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吸式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0940发布日期:2018-06-06 00:3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吸式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一次性完成对水稻的精确播种作业的一种气吸式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因此水稻在兵团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精量播种是其实施全程机械化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水稻的精确播种作业所用的铺膜播种机主要采用机械式半精量穴播器。

但是这种穴播器存在排种精度低、播种稳定性差的问题,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效率很低,不适宜大范围种植,种种弊端决定了人工种植水稻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工种植水稻时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吸式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气吸式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包括下支架,下纸带匀速进给装置,链传动系统,上支架,下纸带压穴装置,无级调速电机,雾化喷胶装置,同步带,气吸滚筒精播装置,真空器,上纸带进给装置,种带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纸带在匀速进给装置的驱动下匀速喂入水平输送的同步带,经过下纸带压穴装置压制成穴后继续匀速运动,同时在承种区内完成黏合剂的喷刷;纸带运行至排种区时,种子在弹齿式清种机构的作用下,落到承种区内;上纸带在其匀速进给装置的作用下覆盖于下纸带之上;最后,上、下纸带被压合棍压合,完成种子的定粒定位精播和纸带封种过程。

下纸带匀速进给装置结构包括支架,轴承座,摩擦轮,托架,纸带,滑轮组,其特征在于:下纸带匀速进给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匀速、连续进给纸带,保持纸带的进给速度与同步输送带一致。

气吸滚筒结构包括左密封盖,负压室,左空心轴,负压均匀管,右空心轴,负压消除装置,滚筒,右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在滚筒内对应的窝眼处加工周向环槽并使之与窝眼截交成细长距型孔作为吸孔;内弹齿位于环槽内,工作时吸孔吸牢窝眼内的种子逆时针旋转,位于排种处的弹齿的一端(呈V型)依靠弹齿的微张力在环槽内滑动,当窝眼转至排种处时,弹齿的V 型端进入吸孔并由内向外轻推种子,使种子克服吸孔的吸力脱离窝眼,完成定位排种的同时又对吸孔进行一次清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气吸式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一次性完成精确播种等作业,具有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结构紧凑、移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下纸带匀速进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气吸滚筒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下支架,2.下纸带匀速进给装置,3.链传动系统,4.上支架,5.下纸带压穴装置,6.无级调速电机,7.雾化喷胶装置,8.9.同步带,10.气吸滚筒精播装置,11.真空器,12.上纸带进给装置,13.种带裁剪装置。

图2中14.支架,15.轴承座,16.摩擦轮,17.托架,18.纸带,19.滑轮组。

图3中20.左密封盖,21.负压室,22.左空心轴,23.负压均匀管,24.右空心轴,25.负压消除装置,26.滚筒,27.右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包括下支架,下纸带匀速进给装置,链传动系统,上支架,下纸带压穴装置,无级调速电机,雾化喷胶装置,同步带,气吸滚筒精播装置,真空器,上纸带进给装置,种带裁剪装置,其中下纸带在其匀速进给装置的驱动下匀速喂入水平输送的同步带(8),经过下纸带压穴装置(5)压制成穴后,随同步带向气吸滚筒精播装置(10)继续匀速运动,同时在下纸带的承种区内完成黏合剂的喷刷;当纸带运行至气吸滚筒式精播装置(10)下方的排种区时,种子在弹齿式清种机构的作用下,沿着导种装置落到承种区内;然后,上纸带在其匀速进给装置(12)的作用下覆盖于下纸带之上;最后,上、下纸带被压合棍压合,完成种子的定粒定位精播和纸带封种过程。

在图2包括支架,轴承座,摩擦轮,托架,纸带,滑轮组,其中下纸带匀速进给装置必须满足2 个要求: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匀速、连续进给纸带(18);保持纸带(18)的进给速度与同步输送带一致;该装置的主动轮为摩擦轮(16),其线速度与同步带等同;纸带(18)依靠自身重力沿托架(17)斜面产生下滑力,使纸带始终保持与摩擦轮接触,当摩擦轮以一定的转速匀速旋转时,通过摩擦力实现下纸带与水平输送带同步。

在图3包括左密封盖,负压室,左空心轴,负压均匀管,右空心轴,负压消除装置,滚筒,右密封盖,其中气吸滚筒(26)能够高效、精确地从种箱中分离出种子,同时又能依次将种子准确、快速排出,而且能够解决排种器吸孔堵塞问题,尤其是在精播包衣与催芽的水稻种子时,吸孔堵塞严重,空穴率过高的问题,在滚筒(26)内对应的窝眼处加工周向环槽并使之与窝眼截交成细长距型孔作为吸孔;内弹齿位于环槽内,工作时吸孔吸牢窝眼内的种子逆时针旋转,位于排种处的弹齿的一端(呈V型)依靠弹齿的微张力在环槽内滑动,当窝眼转至排种处时,弹齿的V 型端进入吸孔并由内向外轻推种子,使种子克服吸孔的吸力脱离窝眼,完成定位排种的同时又对吸孔进行一次清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