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流水养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89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具体是指一种连续式流水养殖结构。



背景技术:

设施渔业是集现代工程、机电、生物、环保、饲料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运用各种最新科技手段,在陆上或海上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以科学的精养技术,实现鱼类全年的稳产、高产。由于它立足于环境保护,将产业与环境密切结合在—起,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存在的设施渔业产业形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大水体循环养殖、网箱(网围、网拦)等网养。由于工厂化养殖和大水体循环养殖投资成本高,水电费用大,设备要求复杂,运行维护成本也很高,因此只有应用于少数高档养殖品种中。而在水池养殖中,水体的流动性较差,容易造成缺氧,且池底产生的排泄物容易堆积,致使水体内的含氧量降低;而频繁更换水体以及持续地注氧,会加剧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流水养殖结构,以解决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续式流水养殖结构,包括矩形的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水口、出水口,在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沿水流方向朝下倾斜的集污面,且在所述集污面的最低端设有排污槽,在池体侧壁上开有与排污槽连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堵头,还包括多个沿水流流向并排设置在池体内的注氧机构,所述注氧机构包括主气管以及支气管,所述主气管与支气管中部连通,且多个支气管与集污面之间的间距沿水流方向递减。

针对现有鱼类水池养殖的缺陷,发明人对水池进行了改进,即通过多个水池沿递减的水平高度连续分布,以确保水体在养殖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减小水量的耗用;并且在池体底部设有高度沿水流方向朝下递减的集污面,即鱼类产生的排泄物沿倾斜的集污面逐步集中至排污槽中,在固定的期限内通过打开堵头将堆积在排污槽中的排泄物集中排除,同时注氧机构间歇性地向池体内注入氧气,以确保池体内水质符合鱼类正常生长的标准,减小池体内因含氧量降低而导致的死亡率。

具体地,多个池体连接成一条直线,且多个池体的水平高度逐级递减,即水流由进水口进入至第一个池体后逐渐将该池体注满,然后由该池体的出水口流至第二个池体的进水口,而多个注氧机构与集污面之间的间距则沿水流方向递减,使得在逐渐远离新注入水流的池体中部的水体中均保证具备足够的氧气量注入,以保证池体内所有的水体含氧量充足且均匀,避免鱼群始终聚集在某一区域而导致该区域的活动密度增大、生存环境质量变差。

在所述主气管外圆周壁以及支气管的上部外壁上均开有多个气孔,且沿所述气孔的轴线在其内圆周壁上设有螺旋突起。作为优选,开设在主气管外圆周壁以及支气管上部外壁的多个气孔中注入池体的氧气,形成向上冲击的气柱,进而减小对集污面的冲刷,减小集污面上堆积的排泄物翻卷的可能性,而气孔内壁上设有螺旋突起,即氧气在排出时形成的喷射水流由柱状变为锥形幕状,加快了氧气溶解的速度,同时减小了喷射水流对鱼群的直接冲刷,以防止鱼群被喷射水流所击伤。

还包括设置在池体内侧壁上的挡流板,所述挡流板与排污槽相平行,挡流板端部向所述集污面弯曲延伸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在靠近出水口处的水流流速增加,而沿集污面移动至排污槽内的排泄物等杂质容易在排出水流的牵引下在池体内实现翻滚,发明人在排污槽的上方设置挡流板,且挡流板的端面向集污面弯曲延伸,而集污面与挡流板端部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不允许鱼群进入至排污槽内,同时可防止堆积在排污槽内的排泄物等杂质在池体内翻滚,以保证水质清澈。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挡流板可采用筛孔目数较多的滤网,使得排污槽内的水体与池体上部的水体之间的相互连通,以避免在排污槽内的水体产生旋流而增加集污面上杂质搅动频率。

所述主气管与支气管均采用橡胶软管。作为优选,采用橡胶软管,可减小鱼群与主气管或是支气管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度,以达到降低鱼群损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开设在主气管外圆周壁以及支气管上部外壁的多个气孔中注入池体的氧气,形成向上冲击的气柱,进而减小对集污面的冲刷,减小集污面上堆积的排泄物翻卷的可能性,而气孔内壁上设有螺旋突起,即氧气在排出时形成的喷射水流由柱状变为锥形幕状,加快了氧气溶解的速度,同时减小了喷射水流对鱼群的直接冲刷,以防止鱼群被喷射水流所击伤;

2、本实用新型在排污槽的上方设置挡流板,且挡流板的端面向集污面弯曲延伸,而集污面与挡流板端部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不允许鱼群进入至排污槽内,同时可防止堆积在排污槽内的排泄物等杂质在池体内翻滚,以保证水质清澈;

3、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软管,可减小鱼群与主气管或是支气管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度,以达到降低鱼群损伤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池体、2-进水口、3-集污面、4-主气管、5-支气管、6-排污槽、7-挡流板、8-过滤网、9-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矩形的池体1,在所述池体1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水口2、出水口9,在所述池体1底部设有沿水流方向朝下倾斜的集污面3,且在所述集污面3的最低端设有排污槽6,在池体1侧壁上开有与排污槽6连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堵头,还包括多个沿水流流向并排设置在池体1内的注氧机构,所述注氧机构包括主气管4以及支气管5,所述主气管4与支气管5中部连通,且多个支气管5与集污面3之间的间距沿水流方向递减。

针对现有鱼类水池养殖的缺陷,发明人对水池进行了改进,即通过多个水池沿递减的水平高度连续分布,以确保水体在养殖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在池体1底部设有高度沿水流方向朝下递减的集污面3,即鱼类产生的排泄物沿倾斜的集污面3逐步集中至排污槽6中,在固定的期限内通过打开堵头将堆积在排污槽6中的排泄物集中排除,同时注氧机构间歇性地向池体内注入氧气,以确保池体内水质符合鱼类正常生长的标准,减小池体内因含氧量降低而导致的死亡率。

具体地,多个池体1连接成一条直线,且多个池体1的水平高度逐级递减,即水流由进水口2进入至第一个池体1后逐渐将该池体1注满,然后由该池体1的出水口9流至第二个池体1的进水口2,而多个注氧机构与集污面3之间的间距则沿水流方向递减,使得在逐渐远离新注入水流的池体1中部的水体中均保证具备足够的氧气量注入,以保证池体1内所有的水体含氧量充足且均匀,避免鱼群始终聚集在某一区域而导致该区域的活动密度增大、生存环境质量变差。

其中,在所述主气管4外圆周壁以及支气管5的上部外壁上均开有多个气孔,且沿所述气孔的轴线在其内圆周壁上设有螺旋突起。作为优选,开设在主气管4外圆周壁以及支气管5上部外壁的多个气孔中注入池体1的氧气,形成向上冲击的气柱,进而减小对集污面3的冲刷,即减小集污面上3堆积的排泄物翻卷的可能性,而气孔内壁上设有螺旋突起,即氧气在排出时形成的喷射水流由柱状变为锥形幕状,加快了氧气溶解的速度,同时减小了喷射水流对鱼群的直接冲刷,以防止鱼群被喷射水流所击伤。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池体1内侧壁上的挡流板7,所述挡流板7与排污槽6相平行,挡流板7端部向所述集污面3弯曲延伸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在靠近出水口9处的水流流速增加,而沿集污面3移动至排污槽6内的排泄物等杂质容易在排出水流的牵引下在池体1内实现翻滚,发明人在排污槽6的上方设置挡流板7,而集污面3与挡流板7端部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不允许鱼群进入至排污槽6内,同时可防止堆积在排污槽6内的排泄物等杂质在池体1内翻滚,以保证水质清澈。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挡流板7可采用筛孔目数较多的滤网,使得排污槽6内的水体与池体1上部的水体之间的相互连通,以避免在排污槽6内的水体产生旋流而增加集污面3上杂质搅动频率。

作为优选,采用橡胶软管,可减小鱼群与主气管4或是支气管5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度,以达到降低鱼群损伤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