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宿根蔗培土补种机。
背景技术:
甘蔗分为新植甘蔗和宿根甘蔗,其中宿根甘蔗占有很大的比重。宿根甘蔗因为种一次收多次的种植方式很受种植户的喜爱,但宿根甘蔗也有其特有的缺点,由于宿根甘蔗收割的时候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宿根蔗的甘蔗根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不及时补种,就会影响到下一年的甘蔗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宿根蔗培土补种机,可方便地对宿根蔗进行补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宿根蔗培土补种机,包括机架和前后依次设置的破土机构、补种机构以及培土机构,所述破土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前部的第一圆盘耙;补种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中部的切断刀箱和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传动连接切断刀箱,所述切断刀箱下部出种口对应第一圆盘耙工作转动所开的沟;培土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后部的第一培土圆盘耙片组。通过机架前部的第一圆盘耙将蔗垄中需要补种的一行甘蔗根翻开同时开好一行蔗种沟,并利用液压马达带动切断刀箱将蔗种切成固定长度的一小段,随后经切断刀箱下部出种口落入蔗种沟中,最后通过设置在机架后部的第一培土圆盘耙片组对播种后的蔗种沟进行培土作业。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座椅,所述座椅靠近切断刀箱的甘蔗喂入口设置;所述座椅下方安装有踏板。当通过人工的方式喂种时,在机架上设置座椅以及踏板可以方便喂种人员的操作,减少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破土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前部的第二圆盘耙,所述第二圆盘耙的耙面安装方向与第一圆盘耙相反。在第一圆盘耙对一垄甘蔗中的一行开沟时,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圆盘耙对另一行的甘蔗种根进行破垄作业,第一圆盘耙与第二圆盘耙耙面安装方向相反是为了开沟破垄时,从第一与第二圆盘耙翻出的泥土滚向相反的方向,避免二者工作时翻出的泥土相互干扰。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盘耙和第二圆盘耙的安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架上。可根据蔗垄中两行甘蔗间的距离不同调整第一圆盘耙和第二圆盘耙的安装距离,保证同时开沟及破垄作业。
优选的,所述机架中部还设有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下部肥料出口对应第二圆盘耙工作转动所开的沟;所述培土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后部的第二培土圆盘耙片组。通过施肥机构以及培土机构在第二培土圆盘耙破垄形成的沟内进行施肥和培土作业。
优选的,所述第三及第四圆盘耙通过轴承和固定架与机架可拆卸式相连。即固定架通过螺栓等与机架可拆卸式相连,可根据甘蔗垄的宽度调整圆盘耙的左右间距。
优选的,所述切断刀箱下部出种口设有导种槽。导种槽中设有倾斜的U型槽,从切断刀箱下部出种口落下的蔗种顺U型槽倾斜落入蔗种沟中,避免蔗种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落入蔗种沟中造成杂乱情况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优点: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宿根蔗收割后的实际情况,方便对蔗垄中的需要补种的一行宿根蔗进行补种作业,通过重新补种来降低因宿根蔗蔗根被损坏带来的减产的不利后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切断刀箱示意图;
图4为导种槽示意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号为:1-机架、2-第一圆盘耙、3-第二圆盘耙、4-施肥机构、5-切断刀箱、6-液压马达、7-第一培土圆盘耙片组、8-第二培土圆盘耙片组、9-导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宿根蔗培土补种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前部的第一圆盘耙2和第二圆盘耙3,所述第二圆盘耙3的耙面安装方向与第一圆盘耙2相反;以及设置在机架1中部的补种机构和施肥机构4,所述补种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中部的切断刀箱5和液压马达6,所述液压马达6传动连接切断刀箱5,所述切断刀箱5下部出种口对应第一圆盘耙2工作转动所开的沟;和设置在机架1后部的第一培土圆盘耙片组7和第二培土圆盘耙片组8。
所述切断刀箱5下部出种口设有导种槽9,该导种槽9中设有倾斜的U型槽。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机架通过悬挂与拖拉机连接,液压马达的进油口通过高压油管连接拖拉机的油泵出油口;拖拉机拖动机架前行时,破土机构的圆盘耙入土向前滚动,斩断蔗叶、遗留的甘蔗秸秆以及杂草等物后将泥土翻起;施肥机构将肥料撒入破开的土沟中;补种机构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下切断蔗种,蔗种顺导种槽落入蔗种沟内;培土结构的圆盘耙片组入土向前滚动,将蔗叶、遗留的甘蔗秸秆和杂草再次斩断,并将泥土盖住肥料和蔗种。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拆除施肥机构以及跟其对应的第二圆盘耙和第二培土圆盘耙片组,只保留本实用新型的开沟、补种以及培土功能。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