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栽培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6984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培育装置,具体为猕猴桃栽培模型。

背景技术:
猕猴桃起源于中国,在新西兰等国家被驯化栽培,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倍受欢迎,是新西兰等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驱开始探索猕猴桃产业,尤其是近年来,全国猕猴桃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据FAO统计,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14万公顷,产量超过114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猕猴桃长期存在着高度依赖于劳动力,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等问题,这主要根源于我国猕猴桃的种植管理水平仍然低下。提高猕猴桃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的关键在于优化架型和树形结构,架型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猕猴桃的树形结构要求,本文将二者统称为“模型”。在以往的树形结构中,都疏漏了对当、次年结果母枝分级管理的重视,其配套的架型,如篱笆架、“T”型架、平顶棚、小棚架等也疏漏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猕猴桃生长过程中,两类结果母枝互相盘绕、交织,不利于(半)自动化修剪设备操作,导致高度依赖于人工,修剪效率低,误伤大,对于大型园区甚至会出现因劳动力缺乏而来不及修剪,从而错过修剪管理的黄金时节;次年结果母枝凌乱生长,缺乏统一调控,长势较弱,强弱不一,难以维持来年的各条结果母枝的长势均衡,从而难以得到一致性高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标准化程度、提高产品品质及其一致性的优质高效新模型,可广泛应用猕猴桃生产园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猕猴桃栽培模型,包括树形结构和架型结构;树形结构包括一级枝蔓为主蔓,二级枝蔓为侧蔓,三级枝蔓为当年结果母枝,四级枝蔓为次年结果母枝;架型结构包括立杆、结果层和牵引设施;立杆为重力杆,支撑结构层和牵引设施。其中,结果层为网平面,包括一级拉线为纵向主线,用于支撑二级枝蔓;二级拉线为横向主线,用于支撑三级拉线;三级拉线为辅线,与一级拉线平行,用于支撑三级枝蔓。牵引设施位于结果层上方,包括支撑杆、顶拉线和分向杆;支撑杆安装在立杆上,支撑杆顶部安装有定滑轮,所述的分向杆上方为悬挂丝,悬挂丝上端连接悬挂环,悬挂环穿在顶拉线上;分向杆两端通过牵引环分别连接牵引绳;顶拉线两端连接升降线,升降线通过定滑轮转向;牵引绳用于牵引四级枝蔓,悬挂丝用于承载单条四级枝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猕猴桃栽培模型,其中树形结构强调了对次年结果母枝的管理,一则提高了次年结果母枝的质量,二则提高了当年果实的品质,三则提高了冬季修剪和绑蔓等作业效率。按照该树形结构的配置,选用夏梢作为次年结果母枝。猕猴桃具有顶端优势的特性,其顶端如同一个“泵”,可以拉动植物营养向上运输,在总量上,可以提高植株对土壤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当水分和矿质元素运输到结果面的分叉处,在重力势能和顶端“泵”的双重作用下,一部分进入当年结果母枝,补充其在座果关键期的内需;另一部分则继续向顶端运输,使次年结果母枝的长势更旺。同时,次年结果母枝积累的有机物质除供自身生长外,部分会因重力势能回流到当年结果母枝和主蔓、侧蔓中,从而提高当年果实的品质和主蔓、侧蔓的强度。次年生结果母枝斜向上沿着牵引绳生长的角度约为60度,一则利用植物顶端优势,二则综合利用光合作用,三则减少次年绑蔓折枝风险。由于新树形结构层次分明、条例清晰,修剪和绑蔓等操作均可以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工依赖。该架型结构适应了上述树形结构的要求。立杆为基础杆,支撑结果层和牵引设施。结果层为当年挂果层,三级拉线构成的网平面可支撑当年挂果。牵引设施牵引次年结果母枝生长,可将当年结果母枝、次年结果母枝分层管理,提高枝蔓的一致性,提高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猕猴桃栽培模型,包括树形结构和架型结构;树形结构包括一级枝蔓L1为1条主蔓,二级枝蔓L2为2条侧蔓,三级枝蔓L3为16条当年结果母枝,四级枝蔓L4为16条次年结果母枝;架型结构包括立杆G、结果层J和牵引设施;立杆G为重力杆,支撑结构层J和牵引设施;结果层J为网平面,包括一级拉线X1为纵向主线,用于支撑二级枝蔓L2;二级拉线X2为横向主线,用于支撑三级拉线X3;三级拉线X3为辅线,与一级拉线X1平行,用于支撑三级枝蔓L3;牵引设施位于结果层J上方,包括支撑杆Q1、顶拉线Q3和分向杆Q7;支撑杆Q1安装在立杆G上,支撑杆Q1顶部安装有定滑轮Q2,所述的分向杆Q7上方为悬挂丝Q6,悬挂丝Q6上端连接悬挂环Q5,悬挂环Q5穿在顶拉线Q3上;分向杆Q7两端通过牵引环Q8分别连接牵引绳Q9;顶拉线Q3两端连接升降线Q4,升降线Q4通过定滑轮Q2转向;牵引绳Q9用于牵引四级枝蔓L4,悬挂丝Q6用于承载单条四级枝蔓L4。立杆G为基础杆,支撑结果层J和牵引设施,受力大,采用12×12×300cm钢混结构,每条杆用混凝土纵向凝入4根直行钢筋和横向凝入3根环形钢筋;在距离地面180cm处设“十”字穿线孔,供一级拉线X1和二级拉线X2穿过,杆顶端设插槽,供支撑杆Q1自由插入。结果层J采用分级拉线:一级拉线X1为纵向主线,采用粗钢丝;二级拉线X2为横向主线,采用粗钢丝;三级拉线为辅线,采用次粗钢丝。支撑杆Q1支撑整套牵引设施,采用粗空心不锈钢;定滑轮Q2常年暴露于风雨中,采用不锈钢;顶拉线Q3挂载其它牵涉设施并承载次年结果母枝,采用粗钢丝;升降线Q4随定滑轮转向,使用时处于“空载”状态,采用柔软抗风雨粗尼龙线;悬挂环Q5在顶拉线上滑动磨耗,采用不锈钢环;悬挂丝Q6采用承载单条次年结果母枝,采用次粗钢丝;连接分向杆Q7将牵引绳Q9分向两侧,采用细空心不锈钢;牵引环Q8采用普通不锈钢环;牵引绳Q9每年更新,采用抗风雨细尼龙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