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提纯复壮和筛选有益变异的方法,属于作物育种学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口粮消费排在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的第二位,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近5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36000-37000万亩之间,总产量维持在1.2亿吨左右,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近50年来,小麦总产和单产均提高了5倍多,小麦品种改良对于小麦单产的提高起到了显著作用。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其混杂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剩余变异,二是机械混杂,三是基因突变。为充分发挥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减少在大田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混杂、天然杂交等因素,造成品种种性变劣、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等影响,必须加强品种的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工作,确保小麦种子质量要求。
在小麦新品种推广初期,在品种育成初期的原始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剩余变异,一方面为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进度,需要提供纯度较高的种子;另一方面,针对该品种存在的性状弱点,可以从其原始群体的剩余变异中,筛选出保留该品种优点,在一些性状有所改良,产量潜力更大、稳产性更好的新材料。
提纯是去伪存真,去杂选纯;复壮是生产与精选优质种子,即在保证种子的品种特性的前提下,生产与精选饱满、干净、干燥、发芽率高和发芽势强的优质种子,以保证种子的播种质量(耿志训等,关于小麦品种提纯复壮效果的研究,种子世界,1983,13-15)。提纯复壮是为了较好地保持小麦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使其在生产上得到较长时间的应用。
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多种小麦种子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方法,主要有三圃制、两圃制、一圃制、株系循环法、四级繁育程序、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穆培源等,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现状,新疆农垦科技,2002,5:20-24;秦起旺,一圃制繁育小麦良种,农业科技通讯,1980,6:7;聂丽红等,小麦原种“二圃制”循环制种技术,2012,9:15-16;陆作楣等,论株系循环法,种子,1999,4:3-5,8;张万松等,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中国农业科学,1997,30(2):27-32;王春平等,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在小麦良种繁育中的应用,河南农业科学,1999,7:5-6;姜书贤等,一圃三级小麦种子生产技术及其应用,麦类作物学报,2000,20(3):95-97)。三圃制经过一次单穗(株)选择,一次分系比较,实现优中选优,适于在品种退化较严重或品种原始群体变异类型较多的情况下采用;由于该方法生产周期长,进行两次选择,容易发生遗传漂移和性状转移。两圃制由三圃制简化而来,与三圃制相比,少了穗(株)系圃,该方法的穗行圃不进行单收单脱,只是严格去除杂行,然后对当选穗行混合收获脱粒,比较适合对纯度较高、性状稳定的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不适合种子纯度较差或性状分离严重的品种。一圃制的技术特点可以概括为“单粒点播,分株鉴定,整株去杂,混合收获”,该方法适合品种性状稳定、纯度高的品种进行快速扩繁,由于只经过一次田间去杂,选择强度较小,不适合性状分离和混杂严重的品种。株系循环法的特点是经过第一轮的单株和株行选择后,在每个当选株系中留出一部分植株作为一下年的株系材料,其余植株混合用来繁殖原种,依此循环,相对于选择单穗或穗行,选择单株或种植株行,田间工作量较大,也易导致株间混杂。四级繁育程序由贮藏保存的育种家种子开始,按稀播技术依次种植成原原种圃、原种圃、良种田,经几个世代重复繁殖而成,该方法的核心是育种家种子,因而育种家种子的数量有时满足不了生产用种的需求,同时选择压力较小,对纯度较差的品种进行提纯,效果不理想。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从育种者种子开始,选择遗传性状稳定、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的单穗设立穗行圃,根据品种生物学特性,在全生育期严格去除育种者种子中的分离行、变异行和混杂行,成熟时在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的众多穗行内选择单穗,用于下一年穗行圃,其他穗行种子混收后用于点播繁殖,生产原原种,该方法将循环选择与重复繁殖两种良种繁育路线相结合,具有省工省时、提高繁殖系数等优点;该技术以穗行作为“保种圃”,每667m2保证有1000个左右穗行,虽然保留了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种性,但在单穗的选择和淘汰方面,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一些以单穗选择、建立穗行圃为基础,其中单穗选择是在品种繁殖田、穗系圃中选择典型单穗,或者在众多的穗行内选择单穗,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田间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选择的田间工作量相对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小麦品种提纯复壮和筛选变异的方法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以小麦品种提纯复壮和筛选变异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麦品种提纯复壮和筛选变异的方法,包括逐年筛选,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年筛选:
1)从小麦品种的原始群体中选择退化小穗数少于2个的优异典型单穗,单穗脱粒后,对籽粒性状进行评价,淘汰籽粒不饱满、有病粒的单穗,当选单穗种成穗行圃;
2)在穗行圃中,从苗期至成熟期,去除与育成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差异明显、综合农艺性状较差的穗行,保留与育成品种主要特征特性有明显区别、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优异穗行;
3)成熟后,按照穗行收获整行单穗,根据病小穗有无、退化小穗数、穗长度等指标,淘汰有病小穗、退化小穗数大于2个、穗长较短的劣质单穗后,获得80~120个优良单穗,再分别单穗脱粒后,淘汰有病粒、籽粒不饱满的单粒,作为相应的初级穗系;
4)经过以上3个步骤淘汰的穗行圃种子混收脱粒后作为原原种种子,下一年进行原种生产;
第二年筛选:
第一年获得的各初级穗系按照不同穗系单穗种成穗行圃,重复第一年的第2步骤,收获成熟时,收获2-5个穗行的全部单穗,重复第一年的第3步骤和第4步骤,分别获得新的穗行圃穗系和原原种种子;
第三年及以后,依次以上一年获得的穗行圃穗系单穗种成新的穗行圃,并重复第二年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以穗系穗行圃为核心、以单穗→穗行→穗系→穗行→单穗为循环路线的品种提纯复壮和筛选变异的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其主要特点为:
1、以单穗选择为基础,易于田间选择、收获、脱粒、籽粒考种、田间种植,减少机械混杂;
2、以单穗→穗行圃→穗系穗行圃为循环路线,在穗系穗行圃中选择穗行,按单穗再进行考种,相对于选择单株、在繁殖田或穗系圃中选择单穗,或在穗行圃的众多穗行中选择单穗,操作更为简单,更易于优中选优、去除混杂、发现有益变异;
3、根据生产用种需求,便于增加或减少穗系穗行圃中收获穗行的数量,安排下一年的原原种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小麦品种提纯复壮和筛选变异的方法流程图。图中路径①为选优路径;路径②为原原种生产;路径③为发现新的变异类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宁麦13号的原原种生产
宁麦13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麦品种(钱存鸣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13的选育与应用,江苏农业科学,2006,5:36-37),是目前江苏省淮南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第一年:
在宁麦13原始群体中选择典型单穗18000个,去除退化小穗数超过2个的单穗,脱粒后淘汰籽粒不饱满、有病粒的单穗,当选12800个单穗种成穗行圃。穗行圃种植在每块长为75米、宽为50米的试验田中,穗行行长1.6米,行距27厘米,每块试验田内四周有40厘米宽、30厘米深的排水沟;在宽的方向每隔7.7米挖一条排水沟,宽幅为7.7米地块内,设置4条穗行,2个宽为50厘米的走道,1个宽为30厘米的间隔道(1.6米×4 + 0.5米×2 + 0.4米 = 7.7米)。
在穗行圃中,从苗期至成熟期,淘汰综合性状差和非典型的穗行156个。选择了综合性状优异且具有宁麦13典型性状的穗行220个,收获时分穗行收割,在脱粒时淘汰退化小穗数超过2个的单穗,再按穗行分穗脱粒,室内考种后,共获得单穗19000个,平均每个穗行经选择后获得优良单穗90个左右。然后,将剩余的穗行混收,获得宁麦13原原种约4500公斤。
第二年:
将中选的220个穗行的19000个单穗,按穗行种植成穗系(初级穗系穗行圃)。经过生育期间的系统观察和最后的室内种子评价,选择结果如下:(1)决选出生长整齐,穗大而又典型的宁麦13穗行圃穗系50个,在每个穗系中选择2-5个穗行,收获穗行220个,收获时分穗行收割,在脱粒时淘汰穗部性状(根据退化小穗数、病害有无)差的单穗,再按穗行分穗脱粒,经室内考种后,当选单穗20000个,作为宁麦13进一步提纯复壮的基础材料。(2)淘汰了长势差,长相不典型的穗系19个。(3)在去除长势差、长相不典型的19个穗系后,将剩余穗系,实行混合收获脱粒,此种子为宁麦13的原原种,约为4000公斤。
第三年及以后:
将第二年决选出的50个穗行圃穗系的20000个单穗,按穗行种植成穗行圃穗系,再按上述步骤进行循环选择和淘汰。本发明提供的提纯复壮后的原原种种子保留了小麦品种宁麦13的优良性状,而不断筛选变异的过程,会获得性状更加优异的新种质或新品种。
本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唯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