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95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现有植物工厂采用多层供液盘形成墙状种植塔,立体栽培植物,节省空间,降低加热与降温的成本。采用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进行灌溉,灌溉装置包括用于将营养液传输至供液盘的导流组件、用于将供液盘内的营养液排出的排液管道。同一种植塔,一根排液管道只能让纵向布置的多个供液盘排液,即每层只能配置一个供液盘。如果种植塔同一层布置两个以上供液盘,就要配置许多排液管道,该方案装配麻烦,占用空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在同一层布置两个以上供液盘时要配置许多排液管道引起装配麻烦与占用空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包括:

呈阵列分布的供液盘,所述供液盘开设有出水孔;

将营养液分配至同一层各个所述供液盘内的导流组件;以及

将各个所述供液盘内的营养液排出的排液管道,所述排液管道包括与所述供液盘数量相等的出水管及设于相邻两列所述供液盘之间的纵向排液管,所述供液盘的列数为所述纵向排液管的数量的两倍,各个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供液盘的出水孔与所述纵向排液管。

进一步地,对应于同一所述纵向排液管的两列所述供液盘于开设有所述出水孔的端部均靠近于该纵向排液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供液盘于所述出水孔处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营养液的液位的溢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有所述纵向排液管的下端口相连接的横向排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的数量与所述供液盘的层数相等,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横向主管及连接于所述横向主管上的纵向支管,所述纵向支管的数量与所述供液盘的列数相等,所述纵向支管的出口端朝向于对应的所述供液盘。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支管的出口端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放置于所述供液盘内,所述导流管上开设有导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为直管,所述供液盘呈矩形,所述导流管靠近于所述供液盘的一侧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支管的出口端连接于所述导流管的中部。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纵向支管上均设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导流组件将营养液分配至同一层供液盘内,每相邻两列供液盘之间设置一根纵向排液管,每一供液盘的出水孔连接于出水管的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纵向排液管,将供液盘内的营养液排出。该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容易装配,结构紧凑,成本较低,避免现有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在同一层布置两个以上供液盘时要配置许多排液管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中应用的导流组件、排液管道与供液盘的立体装配图;

图4是图1的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包括呈阵列分布的供液盘10,供液盘10开设有出水孔11;将营养液分配至同一层各个供液盘10内的导流组件60;以及将各个供液盘10内的营养液排出的排液管道50,排液管道50包括与供液盘10数量相等的出水管51及设于相邻两列供液盘10之间的纵向排液管52,供液盘10的列数为纵向排液管52的数量的两倍,各个出水管5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供液盘10的出水孔11与纵向排液管52。

导流组件60将营养液分配至同一层供液盘10内,每相邻两列供液盘10之间设置一根纵向排液管52,每一供液盘10的出水孔11连接于出水管51的一端,出水管51的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纵向排液管52,将供液盘10内的营养液排出。该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容易装配,结构紧凑,成本较低,避免现有无土水栽培式灌溉装置在同一层布置两个以上供液盘时要配置许多排液管道的情况。

进一步地,对应于同一纵向排液管52的两列供液盘10于开设有出水孔11的端部均靠近于该纵向排液管52设置。该方案容易装配,结构紧凑,用于连接供液盘10与纵向排液管52的出水管51可以制作得较小,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供液盘10于出水孔11处安装有用于调节营养液的液位的溢流管12。供液盘10内营养液的液位上升至溢流管12的上端时,营养液由溢流管12经过出水管51排出至纵向排液管52。

进一步地,出水孔11与出水管51之间设有密封件13。密封件13让供液盘10与出水管51之间实现水密封。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有纵向排液管52的下端口相连接的横向排液管53。横向排液管53可汇聚各个纵向排液管52的营养液并传输至营养液槽20,实现营养液的循环。

进一步地,导流组件60的数量与供液盘10的层数相等,导流组件60包括横向主管61及连接于横向主管61上的纵向支管62,纵向支管62的数量与供液盘10的列数相等,纵向支管62的出口端62a朝向于对应的供液盘10。每一层供液盘10均配置有一导流组件60,对各层供液盘10进行配液。该方案能将营养液通过横向主管61传输至各个纵向支管62,再由纵向支管62的出口端62a传输至对应的供液盘10。该方案容易装配,结构紧凑,便于控制。

进一步地,纵向支管62的出口端62a连接有导流管63,导流管63放置于供液盘10内,导流管63上开设有导流孔631。纵向支管62的营养液通过导流管63,由导流孔631流进供液盘10,该结构容易装配。导流管63水平放置于供液盘10内,纵向支管62设于供液盘10的上方,结构紧凑。进一步地,导流孔631的数量为二,导流孔631分别设于导流管63的两端;或者,导流孔631的数量至少为二,导流孔631沿导流管63的长度方向分布。两种方案均能让导流管63内的营养液充分流进供液盘10内,按需选用。

进一步地,导流管63为直管,供液盘10呈矩形,导流管63靠近于供液盘10的一侧边设置。该方案容易装配,可在供液盘10内放置更多的植物生长盘以种植更多植物。具体地,导流管63设于供液盘10相对于出水孔11的一端,便于布置更多植物种植盘。

进一步地,纵向支管62的出口端62a连接于导流管63的中部。该结构紧凑,可让纵向支管62靠近于供液盘10的中部设置,便于取放植物生长盘,用户在取放植物生长盘时不会碰撞纵向支管62。

进一步地,各个纵向支管62上均设有电磁阀64。该方案可对各个供液盘10是否需要营养液进行选择,适应于不同供液盘10中针对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供液。控制装置会控制电磁阀64使得纵向支管62的通断实现营养液的供给。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盛装营养液的营养液槽20;将营养液槽20内的营养液传输至各层供液盘10处的纵向供液管道30;连接于营养液槽20与纵向供液管道30的下端口之间的水泵40。

供液盘10内放置用于固定植物的植物生长盘(图未示)。水泵40由控制装置控制,控制装置可设定水泵40的开启与关闭时间。控制装置可以为工控机或其它现有控制装置。在工作时,水泵40将营养液通过纵向供液管道30传输至供液盘10,营养液以涨潮方式在供液盘10内上升,营养液不停地流向植物根系,植物吸收养分,多余营养液由排液管道50流回营养液槽20,营养液不停地循环给植物提供养分。

营养液槽20连接有用于盛装不同母液的母液桶(图未示),母液桶与营养液槽20之间连接有控制阀,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控制阀,将母液桶内的不同母液按比例输送至营养液槽20并调配形成营养液。

进一步地,纵向供液管道30包括将营养液槽20内的营养液传输至下层供液盘10处的第一纵向供液管31及将营养液槽20内的营养液传输至上层供液盘10处的第二纵向供液管32,第一纵向供液管31的上端口31a与第二纵向供液管32的下端口32a相连通,第一纵向供液管31的内径大于第二纵向供液管32的内径。由于第一纵向供液管31的内径大于第二纵向供液管32的内径,使得上下水压相接近,上下层供液盘10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液,使得供液盘10可配置层数增多以种植更多植物。

进一步地,同一导流组件60中,横向主管61的数量至少为二,每一横向主管61连接有至少一纵向支管62;导流组件60还包括分流器65,分流器65具有一输入端65a及与同一导流组件60中横向主管61的数量相等的输出端65b,各个分流器65沿纵向供液管道30的长度方向分布,各个分流器65的输入端65a连接于纵向供液管道30上,每一导流组件60的分流器65的输出端65b连接于对应的横向主管61。纵向供液管道30内的营养液通过分流器65分配至对应的横向主管61,再由连接于横向主管61上的纵向支管62传输至供液盘10,容易装配与维护。在同一层布置两个以上供液盘10时,同一横向主管61对应于几个纵向支管62,同一层纵向支管62的出口端62a的水压相近,确保同一层供液盘10获得充足的营养液。

在本实施例中,种植塔一层布置有六个供液盘10。分流器65具有一输入端65a及两个输出端65b,分流器65呈Y字型。分流器65两个输出端65b对应连接两根横向主管61,其中一根横向主管61对前三个供液盘10供液,另外一根横向主管61对后三个供液盘10供液,确保横向水压相近,该方案容易装配与维护。分流器65的输出端65b个数、同一层横向主管61的数量、连接于一根横向主管61的纵向支管62的数量不限定,按需配置。

进一步地,分流器65的输入端65a可拆卸地连接于纵向供液管道30上。该结构容易装配与维护。具体地,分流器65的输入端65a与纵向供液管道30之间可以为管道法兰连接或其它现有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