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6846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海水养殖业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发展工业化养殖的必要性已经摆在面前。虽然我国目前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较30年前已有很大进步,但总体而言,科技含量较低,尚处于劳动力密集型或准工厂化的养殖水平。设施渔业的水处理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沉淀-过滤-气浮-消毒阶段,没有高效生化处理措施,不能实现循环水养殖,水资源浪费极大,这是限制我国海水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内对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亦进行很多的开发研究,该系统基本采用污水处理的设计,受现行工业通用泵、阀、过滤、增氧、杀菌、检测、自控……等设备的制约,设备的耐用性、耐腐蚀性、全系统的配套性等存在设备价格高、能耗大的缺陷,致使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上的水处理效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养殖水标准,至今无法推广应用。

申请号为201220213124.4,名称为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然而,该方案当中,沉淀池的技术仍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提高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使用上述技术时存在的沉淀池的技术仍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提高沉淀效果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连接养殖池的进水管和回水管;氧补充系统;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中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连接有:鼓式微滤机、集水池、沉淀池、增氧过滤池和两个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所述鼓式微滤机的进水口连接回水管,鼓式微滤机的出水连通集水池,集水池连通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增氧过滤池和两个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相互间通过其上部的溢流口相连;所述沉淀池包括锥形沉淀池本体,锥形沉淀池本体的斜面上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通过隔板将沉淀池分成沉淀区和净水区,所述隔板的中上部设有溢水口,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沉淀池进水管和沉淀池出水管,所述沉淀池进水管位于沉淀区内,所述沉淀池出水管位于净水区内,所述沉淀池进水管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正上方设有紫外杀菌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进了沉淀池的结构,(1)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行性强;(2)提高了自然沉淀的效率,缩短了自然沉淀的时间,环保经济,运行成本低;(3)采用紫外线杀菌器进行杀菌作用,提高了净水效果和水质;(4)减少了人工操作界面,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此图是从上向下看养殖池的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养殖池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水处理系统放大图;

图6是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池;2:回水管;3:水处理系统;4:进水管;5:氧补充系统;6:热泵系统;7:回水支管;8:控制阀门;9:溢流管;10:鼓式微滤机;11:集水池;12:循环水泵;13:沉淀池;14:增氧过滤池;15: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6:紫外线消毒器;17:鼓风机;18:曝气管;19:挡水板;20:毛刷填料;21:液氧储罐;22:输气管;22a:输气支管;22b:输气软管;23:气泡头;24:排污口;25:补水装置;26:出水阀;132:刮泥板,133:隔板,134:溢水口,135:沉淀池进水管,136:导流板,137:紫外杀菌棒,138:活性炭吸附层,139:沉淀池出水管,1310:排气阀,1311: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其既可以指代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可以指代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或者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部件或者模块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部件或者模块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或者模块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构造之上”的部件或者模块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部件或者模块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预注连接器的端口有效识别,通过C型开口卡入(轴向安装或径向安装)安装平面,C型开口环嵌入预注连接器新增加的轴向圆型卡槽,进而由C型开口的不同颜色,从而实现预注连接器端口有色识别。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养殖池1;连接养殖池1的进水管4和回水管2;氧补充系统5;水处理系统3,所述水处理系统3中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连接有:鼓式微滤机10、集水池11、沉淀池13、增氧过滤池14和两个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所述鼓式微滤机10的进水口连接回水管2,鼓式微滤机10的出水连通集水池11,集水池11连通沉淀池13;所述沉淀池13、增氧过滤池14和两个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相互间通过其上部的溢流口相连;所述沉淀池13包括锥形沉淀池本体,锥形沉淀池本体的斜面上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138,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通过隔板133将沉淀池分成沉淀区和净水区,所述隔板133的中上部设有溢水口134,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沉淀池进水管135和沉淀池出水管139,所述沉淀池进水管135位于沉淀区内,所述沉淀池出水管139位于净水区内,所述沉淀池进水管135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136,所述导流板136的正上方设有紫外杀菌棒137。

沉淀池本体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提高了自然沉淀的效率,缩短了自然沉淀的时间,环保经济,运行成本低;沉淀池本体内通过隔板将沉淀池分成沉淀区和净水区,隔板的中上部设有溢水口,分工有序,便于净水层的流出;沉淀池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位于沉淀区内,出水管位于净水区内,进水管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导流板的正上方设有紫外线杀菌棒,采用紫外线杀菌棒进行杀菌作用,提高了净水效果和水质,减少了人工操作界面,适用范围广。位于沉淀池本体净水区的顶端面上设有排气阀,保证了内外气压的稳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隔板13上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1311,旋转电机1311的输出轴与刮泥板132固定连接,刮泥板132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形状和大小相配合使用。刮泥板可以将壁上的泥刮掉,从而防止污泥的沉积过多,保障除污泥工作顺利进行。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位于沉淀池本体净水区的顶端面上设有排气阀。可以保证沉淀池的气压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紫外线消毒器16,所述紫外线消毒器16一侧的出水端口连接

进水管4,紫外线消毒器16另一侧的进水端口连接水处理系统3的出水口。

在所述水处理系统3中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连接有:鼓式微滤机10、集水池11、沉淀池13、增氧过滤池14和两个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

所述鼓式微滤机10的进水口连接回水管2,鼓式微滤机10的出水连通集水池11,集水池11连通沉淀池(13);所述沉淀池13、增氧过滤池14和两个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相互间通过其上部的溢流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水处理系统3的精过滤分三级:一级是所述增氧过滤池14,另外两级是两个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在增氧过滤池14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中设多个回流挡板19,增加水和生物的接触面积,充分吸附吸附分解水中漂浮物进行过滤。

所述增氧过滤池14内填充有:间距密集过滤用的毛刷填料20、与鼓风机17连接的水下曝气管18、多个回流的挡水板19。

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设置有:生物移动床合成填料、与鼓风机17连接的水下曝气管18、多个回流的挡水板19。所述鼓式微滤机10内设有回流反冲回路,冲洗鼓式微滤机10内的滤网表面污垢后由底部的排污口24排出。

所述沉淀池13的位置高于集水池11和养殖池1,,在沉淀池13和集水池11之间装有循环水泵12;所述沉淀池13的锥形底部连通排污口24定时排出淤泥。更具体地说,鼓式微滤机10连通集水池11,鼓式微滤机10的出水流入集水池11,再利用大流量循环水泵12把集水池11中低水位的水提升到位置较都高的沉淀池13内。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氧补充系统5,所述氧补充系统5包括:液氧储罐21或增氧泵、输气管22和气泡头23;所述输气管22连接液氧储罐21和输气支管22a;所述气泡头23通过输气软管22b连接输气支管22a并设置在单个养殖池1内;所述输气管22和输气支管22a上均设有控制阀门,在溶氧量过低时启用。

所述养殖池1为室内平面排列式,其底部四周高中间低,最低处设回水口与回水管2连接,回水支管7上设控制阀门8;养殖池1池壁的上部有溢流管9,该溢流管9与养殖池1的回水管2连接。

所述紫外线消毒器16内部有多个并联的U形管道,每个U形管道内部有紫外线灯。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热泵系统6和补水装置25;所述热泵系统6是封闭管路换热装置并连接水处理系统3对养殖水热交换;所述补水装置25连接水处理系统3补充水源。

所述水处理系统3中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和紫外线消毒器16的位置高于养殖池1,利用水位差使经过处理后的水靠重力流入养殖池1中。

更具体地说,所述集水池11中经过微滤后的回水由大流量循环水泵12提升到较高位置的沉淀池13。所述沉淀池13的锥形底部连通排污口24定时排出淤泥。沉淀池13与增氧过滤池14连通。

更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本实例中水处理系统3的精过滤分三级:一级增氧过滤,两级移动床生物膜过滤;其中增氧过滤是在增氧过滤池14内采用类似于软性毛刷的毛刷填料20,以吸附分解水中漂浮物;所述两级两个移动床生物膜过滤是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采用特殊设计的生物膜填料片,由微生物完成硝化过程和消除有机化合物。微生物在悬浮于水中的填料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本装置依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循环的特点、生物菌群的生存特性和生物载体的特殊结构,增加回流的挡水板19,运用合理的布流,并增加水下曝气装置,使水上下翻腾,生物保持高度活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强化降解功能。同时,动态生物载体不堵塞,污物便于清洗和排放,免除了反冲洗的能耗和劳动强度,可长期不间断稳定运行。填料的特殊设计使得生物膜免受机械损伤,并能和水中的化合物很好的接触完成氨盐基过程和有机化合物的消除。

水处理系统3中的鼓式微滤机10应用物理过滤技术快捷、经济的去除养殖回水中的剩余残饵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等悬浮颗粒。鼓式微滤机10的主要部件由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可承受各种海水、酸、碱长期腐蚀。滤网采用孔径小于40μм,筛网维护经济方便。水通过鼓式微滤机10内的鼓状物向外流出,固体被挡在鼓状物内侧,鼓上积聚的污泥通过定期水的向内回流得以去除。

如图1、图3、图4所示,养殖池1为多个并排两列设置,每个面积42M2,共1344M2,水深0.4M,体积537M3,每小时全部循环一次;进水管4分为两条,各供给一排养殖池。养殖池底部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结构,水流从进水管4流入,使池水沿池壁旋转,并达到旋转聚污效果,使鱼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随回流水由中央回水管回流。养殖池1的回水管2为远高近低的渐粗式,末端通过紫外线消毒器16接水处理系统3;出水阀26设置在养殖池1侧壁上方,用于对进水管4流入养殖池1内水量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紫外线氧化消毒器16,内部采用多个并联的U形管道,每个U形管道内部有紫外线灯。暴露于紫外线下的活动面会产生自由原子团,这些原子团会在水流过消毒器时将水中含有的治病微生物分解。消毒器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因此降低了鱼类死亡和污染的危险。

本实施例中的热泵系统6是利用地下热源循环使用,通过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15底部设置的热交换器来对养殖水进行增温或降温,减少因季节变化对养殖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氧补充系统5的气源使用增氧泵或液氧,在养殖水溶氧量过低时可直接对池水进行快速增氧。

本实施例中未标示的还有监测和控制系统,重要点位设置的流量,氨氮、盐度、溶氧量等传感器实时对系统进行检测,并反馈到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或报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