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引导轨道的手引导式工作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155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引导轨道的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19619081a1已知一种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即高位枝修剪器。高位枝修剪器具有切割头部,在切割头部处固定有引导轨道。为了润滑在引导轨道处环绕的锯链,设置油泵,其将油从油箱中引导通过油通道直至在固定法兰中的油槽。在运行中,引导导轨贴靠在固定法兰处。关于工作器械的通常的工作位置,固定法兰布置在切割头部的右侧处。由此,在运行中,朝向切割部位的视线由切割头部所阻碍。

引导轨道的贴靠在固定法兰处的外侧通常具有油输送孔,其与固定法兰的油槽相对并且从外侧延伸到引导槽中。通过油输送孔将油输送到引导轨道的引导槽中。由此可使用引导轨道,通常在引导轨道的两个外侧上布置油输送孔。仅仅经由布置在面向固定法兰的侧处的油输送孔进行油输送。在此,输送油的油输送孔通常位于引导轨道的纵中轴线之上,从而利用锯链将油输送向引导轨道的顶端的方向。

为了在运行中改善引导轨道的可见性,值得期望的是,用于引导轨道的固定法兰布置在切割头部的在通常的运行中左侧的侧处,从而使得切割头部在通常的工作位置的情况中仅仅很少地覆盖朝向引导轨道的视线。

在通常的机动锯中,轨道止挡面布置在机动锯的右侧上。引导轨道在外侧处具有用于将油输送到引导槽中的油输送孔,引导轨道利用外侧贴靠在机动锯的壳体处。值得期望的是,对于在其中切割止挡面布置在相对的左侧上的工作器械,可使用机动锯通常的引导轨道并且可经由相同的油输送孔进行油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在该工作器械处可装配有如下引导轨道,即在其中油输送孔布置在背对工作器械的壳体的侧上。

该目的通过带有引导轨道的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实现,其中,引导轨道被保持在工作器械的壳体与链轮盖之间,其中,引导轨道具有用于锯链的引导槽,其中,引导轨道具有在引导轨道的纵中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切口,并且在引导切口处,引导轨道在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处相对于壳体可纵向移动地被引导,其中,引导轨道具有第一、面向壳体的外侧和第二面向链轮盖的外侧,其中,第一外侧位于第一平面中,并且其中,第二外侧位于第二平面中,其中,工作器械具有油输送装置,其中,引导轨道具有从引导轨道的第二外侧延伸直至引导槽中的油输送孔,其中,油输送孔经由油输送通道与油输送装置流体地相连接,并且其中,油输送通道包括一通道区段,该通道区段构造成与引导轨道分离并且至少从第一平面延伸直至第二平面。

设置成,使在引导轨道中的油输送孔与油输送装置相连接的油输送通道包括构造成与引导轨道分离的通道区段,通道区段至少从包括引导轨道的面向壳体的外侧的第一平面延伸直至包括引导轨道的面向链轮盖的外侧的第二平面。相应地,通道区段至少在引导轨道的宽度上在壳体与链轮盖之间延伸。通过使通道区段构造成与引导轨道分离,通道区段可位置固定地相对于壳体布置。由此,当锯链张紧并且为此使引导轨道相对于壳体并且相对于链轮盖运动时,通道区段不运动。由此,简化了通道区段的密封。通道区段由引导轨道相对于壳体的相对运动断开联结。经由通道区段,可以简单的方式将油从壳体输送到引导轨道的面向链轮盖的侧并且从该处经由油输送孔输送到引导轨道的引导槽中。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实现锯链的润滑。在此,可使用如下引导轨道,即在其中,油输送孔布置在背对壳体的侧上。尽管固定法兰的位置变化,仍经由引导轨道的油输送孔进行油输送,在固定法兰的传统位置中,也可经由该油输送孔进行油输送。

当引导轨道的纵中轴线与通道区段相交时,得到通道区段的优选的布置方案。相应地,通道区段布置在引导轨道的纵中轴线的区域中。尤其优选地,通道区段延伸通过引导轨道的引导切口。由此,在用于油的路程较短的情况中实现紧凑的布置方案,从而得到可靠的润滑。

当通道区段至少部分地构造在伸入容纳部中的突出部中时,实现简单的设计方案。在此,油输送通道伸延通过容纳部。在从壳体处取下链轮盖的情况中,突出部有利地从容纳部中被拉出。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从壳体处取下链轮盖,其中,断开在油输送装置与引导轨道的油输送孔之间的油输送通道。通过将突出部插入容纳部中,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在油输送通道中的可断开的连接。突出部和容纳部有利地在密封部处彼此密封。在此,密封部可构造在独立的、布置在突出部与容纳部之间的密封元件处。尤其优选地,密封部构造成密封面,其直接在突出部与容纳部之间形成并且彼此贴靠在容纳部和突出部处。优选地,密封部布置在突出部的周缘处。密封部由此是在径向方向上作用的密封部。由此,可尤其地在相对大的密封面上实现可靠的密封。由于在周缘处的密封,密封作用很大程度上与突出部和容纳部的彼此相对位置无关,其例如在厚度不同的引导轨道的情况中是不同的。

当在引导轨道相对于壳体移动的情况中密封部相对于壳体位置固定地布置时,可实现简单且可靠的密封。相应地,在引导轨道移动时、即在锯链张紧时,密封部不相对于壳体移动。通过在取下链轮盖的情况中将突出部和容纳部彼此拉开,使得密封部的密封副仅仅在链轮盖装上或取下的情况中运动。

为了实现链轮盖的简单装上和取下,有利地设置成,在第二平面与链轮盖的背对壳体的外侧之间布置密封部。相应地,在引导轨道被放置在壳体处的情况中,密封副或载有独立的密封部的元件穿过在第一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区域伸到引导轨道的背对壳体的侧上。

可设置成,容纳部布置在壳体处并且突出部布置在链轮盖处。在此,突出部也可在被布置在链轮盖处的情况中伸入直至壳体处的第一平面或者伸入壳体中。然而也可有利的是,容纳部至少伸至第二平面。在其中不仅容纳部而且突出部伸到在两个平面之间的区域中的布置方案也可为有利的。备选地也可设置成,容纳部布置在链轮盖处并且突出部布置在壳体处。在此,突出部可伸至在链轮盖处的第二平面或者伸到链轮盖中。在容纳部布置在链轮盖处时,同样不仅容纳部而且突出部也可伸入两个平面之间的区域中。

有利地,容纳部是套管。套管尤其地为金属套管。然而,由塑料制成的套管也可为有利的。有利地,突出部通过引导元件形成。优选地,通道区段构造成在引导元件中的通过孔。在此,引导元件尤其地是引导栓。优选地,在此,突出部固定在壳体处并且套管固定在链轮盖处。这实现了,使用引导元件作为突出部。

当在链轮盖中构造与引导轨道的油输送孔相对地布置的油输送切口时,得到到引导轨道的背对壳体的侧中的简单的油输送。在此,油输送切口有利地在这样的长度上延伸,即,其至少相应于引导轨道相对壳体的通常的调整距离。由此,在引导轨道的每个位置中可保证从油输送切口到引导轨道的油输送孔中的油输送。通过通道区段构造成与引导轨道分离并且有利地不与引导轨道一起运动,油输送切口优选地是油输送通道的唯一的这样的部位,即,其密封的面在调整引导轨道相对于壳体的位置时彼此进行相对运动。可为有利的是,油输送通道在所有其它区域上在其整个周缘上完全封闭,从而得到封闭的通道。然而,当通道区段经由朝向链轮盖的轨道贴靠面敞开的连接通道与油输送切口相连接时,实现简单的结构。尤其地在以注塑方法制造链轮盖时,可简单地以在链轮盖处的槽的形式集成这种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经由引导轨道的面向链轮盖的外侧密封。

有利地,工作器械具有张紧装置。在此,张紧装置尤其地用于张紧锯链。引导轨道具有横向平面,其包含引导轨道的纵中轴线并且垂直于引导轨道的平面。油输送切口和张紧装置优选地布置在横向平面的相对的侧上。由此,得到紧凑的结构。优选地,油输送切口布置在锯链的上方的、向引导轨道的自由端部行进的回行段的区域中,并且张紧装置布置在锯链的下方的、从引导轨道的自由端部向驱动小齿轮行进的回行段的区域中。油输送通道在该处结束的油输送孔有利地也布置在锯链的上回行段的区域中。

有利地,为引导轨道设置至少两个引导元件。第二引导元件有利地构造成引导栓,并且具有用于拧上固定螺母以固定链轮盖的外螺纹。在此,第二引导元件有利地具有比第一引导元件更大的长度,第一引导元件形成突出部。在此,引导元件的长度垂直于第一平面并且直至第一平面测得。有利地,工作器械是高位枝修剪器并且壳体是变速器壳体。工作器械优选地为这样的工作器械,即,在其中,引导轨道贴靠的壳体的支承面在通常的运行位置中(在该运行位置中,锯链在上回行段处向自由端部行进并且在下回行段处向驱动小齿轮行进)在从壳体向自由端部的观察方向上布置在壳体的左侧上。

优选地,壳体和突出部是构造成彼此分离的构件,其相互固定地相连接。在此,壳体和突出部有利地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突出部尤其地是可更换的。当突出部形成用于引导轨道的引导元件时,壳体和突出部的分离的构造方案是尤其有利的。然而,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也可为有利的是,突出部与壳体或链轮盖构造成一件式。尤其地,作为注塑构件的一件式的构造方案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高位枝修剪器的部分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2显示了高位枝修剪器的切割头部的俯视图,

图3显示了在图2中的箭头i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4显示了在图3中的箭头iv的方向上的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5显示了在图4中的箭头v的方向上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6显示了穿过沿着图5中的线vi-vi的切割头部的截面,

图7显示了带有布置在该处的引导轨道的切割头部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显示了从面向壳体的侧的链轮盖的侧视图,

图9显示了沿着图8中的线ix-ix的截面,

图10显示了沿着图8中的线x-x的截面,

图11显示了切割头部的在引导轨道的区域中的部分剖切的视图,

图12显示了切割头部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13显示了在图12中的箭头xi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4显示了在图13中的箭头xiv的方向上的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15显示了在图14中的箭头xv的方向上的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16和17显示了通道区段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局部的截面图,

图18显示了链轮盖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部分剖切图,

图19显示了图18中的链轮盖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20显示了用于在图18和19中显示的链轮盖的变速器壳体的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1显示了在图20的箭头xxi的方向上的示意性的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用于手引导式工作器械的实施例,图1显示了高位枝修剪器1。然而,手引导式工作器械也可以是带有引导轨道的其它手引导式工作器械,例如机动锯。高位枝修剪器1具有驱动单元2,其经由引导管5与切割头部14相连接。驱动单元2具有壳体3,在壳体3中布置有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驱动马达4。驱动马达4有利地是内燃机。然而,驱动马达4也可以是电动机。也可设置成,驱动马达布置在切割头部14处,尤其地当驱动马达4是电动机时。那么,在驱动单元2的壳体3中,例如可布置用于为驱动马达4供能的蓄电池。

引导管5具有第一端部12,驱动单元2固定在第一端部12处。邻近第一端部12,把手6固定在引导管5处,加速杆7以及加速杆锁止器8支承在把手6处。其它的或不同的操作元件也可以是有利的。

在该实施例中,引导管5构造成伸缩管并且具有第一外区段9,第二内区段10伸入第一外区段9中。两个区段9和10经由固定装置11相互连接。然而,引导管5也可构造成长度不可调整的管。有利地,驱动轴伸过引导管5。引导管5具有第二端部13,其构造在引导管5的第二内区段10处并且切割头部14固定在第二端部13处。

切割头部14具有油箱15,其可利用油箱封闭部16打开和关闭。在切割头部14处布置有引导轨道17,锯链18在引导轨道17处被引导。锯链18在引导轨道17处被驱动马达4环绕地驱动。引导轨道17具有纵中轴线61以及横向平面63。横向平面63垂直于引导轨道17的平面并且包含纵中轴线61。相应地,锯链18仅仅在引导轨道17的自由端部处以及在链轮55(图6)经过时与横向平面63相交并且不是在其整个长度上位于横向平面63中。

在通常的工作位置中,工作器械位于使用者的右侧。为了在运行中不通过变速器壳体阻碍朝向切割部位的视线,从操作者看来,引导轨道17布置在切割头部14的左侧处。

图2和3示出了切割头部14的结构。如图2示出的那样,切割头部14具有固定接管24,切割头部14利用固定接管24可借助于螺钉25卡紧在引导管5上。如图3显示的那样,固定接管24具有纵向切口26,其允许固定接管24的弹性变形。

如图2显示的那样,切割头部14具有变速器壳体19,油箱15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9处。在变速器壳体19处,链轮盖20经由固定元件、在该实施例中固定螺母21固定。如图3显示的那样,固定螺母21拧紧在变速器壳体19的引导栓28上。邻近固定螺母21,在链轮盖中设置孔,以下还将详细说明的用于锯链18的夹紧装置的夹紧螺钉22可被操纵穿过该孔。在变速器壳体19处此外构造有钩部23,其可阻碍切割头部14在运行中滑出。在图4中也显示了钩部23。

在运行中,必须将油输送到锯链18,确切地说输送到锯链18的从切割头部14行进到引导轨道17的自由端部的回行段(图1)。在通常的运行位置中,从切割头部14行进到引导轨道17的自由端部的回行段是锯链18的上回行段。为了输送油,在变速器壳体19中,设置油输送装置、在该实施例中在图6中显示的油泵79,其将油从油箱15中经由油输送通道60输送到引导轨道17(图1)。在图4中未示出引导轨道17。然而,在图4中示意性地绘出了第一平面68,引导轨道17的第一面向变速器壳体19的外侧58(图11)位于平面68中。此外,示意性地绘出了第二平面69。面向链轮盖20的、在图11中示出的引导轨道17的第二外侧59位于第二平面69中。在外侧58与59之间,引导槽57在中间伸延,锯链18(图1)在该引导槽57中被引导。

图4显示了油输送通道60的一部分。在此,油输送通道60表示从油泵79(图6)直至在引导轨道17中的油输送孔的整个油输送通道。油输送通道60的区段在输送软管32中被引导。输送软管32在其外周缘处具有变窄部,其在该实施例中被结合到变速器壳体19的壁的孔33中。输送软管32通入油腔31中,其同样构造在变速器壳体19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栓27被压入油腔31中。引导栓27形成从变速器壳体19中伸出的突出部。在此,引导栓27可由与变速器壳体19不同的材料制成。可为有利的是,引导栓27可更换地被保持在变速器壳体19处。固定螺母21(图3)被拧在其上的引导栓28形成第二引导栓。第一引导栓27具有通过孔,其形成油输送通道60的通道区段29。第一引导栓27的自由的、从变速器壳体19中伸出的端部被插入套管30中,套管30被保持在链轮盖20中。套管30同样设有通过孔。通道区段29通入构造在链轮盖20中的油腔37中,连接通道38从油腔37中引导出来。连接通道38以下还将详细说明。油腔37和连接通道38也形成油输送通道60的区段。引导栓27形成突出部,并且套管30形成容纳部。

如图4显示的那样,引导栓27具有向外伸的凸缘34,其贴靠在构造在变速器壳体19处的止挡部35。由此,在结构上规定引导栓27的推入深度。邻近第二平面69,即在其面向引导轨道17的侧处,套管30具有向外伸的凸缘36,凸缘36限制套管30到链轮盖20中的推入深度并且保证,套管30不可封闭在油腔37的周缘处开始的连接通道38。如图4还显示的那样,在平面68与69之间形成间隙70,引导轨道17可通过间隙70从切割头部14中伸出。间隙70仅仅在切割头部14的周缘的一部分上延伸。

如在图5中显示的那样,在套管30与第一引导栓27之间形成密封部64。密封部64在通道区段29的纵轴线80的周向上和纵向上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密封部64构造在密封面处,在密封面处套管30利用其内轮廓贴靠在引导栓27的外轮廓处。密封面是圆柱形的并且布置在引导栓27的周缘处。通过密封部64是在周向上且不是端侧作用的密封部,在链轮盖20的不同位置的情况中,例如在变速器壳体19与链轮盖20之间布置不同厚的引导轨道17的情况中,实现可靠的密封。通过密封部64以简单的方式实现通道区段29的密封。

如图5显示的那样,密封部64完全布置在链轮盖20的第二平面69与背对变速器壳体19的外侧65之间。相应地,密封部64完全位于链轮盖20的宽度之内。第一引导栓27固定地被保持在变速器壳体19处,并且套管30固定地被保持在链轮盖20处。如果相对于变速器壳体19和链轮盖20移动引导轨道17,尤其地用以张紧链轮18,则密封部64不相对于变速器壳体19和链轮盖20运动。也不进行在密封面中的运动、即在套管30与引导栓27之间的运动。在取下链轮盖20尤其地用以更换引导轨道17和/或锯链18时,松开固定螺母21并且在箭头90的方向上从变速器壳体19处取下链轮盖20。在此,从第一引导栓27处拉下容纳部30。相应地,也从容纳部30中拉出引导栓27。

如图6显示的那样,在固定接管24中布置驱动元件71,其在其内周缘处具有驱动轮廓72。驱动轮廓72在该实施例中是四边形横截面,驱动马达4(图1)的驱动力矩经由该四边形横截面从未示出的驱动轴传递到驱动元件71上。驱动元件71利用轴承73、在该实施例中滚动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9中的内壳体66中。内壳体66有利地相对于环境密封,并且利用油脂或油填充内壳体66的内腔67。为了密封,轴承73设有密封盘。在驱动元件71处固定有圆锥齿轮传动机构74的驱动锥齿轮75。带有驱动锥齿轮75的驱动元件71可绕旋转轴线91旋转,旋转轴线91在该实施例中与引导管5(图1)的纵中轴线重合。切割头部14具有链轮55,其驱动锯链18(图1)。链轮55可绕旋转轴线56旋转,旋转轴线56横向于、在该实施例中垂直于驱动元件71的旋转轴线91布置。链轮55固定在从动轴77处,从动轴77利用轴承78支承在内壳体66中。轴承78也具有密封盘。在伸入内壳体66的侧处,从动轴77载有从动锥齿轮76,其与驱动锥齿轮75啮合并且与其一起形成圆锥齿轮传动机构74。

在内壳体66中也布置油泵79。油泵79经由载有蜗轮齿部88的驱动蜗轮81驱动。蜗轮齿部88与油泵小齿轮82的油泵小齿轮齿部89啮合。驱动元件71具有穿过的孔,其具有驱动轮廓72。由此简化了制造。驱动蜗轮81具有连接接管85,连接接管85单侧地被插入驱动元件71的孔中并且相对于引导管5的内腔密封内腔67。如图6显示的那样,驱动蜗轮81浮动地、也就是说仅仅在一侧处、即在驱动元件71处支承。由此,得到简单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涡轮81具有通过孔86,销87、在该实施例中金属销被插入通过孔86中。经由销87可提高在驱动元件71与驱动蜗轮81之间的压紧。

也如图6显示的那样,吸入软管83伸入油箱15中,吸入头部84固定在吸入软管83的自由的端部处。吸入软管83将油从油箱15中引导至油泵79。在此,吸入软管83可构造成一件式的软管。然而也可为有利的是,设置多个软管区段,其相互连接,尤其地在油箱15的壁处。油泵79形成切割头部14的油输送装置。油输送通道60从油泵79引导至引导轨道17。油输送通道60的区段在也在图6中示出的输送软管32中被引导,输送软管32在油腔31处通入。油经由通道区段29从油腔31中被引导到链轮盖20的侧上,即,引导轨道17的第二面向链轮盖20的外侧59上(图7)。

图7显示了在变速器壳体19处的引导轨道17。引导轨道17在背对变速器壳体19的外侧59处具有油输送孔49,其延伸直至引导槽57。相应地,油输送孔49不是伸到引导轨道17的整个宽度上。从变速器壳体19的侧输送油是不可能的。油输送孔49布置在横向平面63的侧上,在该侧上锯链18(图1)从变速器壳体19运动到引导轨道17的自由端部。在横向平面63的两侧上,引导轨道17具有张紧孔51。在与油输送孔49相对地布置的横向平面63的侧上,张紧栓48伸入张紧孔51中。引导轨道17在其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9处的端部处具有引导切口50,其在纵中轴线61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纵中轴线61的区段位于纵向引导切口50中。在该实施例中,引导切口50朝向面向链轮55的侧敞开。然而也可设置成,引导切口50构造成在两个端部处封闭的纵向切口。第一引导栓27和第二引导栓28伸过引导切口50。由此,通道区段29也伸过引导切口50。引导切口50完全延伸通过引导轨道50,即,在引导轨道17的整个厚度上延伸。

也可设置成,通道区段29布置在引导切口50之外。尤其优选地,通道区段29布置成,使得引导轨道17的纵中轴线61与通道区段29相交。然而,在另一区域中的布置方案也可以是有利的。可尤其有利的是,通道区段29布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即在该区域中,链轮盖20直接贴靠在变速器壳体19处。由此,通道区段29在运行中受到保护。这例如可以是在其外轮廓附近的变速器壳体19的边缘区域。

图8至10详细显示了链轮盖20的设计方案。图8从面向变速器壳体19和引导轨道17的侧显示了链轮盖20。链轮盖20具有用于第二引导栓28的孔95。套管30限制用于第一引导栓27的孔41。在孔41与95之间布置孔42,张紧螺钉22(图3)可通过该孔42接近。孔41构造成相对于链轮盖20(图9)的外侧65封闭,也如图9显示的那样。孔92和95构造成通过孔并且完全延伸通过链轮盖20。在链轮盖20处构造有油输送切口39,其平行于引导轨道17(图7)的纵中轴线61延伸,并且布置成与在引导轨道17(图7)中的油输送孔49相对。油输送切口39形成油输送通道60在引导轨道17处的通入部,油经由该通入部从油输送通道60被引导到引导轨道17的油输送孔49中。经由油输送切口39将油输送到油输送孔49处。油输送切口39经由连接通道38与在套管30的底部处的油腔37相连接。连接通道38同样构造成朝向引导轨道17敞开的切口并且被引导轨道17密封并且由此被补充成周缘侧完全封闭的通道区段。在孔41处,封闭从套管30直至到连接孔的油腔37,连接通道38在连接孔处开始。

可为有利的是,油输送通道60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限制轮廓逐段地构造成多件式。当油输送通道60的构造在链轮盖20中的区段至少部分地在一侧被引导轨道17的第二外侧59限制时,得到尤其有利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油输送切口39和连接通道38朝向贴靠面93敞开。在运行中,引导轨道17利用其第二外侧59(图7)贴靠在贴靠面93处并且密封油输送切口39和连接通道38。相对于彼此运动的面的密封相对复杂且易受干扰。在油输送切口39与油输送孔49之间的接触部位优选地是油输送通道60的唯一的这样的部位,其密封的面在引导轨道17运动的情况中实施彼此的相对运动。相反地,通道区段29构造成与引导轨道17分离并且不与引导轨道17一起运动,从而通道区段29的密封可实施成结构上简单并且可实现可靠的密封。

在该实施例中,贴靠面93仅仅在油输送切口与孔41,42和95之间延伸。链轮盖20在伸向引导轨道17的侧处具有多个贴靠肋部40,其端侧同样贴靠在引导轨道17处。由此,实现链轮盖20作用到引导轨道17上的均匀的压力,从而得到良好的固定。在孔41的背对孔95的侧处设置肋部92,其也在图9中示出。肋部92伸到变速器壳体19附近。如图6显示的那样,肋部92在链轮盖55与引导栓27和28之间的区域中延伸。在此,肋部92构造成弯曲的并且邻近链轮盖55的周缘的区段延伸。

如图9显示的那样,固定螺母21防遗失地保持在孔95中。为此,在链轮盖20中设置套管45,其在背对变速器壳体28的侧处具有向内伸的保持边缘46。固定螺母21具有伸入链轮盖20中的套管形的套管区段43,在其面向变速器壳体19的端部处设置保持边缘44,套管区段43在保持边缘44处向外弯曲。套管区段43的保持边缘44后接套管45的保持边缘46并且如此防止固定螺母21可从链轮盖20处被取下。也如图9显示的那样,固定螺母21具有凸缘47,其安置在链轮盖20的外侧65处。

如图8至10显示的那样,链轮盖20邻近于链轮盖55地具有周缘边缘94,其伸至变速器壳体19。这也在图6中示出。周缘边缘94在切割头部14的周缘的一部分上封闭在变速器壳体19与链轮盖20之间形成的间隙70(图4)。

图11显示了在变速器壳体19与链轮盖20之间的引导轨道17。如图11显示的那样,引导轨道17在其面向链轮盖20的背对变速器壳体19的第二外侧59处具有油输送孔49,其从外侧59延伸到引导槽57中。平面68和69具有距离c,其相应于引导轨道17的厚度。

如图12显示的那样,第二引导栓28具有外螺纹62,固定螺母21(图10)可被拧到外螺纹62上。如图12和13显示的那样,在变速器壳体19处构造有用于引导轨道17的支承面54。支承面54也构造成相对小。在图13中示意性地绘出引导轨道17的横向平面63。横向平面63延伸通过引导栓27和28的纵中轴线。在横向平面63的侧上布置有张紧装置52。张紧装置52具有张紧件53,其可通过张紧螺钉22的旋转在图11中显示的引导轨道17的纵中轴线61的方向上移动。油输送孔49(图11)和张紧装置53基本上布置在横向平面63的相对的侧上。构造在变速器壳体17处的支承面54布置成邻近油输送孔49,即,同样布置在横向平面63的与张紧装置52相对的侧上。邻近支承面54,引导轨道17具有在图11中显示的油输送孔49。另一油输送孔通常布置成邻近张紧装置52,从而引导轨道17在两个绕其纵中轴线61旋转的位置中可被固定在变速器壳体19处。邻近张紧装置52布置的另一油输送孔在锯链18的行进方向上(图1)相对于链轮55(图12)布置在前方,从而邻近张紧装置52的油输送是不适宜的。在运行中,经由另一油输送孔不输送油。

图14显示了支承面54和引导栓27和28的布置方案。

如图15显示的那样,第一引导栓27比第二引导栓28明显更短。第一引导栓27具有从变速器壳体19中伸出的自由的长度a。第二引导栓28具有从变速器壳体19伸出的自由长度b,其明显大于自由的长度a。自由的长度b可以是自由的长度a的约1.5倍至3倍。在该实施例中,自由的长度a和b相对于支承面54测得。在该实施例中,引导栓27形成突出部。突出部的自由的长度a有利地大于在图11中显示的在平面68与69之间的距离c。有利地,距离c相应于引导轨道17的厚度。有利地,自由的长度a比距离c(图11)大至少以在密封面64、即多个密封面(图6)的在纵轴线80的方向上测得的长度。有利地如此确定第二引导栓28的自由的长度b,即,第二引导栓28完全通过链轮盖20伸出到链轮盖20(图9)的外侧65上,从而固定螺母21可良好地固定在固定栓28上。

在图16中显示了变速器壳体19和链轮盖20的实施例,变速器壳体19基本上相应于在以上图中示出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所有附图中彼此相应的元件。在根据图16的实施例中,在变速器壳体19处固定有套管110。在图16中的示意图中以相对于变速器壳体成间距地绘出的链轮盖20处布置有突出部107。在该实施例中,突出部107与链轮盖20构造成一件式。突出部107有利地以注塑方法模制到链轮盖20处。套管110用于容纳突出部107,例如在图16中以点划线示出。油输送通道60的通道区段29延伸通过套管110和突出部107。在套管110与突出部107之间布置有在图16中示意性地绘出的密封部114,其构造成独立的密封元件。然而,密封部114也可通过密封面形成,突出部107和套管114彼此贴靠在密封面处。如图16显示的那样,密封部114布置在平面68与69之间。在引导轨道17已装配的情况中,由此密封部114位于引导轨道17(图11)的外侧58与59之间。密封部114贴靠在突出部107的外周缘处和套管110的内周缘处。

在图17中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构造在链轮盖20处的突出部107伸出直至超过平面68到变速器壳体19中。密封部114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9中,即,在平面68的背对平面69的侧上。在另一备选的设计方案中也可设置成,套管110延伸直到平面69的背对变速器壳体19的侧上。尤其地,密封部114布置在平面69的背对变速器壳体19的侧上。

图18至21示出了另一备选的设计方案。在图18和19中示出的链轮盖20处布置有突出部117。在图19中仅仅示意性地绘出了突出部117的位置。突出部117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9的在这样的区域之外的边缘区域中,即,在该区域中引导轨道17(图7)贴靠在变速器壳体19处。突出部117可构造成独立的构件或者可模制在链轮盖20处并且经由通道118与油输切口39相连接。在此,突出部117延伸直到平面68的背对链轮盖20的侧上。

如图20和21显示的那样,在变速器壳体19中在与突出部117相对的区域中布置有容纳部120,其构造成在变速器壳体19中的凹入部,并且当链轮盖20固定在变速器壳体19处时,突出部117伸入容纳部120中。在图18至21中仅仅示意性地绘出了突出部117和容纳部120的位置。突出部117和容纳部120有利地布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即,其位于引导轨道17之外并且与锯链18(图1)不具有接触。在突出部117与链轮盖20之间的密封部有利地布置在平面58的面向变速器壳体19的侧上,并且如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那样构造。然而也可为有利的是,密封部布置在平面68与69之间或布置在平面69的背对平面68的侧上。那么,代替在变速器壳体19中的凹入部,有利地在变速器壳体19处设置相应长度的突出部,其伸入在链轮盖20的相应的容纳部中。有利地,合适地匹配突出部的长度。

所显示的实施例可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以获得有利的设计方案。根据图16至21的实施例的未详细说明的设计方案有利地构造成与在根据图1至15的实施例中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