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业实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伤剂的研发与生产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大丽花(DahliapinnataCav.)系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巨大棒状块根。茎直立,多分枝,高1.5-2m,粗壮。叶1-3回羽状全裂,上部叶有时不分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头状花序大,有长花序梗,常下垂,宽6-12cm。总苞片外层约5个,卵状椭圆形,叶质,内层膜质,椭圆状披针形。舌状花1层,白色,红色,或紫色,常卵形,顶端有不明显的3齿,或全缘;管状花黄色,栽培种有时全部为舌状花。瘦果长圆形,长9-12mm,宽3-4mm,黑色,扁平,有2个不明显的齿。花期6-12月,果期9-10月。大丽花喜欢凉爽的气候,9月下旬开花盛,但不耐霜,霜后茎叶立刻枯萎。生长期内对温度要求不严,8~35℃均能生长,15~25℃为宜。大丽花不耐干旱,不耐涝,一般盆栽见土干则浇透水,做到见湿见干。大丽花原产于墨西哥,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有栽植,是全世界栽培最广的观赏植物,20世纪初引入中国,现在多个省区均有栽培。据统计,大丽花品种已超过3万个,是世界上花卉品种最多的物种之一。大丽花花色花形誉名繁多,丰富多彩,是世界名花之一;大丽花性辛、甘、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功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大丽花的繁殖方法有分根繁殖、扦插繁殖、种子繁殖等,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是大丽花繁殖的主要方法。分根繁殖即为块根的切割繁殖:春季3-4月间,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另行栽植。由于大丽花仅根颈部才有芽,所以分割的每个块根上,必须有带芽的根颈;无根颈或根颈上无芽点的块根均不出芽,不能栽植。若根颈上发芽点不明显或不易辨认时,可于早春提前催芽,在温床内将根丛以较密的距离排好,然后壅土、浇水,给予一定的温度,待出芽后再分,每个分株至少具有一个芽。分株繁殖简便易行,成活率高,植株健壮,但其切口容易感染上大丽花花叶病毒等病害。大丽花的花叶病毒病流行最广,发病最重。主要是通过分根繁殖时对块根切割引起感染所致,其次是蚜虫和叶蝉等害虫的带毒传播。大丽花花叶病毒病的发病叶片上生成图案状花纹,叶脉处及其附近变成浅绿色,病叶发育不良影响开花,严重时植株皱缩变矮,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特别是在发病疫区,发生更为严重,受害严重的感染率可达50%以上。常规防治方法:选用无毒繁殖材料,减少传染来源;采用脱毒和组织培养法繁殖无毒苗,并在栽植后及时注意控制传毒虫媒;注意田园卫生,减少病毒侵染来源,喷施50%马拉硫磷1000倍液、40%乐果1500倍液或25%西维因800倍液。以上这些防治方法都是有效的,但主要是针对无毒苗的培育与害虫带毒传播的,对分根繁殖时因块根切割引起的感染没有具体的有效措施。本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伤剂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不但对分根繁殖时块根切割引起的感染具有显著的抗毒作用,还能促进块根因切割留下的伤口尽早愈伤,生根发芽。本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省工省力,成本低,抗毒愈伤效果显著,为大丽花生产解决了这一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伤剂,本抗毒愈伤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抗毒愈伤效果显著。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的较佳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发明的抗毒愈伤剂由AB剂组成,即:A剂由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组成,B剂为白化柴灰,AB剂能起到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本A剂、B剂分别用塑料袋密封包装,A剂置于冰箱中冷藏,B剂置于室内干燥处存放,可保存1-2年。本剂生产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抗毒愈伤效果显著,保质期较长,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可进行工厂化生产,形成产品。本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的制备方法为:A剂: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20.0:0.2~0.8:6.0~12.0,最优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三组分均采用可溶性剂型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杂质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冰箱中冷藏,可保存1-2年。B剂: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过筛,去掉粗颗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室内常温干燥处存放,可保存1-2年。本发明的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目前未见同类产品的报道,本发明是发明人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所得出的试验结果,并在较长时间的生产中已得到验证,效果较佳。且本发明的配方还具有技术含量较高,剂型较稳定,原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如开发成商品,对生产大丽花来说,价格便宜。在生产中使用简单方便,抗毒愈伤效果显著,使用成本较低,是一种良好的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本剂配方可进行工厂化生产,其开发利用不但将在市场上增加一种新型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还将为目前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感染病原菌的问题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本发明选用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和白化柴灰制备成AB剂型,采用了适宜重量质量比的配伍,配制成商用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其具有显著的抗毒愈伤效果。以下是其抗毒愈伤效果的比较试验。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春季3-4月间,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使用时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按重量质量比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三组分溶解后再用水按16.2~32.8µg.L-1的浓度稀释,最优稀释浓度为24.5µg.L-1。稀释后即可使用,随配随用。操作要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稍干收水后,即切口处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然后即可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以下是发明人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不断地通过试验挑选及选用适合本发明的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配方的原料及其相关的配比所做的抗毒愈伤效果的比较试验。单组分试验单组分试验主要是定性与定量试验每一组分对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伤与根系发生的单一组分效果试验。材料与方法1.1.1试验材料试验选用对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危害较普遍的花叶病毒病、切口愈伤与根系发生状况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用单剂为: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个组分。其中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属于A剂的组分,白化柴灰属于B剂组分。试验方法试验在大丽花花叶病毒病的疫区进行。春季3月底,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操作要在避光、阴凉处进行。异丁酸铵用水按15.0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6-苄氨基嘌呤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0.5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吲哚乙酸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9.0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白化柴灰检查是否潮湿,选用干的白化柴灰,打开密封包装后即可使用,防止吸潮。在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白化柴灰,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出苗后每隔7d喷施40%乐果1500倍液,以杜绝蚜虫和叶蝉等害虫的带毒传播。试验效果主要是用其花叶病毒病的下降百分比、切口溃烂下降百分比、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百分比来计数与统计分析。30d后观察记录切口溃烂、根系发生数量的效果,60d后观察记录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试验设置4个处理1个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包括CK),各处理随机布点。各处理编号为处理1-4与CK。各处理情况如下:处理1——异丁酸铵用水按15.0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处理2——6-苄氨基嘌呤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0.5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处理3——3-吲哚乙酸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9.0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处理4——白化柴灰检查是否潮湿,选用干的白化柴灰,打开密封包装后即可使用,防止吸潮。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在大丽花块根切割后马上把其切口压入白化柴灰之中,随切随压,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对照(CK)——在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栽植入土。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表1),处理1-4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CK,处理4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1、处理3、处理2。即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处理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CK,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异丁酸铵、处理3-吲哚乙酸与处理6-苄氨基嘌呤。表1.单组分试验(单位:%)处理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处理134.79±2.49b21.42±0.94d11.07±1.57c处理218.26±1.73d25.83±3.72c3.49±0.39d处理326.72±0.82c31.60±1.69b27.31±2.85a处理442.86±4.17a38.27±2.81a17.64±1.47bCK2.61±0.35e1.84±0.42e3.91±0.37d注:小写字母为0.05水平,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下同。处理1-4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CK,处理4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即处理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CK,白化柴灰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3-吲哚乙酸、处理6-苄氨基嘌呤与处理异丁酸铵。处理1-4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CK,处理3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4、处理1、处理2。即处理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CK,3-吲哚乙酸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白化柴灰、处理异丁酸铵与处理6-苄氨基嘌呤。通过以上单组分试验表明,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都显著大于CK,处理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都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处理3-吲哚乙酸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都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配伍试验配伍试验主要是定性与定量试验每一种配剂对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伤与根系发生的复合效果试验。材料与方法2.1.1试验材料试验选用对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危害较普遍的花叶病毒病、切口愈伤与根系发生状况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用配剂为: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个组分。其中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属于A剂,白化柴灰属于B剂。试验方法本发明的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由AB剂组成,即:A剂由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组成,B剂由白化柴灰组成。本A剂、B剂分别用塑料袋密封包装,A剂置于冰箱中冷藏,B剂置于室内干燥处存放,保存2年。A剂: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20.0:0.2~0.8:6.0~12.0(三组分均采用可溶性剂型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杂质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冰箱中冷藏,保存2年。B剂: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过筛,去掉粗颗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室内常温干燥处存放,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操作要在避光、阴凉处进行。出苗后每隔7d喷施40%乐果1500倍液,以杜绝蚜虫和叶蝉等害虫的带毒传播。试验在大丽花花叶病毒病往年的疫区进行。试验效果主要是用其花叶病毒病的下降百分比、切口溃烂下降百分比、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百分比来计数与统计分析。30d后观察记录切口溃烂、根系发生数量的效果,60d后观察记录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试验设置3个处理1个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包括CK),各处理随机布点。各处理编号为处理1-3与CK。各处理情况如下:处理1——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0.2:6.0,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24.5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处理2——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24.5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处理3——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20.0:0.8:12.0,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24.5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对照(CK)——在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栽植入土。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表2),处理1-3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CK,处理2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1、3。即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20.0:0.2~0.8:6.0~12.0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CK,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0.2:6.0与20.0:0.8:12.0的处理。表2.配伍试验(单位:%)处理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处理189.37±3.47b81.29±3.94c91.64±2.64ab处理295.24±2.18a97.28±4.75a93.25±1.79a处理391.30±2.47b86.09±2.49b89.46±3.52bCK2.61±0.37c1.84±0.49d3.91±0.31c处理1-3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CK,处理2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3,再次为处理1。即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20.0:0.2~0.8:6.0~12.0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CK,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20.0:0.8:12.0的处理,再次为10.0:0.2:6.0的处理。处理1-3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CK,处理2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与处理1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处理3。即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20.0:0.2~0.8:6.0~12.0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CK,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与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0.2:6.0的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20.0:0.8:12的处理。以上试验表明,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20.0:0.2~0.8:6.0~12.0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CK,其中以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效果最好。以上试验还表明,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0.0~20.0:0.2~0.8:6.0~12.0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表2)显著大于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个单组分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表1),AB剂的配伍效果(表2)是各单组分效果(表1)的一至数倍。由此表明,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组分配伍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剂量试验剂量试验主要是定性与定量试验每一种使用剂量对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伤与根系发生的复合效果试验。试验材料试验选用对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危害较普遍的花叶病毒病、切口愈伤与根系发生状况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用配剂为: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个组分。其中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属于A剂,白化柴灰属于B剂。试验方法本发明的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由AB剂组成,即:A剂由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组成,B剂为白化柴灰。本A剂、B剂分别用塑料袋密封包装,A剂置于冰箱中冷藏,B剂置于室内干燥处存放,保存2年。A剂: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三组分均采用可溶性剂型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杂质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冰箱中冷藏,保存2年。B剂: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过筛,去掉粗颗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室内常温干燥处存放,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操作要在避光、阴凉处进行。出苗后每隔7d喷施40%乐果1500倍液,以杜绝蚜虫和叶蝉等害虫的带毒传播。试验在大丽花花叶病毒病往年的疫区进行。试验效果主要是用其花叶病毒病的下降百分比、切口溃烂下降百分比、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百分比来计数与统计分析。30d后观察记录切口溃烂、根系发生数量的效果,60d后观察记录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试验设置3个处理1个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包括CK),各处理随机布点。各处理编号为处理1-3与CK。各处理情况如下:处理1——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16.2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处理2——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24.5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处理3——A剂按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32.8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对照(CK)——在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栽植入土。30、60d后观察记录试验效果。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表3),处理1-3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CK,处理2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1、3。即A剂按16.2-32.8µg.L-1的使用浓度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CK,A剂按24.5µg.L-1的使用浓度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为A剂按16.2µg.L-1与32.8µg.L-1的使用浓度的处理。表3.剂量试验(单位:%)处理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处理192.41±1.37b94.30±2.64ab92.07±1.27a处理295.24±2.04a97.28±4.16a93.25±1.49a处理391.27±0.93b91.48±1.80b87.26±0.71bCK2.61±0.34c1.84±0.43c3.91±0.29c处理1-3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CK,处理2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处理3,但与处理1无显著差异。即A剂按16.2-32.8µg.L-1的使用浓度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CK,A剂按24.5µg.L-1的使用浓度的切口溃烂下降率显著大于A剂按32.8µg.L-1的使用浓度的处理,但与A剂按16.2µg.L-1的使用浓度的处理无显著差异。处理1-3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CK,处理1-2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处理3,处理1与处理2无显著差异。即A剂按16.2-32.8µg.L-1的使用浓度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CK,A剂按16.2-24.5µg.L-1的使用浓度的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显著大于A剂按32.8µg.L-1的使用浓度的处理,但A剂按16.2µg.L-1的使用浓度与A剂按24.5µg.L-1的使用浓度的处理无显著差异。以上试验表明,A剂按16.2-32.8µg.L-1的使用浓度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的效果显著。其中,A剂按24.5µg.L-1的使用浓度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剂白化柴灰的花叶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溃烂下降率、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的效果最好。以上试验还表明,AB剂的配伍效果(表2-3)显著高于AB剂的各单组分的效果(表1),其配伍效果是各单组分效果的一至数倍。由此表明,AB剂的各单组分配伍成AB剂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异丁酸铵具有杀菌、促进细胞代谢的生理作用。6-苄氨基嘌呤能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促进芽原基细胞的分裂,抑制根原基细胞的分裂。3-吲哚乙酸具有促进细胞的分裂,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促进根原基细胞的分裂,以形成侧根、不定根。白化柴灰碱性,在切口处形成碱性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杀菌作用;其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Mg等许多微量元素是细胞代谢全酶之重要辅因子或其组成部分,提高或激活了一些重要的酶反应活性,刺激与促进了切口处细胞的代谢,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等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选用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本剂是A、B剂型,即:A剂由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组成,B剂由白化柴灰组成。本A剂、B剂分别用塑料袋密封包装,A剂置于冰箱中冷藏,B剂置于室内干燥处存放。A剂: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三组分均采用可溶性剂型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杂质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冰箱中冷藏,有效期2年。B剂: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过筛,去掉粗颗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室内常温干燥处存放,可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操作要在避光、阴凉处进行。把A剂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16.2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其后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d后观察记录切口溃烂、根系发生数量的效果为:切口溃烂下降率为94.30%、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为92.07%。60d后观察记录花叶病毒病的效果为:花叶病毒病下降率为92.41%。实施例2:选用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本剂是A、B剂型,即:A剂由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组成,B剂由白化柴灰组成。本A剂、B剂分别用塑料袋密封包装,A剂置于冰箱中冷藏,B剂置于室内干燥处存放。A剂: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三组分均采用可溶性剂型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杂质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冰箱中冷藏,有效期2年。B剂: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过筛,去掉粗颗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室内常温干燥处存放,可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操作要在避光、阴凉处进行。把A剂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24.5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其后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d后观察记录切口溃烂、根系发生数量的效果为:切口溃烂下降率为97.28%、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为93.25%。60d后观察记录花叶病毒病的效果为:花叶病毒病下降率为95.24%。实施例3:选用大丽花块根切割繁殖抗毒愈伤剂,本剂是A、B剂型,即:A剂由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组成,B剂由白化柴灰组成。本A剂、B剂分别用塑料袋密封包装,A剂置于冰箱中冷藏,B剂置于室内干燥处存放。A剂:异丁酸铵、6-苄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组分的重量质量比为15.0:0.5:9.0(三组分均采用可溶性剂型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杂质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冰箱中冷藏,有效期2年。B剂: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过筛,去掉粗颗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室内常温干燥处存放,可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齐切割下来。操作要在避光、阴凉处进行。把A剂放入少量乙醇中温热震荡溶解后,再用水按32.8µg.L-1的浓度稀释(按100%纯度的重量质量计),稀释后马上使用,随配随用。操作在避光、阴凉处进行。用喷雾器对大丽花切割繁殖的切口进行喷雾,重点是切口处一定都要喷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压入B剂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其后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时分进行。30d后观察记录切口溃烂、根系发生数量的效果为:切口溃烂下降率为91.48%、根系发生数量上升率为87.26%。60d后观察记录花叶病毒病的效果为:花叶病毒病下降率为91.27%。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