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氏肿腿蜂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797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氏肿腿蜂培养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养殖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氏肿腿蜂培养箱。



背景技术:

管氏肿腿蜂是我国防治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特别是个体较小的天牛的防治。近几年,该虫也应用于防治一些重要的中大型天牛幼虫的幼龄阶段,因此生产上需要大量管氏肿腿蜂用于生物防治。但是目前繁殖管氏肿腿蜂是通过人工采集自然寄主青杨天牛幼虫在实验室内完成的,成本高,限制了繁蜂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接种好的管氏肿腿蜂需要放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每日检测,及时取出发霉的寄主幼虫,培养过程中定期进行消毒、换气,每天早、午、晚各换气10min-20min,繁殖出来的肿腿蜂暂时不使用的,需要放入设定温度为2-5℃冰箱或冷库中低温保存,但是培养室只适合大批量进行管氏肿腿蜂的培养,实验用管氏肿腿蜂数量少,如果放置于培养室内培养,所占用的实验器材大,为保证培养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耗费的电能多,且培养出的管氏肿腿蜂不用的还需要使用冰箱存储,这样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工作量大、培养的效果不佳。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合管氏肿腿蜂培养的装置,使其能培养小部分的管氏肿腿蜂,减少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氏肿腿蜂培养箱,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繁殖效率高和繁殖条件好的优点,将虫瘿与待产卵的雌蜂置放于试管内,将试管放置于繁蜂架上,使用棉球将试管口堵住,再将繁蜂架置于恒温箱内部,控制温度在26℃、湿度在70%RH左右,使管氏肿腿蜂的繁殖率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管氏肿腿蜂培养箱包括恒温箱、繁蜂架、试管、棉球,所述的恒温箱包括显示屏、按键、紫外灯、红外灯、透气孔、安装架、硅胶密封条、排气孔、透明玻璃板、凹槽、开关门、控制层、基底、放置箱,所述的控制层上安装有显示屏、按键,放置箱上部与控制层相连,放置箱下部与基底相连,放置箱内顶壁上安装有紫外灯、红外灯,放置箱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放置箱的左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架,放置箱的右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架,放置箱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气孔,放置箱的前壁口上设置有硅胶密封条,放置箱与开关门相连,开关门上设有凹槽,开关门上安装有透明玻璃板,凹槽与设置在放置箱前壁口上的硅胶密封条对应设置;所述的繁蜂架安装于安装架上,繁蜂架上设置有试管,试管的端部设置有棉球,所述的恒温箱内设有数字温度传感器和数字湿度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数字湿度传感器均与显示屏信号连接。

所述的基底内设置有与排气孔对应设置的排气扇。

所述的放置箱左侧壁上设置的安装架为两个,放置箱右侧壁上设置的安装架为两个。

所述的按键的数目为两个,一个与红外灯电连接,另一个与紫外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繁殖效率高和繁殖条件好的优点,将虫瘿与待产卵的雌蜂置放于试管内,将试管放置于繁蜂架上,使用棉球将试管口堵住,再将繁蜂架置于恒温箱内部,控制温度在26℃、湿度在70%RH左右,使管氏肿腿蜂的繁殖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恒温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繁蜂架及试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恒温箱、2-显示屏、3-按键、4-紫外灯、5-红外灯、6-透气孔、7-安装架、8-硅胶密封条、9-排气孔、10-透明玻璃板、11-凹槽、12-开关门、13-控制层、14-基底、15-繁蜂架、16-试管、17-棉球、18-放置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氏肿腿蜂培养箱,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管氏肿腿蜂培养箱包括恒温箱1、繁蜂架15、试管16、棉球17,所述的恒温箱1包括显示屏2、按键3、紫外灯4、红外灯5、透气孔6、安装架7、硅胶密封条8、排气孔9、透明玻璃板10、凹槽11、开关门12、控制层13、基底14、放置箱18,所述的控制层13上安装有显示屏2、按键3,所述的恒温箱内设有数字温度传感器和数字湿度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数字湿度传感器均与显示屏2信号连接,数字温度传感器和数字湿度传感器探测出恒温箱1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显示于显示屏2上,放置箱18上部与控制层13相连,放置箱18下部与基底14相连,所述的基底14内设置有与排气孔9对应设置的排气扇,用于尽快排出恒温箱1内的湿气,放置箱18内顶壁安装有紫外灯4、红外灯5,紫外灯4用于对繁蜂的试管16进行紫外线杀菌消毒,红外灯5用于提高恒温箱1内部的温度,放置箱18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6,放置箱18的左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架7,透气孔6可以保证试管16内部的管氏肿腿蜂正常的呼吸作用,放置箱18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架7,安装架7用于固定繁蜂架15,放置箱18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气孔9,所述的放置箱18右侧壁上,左侧壁上设置的安装架7的个数均为两个,便于繁蜂架15的安装,排气孔9用于排出恒温箱1内部的湿气,放置箱18的前壁口上设置有硅胶密封条8,放置箱18与开关门12相连,开关门12上设有凹槽11,开关门12上安装有透明玻璃板10,凹槽11与设置在放置箱18前壁口上的硅胶密封条8对应设置,用于保持恒温箱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所述的繁蜂架15安装于安装架7上,繁蜂架15上设置有试管16,试管16的端部设置有棉球17,设置试管16和封堵棉球17,能避免雌蜂爬出试管16,设置的恒温箱1可以培养少量的管氏肿腿蜂,通过设置的紫外灯进行消毒、杀菌,又可通过红外灯升温,提高箱体内的温度,设置的排气孔9可以排出恒温箱体1内的湿气,设置的透气孔6可以给箱体1内换气,为寄生的管氏肿腿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由于恒温箱1体积小、耗电量低,比使用培养室耗电量要低,不用的管氏肿腿蜂也可以放置与恒温箱1内,克服了使用培养室耗电量大,不适宜培养少量管氏肿腿蜂的缺点。

所述的按键的数目为两个,一个与红外灯5电连接,另一个与紫外灯4电连接,便于控制紫外灯4对试管的消毒和红外灯5给恒温箱1内部提高温度。

所述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数字湿度传感器为市售的成熟元件,其具体功能的实现不依赖内部的软件程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管氏肿腿蜂首先经过接蜂,黄粉虫每管放置一头,蜂种来源应有不同,用毛笔将种蜂扫入有虫瘿的试管16中,塞进棉球17,一支试管16内放置一个虫瘿和一只种蜂。将接种好的指形管放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每日检测,及时取出发霉的寄主幼虫,培养过程中繁蜂架15放入恒温箱1内,培养过程中定期通过紫外灯4进行消毒,设置的排气孔便于及时排除箱体内的湿气,通过透气孔为箱体内更换新鲜的空气,将接种好的试管16放置在繁蜂架15上,将繁蜂架15安装在安装架7上,再放入恒温箱1中进行培养,将恒温箱1温度控制在26℃左右,保持湿度在70%RH左右,每天检查并及时取出发霉的寄主。培养过程中要定期用紫外灯4进行消毒,经过30天,管氏肿腿蜂开始羽化,及时将羽化完成的管氏肿腿蜂从恒温箱1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繁殖效率高和繁殖条件好的优点,将虫瘿与待产卵的雌蜂置放于试管内,将试管放置于繁蜂架上,使用棉球将试管口堵住,再将繁蜂架置于恒温箱内部,控制温度在26℃、湿度在70%RH左右,使管氏肿腿蜂的繁殖率提高。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