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鼹鼠繁育配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8017阅读:20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裸鼹鼠繁育配对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物繁殖配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裸鼹鼠繁育配对的方法,提高裸鼹鼠的合笼率,为裸鼹鼠繁育配种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背景技术:

原始的裸鼹鼠种群为真社会性群落,种群中只有母王鼠和若干只雄鼠具有生殖能力,群体间的个体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因此,裸鼹鼠属于群居性动物,若长期的单独饲养,裸鼹鼠会出现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进食减少等不适应现象。因此,裸鼹鼠一般不适于单笼饲养。同时由于种群中个体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体重和提醒,因此,个体的体型、体重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其社会阶层,一般体重最高的雌性裸鼹鼠为该种群的母王鼠。但是种群中若有两个雌鼠个体的体重最高,两个个体间往往会出现为了争取王鼠位置的争斗行为,结果经常是打败的一方被咬伤残或者致死。

此外,裸鼹鼠对于外来的个体具有较强的排外性,误入种群的外来个体有可能会遭到群体攻击,甚至受伤致死。

因此,打破裸鼹鼠原始的繁殖配对方式,将不同窝别的种鼠进行配对,最大程度避免伤亡,提高裸鼹鼠原始群落繁殖速度,是封闭群建立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裸鼹鼠繁育配对的方法。本发明以一比一的繁殖配对方式进行裸鼹鼠封闭群的建立,解决了裸鼹鼠原始群落繁殖速度低的问题,突破了裸鼹鼠不同种群个体间排外的配对障碍,为裸鼹鼠封闭群建立奠定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鼹鼠繁育配对的方法,包括:

1)雌雄种鼠筛选:

a.种鼠体重预筛:挑选体重在45-70g的雌性裸鼹鼠作为雌性种鼠,体重在35-65g的雄性鼹鼠作为雄性种鼠;

b.种鼠发情复筛:进一步挑选处于发情期的种鼠,包括如下步骤:

b1裸鼹鼠行为学初筛:筛选出为期1-3天的时间内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饮食减少、异常烦躁的雌性裸鼹鼠;

b2裸鼹鼠阴门状态复筛:对步骤b1筛选出的雌性裸鼹鼠的肛门和尿道外部之间的淡红色横杠状缝隙进行检测,筛选出横杆颜色加深、缝隙张开、可见明显红肿、形成凸起的2瓣,并有透明液体粘连的雌性裸鼹鼠;

b3阴道涂片检测:将步骤b2的雌性裸鼹鼠进行阴道涂片检测确定雌性裸鼹鼠是否处于发情期;

b4雌雄鼠合笼:选择个体相当且同笼来源的雄性裸鼹鼠放入上述处于发情期的雌性裸鼹鼠饲养笼中1:1合笼,若裸鼹鼠存在相互嗅探,用头部去摩擦对方的生殖器的行为说明雌性裸鼹鼠处于发情期;非发情期动物放到一起容易打架、撕咬;

2)配对前准备:

a.将步骤1)筛选出的雌雄种鼠分别进行单笼独居饲养,饲养时间2-3周;

b.在雌雄种鼠分别单笼独居饲养的2~3周期间,每天将即将配对双方个体饲养笼的垫料进行混合,为尽量确保待配对双方的体味一致,应保证配对双方个体饲喂的水果蔬菜来源和品种一致;

c.经过阶段性的单笼饲养后,合笼当天,在双方种鼠的身上分别涂抹配对种鼠的垫料和粪便,即可进行合笼配对。

进一步的,步骤1)/b3中所述阴道涂片检测的判断标准如下:

a)发情前期:涂片为云雾状结晶,扁平上皮细胞;

b)发情期:涂片为典型羊齿状结晶,主梗直而粗,角化上皮细胞聚集;

c)发情后期:涂片白细胞居多,少量角化上皮细胞,树枝形态较模糊,分支少而稀疏成金鱼草状;

d)发情间期:涂片角化细胞不断减少,白细胞不断增多,转化为以白细胞为主,偶见扁平上皮细胞,椭圆形或菱形物,透光度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b中,每天将即将配对双方个体饲养笼的垫料进行混合,具体操作为:分别从双方个体饲养笼中取出等量垫料进行混合,然后分成等量的两份,各撒在双方的笼具各个角落。

本发明采用裸鼹鼠的阶段性单笼饲养,在保证裸鼹鼠的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的情况下,降低裸鼹鼠的排外性,使其更容易接纳来自其他群体的个体,显著提高其配对成功率。

由于裸鼹鼠具有较强排外性,若配对的双方个体体重、体型差别相对较大(配对双方体重差异大于5g),体型较小的一方在合笼过程中更容易臣服于体重高的一方,降低打架的风险,更有利于配对成功。

发情期的裸鼹鼠对异性的排斥性相对较低,由于性激素的调节,更容易接受来自不同种群的异性,因此选择种鼠发情期进行合笼,能提高配对成功率。

使用体味混合法让配对双方种鼠预先熟悉彼此的气味,降低裸鼹鼠的排外性,进一步提高合笼成功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裸鼹鼠繁育配对的方法,从裸鼹鼠种鼠的体重配对到合笼时间的选择,从合笼前的单笼饲养到体味混合,形成了一系列提高裸鼹鼠合笼成功率的方法,这使用这一系列方法,克服了裸鼹鼠的合笼障碍,为裸鼹鼠封闭群的建立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裸鼹鼠发情期与非发情期阴门状态对比;其中,a)为未发情雌鼠;b)为发情雌鼠;

图2为裸鼹鼠发情周期阴道涂片判断标准;其中,a)为发情前期;b)为发情期;c)为发情后期;d)为发情间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实验操作所用的裸鼹鼠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008—2016年饲养的裸鼹鼠种群,进行如下操作:

实施例1

1)雌雄种鼠筛选:

a.种鼠体重预筛:挑选体重在45-70g的雌性裸鼹鼠作为雌性种鼠,体重在35-65g的雄性鼹鼠作为雄性种鼠;分别挑选出10组预配对种鼠(编号组1#-组10#),共计20只裸鼹鼠;

b.种鼠发情复筛:在上述编号1#-10#的裸鼹鼠中挑选出处于发情期的种鼠,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b1裸鼹鼠行为学初筛:筛选出为期1-3天的时间内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饮食减少、异常烦躁的雌性裸鼹鼠;

b2裸鼹鼠阴门状态复筛:对步骤b1筛选出的雌性裸鼹鼠的肛门和尿道外部之间的淡红色横杠状缝隙进行检测,未发情的雌鼠肛门和尿道外部之间有淡红色横杠状缝隙(图1a),发情期的雌鼠该横杆颜色加深,缝隙张开,可见明显的红肿,形成凸起的2瓣,并有透明液体粘连(图1b);

b3阴道涂片检测:将步骤b2的雌性裸鼹鼠个体进行宫颈黏液涂片后再进行HE染色,确定裸鼹鼠是否处于发情期;具体步骤为:将裸鼹鼠保定,翻转起尾巴露出阴道口,然后吸少量生理盐水滴入阴道口,挤压裸鼹鼠腰部使粘液随生理盐水流出,吸入滴管中,滴到载玻片上,涂片自然干燥,滴加瑞式-吉姆萨液染色,1min后滴加等量的磷酸缓冲液,轻轻摇晃玻片,使两液体混合均匀,持续10-15min流水洗去染液,涂片风干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裸鼹鼠发情周期阴道涂片判断标准如下:

①发情前期:涂片为云雾状结晶,扁平上皮细胞(图2a);

②发情期:涂片为典型羊齿状结晶,主梗直而粗,角化上皮细胞聚集(图2b);

③发情后期:涂片白细胞居多,少量角化上皮细胞,树枝形态较模糊,分支少而稀疏成金鱼草状(图2c);

④发情间期:涂片角化细胞不断减少,白细胞不断增多,转化为以白细胞为主,偶见扁平上皮细胞,椭圆形或菱形物,透光度大(图2d)。

b4雌雄鼠合笼:选择个体相当且同笼来源的雄性裸鼹鼠放入上述处于发情期的雌性裸鼹鼠饲养笼中1:1合笼,若裸鼹鼠存在相互嗅探,用头部去摩擦对方的生殖器的行为说明雌性裸鼹鼠处于发情期;非发情期动物放到一起容易打架、撕咬;

2)配对前准备:

a.将步骤1)筛选出的雌雄种鼠分别进行单笼独居饲养,饲养时间2-3周;

b.随机选取7组配对种鼠,在雌雄种鼠分别单笼独居饲养的2~3周期间,每天将即将配对双方个体饲养笼的垫料进行混合(操作人员戴上手套,分别从双方饲养笼中取出等量垫料进行混合后,分为两半,各撒在双方的笼具各个角落),并保证配对双方个体饲喂的水果蔬菜来源和品种一致;剩余3组,则不进行垫料混合;

c.经过阶段性的单笼饲养后,合笼当天,在7组垫料混合的配对种鼠中,再随机选取4组配对种鼠,在双方种鼠的的身上分别涂抹配对种鼠的垫料和粪便,可进行合笼配对;剩余3组,则不进行垫料和粪便的涂抹。

应用实施例

实施例1中的10组裸鼹鼠个体状况记录及合笼配对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合笼配对结果说明:

随机挑选的10组预配对裸鼹鼠中,有9组发现有发情现象,将其中7组进行合笼前垫料混合及体味混合,其他两组未合笼前垫料混合及体味混合。结果显示7组合笼前垫料混合及体味混合后,皆成功配对并产仔。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