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甜叶菊的浸种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3736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甜叶菊的浸种液。



背景技术:

甜叶菊是菊科草本植物,原产巴拉圭一带,八十年代初我国引种栽培成功,其叶片中甜菊糖苷的甜度是蔗糖300倍以上,被称为是最有开发价值和前途的健康新糖源。甜叶菊为异花授粉植物,种子带浮毛、易带菌,加上种子体积小、活力低等缺点,在甜叶菊早春育苗过程中,甜叶菊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极易受到低温、冷害、高温等逆境影响,造成萌发过程中极易失去发芽力,萌发时间长,发芽率与发芽势降低,出苗不整齐,成苗差,影响甜叶菊大田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甜叶菊的浸种液,可以显著提高甜叶菊种子的发芽率。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甜叶菊的浸种液,所述每公斤浸种液按重量计包括,褐黑素2-10 mg、氯化钙20-30 mg、水杨酸6-10 mg、PEG4000 0.5-0.7 g、硫酸锰2-4 mg、硫酸锌1-3 mg、碳酸钠6-10 mg、硫酸铜1-3 mg、余量为蒸馏水和乙醇。

优选的,所述每公斤浸种液按重量计包括,褐黑素4-8 mg、氯化钙22-28 mg、水杨酸7-9 mg、PEG4000 0.5-0.6 g、硫酸锰2-3 mg、硫酸锌1-2 mg、碳酸钠6-8 mg、硫酸铜1-2 mg、余量为蒸馏水和乙醇。

优选的,所述每公斤浸种液按重量计包括,褐黑素6 mg、氯化钙25 mg、水杨酸8 mg、PEG4000 0.6 g、硫酸锰3 mg、硫酸锌2 mg、碳酸钠8 mg、硫酸铜2 mg、余量为蒸馏水和乙醇。

优选的,所述蒸馏水和乙醇的质量比为(20-30):1.

浸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将氯化钙、硫酸锰、硫酸锌、碳酸钠和硫酸铜加入至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A;

2)将褐黑素、水杨酸和PEG4000溶于适量的乙醇中,得到溶液B;

3)将步骤1)中的溶液A和步骤2)中的溶液B均匀混合,补充蒸馏水至所需重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3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60-80转/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褐黑素、氯化钙、水杨酸、PEG4000 、硫酸锰、硫酸锌、碳酸钠、硫酸铜、蒸馏水和乙醇制备的浸种液的浸泡下,显著提高了甜叶菊种子的发芽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甜叶菊的浸种液,所述每公斤浸种液按重量计包括,褐黑素2 mg、氯化钙20 mg、水杨酸6 mg、PEG4000 0.5 g、硫酸锰2 mg、硫酸锌1 mg、碳酸钠6 mg、硫酸铜1 mg、余量为蒸馏水和乙醇。

优选的,所述蒸馏水和乙醇的质量比为20:1.

浸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将氯化钙、硫酸锰、硫酸锌、碳酸钠和硫酸铜加入至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A;

2)将褐黑素、水杨酸和PEG4000溶于适量的乙醇中,得到溶液B;

3)将步骤1)中的溶液A和步骤2)中的溶液B均匀混合,补充蒸馏水至所需重量。

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30℃。

所述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60转/分钟。

实施例2

一种用于甜叶菊的浸种液,所述每公斤浸种液按重量计包括,褐黑素6 mg、氯化钙25 mg、水杨酸8 mg、PEG4000 0.6 g、硫酸锰3 mg、硫酸锌2 mg、碳酸钠8 mg、硫酸铜2 mg、余量为蒸馏水和乙醇。

优选的,所述蒸馏水和乙醇的质量比为25:1.

浸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将氯化钙、硫酸锰、硫酸锌、碳酸钠和硫酸铜加入至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A;

2)将褐黑素、水杨酸和PEG4000溶于适量的乙醇中,得到溶液B;

3)将步骤1)中的溶液A和步骤2)中的溶液B均匀混合,补充蒸馏水至所需重量。

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40℃。

所述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70转/分钟。

实施例3

一种用于甜叶菊的浸种液,所述每公斤浸种液按重量计包括,褐黑素10 mg、氯化钙30 mg、水杨酸10 mg、PEG4000 0.7 g、硫酸锰4 mg、硫酸锌3 mg、碳酸钠10 mg、硫酸铜3 mg、余量为蒸馏水和乙醇。

所述蒸馏水和乙醇的质量比为30:1.

浸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将氯化钙、硫酸锰、硫酸锌、碳酸钠和硫酸铜加入至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A;

2)将褐黑素、水杨酸和PEG4000溶于适量的乙醇中,得到溶液B;

3)将步骤1)中的溶液A和步骤2)中的溶液B均匀混合,补充蒸馏水至所需重量。

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50℃。

所述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80转/分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