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鳌蟹,俗称河蟹、大闸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三大淡水水系中,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作为水产品中的珍品,中华绒螯蟹因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的喜食,其中尤以长江水系河蟹最富盛名。目前,全国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面积约1500万亩,年产量约60万吨,年产值约500亿元。通常情况下,池塘养殖的长江水系河蟹在每年9月中旬开始陆续上市,此时大部分河蟹因性腺未完全成熟而体重偏轻,市场供应量较少,导致此时期河蟹市场价格往往居每年市场行情的最高位。如中秋节恰在其中,则河蟹受市场追捧更加强烈,市场价格也将上扬。现今的河蟹养殖模式一般是从每年1-3月投放蟹种开始,至当年9-11月份收获成蟹销售。而蟹种的培育过程是从每年5月投放大眼幼体开始,至次年1-3月收获蟹种出售。蟹种培育与成蟹养殖两个环节相对独立而形成有效衔接。最大程度地使养殖河蟹提前上市,在市场价位最高的时期大量出售,可显著提高河蟹养殖亩产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旨在显著提高河蟹养殖亩产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设计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用于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的池塘;
其次,每年9月上旬,在其他的成蟹养殖池塘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蟹种;
第三,次年1-2月,在成蟹养殖池塘中移栽水草;
第四,2-3月,向成蟹养殖池塘中放养从其他成蟹养殖池塘中获取的蟹种;
第五,3月下旬,开始向成蟹养殖池塘中持续投喂动物性饵料;
第六,4月上旬,开始向养殖池塘投放螺蛳;
第七,8月上旬,开始向养殖池塘增投植物性饵料。
上述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的池塘面积为15-20*667m2/口。
上述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其他的成蟹养殖池塘中投放的蟹种为同年在蟹种培育池中培育所得,蟹种平均规格为140-160只/kg,投放密度为1000-1200只/667m2。
上述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的蟹种的投喂饵料为蒸熟后切碎的冰冻野杂鱼,日投喂量为5.5-6.0kg/667m2,连续投喂60日后终止。
上述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水草种类为轮叶黑藻与伊乐藻,栽种比例为1∶1,栽间距为0.8-1.0m,栽种覆盖率为30%-40%。
上述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蟹养殖池塘中单独放养中华绒螯蟹雌蟹种或雄蟹种,即雌雄分开养殖,要求雌蟹种或雄蟹种规格相近、附肢齐全、活力旺盛、体色明亮,雌蟹种或雄蟹种平均规格为80-100只/kg,放养密度为700-800只/667m2。
上述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的动物性饵料为蒸熟后切碎的冰冻野杂鱼,日投喂量为0.7-0.8kg/667m2,每隔30日投喂量以此基数增加1倍。
上述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螺蛳共投放3次,分别为,4月上旬,投放量130-150kg/667m2,5月下旬,投放量40-60kg/667m2,6月下旬,投放量80-100kg/667m2。
上述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投植物性饵料由重量份为50%-70%的煮熟的玉米粒及重量份为30%-50%的煮熟的番薯混合制成,日投喂量为3.5-4.0kg/667m2,连续投喂25日后终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当年培育的蟹种提前在成蟹养殖池塘中培育,以急剧降低其在原蟹种培育池的密度(约30000只/667m2),同时采用营养丰富的冰冻野杂鱼强化培育,以使其体质显著增强、能量充沛,有利于次年放养成蟹养殖池后第一次蜕壳后的成活率及膨胀率,以此加快其生长速度;在成蟹养殖阶段,全程采用冰冻野杂鱼与螺蛳等动物性饵料,有助于河蟹积累大量能量,增加每一次蜕壳后成活率与膨胀率,以实现其性腺的快速发育,提前上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及功效更易于理解,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提前上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池塘,池塘面积以15-20*667m2/口为佳;
其次,每年9月上旬,在其他的成蟹养殖池塘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蟹种,投放的蟹种为同年在蟹种培育池中培育所得,蟹种平均规格为140-160只/kg,投放密度为1000-1200只/667m2,之后的投喂模式与其中并存的成蟹保持一致,投喂饵料为蒸熟后切碎的冰冻野杂鱼,日投喂量为5.5-6.0kg/667m2,连续投喂60日后终止;
第三,次年1-2月,在养殖池塘中移栽轮叶黑藻与伊乐藻,保持池水15-20cm,采用切茎分段栽插方法,用铁锹挖空插入池底,栽种比例为1∶1,栽间距为0.8-1.0m,栽种覆盖率为30%-40%;
第四,2-3月,向成蟹养殖池塘中放养从成蟹养殖池塘中获取的蟹种,每口成蟹养殖池塘中单独放养中华绒螯蟹雌蟹种或雄蟹种,即雌雄分开养殖,要求雌蟹种或雄蟹种规格相近、附肢齐全、活力旺盛、体色明亮,雌蟹种或雄蟹种平均规格为80-100只/kg、放养密度为600-700只/667m2;
第五,3月下旬,开始向成蟹养殖池塘中持续投喂冰冻野杂鱼,冰冻野杂鱼经高温蒸熟后切碎,高温可杀灭鱼体所可能携带的致病菌及病毒等,防止感染蟹体,初始日投喂量为0.7-0.8kg/667m2,每隔30日投喂量以此基数增加1倍,即4月下旬开始调整为1.4-1.6kg/667m2,5月下旬开始调整为2.1-2.4kg/667m2,6月下旬开始调整为2.8-3.2kg/667m2,7月下旬开始调整为3.5-4.0kg/667m2,8月下旬开始调整为4.2-4.8kg/667m2,9月下旬开始调整为4.9-5.6kg/667m2;
第六,4月上旬,开始向养殖池塘投放螺蛳,共投放3次,分别为,4月上旬,投放量130-150kg/667m2,5月下旬,投放量40-60kg/667m2,6月下旬,投放量80-100kg/667m2,螺蛳是中华绒螯蟹最喜食的活体动物性饵料之一,亦可大量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防止富营养化,调节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草协同共生;
第七,8月上旬,向养殖池塘增投由50%-70%的煮熟的玉米粒及重量份为30%-50%的煮熟的番薯混合制成的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3.5-4.0kg/667m2,连续投喂25日后终止,高温季节辅以蛋白含量低、维生素及各类矿物质含量高的植物性饵料可增强蟹体自身免疫力,有利于其平稳度夏。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以上显示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