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植被生长基质条件再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749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质边坡植被生长基质条件再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边坡绿化,还没有统一规范,更没有明确的监理范围与预算定额。因此,边坡绿化工程从设计开始,直到业主、监理、施工等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边坡绿化技术的了解都十分有限,概念都十分模糊不清,甚至还发生了一些十分惨重的工程实例。边坡绿化能起到保护土地、生态、景观等作用。对于边坡绿化,一般方法是植被混凝土边坡绿化方法和边坡顶部、底部种植藤类植物的方法。目前,在面对岩质边坡绿化植被生长基质再造困难的问题,仍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质边坡植被生长基质条件再造方法,解决对岩质边坡绿化植被生长基质再造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效果如下:

岩质边坡植被生长基质条件再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岩质边坡上按照与坡面法线夹角10°内的方向选位钻孔;

2)在钻孔底部填装碎石厚度25-35cm;中间填装沙土厚度25-35cm;表层填装腐殖土厚度45-55cm;将植被根部种植在腐殖土中。

按上述方案,所述植被为沙地柏、铺地柏、爬山虎的任意一种或者混合。

按上述方案,孔径为45-55mm,孔深为0.95~1.25m,孔距为1-1.4m,排距为1.3-1.5m。

按上述方案,距孔口20cm内进行扩孔处理;扩孔后为孔径为80-120mm。

按上述方案,钻孔方向与坡面法线夹角为10°。

钻孔是为了给植物的生长、根系延伸和充足的基质条件提供空间,而且所选取的孔网参数,是考虑到既不能破坏岩质边坡的自身稳定性,也要满足植物自身正常生长的空间和生长基质的需要。钻孔采用直径为50mm的钻头,在距孔口约20cm处进行扩孔处理,孔径扩成约80-120mm,方便植物正常生长,且方便施工。

由于岩质边坡,生长条件恶劣,一般的大型植物很难生长,只能选择小型的灌木或者藤蔓类植物,且还必须特别耐干旱和贫瘠。

底部碎石是为了蓄水,中间沙土是为了给植物根系发展提供足够空间,表层腐殖土是为了给植物生长提供所需养分;定期维护减少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而导致的死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解决了对岩质边坡绿化植被生长基质再造困难的问题,通过对岩质边坡种植一些耐贫瘠、干旱的攀爬植物来实现对岩质边坡的绿化,能起到净化和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的作用,还可以减缓岩质边坡的自然风化速度,对于边坡上自然脱落的岩石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砸伤他人,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有造价低廉,绿化效果好,安全性较高,一次建成长期使用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按照孔径Φ=50mm,孔深L=1.1m,孔与坡面法线约成10°,孔距a=1.2m,排距b=1.4m,在距孔口20cm处将孔口直径扩成100mm,采用梅花形(三角形)方式来钻取相应的孔。

在钻好的孔里面按照本发明设计填装方式,依次装入30cm的碎石,30cm的沙土,和50cm的腐殖土,然后在腐殖土层中插入铺地柏的幼苗,洒水。

当种植完之后,每隔半个月定期洒水,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做好相关记录,两个月之后,不时过来看看生长状况即可。

生长情况介绍:种植铺地柏完幼苗半个月之后,幼苗存活率达到90%,除个别光线不好的地方出现幼苗枯萎或者长势不好外,其余幼苗生长状况良好,然后洒水并对长势不好的幼苗施肥;一月后,幼苗存活很好,长势也比较茂盛,洒水;两个月后,幼苗都正常生长,长势茂盛。

实施例2

按照孔径Φ=50mm,孔深L=1.2m,孔与坡面法线约成15°,孔距a=1.15m,排距b=1.3m,在距孔口30cm处将孔口直径扩成100mm,采用梅花形(三角形)方式来钻取相应的孔。

在钻好的孔里面按照本发明设计填装方式,依次装入30cm的碎石,30cm的沙土,和60cm的腐殖土,然后在腐殖土层中插入沙地柏的幼苗,洒水。

当种植完之后,每隔半个月定期洒水,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做好相关记录,两个月之后,不时过来看看生长状况即可。

生长情况介绍:种植完沙地柏幼苗半个月之后,幼苗存活率达到85%,除个别光线不好的地方出现幼苗枯萎或者长势不好,其余幼苗生长状况良好,然后洒水并对长势不好的幼苗施肥;一月之后,幼苗存活很好,存活率达95%,长势也比较茂盛,洒水;两个月后,幼苗都正常生长,长势茂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