分出侧蔓在棚架上攀延结果。百香果每年每亩产量达1-1.5 吨,高产的达2 吨以上。

百香果产于南美洲属多年生常绿攀缘性藤本热带水果,因其果汁具有番石榴、芒果、香蕉等多种水果的香气而得名。百香果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抗病虫,投产早,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运、销路广,经济效益高,在国外有“摇钱树”之美称。百香果具有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和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仅可作鲜果吃和制果汁饮料,同时也是用加工果酱,果冻,冰淇淋,糕点,饼干最理想的加工用果。百香果果汁作为一种纯天然“绿色”果汁饮料以其色香味俱佳,以及良好的保健效果,老少皆宜,正风摩世界。

百香果又名鸡蛋果、西番莲,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草质藤本植物,长约6 米;茎具细条纹,无毛;花瓣5 枚,与萼片等长;基部淡绿色,中部紫色,顶部白色,浆果卵球形,直径3 ~ 4 厘米,无毛,熟时紫色;种子多数,卵形。花期6 月,果期11 月。逸生于海拔180 ~1900 米的山谷丛林中。原产安的列斯群岛,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有紫果和黄果两大类。植株寿命约20 年,经济寿命一般8 至10 年。百香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元素都是人体所需的。比如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硒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除此之外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磷、铁、钾,更被称为水果中的维生素C 之王,口感独特,百香果可生食或作蔬菜、饲料,入药具有健脾开胃、引气止痛、清热降火、止咳化痰、活血强身、降脂降压、解蛇毒、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也可用于风热头昏、鼻塞流涕等的治疗。还可用来添加在其他饮料中以提高饮料的品质。百香果花大而美丽,没有香味,可作庭园观赏植物。西番莲种子可以提取食用。其种子含油量为27.7%。经过制取可得到澄清透明、无异味、无酸败焦臭,质量优良的食用油。2000 年以西双版纳产黄果西番莲籽为原料,提取出西番莲籽油,测定其脂肪酸组份及特性常数。结果表明,西番莲籽油含有亚油酸。由于亚油酸具有预防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等显著功能,故西番莲籽油作为一种特种植物油脂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种植需求,增加百香果种植的广泛性和观赏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盆栽百香果的培育方法,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盆栽百香果的培育方法, 所述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栽培百香果的容器进行选择;

B、培植百香果盆栽的土壤;

C、选择优良品种并进行育种;

D、将育种成幼株的百香果植株移栽到盆栽容器中;

E、对盆栽的百香果进行定期施肥处理;

F、定期对盆栽百香果进行浇灌和防病害处理。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培育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G、在百香果成株后为其架设棚架。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B中的土壤成份重量为:泥炭土5 ~ 9份、草木灰6 ~ 12 份、白云石粉3~ 9 份、蛭石2 ~6 份、腐熟的农家肥1 ~ 3份、塘泥土1 ~4份、腐叶土1 ~ 3份及河沙0.5~1.5份。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B中的土壤成份重量为:泥炭土7份、草木灰9 份、白云石粉6 份、蛭石4 份、腐熟的农家肥2份、塘泥土3份、腐叶土2份及河沙1份。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A中的容器采用陶瓷盆或紫砂盆或泥盆。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E中的施肥为开花挂果期施0.5-1kg 的活性磷钾肥兑水200 倍淋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栽培方法操作简单,便于管理,百香果树生长快,挂果率高,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盆栽百香果的培育方法,其详述如下:

步骤A,对栽培百香果的容器进行选择;:可用的容器有瓦盆、陶瓷盆、紫砂盆、木盆、泥盆、塑料花盆等,可根据条件选定,盆下部要打几个孔,增强花盆的渗水性和透气性。盆栽百香果第一年可用盆口直径20-25cm左右的容器。

步骤B,配置百香果盆栽的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和钙质的壤土。也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就地取材,选用来源广泛、成本低、不带病虫、无污染的培养材料。

土壤成份重量为:泥炭土5 ~ 9份、草木灰6 ~ 12 份、白云石粉3~ 9 份、蛭石2 ~6 份、腐熟的农家肥1 ~ 3份、塘泥土1 ~4份、腐叶土1 ~ 3份及河沙0.5~1.5份。

土壤成份重量为:泥炭土7份、草木灰9 份、白云石粉6 份、蛭石4 份、腐熟的农家肥2份、塘泥土3份、腐叶土2份及河沙1份。

步骤C,选择优良品种并进行育种;:在果实成熟期,从优良母株上选择完全成熟、果大、汁多、皮薄、无病虫的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晾干,作育苗材料,育苗时间一般在9 月到翌年5 月。

种子用水浸泡2 ~ 3 天,用手搓洗脱净种子外层胶质;每公斤种子用10 ~ 15 克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拌种,拌种20 ~ 30 分钟后即可播种,把种子均匀撒在催芽苗床上,覆盖一层1 ~ 2 厘米的细河沙;再盖一层5 厘米的草;充分浇透水;搭建荫棚或装置遮光网,保持40%~ 50%的荫蔽度;7 ~ 10 天后种子荫动,并有部分出土,此时除去盖草。

步骤D,将育种成幼株的百香果植株移栽到盆栽容器中;移栽起苗前应先浇透水以易起苗,注意保持根系;移栽深度为幼苗在催芽着生深度;幼苗随取随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

步骤E,对盆栽的百香果进行定期施肥处理;:尚未结果的盆苗一般从苗高约20cm( 即6-7 片叶) 开始,每7-10 天施饼肥水1 次,施到9 月底为止。已结果的盆栽百香果,为保证果实发育的要求,最好每5 天施1 次。果实采收后再按盆苗施用。开花挂果期施0.5-1kg 的活性磷钾肥兑水200 倍淋施。

步骤F,定期对盆栽百香果进行浇灌和防病害处理。浇水时,水温最好接近盆土温度,以上午10 点前、下午4 点后浇水为宜;水质要好,浇水次数要视季节而定,一般早春气温低,可每隔2-3 天浇水一次,随着气温增高,蒸发量加大,可1-2 天浇水一次,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后,浇水次数又逐渐变少,以盆土湿润为宜。在每次果实采收完毕后,喷洒0.5%波尔多液病害喷剂和农地乐1000 倍液病虫喷剂。

栽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推广,科学合理施肥,所需栽培时间短、产量高,充分利用有机肥肥料,成产成品低、投资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