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对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塑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122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大豆对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塑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鉴定试验工具,具体为一种大豆对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塑钵。



背景技术: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病原物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自从1899年在我国东北发现以来, 相继在世界范围内报道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和危害, 如美国、巴西、前苏联和日本等大豆主产国都有大面积的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北京和江苏等省市均有发生。一般会造成产量损失为5-10%,严重发生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经济损失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6.2亿美元以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传播途径多, 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通常采用轮作、施药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其中种植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而通过抗病鉴定筛选抗源则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

大豆对胞囊线虫病的抗性鉴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病圃自然感病鉴定法,另一种是塑钵鉴定法。病圃鉴定就是将大豆种子种植在病圃中,待发病时调查根系大豆胞囊线虫数量。塑钵鉴定法是将含有一定数量大豆胞囊的病土装入塑钵内,将大豆种子种植在其中,让其生长发育。或塑钵装入无菌土后,将3-5天的大豆苗移至钵中,再等幼苗生长3天后,接种配置好的胞囊线虫卵悬浮液(2000个/ml)。两种方法均是要在大豆幼苗发病时期,调查根系大豆胞囊线虫数量,评价其抗性。这就需要将大豆苗连根拔起,轻轻抖掉或用水冲洗掉根系上的土粒,然后调查根系着生的线虫胞囊数。根据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划分标准,确定为抗病的植株需要进行移栽到田间,以便成熟后收获种子。

例如专利号为201310592034X公开的一种在大豆抗胞囊线虫研究中抗病植株移植方法,提到了塑料钵柱的准备方法:将厚0.1mm的透气性塑料膜裁为宽26cm,高22.5cm的小块,用订书机将其制成高22cm,宽11cm的塑料袋。这种普通的塑钵构造非常简单,放入泥土后可以形成圆柱形。普通的圆形塑料钵,虽然观察容易,但是太软,不利于取放,尤其不利于独立放置。在一个苗床内,要放置大量的圆形的塑料钵,塑钵之间紧密放置后,互相挤压形状变得不规则,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塑料钵都是一次性的,无法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普通塑钵存在的使用不便,观察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大豆对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塑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豆对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塑钵,结构由可收缩的框架以及透明塑料布组成,所述的框架包括收缩环,在收缩环上设有六个横杆,横杆一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套接在收缩环上,横杆另一端活动连接竖杆,在相邻的竖杆之间设有圆周透明塑料布,在两个相邻的横杆之间设有圆底透明塑料布,所述的圆周透明塑料布的宽度和横杆长度一致,所述的圆底透明塑料布为正三角形,边长和横杆长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这种尺寸设计,保证了框架撑开以后,形成一个稳定的正六边形柱体。所述的收缩环直径1cm,可以兼做透气透水孔。本实用新型可以循环利用,可以单独放置不倒塌,可以并列放置,节约空间。形状规则可以使根系生长更均匀。上面的根系胞囊数量更能体现试验内容。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可以将泥土清洗干净然后折叠起来,使体积变小,以备下一年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极大提高试验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3的折叠状态图;

图5为图3的折叠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排列使用状态图;

图中:1-竖杆;2-横杆;3-圆周透明塑料布;4-收缩环;5-圆底透明塑料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意,一种大豆对胞囊线虫病抗性鉴定塑钵,结构由可收缩的框架以及透明塑料布组成,所述的框架包括收缩环4,在收缩环4上设有六个横杆2,横杆2一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套接在收缩环4上,横杆2另一端活动连接竖杆1,在相邻的竖杆1之间设有圆周透明塑料布3,在两个相邻的横杆2之间设有圆底透明塑料布5,所述的圆周透明塑料布3的宽度和横杆2长度一致,所述的圆底透明塑料布5为正三角形,边长和横杆2长度一致。

如图3、4、5所示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架可以收缩,如图6所示意,本实用新型为正六边形的柱体,组合起来使用,可以使单位面积上放置更多的数量,提高试验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