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保水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773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物理保水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保水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相当比例的软性透水性下垫面被不透水表面所覆盖,雨水径流量增加。如今的城市河道水体,多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更加艰巨。因此,逐步从较单纯的工程排水向生态排水方向发展,不仅在污水处理中要贯彻生态理念,在雨水排水方面也应该提倡生态理念,两者并驾齐驱是一种离线的发展趋势。

另外,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又因为沙漠和戈壁极易渗透和挥发,植被的灌溉用水量也相当大。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保水的种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实现生态排水且适用于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植被种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理保水种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理保水种植装置,包括保水种植本体,所述保水种植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过滤层、滤水框和储水支撑结构,所述过滤层与种植层之间具有保水层。

所述储水支撑结构为拼接式的雨水收集模块,且所述雨水收集模块为注塑成型。所述过滤层为砾石层,所述种植层包括砂土层。

所述砂土层上方具有枯叶层。

所述滤水框为带有若干通孔的框体或板体,所述储水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滤水框。

为了便于移动和模块化安装、拆卸,还包括容器,所述保水种植本体位于所述容器内。

所述容器内还设有浇灌设备和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控制所述浇灌设备。采用浇灌设备后,可以对雨水收集模块的液位线进行调节,以利于植被的种植。当液位线过低时,可以从外部供水,以补充雨水收集模块内的水量;当液位线过高时,可以向外排水,以防止水位过高而影响植被生长。

所述保水种植本体还具有喷头或滴管,所述喷头或滴管与所述浇灌设备连通。当雨水收集模块内的雨水较少时,可以通过喷头或滴管对植被实施喷灌,保证植被的灌溉量。

所述容器上方具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物理保水种植装置,可以过滤雨水并收集储存,又能满足种植植被的需求,实现了生态排水;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同样可以蓄雨水保水,实现植被的种植,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物理保水种植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物理保水种植装置中的雨水收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物理保水种植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物理保水种植装置中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物理保水种植装置中的另一种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砂土层,2、砾石层,3、滤水框,4、雨水收集模块,5、保水层,6、枯叶层,7、容器,7-1、提手,8、浇灌设备,9、电气控制柜,10、喷头或滴管,11、植被,12、隔板,12-1、开口,h、液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物理保水种植装置,包括保水种植本体,所述保水种植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过滤层、滤水框3和储水支撑结构,所述储水支撑结构为雨水收集模块4,所述过滤层与种植层之间具有保水层5。所述储水支撑结构为拼接式的雨水收集模块4,且所述雨水收集模块4为注塑成型。作为优选,为聚丙烯注塑成型。

所述过滤层为砾石层2,所述种植层包括砂土层1,砂土层1上方具有枯叶层6。

所述滤水框3为带有若干通孔的框体或板体,类似于筛子,可以过滤较大的杂质,所述储水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滤水框3。所述保水层5采用吸水材料,用 于保持水分。

为了便于移动和模块化安装、拆卸,还包括容器7,保水种植本体位于所述容器7内,容器7上方具有提手7-1。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容器7内还设有浇灌设备8和电气控制柜9,所述电气控制柜9控制所述浇灌设备8,且浇灌设备8与电气控制柜9位于所述保水种植本体的同一侧。所述保水种植本体还具有喷头或滴管10,所述喷头或滴管10与所述浇灌设备8连通。喷头或滴管10露出于枯叶层6和砂土层1,对植被11喷灌。电气控制柜9与保水种植本体之间通过隔板12隔离,如图6、7所示,隔板12上可以开设若干开口12-1,保水种植本体内的雨水收集模块4中的水可以流到隔板12外,又能使隔板12外的水流到雨水收集模块4中,隔板12上还可以设置溢流口,防止水位过高而影响到电气控制柜9。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