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及绿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146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及绿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及绿化方法。



背景技术:

贺兰山以西、昆仑-阿尔金-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区,该地区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众多山地。这些干旱地区山地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亟需加强的关键部分。但是由于气候干旱、雨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等环境因素,给园林绿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绿化效果不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且该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小于400mm,具有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降水资源成为决定造林成败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及绿化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包括种植系统和集水系统;所述种植系统包括种植穴、种植容器、碎石层和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容器设置在所述种植穴中,所述种植土层位于所述种植容器外部四周及底部,所述碎石层铺设于种植容器及种植土层的上部;所述集水系统布置在种植穴中并包括集水结构、储水箱和渗灌管;所述集水结构和所述储水箱位于种植穴中上坡方向的一侧,所述集水结构下部与储水箱的端口相匹配连接,所述储水箱侧面与渗灌管相连通,所述渗灌管上设置有多个渗透球。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围堰和集水口,所述围堰为设置在碎石层上面上坡方向一侧的三面围合状围堰,所述集水口为漏斗形并位于所述三面围合状围堰的最低端的位置,所述集水口的漏口底部设置过滤网,所述集水口下部的漏颈与所述储水箱连通。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渗透球由渗透布、保水剂和连接管组成,所述渗透布将所述保水剂包裹在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渗透管匹配连接。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种植穴的底部铺设有防渗膜。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种植穴深度比种植容器的高度大35-45cm。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埋设高度应保证与集水口连通后,所述集水口的漏口高于坡面。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渗灌管有多根,多根渗灌管平行设置。

另外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栽植时间,秋季植物休眠前,此时温度低,水分蒸腾少,且植物地下部分尚未停止生理活动,根系恢复快,有利于第二年春季萌芽生长;挖种植穴,种植穴大小,应根据容器苗大小、土壤情况、储水箱大小而定,确保放置储水箱后种植容器外围植物的横向生长空间不少于50-60cm;在种植穴底部铺设防渗膜,用于减少水分的下渗;在防渗膜上部回填15-20cm厚的种植土,将集水口、储水箱、渗灌管、渗透球连通好后,将其整体放入种植穴中,再次回填部分种植土,然后将容器苗放置在种植穴内,填充种植土直至将种植容器全部埋入形成种植土层;铺碎石,种植穴最上层铺15-20cm厚碎石形成碎石层,缓解土壤水分的蒸发;浇透水,栽植完成后,一次性浇透水提高成活率;修围堰,围堰为朝向上坡方向的三面围合状,汇集雨水进入集水口。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方法中,所述围堰收集从山坡上汇集的雨水通过集水口储存在储水箱和渗灌管中,所述渗灌管每隔一定距离开设小孔,通过与渗透球的组合连接,最终将水输送到渗透布包裹的保水剂,保水剂吸足水分,在种植土干燥的情况下,起到水分缓释的作用,极端干旱情况下,可以通过集水口人工往储水箱中灌足水分,满足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方法中,所述种植土是由土壤与保水剂按1000-500∶1的质量比例混合制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干旱地区提供了山地园林绿化结构及其绿化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施工简易、成本低廉,通过组合连接实现模块化作业的优点。

本发明能够有效收集利用雨水,利用围堰、集水口、储水箱结构实现水分储存,能够解决干旱情况下植物缺水的问题。

本发明利用渗灌管、渗透球结构,实现水分缓释,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树木根部,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避免长期人工大水漫灌造成的地表板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的集水系统;

图3为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结构包括种植系统和集水系统;种植系统包括种植穴1、种植容器4、碎石层5和种植土层6,所述种植容器4设置在所述种植穴1中,所述种植土层6位于所述种植容器4外部四周及底部,所述碎石层5铺设于种植容器4及种植土层6的上部;种植穴1深度比种植容器的高度大35-45cm,种植容器4中种植有植株3,所述种植土层6是由土壤与保水剂按1000-500∶1的质量比例组成。

所述集水系统布置在种植穴1中并包括集水结构、储水箱9和渗灌管10;所述集水结构和所述储水箱9位于种植穴1中上坡方向的一侧,所述集水结构下部与储水箱9的端口相匹配连接,所述储水箱9侧面与渗灌管10相连通,所述渗灌管10上设置有多个渗透球11,渗灌管10的分布和数量可根据当地干旱情况、植株生态习性等实际情况人为调控,实现与储水箱的自由组合。

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围堰2和集水口8,所述围堰2为设置在碎石层5上面上坡方向一侧的三面围合状,所述集水口8为漏斗形并位于所述三面围合状围堰2的最低端的位置,所述集水口的漏口81底部设过滤网(未示出),过滤泥沙,所述集水口8下部的漏颈82与所述储水箱9连通。所述渗透球11由渗透布111、保水剂112和连接管113组成,所述渗透布111将所述保水剂包裹在所述连接管113的一端,所述连接管113的另一端与所述渗透管10连接。

所述种植穴1的底部铺设有防渗膜7,防渗膜的作用主要是减少水分的下渗,达到保水保肥的有益效果。

所述储水箱9埋设高度应保证与集水口8连通后,所述集水口的漏口81高于坡面,这样集水达到一定高度后进入漏口81,防止污泥杂物堵塞漏口81。

所述渗灌管10有多根,多根渗灌管10平行设置。

前期培育容器苗(此不详述),植株带容器(容器易于植物根系穿过,易于与周围土壤进行水分交换)栽植在树穴中,确保最大程度的少伤根,缩短缓苗期。

实施例2

另外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干旱山地园林绿化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栽植时间。秋季植物休眠前,此时温度低,水分蒸腾少,且地下部分尚未停止生理活动,根系恢复快,有利于第二年春季萌芽生长。

挖种植穴,种植穴大小,应根据容器苗大小、土壤情况、储水箱大小而定,确保放置储水箱后种植容器外围植物的横向生长空间不少于

50-60cm;

在种植穴1底部铺设防渗膜7,用于减少水分的下渗;

在防渗膜7上部回填15-20cm厚的种植土,将集水口8、储水箱9、渗灌管10、渗透球11连通好后,将其整体放入种植穴1中,再次回填部分种植土,然后将容器苗放置在种植穴1内,容器苗是指根部种植在种植容器4中的树苗,填充种植土直至将种植容器4全部埋入形成种植土层6;

铺碎石,种植穴1最上层铺15-20cm厚碎石形成碎石层5,缓解土壤水分的蒸发;

浇透水,栽植完成后,一次性浇透水提高成活率;

修围堰2,围堰2为朝向上坡方向的三面围合状,汇集雨水进入集水口8。

围堰2收集从山坡上汇集的雨水通过集水口8储存在储水箱9和渗灌管10中,所述渗灌管10每隔一定距离开设小孔,通过与渗透球11的组合连接,最终将水输送到渗透布包裹的保水剂,保水剂吸足水分,在种植土干燥的情况下,起到水分缓释的作用,极端干旱情况下,可以通过集水口人工往储水箱中灌足水分,满足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所述种植土是由土壤与保水剂按1000-500∶1的质量比例混合制成。

本发明综合采取集水、保水、渗透等多种措施,可显著提高干旱地区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同时合理利用雨水,节省水资源。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