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腹脂肉鸡品系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48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低腹脂肉鸡品系的选育方法,组建一个白羽肉鸡基础群,在基础群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选育方法包括如下:针对鸡只的腹脂含量利用闭锁群选育的方法进行选育,低腹脂品系选择腹脂率均值在群体品均值以下的家系个体留种,高腹脂品系选择腹脂率均值在群体品均值以上的家系个体留种,同时兼顾体重和繁殖力性状,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得到腹脂率显著的低于高脂系的低脂系鸡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腹脂肉鸡品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核心群种鸡每年进行两个批次的孵化,第一批次的公鸡全部屠宰,用于腹脂含量的测定,第二批次的公鸡一部分进行腹脂含量测定,剩余部分留种;

2)仔鸡出雏时先淘汰弱雏,对健雏进行性别鉴定,并给每只雏鸡佩戴翅号,翅号能够反应个体的品系、家系信息及性别;

3)仔鸡生长到5周龄时,将出生时性别鉴别错误的个体淘汰;

4)所有的公鸡在0-7周龄时自由采食,7周龄后开始限制饲喂,母鸡前3周自由采食,在4周龄时开始限制饲喂;

5)第一批公鸡7周龄时全部进行称重,然后屠宰,测定每个个体的腹脂重,并根据7周龄体重计算出每个个体的腹脂率;

6)根据家系信息,分别计算出每个全同胞家系和半同胞家系的腹脂率;

7)公鸡初步选择;在7周龄时进行,将第二批所有公鸡全部称重,淘汰发育不好的个体;低脂肉鸡选育时,第二批鸡只选留时,需根据第一批屠宰结果,选择其所在半同胞和全同胞腹脂率均值低于群体均值的家系个体留种;高脂肉鸡选育时,第二批鸡只选留时,需根据第一批屠宰结果,选择其所在半同胞和全同胞腹脂率均值高于群体均值的家系个体留种,留种率为40%-50%;

8)母鸡初步选择:第一批母鸡在16-17周,第二批母鸡在14-15周进行;选择时先淘汰所有发育不好的个体;低脂系肉鸡选育时,根据第一批公鸡屠宰信息,选择半同胞和全同胞腹脂率均值低于群体均值家系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母鸡个体留种;高脂系肉鸡选育时,根据第一批公鸡屠宰信息,选择半同胞和全同胞腹脂率均值高于群体均值家系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母鸡个体留种,留种率为40%-50%;

9)公鸡第二次选择:在13-14周转群时进行,选择时先淘汰体型外貌不好和发育有问题的个体,然后按照其所在家系腹脂率数值排序,低脂系品系选育时,选留其所在家系腹脂率较低的家系个体留种;高脂系品系选育时,选留其所在家系腹脂率较高的家系个体留种,此次留种率为20%-30%;

10)母鸡产蛋性能测定:母鸡23周时上笼,并开始进行个体产蛋性能测定;

11)母鸡第二次选择:根据开产至40周到42周的产蛋性能测定结果,选择产蛋量较高的个体留种,此次留种率为35-40%;

12)公鸡第三次选择:公鸡在40-41周龄时,进行采精情况及精液品质情况检查,选择精液量多、精液品质好的个体留种,此次留种比率为10-12%;

13)公鸡第四次选择:公鸡在40-41周龄时,在公鸡第三次选择中选的个体基础上,按照其7周龄体重进行进一步的选择,高脂系和低脂系均以低于平均体重一个标准差为选择标准,高于此选择标准的个体留种,此次留种率为10-15%;

14)公鸡第五次选择:在公鸡第四次选择中选的个体基础上,按照其所在家系腹脂率进行排序,低脂系按照其所在家系腹脂率由低向高进行选择,高脂系按照其所在家系腹脂率由高向低进行选择,此次留种率为6-8%;

15)母鸡第三次选择:在母鸡第二次选择中选的个体基础上,按照其所在家系腹脂率进行排序,低脂系按照其所在家系腹脂率由低向高进行选择,高脂系按照其所在家系腹脂率由高向低进行选择,此次留种率为25-30%;

16)在42周末,根据公鸡和母鸡的选择结果,按照1:4的比例组建新家系,组建家系时要避开同胞关系的交配,然后进行系谱孵化,繁殖下一世代,本世代公鸡最终留种率为6-8%,母鸡最终留种率为25-30%;

17)重复步骤1-16,经过4个世代选育后,即能够得到腹脂率差异显著的低脂鸡品系和高脂鸡品系,所述的留种率为选留的鸡只除以出雏鸡只乘以100%所得。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