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氟嘧菌酯和小檗碱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949阅读:20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杀菌剂,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和小檗碱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白粉病,目前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然而,长期使用单一种类的杀菌剂会使病害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效果降低。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在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较多杀菌剂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作用的部位与其它不同,因此对甾醇抑制剂、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但由于其使用成本太高,目前国内应用较少。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一种常见的异喹啉生物碱,分子式c20h18no4。它存在于小檗科等四个科十个属的许多植物中。1826年m.-e.夏瓦利埃和g.佩尔坦从xanthoxylonclava树皮中首次获得。植保专家对小檗碱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用来制作植物源生物农药,可用于番茄灰霉、黄瓜白粉病、葡萄霜霉、辣椒疫病等多种病害的防治。

虽然氟嘧菌酯和小檗碱均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杀菌活性成分,但现有技术中并未发现两者复配的相关报道。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表明,氟嘧菌酯和小檗碱是化学结果完全不同的农用杀菌活性成分,作用机制互不相同,将两者复配,一方面增加了对农作物病原菌的防治作用,可以达到减少有效成分用量的目的;此外,两者复配可以有效延缓或克服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另外,申请人通过大量的室内活性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两者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多种农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安全低毒的含有氟嘧菌酯和小檗碱的复配杀菌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复配杀菌剂的应用,所述杀菌剂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等农作物病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农药复配杀菌剂,它的活性成分包含氟嘧菌酯和小檗碱,其中,氟嘧菌酯和小檗碱的重量份数比为1:30-20:1。

进一步的,所述复配杀菌剂中氟嘧菌酯和小檗碱的重量份数比为1:10-10:1。

进一步的,所述复配杀菌剂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80%,优选为6-50%,其余为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助剂、填料和/或其它有利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复配杀菌剂可以通过农药制剂加工中常规的制备方法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例如可以是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配杀菌剂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其它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剂、增效剂等农用活性成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活性成分复配合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复配对多种农作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与单剂相比明显提高;

(2)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两者复配使用后,防治有害病原菌时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或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3)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对农作物安全,对有益天敌也无不良影响,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清楚明确的界定,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具体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限定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33%氟嘧菌酯·小檗碱可湿性粉剂(1:10)

氟嘧菌酯3%

小檗碱30%

十二烷基硫酸钠4%

木质素磺酸钠7%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

高岭土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农药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等一次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2、实施例2:40%氟嘧菌酯·小檗碱水分散粒剂(1:1)

氟嘧菌酯20%

小檗碱20%

十二烷基硫酸钠6%

木质素磺酸钙4%

硫酸钠3%

淀粉4%

高岭土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农药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得本发明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3、实施例3:28.6%氟嘧菌酯·小檗碱乳油(9:4)

氟嘧菌酯19.8%

小檗碱8.8%

n-甲基吡咯烷酮6%

环氧大豆油4%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

二甲苯余量

所述乳油的制备方法为:先将有效成分氟嘧菌酯和小檗碱加入溶剂、助溶剂混合于反应釜中,搅拌均匀,然后把稳定剂、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乳油。

4、实施例4:22%氟嘧菌酯·小檗碱悬浮剂(10:1)

氟嘧菌酯20%

小檗碱2%

二丁基萘磺酸盐4%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

硅酸镁铝2%

有机硅酮1%

甲醛0.5%

丙三醇3%

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嘧菌酯和小檗碱,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得制剂粒径均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二、室内活性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采用盆栽法测定。

播种感病黄瓜品种,盆栽生长至2片真叶期备用。将配制好的氟嘧菌酯和小檗碱母液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解并制备浓度梯度。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后24h,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过程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叶片,用加油少量吐温-80表面活性剂的无菌水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105个/ml的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温度24℃条件下培养7天。待空白对照病液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见表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氟嘧菌酯和小檗碱复配后在1:30-20:1的范围内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复配比例为1:10-10:1时,协同增效作用相对更明显。

三、田间应用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进行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1)33%氟嘧菌酯·小檗碱可湿性粉剂(1:10);(2)40%氟嘧菌酯·小檗碱水分散粒剂(1:1);(3)28.6%氟嘧菌酯·小檗碱乳油(9:4);(4)22%氟嘧菌酯·小檗碱悬浮剂(10:1);(5)对比文件1:40%氟嘧菌酯悬浮剂;(6)对比文件2:0.5%小檗碱水剂。

分别于药后4天、7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檗碱由于独特的作用机理在用量较低的情况下在田间即可达到有益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而氟嘧菌酯悬浮剂单剂在50g/hm2的用量时对黄瓜白粉病药后6天的防效可达50%,而两者复配后在有效成分用量为40g/hm2的用量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表明将氟嘧菌酯和小檗碱复配后可以达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发现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对黄瓜作物有药害产生,对有益生物也无不良影响,表明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安全性也较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