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242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



背景技术:

滨海地区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其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海陆相互作用中的特殊地位,与此同时,滨海地区也是生态脆弱性极高的区域。据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几十亿元。我国在50年代就开始沿海防护林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沿海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形成基干林带、林网、片林、树行、树丛、灌木带和草带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其中以基干林带、林网和片林形成主体部分,在沿海防风、固沙、沿海水土流失的保护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滨海地区由于长期的纯林经营,土壤养分失调和病虫害频发等问题逐渐出现,土壤多为潮积或风积沙壤土,养分和水分状况较差,加之长期遭受自然与人为干扰的影响,沿海防护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经营仍存在不足。不足体现在:海防林主要集中于防护功能,在植物配置、林分结构调整方面涉及较少,造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林带质量不高。如目前多处岸段仍主要以木麻黄纯林为主,林下植被组成简单,抗逆性减弱,导致森林病虫害和火灾不断发生、立地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另外多处岸段的次生林长势极差;由于沙质海岸带立地条件干旱瘠薄,植物难以生存。特别是风沙地形中最严重的风蚀地,由于大风流沙和长期的干旱,卷起的砂土将幼小的植物埋没,造成植物成活率极低,整体防护效果差。

因此,筛选出能够适应滨海沙地土壤和环境条件的树种材料,在沙质海岸带研究一种有效而且快速的优化模式,用于后沿沙地的造林、基干林带的更新与改造,对丰富海南滨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提高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充分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引入可作为动物饲料、药材、优良木材甚至花卉等植物种类,除可作为一般海防林及滨海绿化需要外,还可兼顾经济效益,充分体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包括乔木部分,灌木部分和草本部分,所述乔木胸径4~5㎝,株行距为2m×3m,植穴上口30cm×20cm,下口20m×15m,深30cm,植穴凹口用于继续淡水,并且用竹或木棒与绳子或系带固定防风;灌木部分在乔木部分之间,位于树荫之下,先于乔木栽植;草本于灌木部分之下,播撒种子栽植,先于或与灌木部分同时栽植。

优选的,所述乔木部分由木麻黄和马占相思树混种构成,每两行木麻黄树之间种植一排马占相思树,行间距为2m。

优选的,所述灌木部分由单叶蔓茎构成。

优选的,所述草本部分由狗牙根和厚藤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例中的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所述的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生长的、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滨海沙质海岸带防护林造林系统。从本土树种中筛选出植被恢复的优势品种,构建植物配置模式,在不用更换沙质土壤的前提下,直接种植,是费用最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最具有前景的植被恢复模式。

针对滨海沙质海岸带的部分区域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较差,海防林造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林带质量不高的现状,在沙质海岸土壤不进行改造的条件下,提供了一种乔灌草结合的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采用生长快速且具有强抗风抗旱特征的灌木和草本覆沙地,利用可快速生长的木麻黄和马占相思混交模式营造成林,这种乔灌草的植物配置不仅增加了物种多样性,而且可快速成林,防风效果好,具有良好的防护和景观功能,同时兼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述的乔灌草优化模式为木麻黄+马占相思+单叶蔓荆+狗牙根+厚藤群落。即乔木选择的是木麻黄和马占相思混种,灌木选择单叶蔓茎,草本选择狗牙根和厚藤。

首先栽植乔木,选择胸径4~5㎝,株行距为2m×3m,在乔木之间种植一行灌木,随着栽植和后期管理的浇灌,当土壤含盐量降低到0.4~0.6%,在6月份以后在乔灌木下播种草本植物;

种植方式:先种植灌木和草本,待其基本覆盖沙地后,在进行乔木的栽培种植。木麻黄、马占相思和单叶蔓茎的种植采用实生苗栽培,厚藤采用扦插繁殖,狗牙根采用分根繁殖。选用优质壮苗,一般规格要求:乔木胸径3cm以上,保持树冠完整,带泥球造林。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沙质海岸带的密林区多以乔、灌、草的均衡搭配,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地增加物种多样性,景观层次丰富,从而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和良好的景观功能,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增强海防林的防护功能。另外,所选灌木和草本可以有效地被人畜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选树种木麻黄生长迅速,抗风力强,不怕沙埋,能耐盐碱,是滨海防风护林的优良树种。木麻黄和相思的混交造林效果已被证明,两者在滨海沙土地带互为补充的种间关系为贫瘠地造林的提供了科学依据。木麻黄和相思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占据主林层,木麻黄的树形、叶形等结构能够减少海风对相思的危害,而相思得改土效能能够维持地力并进一步促进木麻黄的生长。这种速生乡土种混交配置模式能够发挥出不同物种互利促进的种间效应,逐步提高防护林的树种多样性和稳定性。

所选灌木单叶蔓荆广布于沿海岸边,可作为海滨防沙造林树种。具地面匍匐茎,节上生根,以此适应海滩沙地生活条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极快,能很快覆盖地面,一旦形成群落后,具有很强的抗风、抗旱、抗盐碱能力。另外其花后结果,入中药,称蔓荆子,治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症。所选草本狗牙根营养繁殖能力强大,具很强的生命力。在轻盐碱地上生长也较快,其根茎蔓延力很强,广铺地面,为良好的固堤保土植物。根茎可喂猪,牛、马、兔、鸡等喜食其叶;全草可入药,有清血、解热、生肌之效,经济效益显著。所选草本厚藤耐盐性佳,抗风、耐旱性佳,典型的沙砾海滩植物,它同时是沙砾不毛之地防风定沙第一线植物,可改变沙地微环境以利其他植物生长,具有美化海岸及定沙功用。所选三种植物均生长快速,且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整地;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完成。

2、造林;先栽植灌木和草本,适当密植,尽快使幼林郁闭,覆盖地面,待其覆盖整个地面后,挖取一定间距种植乔木。木麻黄、马占相思和单叶蔓茎的种植采用实生苗栽培,厚藤采用扦插繁殖,狗牙根采用分根繁殖。木麻黄、相思树于4~7月雨季时造林,采取间种的方式,即两行木麻黄一行马占相思。各树种初植密度为2.0m×2.0m。植穴规格统一为:上口30cm×20cm,下口20m×15m,深30cm。不掺客土,不下基肥,根际周围要做成凹状穴,以积淡水,减轻盐分对幼树的伤害。乔木树种定植后,要用竹片、布条等进行支撑绑缚固定,以风吹根部不动为原则,以防根基土壤松动和风倒。造林后如连续晴天,则每隔3~5d浇水1次,每次浇水量为5kg/株。

3、抚育管理;按照常规植物的养护规程进行浇水和病虫害防治,11月底调查植物成活率均在95%以上。造林成活率不足85%的,要分析苗木死亡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补植。造林后应及时管护,雨季及时排水,干旱季节及时浇水。林地内的杂草只割不锄,将割下的杂草覆盖在土壤上,以防返盐,影响树苗生长。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预防,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所述滨海沙质海岸带防护林造林系统在沙质海岸带的密林区多以乔、灌、草的均衡搭配,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增强海防林的防护功能,而且兼备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本实用新型所选树种均能生长迅速,抗风力强,能耐盐碱,是滨海防风护林的优良树种;所选灌木和草本能够被人畜利用。在不用更换农田土的前提下,直接种植,是费用最低,经济效益最大,最具有前景的植被恢复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